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列茨科夫指揮的沃耳霍夫方麵軍為了切斷德軍第18集團軍的補給地幅,北上增援列寧格勒,於1月7日越過冰河,向諾夫哥羅德的正北方發動進攻。索科羅夫指揮的第2突擊集團軍(編成內有六個步兵師、六個旅)擔任主攻,克雷科夫指揮的第52集團軍與加拉寧指揮的第59集團軍擔任助攻。從1月7日起發動試探性進攻,六天後,向位於格魯季諾與諾夫哥羅德之間的馮·沙普伊的德軍第38軍實施主要突擊。戰鬥是在沼澤地和積雪齊腰的森林中進行的,條件十分艱苦。去列寧格勒的前一半路程,第2突擊集團軍進展緩慢,整個2月份僅向縱深推進四十英裏。費久寧斯基指揮的蘇軍第54集團軍為了與新任司令員弗拉索夫指揮的第2突擊集團軍會合,於3月的第二周從基裏施以西地域發起突擊,實際上推進還不到十五英裏,已使布拉斯科維茨的德軍第1軍處於被切斷後路的極大危險之中。德軍第18集團軍的處境也很險惡,其司令被迫採取許多臨時補救措施。德軍倉促把休假歸隊人員、黨衛隊員以及拉脫維亞與佛蘭芒的誌願兵編成連、營,負責堵塞突破口。結果大兵團與小部隊混成一團,幾乎無法辨別了。然而,德軍第18集團軍扭轉了這一逆境。第1黨衛軍警察師從北麵;第38軍的第58、第126德國師和第250西班牙師從南麵,與第18集團軍配合,向蘇軍突破口的兩側實施反擊。3月19日兩軍會合,把弗拉索夫的部隊裝在沃耳霍夫這個口袋內。據估計,被圍兵力達十三萬人。3月末,梅列茨科夫突入德軍的包圍圈,成功地打開一條狹窄通道。但是,由於通道太窄,打開的時間太短,根本無法解救弗拉索夫。弗拉索夫指揮的第2突擊集團軍在密林中一直堅持到六月,才被擊潰,德軍俘獲弗拉索夫等共三萬三千人,火炮六百門及坦克一百七十輛。


    圖9 沃耳霍夫與迭米揚斯克


    在南麵,配置在伊耳緬湖與奧斯塔什科夫之間的西北方麵軍於1月7日開始發動大規模的進攻。部分兵力向維切布斯克實施鉗形突擊。莫羅佐夫指揮的第11集團軍向伊耳緬湖以南的德軍第16集團軍第10軍(由漢森指揮)發動進攻,並迅速向舊魯薩推進。許多滑雪營穿越結冰的伊耳緬湖湖麵插入敵後,縱深達三十英裏。別爾紮林指揮的第34集團軍向迭米揚斯克發動進攻,從正麵牽製德軍。為了孤立位於伊耳緬湖與奧斯塔什科夫之間的德軍第2軍之大部,並與舊魯薩以南莫羅佐夫指揮的第11集團軍會合,普爾卡耶夫指揮的第3突擊集團軍各兵團在從西方方麵軍開來的v·i·庫茲涅佐夫的第1突擊集團軍的增援下,向北實施向心突擊。此外,第3突擊集團軍的部分兵力轉而奪取霍耳姆與維利基盧基。再向南,葉廖緬科的第4突擊集團軍向維切布斯克與迭米多夫推進。蘇軍收復舊魯薩與霍耳姆的多次嚐試都失敗了。舍雷爾集群在被包圍的霍耳姆堅守達四個月之久。在其他地區,蘇軍向伊耳緬湖以南發動的攻勢進展順利。致使馮·布羅克多爾夫·阿勒費爾特所轄的德軍第2軍的戰線瀕於崩潰。尤其是德軍第123步兵師在伊耳緬湖方向上遭到猛烈進攻。1月9日,布施通知部隊,他已經沒有預備隊了,他們必須在原地堅守。


