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4年工商業改造時,他參加公私合營。“十年動亂”中被掃地出門,遣送回東北榆樹縣老家,直到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才落實政策回到北京。1988年,北京黃埔軍校同學會成立,我被選為副會長。一天,黃埔同學劉景林(時為河北省政協委員)來北京出席全國政協會議,來家裏小坐。閑談之中,他談起崔中洲也在北京。我馬上找到崔中洲,邀他一起參加黃埔同學會。後來我們經常見麵,一起談論軍校的同學和往事,我們還聯名給台灣的同學寫信,邀請他們回大陸來相聚。一次偶然談起平津戰役,才知道他當時防守大、小紅門一線。我們兩人一個在城裏,一個在城外,同窗同學差一點就真槍實彈地打了起來。


    3、向江南進軍,參加宜當戰役


    1949年3月平津戰役結束後不久,東北野戰軍在休整期間根據中央軍委命令改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司令員林彪、政委羅榮桓,下轄13個軍,總兵力約88萬人。一個月後,四野在原有第十二、十三兩個兵團基礎上,成立了第十四、十五兵團,每個兵團轄三個軍。我軍隸屬於第十三兵團,程子華任司令員、蕭華任政委。


    在組建四個兵團的同時,上級對各軍軍政主官作了部分調整。原四十七軍軍長梁興初調任三十八軍軍長,原三十八軍副軍長兼參謀長曹裏懷調任四十七軍軍長,政委仍由周赤萍擔任。曹裏懷是我進入東北時的老領導。我的老首長、一四○師師長劉轉連升任四十八軍副軍長,師長由四十七軍副參謀長劉子雲接任。人民解放軍經過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大量殲滅國民黨軍的有生力量,已將戰線推向長江中下遊地區。為了配合渡江作戰,鉗製白崇禧集團,中央軍委令四野十二兵團蕭勁光部的兩個軍組成先遣兵團於3月初先行南下,攻取信陽,威脅武漢,配合第二、三野戰軍奪取南京。4月20日,以張治中為代表的國民黨和談代表團在北平與我黨進行談判,達成初步協議,但南京政府卻拒絕了我方提出的和平條件,和談破裂。21日,第二、三野戰軍發起了渡江戰役。23日解放南京。


    在渡江戰役發起前一周左右,我們四十七軍奉命從河北固安出發,沿平漢路南下,向河南進軍。此時,四野先遣兵團四十三軍已先後解放了鄭州、信陽、南陽等地區,河南境內僅安陽、新鄉尚被國民黨軍占據。為此,四野命令十三兵團司令員程子華指揮第四十二、四十七軍,會同華北軍區第七十軍發起安新戰役。圍殲安陽的任務由四十二軍執行,攻克新鄉由四十七軍和七十軍負責。5月初,四十二軍首先向安陽敵軍發起進攻,戰鬥不到兩天,全殲安陽守軍。駐守新鄉的國民黨第四十軍軍長李辰熙與我軍炮兵參謀長冉影係姑表兄弟。在大軍南下前,冉影即受命先行化裝潛入新鄉與其聯繫。當四十七軍和七十軍完成對新鄉的包圍後,談判也於此時開始。守敵在我四麵包圍之下無路可逃,被迫接受我軍和平改編。新鄉解放,為大軍南下打開了通道。其間,我師一度奉命駐防衛輝。我對衛輝縣很有感情。中學畢業後我到開封報考軍校時,還投考了衛輝師專。該校當年是河南的名校,在全省都很有名。我舊地重遊,很是留戀。新鄉解放後,我軍繼續沿平漢路以西向湖北進軍。部隊連續行軍數十天,行程1500餘公裏,於6月初到達長江北岸的襄陽,準備渡江作戰。


    過去我們行軍都是急行軍,有明確的敵人目標和戰鬥任務,要求部隊隨時能夠投入戰鬥。這次長距離行軍,因沿途都已解放,途中幾乎沒有大的敵情,沒有戰鬥任務,是旅次行軍。每天部隊行軍約30多公裏,路線事先都有專人安排好,派人打前站,行軍組織安排周到,物質保障充分,地方政府食宿安排得也都很周到,每天下午三四點就能到達駐地休息。在近一個月的行軍途中,正如毛主席所說的,解放軍就是一支工作隊、宣傳隊。我們途經的地區都是新解放區,部隊官兵不僅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還向沿途百姓宣傳革命。團裏有一個20餘人的文工團、一個籃球隊。每天一到駐地,我們都主動聯絡當地學校,和群眾一起開聯歡會、演出。當時正是夏收季節,戰士們還常常幫駐地百姓收割、運輸糧食。廣大官兵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贏得了老百姓的歡迎和愛戴,軍民關係非常好,部隊士氣特別高漲。


    20分鍾後,古老背西麵的輪船碼頭附近,響起了激烈的槍聲,隨之東麵也打響。現實情況說明,各連已成功插到敵人側後,控製住了渡口,並切斷了敵人水、陸兩路西退宜昌的道路。這時敵正麵抵抗的地堡群,槍聲也漸漸稀疏下來。八連長薑玉明作戰勇敢,在東北開原戰鬥中負傷,南下時腿傷仍未痊癒,拄著根棍子一瘸一拐地行軍,當聽到槍聲一響,他就丟掉棍子,指揮部隊趁勢發起衝鋒,他將全連8挺輕機槍集中到第一線,人人平端著,一邊掃射一邊衝過敵人地堡,向正街突進!隨後趕到的二營也投入了戰鬥,大約一個小時就全殲敵人兩個營,占領了古老背。當我趕到江邊碼頭時,發現岸上坐著黃呼呼一大片,足足有幾百名國民黨軍傷兵和醫務人員,一個個耷拉著腦袋,等待發落。這些人原計劃吃過早飯後撤向宜昌,當我軍槍聲一響,鎮中的守敵就擁到江邊,不顧傷兵們的死活,搶先登船逃命。誰料,解放軍神速,攻抵江岸,坐上汽船的軍官慌忙命令砍斷纜索,扔下三條木船,開足馬力先逃了。而已逃上木船的敵人在我軍及時趕到江邊監視下,被迫下船繳械投降。同時,我軍又向逃到江心汽船上的敵人喊話,敵無反應後,我們就用重機槍猛掃,給汽船上的敵人以大量殺傷。就在我們占領古老背後約一個小時,敵華中“剿總”副司令宋希濂從沙市乘軍艦到古老背視察陣地,他尚不知古老背已經被我們占領,正準備靠岸登陸。我軍發現後,立即開槍射擊。他們見勢不好,調頭就逃。我因長途奔襲,沒有攜帶重武器,所以讓其跑掉了。解放後,有一次黃埔同學會開會,宋希濂與我在一個小組,當他得知占領古老背向他們開槍的就是我們團後,他對我說:“如果當時你們不開槍,我們上岸了,可能就成了俘虜了。如果你們有平射炮,我同樣也跑不掉了。”占領古老背渡口後,我曾向軍部建議:派部隊從這裏渡江,繞到宜昌南麵,切斷敵人向南的退路。遺憾的是上級沒有採納我的建議。後來宜沙戰役雖然取得勝利,卻使大部分敵人逃到四川,給其後的戰鬥增加了難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黎原回憶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黎原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黎原並收藏黎原回憶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