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還在為哈爾科夫的失守而感到痛心,他認為當前的目標是收復哈爾科夫而不是殲滅敵軍。他不相信南方集團軍群處境危險。然而在第二天的會議上,他卻勉強地同意了曼施泰因提出的反突擊的建議。


    與此同時,史達林也在聲色俱厲地催促西南方麵軍前出到第聶伯河。蘇軍這時已經超過了支援和補給的距離,加以收復的機場還不能使用,他們也失去了有效的空中支援。在這條漫長的交通線上,補給和補充兵員的係統、維修係統工作得很糟;許多兵團和部隊,由於傷亡過多,隻剩下了一副空架子。2月19日上午豪塞爾的第2黨衛軍裝甲軍從克拉斯諾格勒地區向蘇軍哈裏東諾夫第6集團軍的翼側發起了進攻,打開了一個寬達二十五英裏的大缺口。黨衛軍帝國師在這個缺口上擊潰了第4近衛步兵軍。2月22日,克諾貝爾斯道夫的第48裝甲軍與其右鄰基希納的第57裝甲軍一起向巴甫洛格勒挺進,殲滅了許多蘇聯部隊並與黨衛軍裝甲軍會合。爾後它們改變方向,北上攻打哈爾科夫。蘇軍隻有九千人被俘,而南方集團軍群卻宣稱在戰場上擊斃敵軍二萬三千人。馬肯森令亨裏奇的第40裝甲軍(編有兩個裝甲師和一個黨衛軍摩托化師)殲滅位於紅軍城和巴爾溫科沃之間的波波夫坦克集群的先頭部隊。這個坦克集群有些部隊由於缺油早已停止不前。


    蘇軍最高統帥部仍然認為德軍發起反突擊是為了掩護南方集團軍群從米烏斯河撤到第聶伯河以西。為了製止霍利德特集群和第1裝甲集團軍的行動,西南方麵軍奉命再次出擊。然而,這樣的命令已難以執行了,因為此刻赫特的第4裝甲集團軍仍在迅速北上、離開它的出發地大約已有一百五十英裏,而且它在3月4日到6日期間已變更了部署。該集團軍迂迴到西南方麵軍的北翼後就在哈爾科夫附近、沃羅涅日方麵軍左翼美烈法和索科洛沃之間發動了一場猛烈的進攻,在卡紮科夫的第69集團軍和雷巴爾科的第3坦克集團軍之間打開了一個三十英裏寬的缺口。沃羅涅日方麵軍未能堵住缺口。3月12日德軍突入到哈爾科夫的街頭,兩天後對該城進行了合圍。缺口繼續在擴大,蘇軍沒有可供使用的預備隊。德軍已推進到別耳哥羅德附近。顯而易見,羅科索夫斯基的中央方麵軍受到了威脅。3月18日別耳哥羅德被大德意誌摩托化師攻克。這時蘇軍最高統帥部才認識到德軍的行動並不是掩護撤退的牽製性行動,中央方麵軍和沃羅涅日方麵軍有被孤立的危險。第3坦克集團軍奉命突破哈爾科夫附近的包圍圈。沃羅涅日方麵軍和西南方麵軍撤退到頓涅次河以東大約四十英裏處。


    史達林的反應充分體現了獨裁者和蘇維埃製度的特徵。他想知道沃羅涅日方麵軍出了什麽問題。軍事委員會不僅在軍事上而且在政治上也需要加強。赫魯雪夫被派進這個委員會。朱可夫和華西列夫斯基也參加了該委員會的工作。


    3月16日,朱可夫還在西北方麵軍鐵木辛哥那裏,史達林在通話中就告訴他,大本營已決定:由索科洛夫斯基接替當時負責指揮西方方麵軍的科涅夫。史達林與朱可夫就烏克蘭的局勢交換了意見。據朱可夫本人說,他建議科涅夫指揮西北方麵軍,這樣鐵木辛哥就可以抽出來作為大本營的代表到烏克蘭南部,採取必要的措施,恢復原來的態勢。史達林同意這個建議,但是要求朱可夫返回莫斯科。在莫斯科,朱可夫與這位通宵達旦對總參謀部施加壓力的獨裁者交換過意見,並於清晨五時共進早餐之後,便飛往沃羅涅日方麵軍。戈利科夫的位置讓給了瓦杜丁。朱可夫請求從最高統帥部預備隊再撥給三個集團軍。史達林撥給了他第1坦克集團軍、第21集團軍和第64集團軍。蘇聯三個進行增援的集團軍從內地趕來,加以春季道路隨著冰雪的融化而變得泥濘不堪,這時局勢才得以穩定下來。


    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的有限反攻使蘇軍喪失了它在俄羅斯南部和烏克蘭的主動權,因為瓦杜丁已在11月渡過頓河去攻打羅馬尼亞部隊。據報導,曼施泰因的勇猛進攻使蘇軍死傷四萬多人,損失坦克六百輛、火炮五百門。這些武器均被德軍繳獲。這次勝利使德軍無可置疑地控製了頓涅次河與米烏斯河之間的地區,這與1941年冬季所控製的戰線幾乎完全一樣。蘇軍所遭受的挫折是有限的、暫時的而不決定性的,但是這卻挽救了德軍南方集團軍群免於毀滅,而且還使它贏得了一些喘息時間。德軍的勝利應歸功於曼施泰因和克魯格。他倆最終說服了元首,使他同意縮短戰線,騰出兵力,組成預備隊,爭取主動權,放棄了他原來的單純防禦的戰術。有些功勞應歸於赫特。然而,起決定性作用的卻是豪塞爾的裝甲軍。該裝甲軍由三個富有作戰經驗、裝備精良、經過休整的近衛師、帝國師和骷髏師組成。這三個師要比蘇軍的部隊優越得多。蘇軍部署分散,支援兵器不足,補給低劣,而且那時已力不能支。


    蘇聯在1942年到1943年冬季的攻勢就這樣以勝利而告終。德軍最強大的集團軍統統都被殲滅。德軍盟軍的四個集團軍也被打得潰不成軍。德國一些評論家對蘇聯戰略有兩點挑剔。第一點,認為當時對羅馬尼亞、義大利和匈牙利的三次進攻應該同時進行,而不應該相繼實施。如果蘇軍的空中力量、火炮和輸送車輛足以支援這三次進攻的話,那麽這就批評對了,然而情況並不是這樣。蘇聯前一年反攻失敗,部分原因就是因為他們分散和浪費了兵力。第二點,蘇軍最高統帥部未能堅決地向羅斯托夫和亞速海推進,切斷整個a集團軍群和頓河集團軍群部分部隊的退路。這個批評倒是中肯的,因為成功地實施這樣的突破,毫無疑問會使德軍這兩個集團軍群處於危險的境地。然而,硬向亞速海推進,可能歸於失敗,如果在推進中那些負責包圍德軍第6集團軍的部隊被削弱的話。此外,在頓河下遊的羅斯托夫大橋並不是退出高加索的唯一出口,因為a集團軍群經刻赤海峽撤退證明是可行的。正因為如此,史達林才強令黑海集群切斷穿越塔曼半島的退路。如果塔曼半島的退路蘇軍不能切斷的話,那麽奪取第聶伯河下遊和彼烈科樸地峽要比攻打羅斯托夫為佳。占領了彼烈科樸就可以封鎖退出克裏木的出口,而且還可孤立a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這就是史達林極力要做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德戰爭 1941-1945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艾伯特·西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艾伯特·西頓並收藏蘇德戰爭 1941-1945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