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天華在本莊中擺下酒席,讓本莊老少痛快地吃上一天。給莊上每戶人家都送上一個紅包,內裝兩百塊人民幣。高天華老家莊子人口發展不快,高天華年輕離家時,莊中有十幾戶人家。幾十年下來,莊中也隻有二十來戶。家家還不是太有錢,日子過得不富裕。和母親一起生活的高天華的二弟家,屋是草屋,牆是泥牆,高天華搗錢把二弟家的屋翻蓋成瓦屋,送給二弟家一台十七寸的黑白電視機。這黑白電視機在老家農村是稀罕玩意,高家親戚本家看著眼讒,高天華索性給每家都送上一台。親戚本家高興萬分。以前他們都認為高天華早已被這邊鎮壓了,槍斃了,或者不被槍斃也是失蹤了,從人間消失了,不可能活在這個世上,沒想到高天華跑到台灣變成了一個大老闆,冠冕堂皇地回來了。高天華在家中住了一段時間,四處走走,看看周邊景色,回憶兒時的情景,田野、溝邊、荒地、河灘,下雨天到處泥濘,他也要走上一圈。他發覺下雨天,通向莊外的唯一土路都是泥水,莊裏人出不去,莊外人進不來,很不方便。他想出錢,給莊裏修一條水泥路。高天華從縣城打電話到台灣,要家人從香港轉一筆錢過來,由他親自主持設計施工,水泥路鋪好了。一條平整、結實的水泥路麵從莊內直通莊外的大公路邊。他在轉悠時發現村裏的小學校舍,年久失修,危及孩子們和教師的安全,高天華又搗出一筆錢,把村裏的小學校舍翻修加固一下。
探親日期就要結束,高天華還有一件心事。過去在這邊工作時,他下毒企圖殺縣委領導人,後逃走,他想請過去和他一起工作過的共黨人員喝一杯酒。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他內是很矛盾的:人家能來嗎?他們會怎麽看我?是我故意玄耀,擺闊氣?還是我這個昔日的叛徒現在重歸故裏向他們示威?他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向“縣台辦”的工作人員說了這事,“縣台辦”的人肯定地表示:“這是一件好事,俗話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兩岸還是一家人,同是炎黃子孫,是兄弟鬩於牆。請高先生不必顧慮,此事由我們“縣台辦”出麵替你聯繫。”
設酒宴那天,有些人來了,有些人卻沒來。幾桌菜餚豐盛的酒席上大部分座位到底是空著。高天華仍然很高興,能有人來就好。這場酒宴喝得很拘謹,出席酒宴的人都不提過去的事,扯些閑話。高天華盡力勸酒,但心中仍有一絲淡淡的遺憾。
在家中放羊的周桂林也接到縣台辦的通知,周桂林對幾十年前的事仍耿耿於懷,想當年要不是及時發現高天華下毒,自己和縣委一班人早已命喪黃泉了。所以當他聽說高天華回來了,要請他喝酒時,他大聲拒絕:“跟叛徒喝什麽酒,他高天華就是有玉液瓊漿,擺出滿漢全席,我也不去。”
正文 第四十章(g)
書香屋 更新時間:2011-2-11 0:34:23 本章字數:2194
去上海的張英華自落實政策平反後,光榮離休在家。女兒已結婚成家,張英華夫婦有了下一代,家中又增添一份樂趣。張英華想在有生之年再回老家看一看。他坐在家中翻看報紙,當他看到報紙上寫有:“台灣到大陸的旅遊探親人與日俱增”的消息時,他放下報紙,對老伴費瑞芳說:“台灣到大陸的探親人員把國門都擠破了。人家海外遊子尚且念念不忘家鄉,上海、宿北又能有多遠?我也想在閉眼之前再回趟家鄉走一走,看一看。再不回去轉轉,這年齡大了,人老了,說不定哪天兩腿一伸,想回去也回不去了。”也離休在家的老伴費瑞芳對老頭子說:“我跟你一道回去,咱們說走就走,我這就去給宿遷的東奎、桂昆他們打電話,通知他們。”同樣離休在家的周桂昆和張東奎接到上海來的電話後。張東奎又打電話給縣老幹部局,要來一輛小麵包車,兩個老頭子坐上車子到車站去接老上級張英華和費瑞芳夫婦。
從上海駛來的大客車進站了,周桂昆和張東奎上前去攙老上級夫婦。幾個人上了麵包車,開到張東奎的家。張東奎又對小車司機說:“去到下麵鄉裏再接一位老同誌。”司機開車又把在鄉裏等待的周桂林接來了。
幾個老人聚在張東奎的家中,吃喝談話,輕鬆快樂。晚上及隨後老上級在宿遷家鄉這段時間,老上級夫婦均住在張東奎的家中。老人們老了,年輕人成長起來了,他們在忙於工作。平時張東奎家就老兩口生活,節假日兒子才領著兒媳孫女過來陪陪老人。張英華費瑞芳夫婦住在他們家,四個老人正好在一起拉拉家長,談談往事,好不自在。
