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東吳內部,遠封遼東的決策原本就是孫權一人的堅持,朝臣普遍持反對態度。重臣張昭反對之激烈,甚至到了不惜與孫權決裂的程度。張昭拒絕上朝。孫權派人將張家的大門用土封起來,意思是你張昭永遠也不要上朝了。張昭自己在門裏麵又加了一層土牆,表達自己的反抗決心。當公孫淵吞滅使團的消息傳到孫權耳中時,孫權才明白自己幹了什麽樣的蠢事。孫權大怒說:我都六十歲了,什麽風浪沒經歷過。想不到現在被公孫淵這隻小老鼠給騙了,我咽不下這口氣。我不把公孫淵的老鼠腦袋扭下來拋到海裏去,我就沒有臉再坐在現在的位置上了。即使萬裏顛沛遠征,我也在所不惜。怒火衝天的孫權要親自率領艦隊討伐公孫淵。但在陸遜、薛綜等人的勸說下,孫權冷靜下來,打消了遠征遼東的念頭,君臣和解。他親自駕車去張家迎接張昭出門上朝。
在魏、吳、遼三角外交格局中,作為關鍵少數扮演者的遼東必須具有高超的演技,既要保持力量平衡又不能打破脆弱的力量平衡。稍有不慎,力量天平就會被打破。而力量天平打破後,最弱一方就難以繼續左右逢源了。簡單地說,遼東既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也可能是最大的受害者。公孫淵對東吳的背信棄義,最大的消極影響是信譽全失,失去了繼續扮演第三方力量的道德基礎。《魏名臣奏》記載了中領軍夏侯獻的上表,其中描敘遼東的處境道:今外失吳援,內有胡寇,心知國家能從陸道,勢不得不懷惶懼之心。因斯之時,宜遣使示以禍福。也就是說現在遼東已經完全失去了東吳的援助,而曹魏又可以從陸路對遼東形成軍事威脅,公孫淵的處境已經很危險了。
尚有一個難以忽視的背景是:曹魏經過半個世紀的經濟恢復和發展,已經取得了對蜀漢和東吳的力量優勢。力量的天平已經失衡了。曹魏的力量已經強大到了不再需要遼東協助,單獨對付南方蜀吳的程度了。公孫淵在這樣的情況下仍然耍小聰明,不及時站好隊,註定是沒有好果子吃的。
果真如夏侯獻所言,曹魏不久就向遼東攤牌了,逼公孫淵站隊。景初元年237年,曹魏派遣幽州刺史丘儉,兵臨城下,宣詔公孫淵去洛陽上朝。公孫淵心中有鬼,隻得翻臉迎戰。公孫淵與丘儉會戰於遼隧遼寧海城西,魏軍作戰不利而敗退。隨即,公孫淵在遼東自立為燕王,設置百官衙署,改元紹漢元年;又遣使招降鮮卑,並時常派兵出沒於曹魏的北方進行騷擾。
這一次,公孫淵真心遣使向東吳孫權謝罪,接受燕王的封爵,請求吳國援兵。孫權舊恨未了,想殺戮燕使。大臣羊勸諫道:不可。我們不如厚待遼東,派遣奇兵出擊曹魏。如果魏國討伐失敗,而我軍遠赴,義蓋萬裏,有恩於遼東;如果遼東失敗,而曹魏也遭受了我們的首尾夾擊。這對我們來說,都是出小力收大成的好事。孫權聞言,也想在曹魏和遼東之間扮演第三者角色,給遼東使者開了空頭支票,答應出兵支援,讓遼東堅守抗魏。
第二年,魏明帝加派了司馬懿增帶大軍四萬討伐遼東。公孫淵派將軍卑衍與楊祚領步騎數萬守住遼隧。司馬懿佯攻遼隧,暗地出奇兵襲擊遼東首府襄平。公孫淵恐襄平有失,急命卑衍、楊祚等回師襄平。兩軍在首山展開決戰,遼東軍隊主力被殲。天不佑公孫家族。時值酷暑,陰雨連綿月餘,太子河水暴漲,魏軍乘船抵於城下,晝夜強攻。公孫淵與全城軍民,被圍到八月,糧食吃光,將軍楊祚開城投降。公孫淵與兒子公孫修帶數百騎突圍向東南方向逃竄,被魏軍追擊,斬殺於太子河邊。司馬懿入城,殺死燕王府中公卿百官一千餘人。從此,遼東、帶方、樂浪、玄菟四郡皆為曹魏所有。
