作為普林斯頓大學校長,威爾遜立誌要將該校從富人子弟玩樂之所改造成嚴謹治學的學府,要能為世界培養出未來的領導人才。他要取消該校富家子弟的“吃喝俱樂部”,遭到一些有錢的校友的反對,但威爾遜自信有使命在身,未做妥協。此後4年,他每走一步都受到那些人阻撓。他知道自己的想法有利於大大改善高等教育,可是校董會老是抵製,妨礙他的計劃的實現。到1910年,他需要改行了。
看來是命運使然,威爾遜立誌改革的努力受到了當地一些進步的政界領導人的重視,他們請他出來競選新澤西州長。他們認為威爾遜是一個理想的人選:既有學問,又辦事認真,一貫致力於改革和正義。他一出馬,就贏得了競選勝利。
可是就職以後,威爾遜感受到很難說服州議會通過他提出的一係列進步法案,其中包括選舉改革,新的反法人腐敗規則,設立工人工傷賠償製度等等。最初,他指望打動議員們的“無私良知”,但不見效果。威爾遜並不氣餒,他直接麵向民眾,爭取他們的支持。他週遊全州各地,向民眾發表演說,闡述他的政策主張,呼籲選民們向他們選出的代表施加壓力,爭取使這些政策得以實施。這種做法成功了。後來威爾遜當總統時又採用過這種政治策略。他認為他的主張代表了民眾意願,若遇職業政客們阻撓,他就直接訴諸民眾。
擔任新澤西州長才兩年,就政績斐然,因此1912年民主黨提名他為總統候選人。他許諾要改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很得民心,當選為總統。但他認為這一競選勝利隻是讓他履行更大的使命。當時的民主黨主席要求威爾遜讓他進政府任職,作為他幫助威爾遜競選成功的回報。威爾遜的回答是:讓他入主白宮的,不是民主黨,而是上帝,上帝要他做更多的事情。
趁著民眾擁護他的浪潮,威爾遜立即說服了國會通過幾項改革法案,包括建立收入稅,禁止童工,為老百姓貸款提供方便。他的內政改革日程啟動了。
但是這位新總統從來沒有辦過外交。他上任剛一個月,就發生了墨西哥總統遇刺身亡,墨西哥爆發了騷亂和暴力事件。威爾遜這位理想主義的美國總統決定派兵到墨西哥幫助那裏恢復秩序,但這一舉措卻造成了災難性後果,引起了美國兵與墨西哥暴民之間的戰鬥,死亡100多人。墨西哥暴民認為美國派兵來幹涉墨西哥內政,是對他們的侮辱,他們開始襲擊美國的邊境鄉鎮。威爾遜繼續派兵,讓美國兵到任何人都認為不是屬於美國的地方去執行任務。他的意圖高尚,實際做法卻是一大失誤。事後,老總統西奧多·羅斯福評論說,威爾遜“處理國際事務荒唐可笑……是我們遇到過的在總統職位上最糟糕的一個人”。但威爾遜的心願是要拯救世界,而不顧國界。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他終於有機會做這件事了。
威爾遜總統和歐洲國家領導人商定在巴黎舉行和會。威爾遜急切希望親自赴會。這將會是美國在位總統頭一次訪問歐洲。但要做的事很多,遠非僅隻訪問。他要出席巴黎和會,將會使他脫離國內日常政務達半年之久,這也是空前絕後的。
總統的顧問們懇求他留在國內。他們說,總統去巴黎,隻是談判桌旁的一員而已,而留在國內,會有更大的權力影響談判進程,假如談判結果不符合他的要求,他還可予以否決。
從《紐約世界報》主編崗位辭職而給總統當顧問的弗蘭┛恕た篇布,強烈反對總統赴歐。他認為,“總統在華盛頓可以做出冷靜的判斷,不受和會上那些人際關係瑣事的糾纏……而親自參加談判,那將會是一根折斷了的棍子。他應在自己陣地上戰鬥,而他自己的陣地是在華盛頓。對於他來說,玩弄外交的歐洲全是敵人的土地。”到巴黎去為和約爭吵,有失美國總統的身份。