張東奎從老幹部局要來麵包車,陪張英華老夫妻到宿遷各地走走看看。車上擠坐著張英華夫婦和另外三個老頭:張東奎,周桂昆,周桂林。他們遊了烈士陵園,這幾個老人站立在由陳毅元帥親筆提寫的“宿北大戰馬陵山革命烈士紀念塔”的紀念塔前,眼望矗立在藍天白雲下、青鬆翠柏中的高大的紀念塔,彼此交談,久久不願離去,他們又參觀了蘇北大戰紀念館,遊了宿遷小城。張英華費瑞芳這對老夫婦在宿遷幾日的行程排得滿滿的。他們一起乘車來到張英華曾經率部戰鬥過的運東各地看了看,又驅車到北邊的新沂縣到邵店、到顏集一帶轉轉。每到這些昔日的戰場,張英華能清晰地回憶起當年每場戰鬥的戰鬥經過。周桂林在這幾個老頭當中年齡較輕,回憶過去,更是如數家珍。每到一處,幾個老頭指指點點,回憶往昔崢嶸歲月。
探親日期就要結束,高天華還有一件心事。過去在這邊工作時,他下毒企圖殺縣委領導人,後逃走,他想請過去和他一起工作過的共黨人員喝一杯酒。渡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他內是很矛盾的:人家能來嗎?他們會怎麽看我?是我故意玄耀,擺闊氣?還是我這個昔日的叛徒現在重歸故裏向他們示威?他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向“縣台辦”的工作人員說了這事,“縣台辦”的人肯定地表示:“這是一件好事,俗話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兩岸還是一家人,同是炎黃子孫,是兄弟鬩於牆。請高先生不必顧慮,此事由我們“縣台辦”出麵替你聯繫。”
設酒宴那天,有些人來了,有些人卻沒來。幾桌菜餚豐盛的酒席上大部分座位到底是空著。高天華仍然很高興,能有人來就好。這場酒宴喝得很拘謹,出席酒宴的人都不提過去的事,扯些閑話。高天華盡力勸酒,但心中仍有一絲淡淡的遺憾。
在家中放羊的周桂林也接到縣台辦的通知,周桂林對幾十年前的事仍耿耿於懷,想當年要不是及時發現高天華下毒,自己和縣委一班人早已命喪黃泉了。所以當他聽說高天華回來了,要請他喝酒時,他大聲拒絕:“跟叛徒喝什麽酒,他高天華就是有玉液瓊漿,擺出滿漢全席,我也不去。”
正文 第四十章(g)
書香屋 更新時間:2011-2-11 0:34:23 本章字數:2194
去上海的張英華自落實政策平反後,光榮離休在家。女兒已結婚成家,張英華夫婦有了下一代,家中又增添一份樂趣。張英華想在有生之年再回老家看一看。他坐在家中翻看報紙,當他看到報紙上寫有:“台灣到大陸的旅遊探親人與日俱增”的消息時,他放下報紙,對老伴費瑞芳說:“台灣到大陸的探親人員把國門都擠破了。人家海外遊子尚且念念不忘家鄉,上海、宿北又能有多遠?我也想在閉眼之前再回趟家鄉走一走,看一看。再不回去轉轉,這年齡大了,人老了,說不定哪天兩腿一伸,想回去也回不去了。”也離休在家的老伴費瑞芳對老頭子說:“我跟你一道回去,咱們說走就走,我這就去給宿遷的東奎、桂昆他們打電話,通知他們。”同樣離休在家的周桂昆和張東奎接到上海來的電話後。張東奎又打電話給縣老幹部局,要來一輛小麵包車,兩個老頭子坐上車子到車站去接老上級張英華和費瑞芳夫婦。
從上海駛來的大客車進站了,周桂昆和張東奎上前去攙老上級夫婦。幾個人上了麵包車,開到張東奎的家。張東奎又對小車司機說:“去到下麵鄉裏再接一位老同誌。”司機開車又把在鄉裏等待的周桂林接來了。
幾個老人聚在張東奎的家中,吃喝談話,輕鬆快樂。晚上及隨後老上級在宿遷家鄉這段時間,老上級夫婦均住在張東奎的家中。老人們老了,年輕人成長起來了,他們在忙於工作。平時張東奎家就老兩口生活,節假日兒子才領著兒媳孫女過來陪陪老人。張英華費瑞芳夫婦住在他們家,四個老人正好在一起拉拉家長,談談往事,好不自在。
張東奎從老幹部局要來麵包車,陪張英華老夫妻到宿遷各地走走看看。車上擠坐著張英華夫婦和另外三個老頭:張東奎,周桂昆,周桂林。他們遊了烈士陵園,這幾個老人站立在由陳毅元帥親筆提寫的“宿北大戰馬陵山革命烈士紀念塔”的紀念塔前,眼望矗立在藍天白雲下、青鬆翠柏中的高大的紀念塔,彼此交談,久久不願離去,他們又參觀了蘇北大戰紀念館,遊了宿遷小城。張英華費瑞芳這對老夫婦在宿遷幾日的行程排得滿滿的。他們一起乘車來到張英華曾經率部戰鬥過的運東各地看了看,又驅車到北邊的新沂縣到邵店、到顏集一帶轉轉。每到這些昔日的戰場,張英華能清晰地回憶起當年每場戰鬥的戰鬥經過。周桂林在這幾個老頭當中年齡較輕,回憶過去,更是如數家珍。每到一處,幾個老頭指指點點,回憶往昔崢嶸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