正文 第44節:八、三國外交戰略篇(1)
當時公孫淵的哥哥公孫晃作為公孫恭的任子1在洛陽。他聽到弟弟奪取了叔父的地位,就認識到公孫淵終不可保,於是向曹魏上書要求討伐弟弟公孫淵。朝廷無暇顧及,承認了遼東現狀。公孫淵叛亂後,朝廷依法逮捕公孫晃。公孫晃在獄中知道公孫淵被攻破後就是自己的死期。公孫淵的首級送到洛陽後,公孫晃與兒子相對啼哭。魏明帝有意赦免公孫晃,但是朝臣認為依律當斬。公孫家族因此被族誅。
無獨有偶,在與公孫家族的遼東成地理對角線的交州南部地區,在三國時期,也是由一個世家大族把持的地方政權。我們權且稱它為交政權。交政權的經歷與遼東政權相似,但結局卻相反。
政權的建立者士燮是交州蒼梧郡廣信人。士家從西漢末年起避亂交州,至士燮已傳七世。父親士賜擔任日南太守。士燮從少遊學京師,逐步升遷至交太守。士燮拓地守土四十餘歲。
史載:燮兄弟並為列郡,雄長一州,偏在萬裏,威尊無上。出入鳴鍾磬,備具威儀,笳簫鼓吹,車騎滿道。妻妾乘輜,子弟從兵騎,當時貴重,震服百蠻,尉他不足逾也。意思是說士燮兄弟並列交州南部郡縣要職,天高皇帝遠,出入的時候威儀顯赫。同時因為交州沒有受到漢末戰亂的破壞,又接受了北方逃難的人口和財富,富庶一方。士家在交州的顯赫和權勢並不亞於遼東的公孫家族。
在交州的西北方向是荊州勢力,東北是江東孫權勢力,再加上曹操控製的東漢朝廷,三方都想控製交州。西漢朝廷派遣張津為交州刺史。張津辦事不力,最後在內訌中被部將區景殺害。荊州牧劉表乘機派遣零陵人賴恭為交州刺使,吳巨為蒼梧太守。曹操聽說張津死後,便扶持當地豪強士燮為綏南中郎將,董督七郡,領交太守,與劉表抗爭。士燮曾經派遣張向京都納貢。這在天下喪亂、道路斷絕的背景下給足了朝廷麵子,朝廷特地下詔拜士燮為安遠將軍,封龍度亭侯。士燮在曹操和劉表之間也採取關鍵少數策略,得以與荊州勢力保持僵持局麵,南北分治交州。後來吳巨與賴恭內訌,賴恭兵敗逃回零陵。建安十五年,孫權派遣步騭為交州刺史。麵對誌在必得的強大的東吳勢力,士燮知道難以抗拒,主動率家族歸順,接受步騭的節度。黃武五年,士燮得以壽終,享年九十歲。同樣是不為人知的地方割據勢力,士燮家族的成功在於明時勢。保持頭腦清醒對身在外交棋局中的行為者是難能可貴的素質。
在魏、吳、遼三角外交格局中,作為關鍵少數扮演者的遼東必須具有高超的演技,既要保持力量平衡又不能打破脆弱的力量平衡。稍有不慎,力量天平就會被打破。而力量天平打破後,最弱一方就難以繼續左右逢源了。簡單地說,遼東既可能是最大的受益者,也可能是最大的受害者。公孫淵對東吳的背信棄義,最大的消極影響是信譽全失,失去了繼續扮演第三方力量的道德基礎。《魏名臣奏》記載了中領軍夏侯獻的上表,其中描敘遼東的處境道:今外失吳援,內有胡寇,心知國家能從陸道,勢不得不懷惶懼之心。因斯之時,宜遣使示以禍福。也就是說現在遼東已經完全失去了東吳的援助,而曹魏又可以從陸路對遼東形成軍事威脅,公孫淵的處境已經很危險了。
尚有一個難以忽視的背景是:曹魏經過半個世紀的經濟恢復和發展,已經取得了對蜀漢和東吳的力量優勢。力量的天平已經失衡了。曹魏的力量已經強大到了不再需要遼東協助,單獨對付南方蜀吳的程度了。公孫淵在這樣的情況下仍然耍小聰明,不及時站好隊,註定是沒有好果子吃的。
果真如夏侯獻所言,曹魏不久就向遼東攤牌了,逼公孫淵站隊。景初元年237年,曹魏派遣幽州刺史丘儉,兵臨城下,宣詔公孫淵去洛陽上朝。公孫淵心中有鬼,隻得翻臉迎戰。公孫淵與丘儉會戰於遼隧遼寧海城西,魏軍作戰不利而敗退。隨即,公孫淵在遼東自立為燕王,設置百官衙署,改元紹漢元年;又遣使招降鮮卑,並時常派兵出沒於曹魏的北方進行騷擾。
