暫緩鳴鍾


    阿拉曼戰役前,邱吉爾首相曾與中東總司令亞歷山大約定:如果英軍奪取阿拉曼之戰的勝利,就在全國鳴鍾以示慶祝。


    11 月6 日,亞歷山大致電邱吉爾:“鳴鍾吧!據估計俘虜人數目前已有2 萬,俘獲坦克350 輛,大炮400 門,軍用物資數千噸。我軍先頭機動部隊已抵馬特魯港以南的地方。第8 集團軍正在乘勝前進。”邱吉爾三思之下,決定等即將發動的在北非西海岸登陸的“火炬”作戰計劃開始得勝時再鳴鍾為好。他把這個意見通知了亞歷山大將軍。


    從10 月23 日進攻開始至11 月4 日突破成功,阿拉曼戰役經過了12 天浴血苦戰。英軍損失1.35 萬人,德意軍損失3 萬餘人。隆美爾被逐退了,埃及的危機解除了。阿拉曼實際上標誌著“命運的關鍵”。邱吉爾誇張他說:“在阿拉曼戰役以前我們是戰無不敗;在阿拉曼戰役以後,我們是戰無不勝。”


    英軍所具有的絕對優勢是蒙哥馬利奪取阿拉曼戰役勝利的物質基礎。英軍在兵力兵器和後勤補給方麵均居優勢,尤以坦克、大炮、飛機和補給方麵的優勢最為明顯。12 天的血戰中,英沙漠空軍共出動2500 架次,破壞了敵軍的部隊機動、作戰指揮和後勤補給,而德意空軍僅出動飛機260 架次。


    蒙哥馬利的作戰指揮是比較高明的。阿拉曼戰役與以前在沙漠所發生的歷次戰役均不同。因為戰線狹窄、工事堅固、地雷密布,巨有重兵固守,無法實施側翼包抄。蒙哥馬利充分利用短近而優良的交通線,集中使用炮兵,用猛烈的炮火組成火網,然後用大批坦克蜂擁向前推進,終於突破了隆美爾苦心經營的防線。蒙哥馬利總是把數百門大炮集中使用,而不是用分散的炮兵中隊進行小規模的炮轟。邱吉爾稱讚說:“蒙哥馬利是一位偉大的炮兵專家。他相信大炮可以殺人,正如蕭伯納說拿破崙也相信這一點一樣。”


    “超級機密”在英軍奪取阿拉曼戰役勝利中發揮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幾乎在戰役的每一關鍵時刻,破譯的情報都幫助篆哥馬利及時作出正確的決策。如在“增壓”作戰開始前,蒙哥馬利原計劃在北邊近海處進行突破。因為“超級機密”顯示,德國的第21 裝甲師正向北調動,敵防線中央主要是戰鬥力較弱的意軍,蒙哥馬利把突破梢稍向南移動了一下,順利突破了敵軍的防線。


    蒙哥馬利是個謹慎過度的人,不大善於進行機動作戰。他的指揮要則是:擺好了陣勢再幹。他不善於併力一向、千裏殺將,亂中取勝,以巧成事。如果他再大膽果斷些的話,是可以在富卡截注隆美爾的部隊加以殲滅的。


    隆美爾在阿拉曼的失敗主要在於兵力兵器的劣勢和後勤補給線太長。劣勢一方隻有在機動作戰中才能尋找克敵製勝的戰機,可是隆美爾卻被迫放棄他一向擅長的機動戰,同英軍打起了堂堂之陣。這是沒有辦法的。他既無力攻破英軍的防線,又不得不遵照希特勒的指令守住既得的地盤。1942 年10月至11 月,德國野心之大與實力不足的矛盾愈益充分地暴露出來了。大而廣之,以蘇美英中為首的反法西斯同盟各國所擁有的巨大戰爭潛力發揮了作用,德意日法西斯集團戰爭潛力不足的致命弱點充分暴露。法西斯集團在蘇德戰場上、太平洋戰場上,大西洋戰場上和北非地中海上的戰略主動權均已嚴重動搖。希特勒視北非地中海為次要戰場,投入的德軍不多,邱吉爾和墨索裏尼均視這裏為主要戰場投入了各自的主力。但墨索裏尼是泥足巨人,實力太弱。所以北非地中海戰場的戰略主動權率先易手。


    隆美爾及時撤退的措置無疑是可取的。希特勒“不勝利。毋寧死”的電報帶來了災難性的後果,將撤退的行動推遲了24 小時。隆美爾痛心地寫道:“回顧過去,我在良心上隻犯了一個錯誤——那就是本應該提前24 小時撤退,而不應該遵守那道死守的命令。”但這隻沙漠之狐還是千方百計撤出了大部分部隊,使蒙哥馬利撲了空。


    阿拉曼戰役是英國戰爭史上光彩的一頁,是英國對第二次世界大戰做出貢獻的象徵。正由於此,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英國以各種各樣的方式紀念阿拉曼戰役的勝利。蒙哥馬利辭世後,英國為他建立了一座雕像,伊莉莎白女王親自為雕像揭幕。1992 年10 月23 日,來自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印度、南非、埃及等國的當年參加阿拉曼會戰的老戰士匯聚到阿拉曼。這些自發蒼蒼的老人,臂帶黑紗仁立在英雄們的墳墓前默默祈禱。風在怒吼、沙在飛揚,他們卻沉浸在對當年血戰的回憶中..


    長期以來,各國軍事史學界向來存在著不同的看法。英國軍事史學界本身就存有很大爭議。1942 年11 月5 日,蒙哥馬利在戰地記者招待會上稱:“先生們,這是一次完全徹底的勝利。”早在蒙哥馬利在世時,人們就對此大持疑議。英國軍事史學家科瑞利·巴尼特認為:“在我看來,第二次著名的阿拉曼之戰定會以多此一舉的戰役載入史冊。假如第8 集團軍不堅持進攻直到隆美爾脫離防線開始撤退的話,它是能以較小的代價徹底摧毀非洲裝甲集團軍的。”1巴尼特還指出:隆美爾一得到英美部隊在北非西海岸登陸成功的消息後就全力撤往突尼西亞,那為什麽不把阿拉曼戰役放在“火炬”作戰之後進行呢?在邱吉爾看來,這是最後一次純粹英國人對德國人的勝仗,是英國作為獨立國家的最後的傑作。邱吉爾急於發動阿拉曼之戰是為了再建英軍的威信和抬高英國的國際地位。阿拉曼之戰是一場“政治上的勝仗”。巴尼特對阿拉曼戰役的評價可以說是貶多於褒。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沙紅海腥:從阿拉曼到羅馬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程廣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程廣中並收藏沙紅海腥:從阿拉曼到羅馬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