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帶領部隊攻占古老背後,歸建一四○師。14日,一三九師奉命向宜昌進攻,敵人因有堅固的碉堡群掩護,而我軍重武器尚未趕到,攻擊受阻。15日夜,敵人渡江逃跑,宜昌解放,我軍隨後渡江追擊敵人。


    7月16日,一三九師四一六團追敵至白雲山一線時,遇敵第二軍兩個師的阻擊,並向我軍發起反衝擊,情況緊急。四一六團向軍部告急,曹裏懷軍長急令我團前去增援。


    白雲山位於宜昌縣的土城鄉,海拔約1100多米,是宜昌江南第一峰。峰巒峻秀,矗立雲霄,林蔭蔽日,白雲繚繞。山上有座白雲廟,廟側有條古老的石板路。石板似白布垂掛山間,直抵山腳,故曰“白布梯”。白雲山是宜昌到三鬥坪(現在修三峽大壩的地方)的唯一陸上通道。我們一路西行,越走道路越陡。19日天亮,我們趕到白雲山腳下的一個小鎮子。四一六團因攻白雲山受挫,主力即撤到鎮裏休息、待援。我和前衛連進鎮後找到四一六團團部了解敵情。他們對前麵的敵情變化也說不清楚,我隨後帶著參謀前往敵人陣地觀察。我用望遠鏡順著“白布梯”自下而上地望去,白雲廟、石板路,歷歷在目。據嚮導說,上山下山17裏,山那邊就是三鬥坪,白雲廟在峰巔上,正好是個歇腳站。我向兩翼觀察,發現左翼主峰分出來一道七八百米長的山樑,山勢緩緩而下,直伸長江,好像一個巨人伸出的手臂,混濁的江水順著“手臂”繞了一個彎兒,咆哮著流向東南。山樑上構築有零星的野戰工事,有敵軍防守,此外再也沒有任何通向山頂的路。白雲山守敵是國民黨軍第二軍的一個團。第二軍是宋希濂部的主力,敵人仗著山勢陡峭,自恃“一人當關,萬夫莫開”之利,隻築了簡易工事,便可緊鎖咽喉要道。為了試探虛實,我決定組織佯攻,先偵察敵人火力部署,再作攻打方案。我命二連從正麵進攻。敵人反擊,又是打槍又是用迫擊炮轟。火力很猛,子彈從“白布梯”上飛瀉而下,壓得二連官兵抬不起頭來。正麵進攻很困難。我立即命令部隊停止進攻。派出偵察員繼續偵察,尋找道路。同時令團政治處到鎮裏找嚮導。這時鎮上一位姓石的獵人主動請纓,他說:“我常在白雲山上打獵,知道一條小路,我給你們帶路。”我命令五連跟隨嚮導,沿小路向山頂進發。五連連長薑玉明在攻打開原時身負重傷,離隊治療。王振義由四連排長直接提升為五連連長,指導員楊宗藩,五連是一四○師授予模範稱號的“開原先鋒連”。指導員楊宗藩帶一排作為突擊排,在獵人的引導下,秘密進抵右翼山腳下,找到了那條小路。這哪裏是路,準確地說,是一條山水沖刷出來的不足一米寬的幹水溝,成陡峭的斜坡沿山樑蜿蜒而上,直達主峰下麵幾百米的鞍部。突擊排緊跟嚮導,奮勇向上攀登。二、三排和營重機槍排緊隨其後。天色漸晚,能見度越來越低,我從望遠鏡中隱隱綽綽看到五連向上攀登,戰士們背著槍,順著水溝向上爬。為吸引敵人的注意力,我命令擔任正麵佯攻的部隊再次組織攻擊。山頂上的敵人以為我軍又要強攻,瘋狂地進行反擊,緊緊封鎖“白布梯”。子彈如同雨簾,十分密集。由於山勢太陡,登山的戰士隻能手腳並用,腳登在溝麵上的石頭,手抓住溝邊的小樹枝或荊棘,吃力地向上攀爬。爬到半山腰,他們又遇到了既壁立又光禿的石崖,沒有石縫可登,沒有小樹攀抓。戰士們隻好架人梯,一個個往上送。


