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脂點江山:歷史上女人傳奇 作者:段戰江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心靈手巧的皇後想了想,便在忽必烈的帽子上縫了一個簷。後來一試,果然解決了問題。忽必烈非常高興,便下令以後的帽子都照這個樣子製作。
還有一次,她發現忽必烈騎馬時穿著寬袍大袖的衣服,不便弓射,於是就嚐試做了一種新的衣服,用舊衣改製而成,後邊比前邊長,沒有領子和袖子,兩邊各綴一排襻扣,穿起來舒適方便。皇後還給它起了一個漂亮的名字,叫“比甲”,這種衣服便於弓馬,而且形式特別,穿上去感覺非常瀟灑,因此時人爭相仿效,或許這就是現在馬甲的由來。至元十八年(1281年)察必皇後去世,忽必烈很悲痛,感嘆沒有人再像皇後一樣關心自己了。如果察必皇後再多活幾年,說不定還能有更多的發明呢。
察必皇後的縫衣技術,有時還被忽必烈用作籠絡人心的利器。忽必烈對於漢學儒術非常感興趣,他做皇帝之前,有一次聽聞儒士趙璧之名,便把趙璧召至身邊重用。為表示對趙璧的尊重,隻呼趙璧為“秀才”,而不直呼其名。另外,還讓自己的妻子(即未來的察必皇後)親自給趙璧縫製蒙古袍,做好後,忽必烈讓趙璧試穿,有不合適的地方還叫察必一一修改。可見,察必皇後不但能夠為夫君縫補衣物,還可以縫補天下。
一位聰明的心理學家
史書上稱察必皇後“其性明敏,達於事機,國家初政,左右匡正,後有力焉”,因此很受忽必烈的寵愛。而察必皇後生性仁明,也愛隨事諷諫,多裨時政,忽必烈對她的建議往往也笑納。
《元史》上記載,忽必烈喜愛打獵,可京城從上都開平遷到大都燕京後,遊獵一直不便,因此忽必烈讓他的禁衛軍長官在京城郊區開闢遊獵場。下麵的人立馬去辦,並將圈定的土地繪成地圖給他看。當時察必皇後在場,認為此事不妥,因為隻要忽必烈禦筆一揮,那片區域內的居民就要被從自己的土地上趕走,流離失所。皇後不忍,但也知道不能強行勸諫。所以她先打發走禁衛軍長官,然後扶忽必烈進內室休息。這時,太保劉秉忠有事奏報,察必皇後看機會來了,便將其攔在外室,故意提高嗓門對劉秉忠說:“陛下要徵收京郊的農田為遊獵場,像這樣的大事,你作為國家重臣,怎麽不知道呢?土地在國都遷來之前已經分配了。如今新徵收遊獵場,土地的主人豈不要遷往他鄉,引起百姓的怨氣,造成混亂?皇上事多,日理萬機,像這樣的小事想不到也是難免的,你們做臣子的應及時提醒。若陷陛下於不仁不義之中,怎麽得了?”劉秉忠會意地笑了笑說:“我馬上帶圖親自查看,然後再作稟報。”察必皇後說:“這麽做就對了!”察必皇後與劉秉忠的對話,忽必烈聽得一清二楚,後來便命令劉秉忠先去視察,然後再做定奪。
察必皇後也經常在不同場合以不同方式勸諫忽必烈,給他提醒。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軍攻陷臨安,將南宋幼主恭帝與全太後全都擄到大都,然後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典禮。大家都非常高興,飲酒作樂,唯有察必皇後悶悶不樂。忽必烈問道:“我終於征服了江南,以後不用再打仗了,大家都很高興,為什麽唯獨你不快呢?”察必皇後意味深長地回答道:“從古至今,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千年帝國,將來我和你的子孫們不要搞到像南宋這步田地就是萬幸了。”忽必烈為了討得皇後歡心,便將從宋宮裏搶來的珍寶玩物堆在殿前,請皇後來看,察必匆匆看了一遍,就走了。忽必烈追問她想要什麽,察必說:“宋朝皇帝積蓄了這麽多財寶留給子孫,可子孫沒有守住,我怎麽忍心拿呢?”說完頭也不回地走了。
