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活過得舒心,日子就過得快。退居二線的張東奎在縣裏辦公室中突然接到同樣是退居二線的周桂昆打來一個電話:“是張東奎嘛?你這個老傢夥,我有急事找你。”張東奎從電話裏聽到宿遷船閘周桂昆打來的說了半截子的電話,他放下電話不理解地笑著搖搖頭:“周桂昆這個老頭蛋子,難道又找我釣魚去?這樣神秘不像是去釣魚啊?”


    周桂昆乘著單位吉普車來和張東奎見麵。周桂奎說:“老傢夥,你還記不記得抗戰時期,咱們運東縣有個叛徒叫高天華。”張東奎聽了還真有點神秘,就說:“當時我在新四軍主力部隊,後來才到地方縣裏工作,不過我聽說有此人,曾下過毒藥,企圖毒死縣裏領導人,準備搞癱縣委機關。怎麽這人還活著?”周桂昆說:“這個黨的叛徒沒有死,不但活著,還從台灣來到宿遷,邀請現有能邀請到的老同誌,到他老家去喝一杯酒。有位老同誌轉告我,你張東奎也在邀請之列,務必出席,你看我們能去嘛?我首先不去。”張東奎說:“改革開放,我們提出和平解放台灣,實行一國兩製。前些年,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葉帥又提出對台工作九條方針,台灣方麵也鬆動了,高天華這個叛徒可能是經過香港過來的,但歷史就是歷史,我和你意見一致,我們不能去赴叛徒的宴席。裝作不知道。”周桂昆舒了一口氣,坐上吉普車走了。


    高天華真的沒有死。淮海戰役以後,解放大軍直逼長江北岸,在張英華軍中一直負責監視張部行動的高天華已覺國軍在大陸快要完了,那時他就想脫身之計,但解放軍還沒有打過長法,國民政府還沒有完全崩潰。特務組織盯得又緊,高天華無法也不敢從張部脫身。解放軍打過長江後,張英華率部撤離南京的當天晚上,高天華乘混亂之機,始得以逃出。先逃到上海,在上海呆不長,解放軍又攻打上海,上海四周解放軍隆隆的炮聲在上海市內都可以聽見。高天華把平時搜刮到積累下來的錢取出,托人好不容易買到一張去台灣的船票,逃到了台灣。在台灣象他高天華這類小特務到處都是,況且他又曾經幹過共黨,台灣的國軍保密局不理他,不用他,棄之如敝履。他懷揣僅剩的幾塊洋錢,在台北街頭瞎轉悠。吃幾頓飯,到旅館住幾宿這幾塊洋錢就沒有了,因此他沒有住旅館,吃飯就到台北街頭小攤上對付幾頓,晚上象流浪漢一樣夜宿台北街頭,高天華捨不得花這幾塊錢。他轉悠到台北市一處菜市場,見有個老兵擺攤賣些從大陸帶過去的金銀古懂,又看到菜市場裏到處是瓜果蔬菜攤子,他靈機一動,用身上僅剩的幾塊大洋,從別處批來時先瓜果,在菜市場擺起地攤,賣起了瓜果。


    別看高天華當特務不行,在張部監視了幾年,也沒有發現張躍武是真共黨還是假共黨。但他做生意卻是好手,先擺地攤,掙了些錢,後租一間門麵,專售時令瓜果,生意越做越大,就辦起了一家水果批發公司。有了錢,他就投資幹別的,台北什麽能賺錢,他就幹什麽,高天華做生意,腦子靈活,轉得快,竟成了大老闆,在台北買房產娶妻生子,過著富足的生活。也許每一個中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民族特性:那就是背井離鄉之人,年齡越大,越思念故土。高天華也不例外,衣食富足了,手中有錢了,花天酒地的生活難以忘卻思鄉之情。六十年代,國共敵對嚴重,大陸要武力解放台灣,台灣要武力反攻大陸。高天華想回來也回不了,但國鄉之情似灶中柴火,燒之愈旺。一九六五年,居住在台灣的民國元老於佑任老先生仙逝之前,寫了一首思鄉之詩《望故鄉》。這首詩在台灣的大陸藉人士之中廣為流傳,高天華也讀到了這首《望故鄉》: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大陸不可見兮,隻有痛哭。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天蒼蒼,野茫茫,天之上,國有殤。


    高天華讀著這思鄉之詩,眼中含著淚光,思念飛回了故鄉運東老家:廣闊的田野,星羅棋布的村莊。老家的叢林,老家的河流溝壑;兒時盛夏光著小屁股和小夥伴們在家鄉的水塘內嬉戲,玩耍……一幕幕場景在他的腦海中閃過。七十年代中期,飽含思鄉之苦的高天華瞞過所有人包括家人,以出差為名,獨自一人從台灣乘飛機到香港,鑽進計程車來到深圳河邊,從香港遙看大陸,久久不願離開。後又來到國境口岸,看到大陸那邊持槍站崗的威嚴的解放軍戰士他又感到害怕,但此時他又恨不能闖過關卡,哪怕被解放軍逮住槍斃,死在大陸那邊,他也甘心。可是他站了半天,還是悵然離開香港,乘飛機返回台灣。


    正文 第四十章(f)


    書香屋 更新時間:2011-2-11 0:34:23 本章字數:1671


    大陸改革開放的春天來了,大陸領導人頻頻對台問題發表講話,並製定一係列政策方針,呼籲兩岸和平談判,鼓勵兩岸經濟、民間交流;停止炮擊金門,削減前線駐軍;大陸公安部門對全國六萬多原民國縣團級以下人員落實政策,分別給予減刑,假釋,寬大釋放,轉業安置,留場就業,平反冤假錯案……


    台灣當局對大陸由敵對也轉向鬆動。八七年七月,台灣當局終於解除了長達三十八年的“戒嚴令”,開放台灣居民(除公職人員,現役軍人外)經第三地轉赴大陸。高天華再也坐不住了,第一時間辦好手續,經香港轉飛大陸,從上海南京返回到了老家宿遷。他在宿遷“台辦”工作人員的陪同下,到運東大興鎮老家。到老家莊頭,他點燃了長長的鞭炮。來爭相看他的人除了本村人外,還有許多周圍各村的鄉親。大人、小孩、男女老少。人們的臉上掛著驚奇的笑容,聽著高天華嘴中冒出的家鄉人不太愛講的詞語:“各位發財,各位發財。”高天華看著眾鄉親,內心激動,真是:少小離家老大回,鄉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看客從台灣來。高天華家中的老母親還在,父親早已離世。高天華看見老母親,當著眾人的麵撲通一聲長跪不起:“媽媽,您的不孝兒回來看您老人家了。”母親的小腳向前挪動了幾步,一把抱住兒子,母子倆痛哭不止。高家的親戚走過來,勸母子倆:“母子團圓相見是件大喜事,不要再哭了,該高興。”高的母親抹去蒼桑老淚,說道:“不哭了,不哭了,高興,高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月照江淮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用來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用來並收藏月照江淮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