    戰士們剛剛爬上山樑,還沒有站穩腳跟,就被敵人發現。頓時山左、山右和山背後槍聲大作,一齊壓向五連。我立即命令擔任佯攻的連隊加強火力,壓製敵人。敵人依舊瘋狂地向五連射擊,一點兒也不理會從“白雲梯”下射來的子彈。五連戰士冒著敵人的炮火,迅速展開,經過激戰,奪下主峰下麵的一個小山包。守衛小山包的敵人大部被殲滅,小部逃上主峰。


    楊指導員帶領一、二排的戰士飛快進入敵人工事,站穩腳跟,向主峰射擊。幾分鍾後,王連長帶領三排戰士跟上。隨後,二營長宋德萬派出的重機槍排也上來了。五連開始向山頂發起衝擊。擔任正麵攻擊的四連、六連,也沿著“白布梯”同時發起衝鋒。


    五連官兵很快衝到了頂峰,與敵人展開肉搏。我看到山頂上五連正和敵人白刃格鬥,即令正麵加大攻擊力度,進行夾擊。一時間,槍炮聲響徹雲霄,吶喊聲震盪山穀。敵人慌了神,因不知我軍有多少攻擊部隊,膽怯誌衰,全線崩潰,倉皇逃跑。部隊衝上主峰後,槍聲還稀稀落落地響著,到處都是敵人逃跑時留下的衣被、彈藥和呻吟的傷兵,還有幾大鍋煮熟不久的大米飯和紅燒豬肉,散發出撲鼻的香味,正好慰勞了飢腸轆轆的官兵們。


    白雲山一戰,我團殲敵一部,俘敵1000餘人,殘敵向三鬥坪逃竄,我們隨後一路追擊到三鬥坪。三鬥坪是位於宜昌長江上遊約30公裏的一個小鎮,鎮邊長江上有個叫中堡島的小島,將長江分為大江和後河,大江寬約900米,後河寬約300米,是長江中下遊最狹窄的地方(現在在這裏建成了舉世聞名的三峽大壩)。這裏山峰陡峭,海拔高度在1000米以上,這裏地勢險要,山高水急,易守難攻,是歷來兵家必爭之地。抗日戰爭時期,國民黨軍隊就是利用這裏險要的地形,阻止住了日寇的進攻,守住了陪都重慶的門戶。我們攻占此地,打開了向四川進軍的大門。我們占領三鬥坪後,敵人又逃向巴東,我團才奉命停止追擊,返回宜昌,在洋溪休整。宜當戰役至此勝利結束。白雲山一天的戰鬥,是我團同國民黨正規軍的最後一場戰鬥。白雲山守敵是國民黨軍第二軍的一個團。第二軍是宋希濂部的主力,他們攜帶重武器,占據險要地形,企圖阻止我軍追擊,掩護主力向四川逃竄。我團是在兄弟部隊進攻受挫的情況下接受的任務。上陣地後,我根據白雲山地勢險要,易守難攻的情況,沒有強攻。採取正麵佯攻,吸引敵人的注意力,派部隊沿小路上山偷襲敵人,並指揮炮火支援偷襲分隊,一舉攻下了白雲山,打開了部隊追擊敵人的通道。當時敵人的戰鬥力還很強,戰鬥很激烈,部隊傷亡100餘人,偵察股長犧牲。按照四野最初的部署,應在宜當戰役中全殲宋希濂部。這是四野下達給十三兵團的任務。雖說全殲宋部不易,但隻要指揮得當,殲滅其大部還是有可能的。但因我軍沒能按時趕到上級布置的奔襲目標,沒有完成截斷敵人退路的目的。今天總結宜當戰役的經驗教訓,我認為存在以下三個方麵的教訓,值得記取: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黎原回憶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黎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黎原並收藏黎原回憶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