當時,南宋的全太後在大都,因為水土不服,不習慣北方生活,察必皇後善心大發,請求忽必烈放她回江南,忽必烈不肯答應。一直求了三次,忽必烈才說:“爾婦人無遠慮,若使之南還,或浮言一動,即廢其家,非所以愛之也。”然後要求皇後多做全太後母子的思想工作,多加體恤,使其心安。察必皇後蘭心蕙質,一點即透,以後不再提放還之事,而是配合夫君的指示,大搞懷柔政策。後來,全太後母子二人覺得南歸無望,便出了家。察必皇後還特此撥了360公頃免除租稅的土地作為二人的生活費。難怪全太後對自己的家國讎人心生感激,這都歸功於察必皇後的“統戰”工作做得好呀。
這是一位率真的女子,聰明、大氣、能幹,而且樸實得可愛。雖不如歷朝漢族大家閨秀伶牙俐齒,可樸實的語言更有震撼力。她的行動也更令人敬仰。她是一個男人的摯愛,也是一個民族的驕傲。
馬皇後:聖慈賢德的楷模(1)
馬皇後,名秀英,安徽鳳陽宿縣人,濠州紅巾軍郭子興的養女。至正十二年(1352年),郭子興將其許配給部將朱元璋。明史上稱她仁慈有智鑒,好書史。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冊封她為皇後,對她十分信賴,多次聽從她的意見寬免大臣過錯。因此有人將她與唐代的賢後長孫皇後相提並論。
政治或歷史文化中,母性力量的缺失,必將導致一個時代的性格向冰冷、殘酷或者黑暗變異……
患難夫妻革命伉儷
馬皇後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原配妻子,據說有一對大腳。農村的姑娘,大腳便於幹活,時逢元末亂世,大腳又便於逃亂。
還有一次,她發現忽必烈騎馬時穿著寬袍大袖的衣服,不便弓射,於是就嚐試做了一種新的衣服,用舊衣改製而成,後邊比前邊長,沒有領子和袖子,兩邊各綴一排襻扣,穿起來舒適方便。皇後還給它起了一個漂亮的名字,叫“比甲”,這種衣服便於弓馬,而且形式特別,穿上去感覺非常瀟灑,因此時人爭相仿效,或許這就是現在馬甲的由來。至元十八年(1281年)察必皇後去世,忽必烈很悲痛,感嘆沒有人再像皇後一樣關心自己了。如果察必皇後再多活幾年,說不定還能有更多的發明呢。
察必皇後的縫衣技術,有時還被忽必烈用作籠絡人心的利器。忽必烈對於漢學儒術非常感興趣,他做皇帝之前,有一次聽聞儒士趙璧之名,便把趙璧召至身邊重用。為表示對趙璧的尊重,隻呼趙璧為“秀才”,而不直呼其名。另外,還讓自己的妻子(即未來的察必皇後)親自給趙璧縫製蒙古袍,做好後,忽必烈讓趙璧試穿,有不合適的地方還叫察必一一修改。可見,察必皇後不但能夠為夫君縫補衣物,還可以縫補天下。
一位聰明的心理學家
史書上稱察必皇後“其性明敏,達於事機,國家初政,左右匡正,後有力焉”,因此很受忽必烈的寵愛。而察必皇後生性仁明,也愛隨事諷諫,多裨時政,忽必烈對她的建議往往也笑納。