這一次,公孫淵真心遣使向東吳孫權謝罪,接受燕王的封爵,請求吳國援兵。孫權舊恨未了,想殺戮燕使。大臣羊勸諫道:不可。我們不如厚待遼東,派遣奇兵出擊曹魏。如果魏國討伐失敗,而我軍遠赴,義蓋萬裏,有恩於遼東;如果遼東失敗,而曹魏也遭受了我們的首尾夾擊。這對我們來說,都是出小力收大成的好事。孫權聞言,也想在曹魏和遼東之間扮演第三者角色,給遼東使者開了空頭支票,答應出兵支援,讓遼東堅守抗魏。
第二年,魏明帝加派了司馬懿增帶大軍四萬討伐遼東。公孫淵派將軍卑衍與楊祚領步騎數萬守住遼隧。司馬懿佯攻遼隧,暗地出奇兵襲擊遼東首府襄平。公孫淵恐襄平有失,急命卑衍、楊祚等回師襄平。兩軍在首山展開決戰,遼東軍隊主力被殲。天不佑公孫家族。時值酷暑,陰雨連綿月餘,太子河水暴漲,魏軍乘船抵於城下,晝夜強攻。公孫淵與全城軍民,被圍到八月,糧食吃光,將軍楊祚開城投降。公孫淵與兒子公孫修帶數百騎突圍向東南方向逃竄,被魏軍追擊,斬殺於太子河邊。司馬懿入城,殺死燕王府中公卿百官一千餘人。從此,遼東、帶方、樂浪、玄菟四郡皆為曹魏所有。
正文 第44節:八、三國外交戰略篇(1)
當時公孫淵的哥哥公孫晃作為公孫恭的任子1在洛陽。他聽到弟弟奪取了叔父的地位,就認識到公孫淵終不可保,於是向曹魏上書要求討伐弟弟公孫淵。朝廷無暇顧及,承認了遼東現狀。公孫淵叛亂後,朝廷依法逮捕公孫晃。公孫晃在獄中知道公孫淵被攻破後就是自己的死期。公孫淵的首級送到洛陽後,公孫晃與兒子相對啼哭。魏明帝有意赦免公孫晃,但是朝臣認為依律當斬。公孫家族因此被族誅。
無獨有偶,在與公孫家族的遼東成地理對角線的交州南部地區,在三國時期,也是由一個世家大族把持的地方政權。我們權且稱它為交政權。交政權的經歷與遼東政權相似,但結局卻相反。
政權的建立者士燮是交州蒼梧郡廣信人。士家從西漢末年起避亂交州,至士燮已傳七世。父親士賜擔任日南太守。士燮從少遊學京師,逐步升遷至交太守。士燮拓地守土四十餘歲。
史載:燮兄弟並為列郡,雄長一州,偏在萬裏,威尊無上。出入鳴鍾磬,備具威儀,笳簫鼓吹,車騎滿道。妻妾乘輜,子弟從兵騎,當時貴重,震服百蠻,尉他不足逾也。意思是說士燮兄弟並列交州南部郡縣要職,天高皇帝遠,出入的時候威儀顯赫。同時因為交州沒有受到漢末戰亂的破壞,又接受了北方逃難的人口和財富,富庶一方。士家在交州的顯赫和權勢並不亞於遼東的公孫家族。
在交州的西北方向是荊州勢力,東北是江東孫權勢力,再加上曹操控製的東漢朝廷,三方都想控製交州。西漢朝廷派遣張津為交州刺史。張津辦事不力,最後在內訌中被部將區景殺害。荊州牧劉表乘機派遣零陵人賴恭為交州刺使,吳巨為蒼梧太守。曹操聽說張津死後,便扶持當地豪強士燮為綏南中郎將,董督七郡,領交太守,與劉表抗爭。士燮曾經派遣張向京都納貢。這在天下喪亂、道路斷絕的背景下給足了朝廷麵子,朝廷特地下詔拜士燮為安遠將軍,封龍度亭侯。士燮在曹操和劉表之間也採取關鍵少數策略,得以與荊州勢力保持僵持局麵,南北分治交州。後來吳巨與賴恭內訌,賴恭兵敗逃回零陵。建安十五年,孫權派遣步騭為交州刺史。麵對誌在必得的強大的東吳勢力,士燮知道難以抗拒,主動率家族歸順,接受步騭的節度。黃武五年,士燮得以壽終,享年九十歲。同樣是不為人知的地方割據勢力,士燮家族的成功在於明時勢。保持頭腦清醒對身在外交棋局中的行為者是難能可貴的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