然而,威爾遜認定他不能冒袖手旁觀的風險,聽任他精心設計的國際聯盟在談判中被別人弄丟掉,或是削弱到無效的地步。他親自去了巴黎,經過6個月的艱難談判以後,他帶回來的和約已在許多方麵大大不同於他的“十四點計劃”。但有一個方麵沒有多大變化:他的國際聯盟保全下來了。
但是威爾遜的巴黎之行使得他在國內得到的支持削弱了。共和黨人恨他沒有讓任何一個有影響的共和黨領導人參加他的代表團。威爾遜這樣做,是因為他想要集中精力跟外國領導人談判,不願再讓共和黨人在他身邊添麻煩。
第九章 直接向民眾說話(4)
和會期間的緊張勞累還損害了威爾遜的健康。他染上了當時在歐洲泛濫的流感,發高燒,嘔吐。臥病在床時,他還是堅持每天工作很長時間。曾在巴黎陪過威爾遜一段時間的赫伯┨亍ず佛——即後來的胡佛總統——注意到威爾遜的行為和思維過程都有變化:威爾遜原先愛聽意見,而且很快就能抓住新思想而下定決心,可是疾病使他的思維變慢了,而且難於記憶和消化新的事實和情況。事後看來,他在這一期間很可能受到過幾次輕微中風。
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巴黎和會還是談出了國際聯盟盟約草案,備受讚揚。國際聯盟(國聯)將會把世界各國聚在一起,共同排解糾紛,裁減軍備,並避免再發生災難性的世界大戰——它將依靠經濟製裁,而不是依靠暴力,來迫使成員國保持和平。倫敦《泰晤士報》寫道:“有些人原先以為國聯不過是國際美好願望的空中樓閣,讀了今天公布的盟約以後,將會改變想法了……和平以及維持和平的設想,已經從雲端落地了。”《義大利日報》則將它稱為“人類團結的崇高之舉”。1919年2月14日,情人節這一天,威爾遜啟航回國,滿腔熱情要將他的成就告訴美國人。可是共和黨人控製的國會是不會給他熱烈歡迎的。
看來是命運使然,威爾遜立誌改革的努力受到了當地一些進步的政界領導人的重視,他們請他出來競選新澤西州長。他們認為威爾遜是一個理想的人選:既有學問,又辦事認真,一貫致力於改革和正義。他一出馬,就贏得了競選勝利。
可是就職以後,威爾遜感受到很難說服州議會通過他提出的一係列進步法案,其中包括選舉改革,新的反法人腐敗規則,設立工人工傷賠償製度等等。最初,他指望打動議員們的“無私良知”,但不見效果。威爾遜並不氣餒,他直接麵向民眾,爭取他們的支持。他週遊全州各地,向民眾發表演說,闡述他的政策主張,呼籲選民們向他們選出的代表施加壓力,爭取使這些政策得以實施。這種做法成功了。後來威爾遜當總統時又採用過這種政治策略。他認為他的主張代表了民眾意願,若遇職業政客們阻撓,他就直接訴諸民眾。
擔任新澤西州長才兩年,就政績斐然,因此1912年民主黨提名他為總統候選人。他許諾要改善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很得民心,當選為總統。但他認為這一競選勝利隻是讓他履行更大的使命。當時的民主黨主席要求威爾遜讓他進政府任職,作為他幫助威爾遜競選成功的回報。威爾遜的回答是:讓他入主白宮的,不是民主黨,而是上帝,上帝要他做更多的事情。
趁著民眾擁護他的浪潮,威爾遜立即說服了國會通過幾項改革法案,包括建立收入稅,禁止童工,為老百姓貸款提供方便。他的內政改革日程啟動了。