《元史》上記載,忽必烈喜愛打獵,可京城從上都開平遷到大都燕京後,遊獵一直不便,因此忽必烈讓他的禁衛軍長官在京城郊區開闢遊獵場。下麵的人立馬去辦,並將圈定的土地繪成地圖給他看。當時察必皇後在場,認為此事不妥,因為隻要忽必烈禦筆一揮,那片區域內的居民就要被從自己的土地上趕走,流離失所。皇後不忍,但也知道不能強行勸諫。所以她先打發走禁衛軍長官,然後扶忽必烈進內室休息。這時,太保劉秉忠有事奏報,察必皇後看機會來了,便將其攔在外室,故意提高嗓門對劉秉忠說:“陛下要徵收京郊的農田為遊獵場,像這樣的大事,你作為國家重臣,怎麽不知道呢?土地在國都遷來之前已經分配了。如今新徵收遊獵場,土地的主人豈不要遷往他鄉,引起百姓的怨氣,造成混亂?皇上事多,日理萬機,像這樣的小事想不到也是難免的,你們做臣子的應及時提醒。若陷陛下於不仁不義之中,怎麽得了?”劉秉忠會意地笑了笑說:“我馬上帶圖親自查看,然後再作稟報。”察必皇後說:“這麽做就對了!”察必皇後與劉秉忠的對話,忽必烈聽得一清二楚,後來便命令劉秉忠先去視察,然後再做定奪。
察必皇後也經常在不同場合以不同方式勸諫忽必烈,給他提醒。至元十三年(1276年),元軍攻陷臨安,將南宋幼主恭帝與全太後全都擄到大都,然後舉行了盛大的慶祝典禮。大家都非常高興,飲酒作樂,唯有察必皇後悶悶不樂。忽必烈問道:“我終於征服了江南,以後不用再打仗了,大家都很高興,為什麽唯獨你不快呢?”察必皇後意味深長地回答道:“從古至今,我從來沒有聽說過千年帝國,將來我和你的子孫們不要搞到像南宋這步田地就是萬幸了。”忽必烈為了討得皇後歡心,便將從宋宮裏搶來的珍寶玩物堆在殿前,請皇後來看,察必匆匆看了一遍,就走了。忽必烈追問她想要什麽,察必說:“宋朝皇帝積蓄了這麽多財寶留給子孫,可子孫沒有守住,我怎麽忍心拿呢?”說完頭也不回地走了。
當時,南宋的全太後在大都,因為水土不服,不習慣北方生活,察必皇後善心大發,請求忽必烈放她回江南,忽必烈不肯答應。一直求了三次,忽必烈才說:“爾婦人無遠慮,若使之南還,或浮言一動,即廢其家,非所以愛之也。”然後要求皇後多做全太後母子的思想工作,多加體恤,使其心安。察必皇後蘭心蕙質,一點即透,以後不再提放還之事,而是配合夫君的指示,大搞懷柔政策。後來,全太後母子二人覺得南歸無望,便出了家。察必皇後還特此撥了360公頃免除租稅的土地作為二人的生活費。難怪全太後對自己的家國讎人心生感激,這都歸功於察必皇後的“統戰”工作做得好呀。
這是一位率真的女子,聰明、大氣、能幹,而且樸實得可愛。雖不如歷朝漢族大家閨秀伶牙俐齒,可樸實的語言更有震撼力。她的行動也更令人敬仰。她是一個男人的摯愛,也是一個民族的驕傲。
馬皇後:聖慈賢德的楷模(1)
馬皇後,名秀英,安徽鳳陽宿縣人,濠州紅巾軍郭子興的養女。至正十二年(1352年),郭子興將其許配給部將朱元璋。明史上稱她仁慈有智鑒,好書史。明朝建立後,朱元璋冊封她為皇後,對她十分信賴,多次聽從她的意見寬免大臣過錯。因此有人將她與唐代的賢後長孫皇後相提並論。
政治或歷史文化中,母性力量的缺失,必將導致一個時代的性格向冰冷、殘酷或者黑暗變異……
患難夫妻革命伉儷
馬皇後是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原配妻子,據說有一對大腳。農村的姑娘,大腳便於幹活,時逢元末亂世,大腳又便於逃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