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因克內希特決意執行命令,渡河西進,但是很難叫醒士兵上路,這就拖延了時間,推遲了行動,以致部隊還沒有準備就緒天已大亮。那天夜間,米特隻身來到設在羅馬尼亞一農舍內的魏因克內希特司令部,極度的疲勞,緊張的神經使指揮官之間暴發了激烈的爭執。那天上午,德軍第79步兵師的殘部和其他師的部隊,冒著蘇軍火炮和迫擊炮的炮火強渡了貝爾拉德河。米特在近戰中喪生,估計是死於心髒病。8月29日傍晚,就在貝爾拉德河西岸,一個叫奇特卡尼的村子附近,德軍第79步兵師全軍覆滅。該師隻有一名士兵逃出重圍,於十二天後逃到了匈牙利。


    在普魯特河以東包圍圈內其他地方,撤退和試探性的突圍不那麽有秩序。行動一開始,隊伍都向行軍路線集中,大小部隊潮水般地朝西湧向普魯特河各河口以致互相混雜在一起。大批混雜在一起的部隊都向前開進時,部隊便漸漸離散,失去了指揮。大部分人員仍攜帶著個人武器,傷員被載在羅馬尼亞式農用馬車上,馭手和炮手割斷了挽繩騎上了挽馬,行軍縱隊所剩的幾門騾馬牽引的火炮不時奉上級指揮官命令在路邊展開與來襲的蘇軍坦克交戰。軍長們都在現場,可是卻控製不了這個局麵。它們遭到蘇軍好幾次猛烈的空襲。蘇軍火炮的火力和火箭炮的密集火力越來越猛烈,終於迫使大批人員離開公路和小路隱蔽到樹林裏去。分隊和特遣隊之間僅有的一點聯繫也被樹林和沼澤地隔斷了,士兵們隻好三五成群無指揮地走到普魯特河,結果卻發現蘇軍特遣隊已經等候在河的對岸了。河的東岸很快就有成千上萬的德軍麋集著。德軍第52軍軍長布申哈根想了一些辦法,將部隊編成由軍官和軍士進行指揮的分隊。第44軍軍長l·米勒在開始渡河突圍前不久,親自對召集在一起的二百名軍官講了話。蘇軍軍事談判代表經常打著白旗要求談判,但是德軍一般都不予理睬,或把他們送回去或開槍把他們嚇回去,托爾布欣的第3烏克蘭方麵軍派出的尋找德軍司令官的談判代表後來抱怨說,他找不到一個擔任指揮或主管的將領。至此,任何不能走動的傷員都和重裝備一起被丟棄了。有的人扔掉個人武器投降了,但是大部分人仍下定決心逃跑。一批又一批拚死戰鬥的德國士兵深知:那些蘇軍竭力阻止他們前進的地方,便是他們獲得自由的唯一的一條出路,於是他們便以火炮和輕火器的火力衝擊蘇軍,而且一渡過普魯特河就逃入樹林躲藏起來。對於那些死裏逃生的人來說,他們繳獲的蘇聯地圖和有充足彈藥的蘇軍武器成了他們寶貴的戰利品。


    許多股部隊,其中還有幾名將官,開始時都有二三十人,但是隨著時間一周周過去,人數減到了二三人。他們冒著生命危險長途跋涉穿過喀爾巴阡山,進入匈牙利抵達三百英裏外的德軍新防線,脫離了險境。他們在蘇軍的騷擾和追擊之下,有時得到羅馬尼亞當地居民的幫助,有時則被他們出賣,蘇軍最高統帥部還大力捕捉他們的落伍者。蘇軍出動了大批飛機,在所有交通要道都築起了路障,而且還經常在樹林裏進行徹底的掃蕩。當地居民受到警告,如發現情況不報告就要遭受嚴厲的懲罰。蘇軍還空投用德語書寫的傳單散布謠言,說什麽德國已經被占領,戰爭即將結束,隻要投降保證給以寬待並立即遣送回過。極少有人逃脫險境得以生還。


    蘇軍在8月29日徹底肅清了普魯特河兩岸的兩個包圍圈,它的最高統帥部聲稱俘獲德軍十萬零六千人,擊斃德軍十五萬人。德軍確切的傷亡人數可能永遠無人知曉,但是不會少於十八萬人。其中大部分人消失得無影無蹤,從此杳無音訊。逃脫險境的隻有德軍第29軍與第13裝甲師與第10裝甲護衛師的若幹分隊。


    第6集團軍和部分第8集團軍在羅馬尼亞的失敗,從某些方麵來說要比先前的第6集團軍在史達林格勒的失敗更為慘重。保盧斯的集團軍群在亞洲式的嚴寒中戰鬥了兩個半月,而弗雷特爾·皮科的部隊在羅馬尼亞的酷暑中隻維持了九天。失敗的原因很多。政治的、戰略的甚至戰術指揮權都全部操在希特勒一人手裏,他在8月25日居然命令極需用來支援被圍部隊的德國空軍,前去轟炸布加勒斯特。一天以後,當集團軍群四分之三以上的部隊被圍困時,他還指示弗裏斯納建立新的防線,而這條新防線的所在地卻早已失守。古德裏安是否更了解情況,則很難說。幾乎所有的裝甲預備隊和空軍預備隊都已先期調離戰場。德國的政治情報和戰略情報一向不靈。在密謀炸死希特勒事件以後,諜報局組織不是被解散就是被併入黨衛軍。除去現場的指揮官和士兵以外,羅馬尼亞的陰謀勾當看來完全出乎德方的意料。南烏克蘭集團軍群沒有想到既要對付蘇軍的進攻,又要對付羅軍的倒戈,結果它的戰線被拉得很長,兵力被搞得很分散。羅德聯合指揮機構實際上已無法進行工作。但是其中有相當數量的羅馬尼亞人掌有實權,所以當危機發生時,由於倒戈和喪失意誌力,他們搞垮了許多指揮係統。蘇軍最高統帥部可能在發動進攻以前就已得到關於德軍戰鬥序列和部署的詳盡情報。當然弗雷特爾·皮科的第6集團軍當時也可以選擇留駐原地而不撤退的方案,不過這需要調整許多師的部署來填補羅軍留下的空隙,而在當時的情況下,要變換部署是不可能的。如果第6集團軍留駐原先的陣地,那它可能會堅持得久些,也肯定會牽製住若幹蘇軍部隊,使蘇軍蒙受更大的傷亡,不過它也逃脫不了全軍覆沒的結局。後來的實際情況是作出了撤退的抉擇以期解救若幹部隊,但是當時卻沒有估計到德軍的徒步步兵、馬車和馬挽炮兵逃脫不了蘇軍迅速推進的鉗形突擊,也沒有估計到馬利諾夫斯基和托爾布欣的高度機動的坦克和機械化部隊會趕在德軍撤到普魯特河之前就在普魯特河以西會師。隻有兩個機械化師的若幹分隊逃出了包圍圈。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德戰爭 1941-1945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艾伯特·西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艾伯特·西頓並收藏蘇德戰爭 1941-1945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