但是這位新總統從來沒有辦過外交。他上任剛一個月,就發生了墨西哥總統遇刺身亡,墨西哥爆發了騷亂和暴力事件。威爾遜這位理想主義的美國總統決定派兵到墨西哥幫助那裏恢復秩序,但這一舉措卻造成了災難性後果,引起了美國兵與墨西哥暴民之間的戰鬥,死亡100多人。墨西哥暴民認為美國派兵來幹涉墨西哥內政,是對他們的侮辱,他們開始襲擊美國的邊境鄉鎮。威爾遜繼續派兵,讓美國兵到任何人都認為不是屬於美國的地方去執行任務。他的意圖高尚,實際做法卻是一大失誤。事後,老總統西奧多·羅斯福評論說,威爾遜“處理國際事務荒唐可笑……是我們遇到過的在總統職位上最糟糕的一個人”。但威爾遜的心願是要拯救世界,而不顧國界。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他終於有機會做這件事了。
威爾遜總統和歐洲國家領導人商定在巴黎舉行和會。威爾遜急切希望親自赴會。這將會是美國在位總統頭一次訪問歐洲。但要做的事很多,遠非僅隻訪問。他要出席巴黎和會,將會使他脫離國內日常政務達半年之久,這也是空前絕後的。
總統的顧問們懇求他留在國內。他們說,總統去巴黎,隻是談判桌旁的一員而已,而留在國內,會有更大的權力影響談判進程,假如談判結果不符合他的要求,他還可予以否決。
從《紐約世界報》主編崗位辭職而給總統當顧問的弗蘭┛恕た篇布,強烈反對總統赴歐。他認為,“總統在華盛頓可以做出冷靜的判斷,不受和會上那些人際關係瑣事的糾纏……而親自參加談判,那將會是一根折斷了的棍子。他應在自己陣地上戰鬥,而他自己的陣地是在華盛頓。對於他來說,玩弄外交的歐洲全是敵人的土地。”到巴黎去為和約爭吵,有失美國總統的身份。
然而,威爾遜認定他不能冒袖手旁觀的風險,聽任他精心設計的國際聯盟在談判中被別人弄丟掉,或是削弱到無效的地步。他親自去了巴黎,經過6個月的艱難談判以後,他帶回來的和約已在許多方麵大大不同於他的“十四點計劃”。但有一個方麵沒有多大變化:他的國際聯盟保全下來了。
但是威爾遜的巴黎之行使得他在國內得到的支持削弱了。共和黨人恨他沒有讓任何一個有影響的共和黨領導人參加他的代表團。威爾遜這樣做,是因為他想要集中精力跟外國領導人談判,不願再讓共和黨人在他身邊添麻煩。
第九章 直接向民眾說話(4)
和會期間的緊張勞累還損害了威爾遜的健康。他染上了當時在歐洲泛濫的流感,發高燒,嘔吐。臥病在床時,他還是堅持每天工作很長時間。曾在巴黎陪過威爾遜一段時間的赫伯┨亍ず佛——即後來的胡佛總統——注意到威爾遜的行為和思維過程都有變化:威爾遜原先愛聽意見,而且很快就能抓住新思想而下定決心,可是疾病使他的思維變慢了,而且難於記憶和消化新的事實和情況。事後看來,他在這一期間很可能受到過幾次輕微中風。
不管遇到多大困難,巴黎和會還是談出了國際聯盟盟約草案,備受讚揚。國際聯盟(國聯)將會把世界各國聚在一起,共同排解糾紛,裁減軍備,並避免再發生災難性的世界大戰——它將依靠經濟製裁,而不是依靠暴力,來迫使成員國保持和平。倫敦《泰晤士報》寫道:“有些人原先以為國聯不過是國際美好願望的空中樓閣,讀了今天公布的盟約以後,將會改變想法了……和平以及維持和平的設想,已經從雲端落地了。”《義大利日報》則將它稱為“人類團結的崇高之舉”。1919年2月14日,情人節這一天,威爾遜啟航回國,滿腔熱情要將他的成就告訴美國人。可是共和黨人控製的國會是不會給他熱烈歡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