    地處蘇希尼契的中央集團軍群遭到蘇軍的突擊,情況十分險惡。當時正在臘斯登堡的元首企圖扭轉這一局勢。凡重要的指示都是由希特勒親自用電話向克魯格下達而不經過哈爾德。克魯格懇求元首準予撤退,但遭到拒絕。哈爾德在日記中尖刻地寫道,元首完全了解必須撤退,但就是不做決定。他還加了一句評語:“這樣的指揮將毀掉這支軍隊。”1月12日,李勃報告了第2軍的戰況,要求立即撤退,並建議將所有德軍撤過洛瓦特河。隨之,在電話上反覆地進行長時間的爭辯,希特勒拒不接受這項建議,他反駁的道理(他前一天已然向克魯格闡明了這個道理)是:突出部上的德軍和被包圍的德軍可以牽製數量較多的蘇軍,因為蘇軍是在外線,而德軍在內線。李勃不能同意這一新奇的理論,提出辭職。1月17日,由屈希勒爾接替李勃的職務。屈希勒爾原第18集團軍司令的職務由林德曼接任。


    2月8日,擔任左路的普爾卡耶夫的第3突擊集團軍與擔任右路的莫羅佐夫的第11集團軍在薩盧基與拉姆舍沃會合,蘇軍首次順利完成縱深包圍,把德軍第2軍與第10軍的部分兵力合圍在迭米揚斯克附近長約四十英裏、寬約二十英裏的地域內。陷入重圍的兵力有六至七個德國師,約九萬人。元首把迭米揚斯克當作消滅敵人的堡壘,而不是包圍德軍的口袋。2月15日,蘇軍將空降部隊投至包圍圈內,為的是分散敵人的注意力,在敵後方製造恐慌並協助進攻部隊突破敵防禦。但是這一企圖失敗了。被圍的德軍完全靠空中補給。由於運輸機數量有限,隻能運進所需補給品的一半,因此食品與彈藥的供給量急劇下降。最後,迭米揚斯克是由賽德利茨·庫爾茨巴克所指揮的特別組成的軍(由五個師組成)解圍的。該軍於3月21日從舊魯薩正南方的地域發起進攻,突貫被圍部隊與德軍第16集團軍之間縱深二十五英裏的蘇軍占領地域。4月21日,賽德利茨在包圍圈上打開了寬僅數英裏的狹窄通道。爾後,德軍便大力加強迭米揚斯克的兵力,堅守整個夏季,把它作為在這一年晚些時候重新發動攻勢的跳板。


    向迭米揚斯克實施的空中補給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因為它使戈林相信,並且通過戈林也使希特勒相信,即使被圍部隊是大量的也可以由德國空軍進行空中補給。可是這個看法,在這一年晚些時候的史達林格勒之戰中,卻為德軍造成災難性的後果。從一開始,迭米揚斯克的空中行動確曾為九萬人提供了補給,而且這些人被圍兩個半月之久。但是,德國守軍在被圍之前已捱過了氣候惡劣的冬季,有利於提供空中補給的白晝時間也延長了。盡管空中補給原則上由第1航空隊司令克勒爾指揮,但實際上他的戰鬥機與轟炸機均已全部投入交戰,沒有多餘的兵力了。因此,大部分的戰術控製均由專門為此而成立的運輸航空兵司令部負責實施,根本沒有戰鬥機為運輸機護航或用以保衛迭米揚斯克的降落場。容克52運輸機成“團建製”飛行(德國空軍對大編隊飛行的俚語,可能借用俄文字的“團”)。每團有二十至三十架飛機。這些運輸機保持密集隊形,靠機艙內的機槍組成密集的火網進行自衛。實踐證明,這種防禦方法對防止敵戰鬥機接近是有效的。在偶爾的遭遇戰中,蘇聯空軍戰鬥機的損失卻超過了容克52運輸機。因此,蘇聯戰鬥機隻能對迭米揚斯克機場上停放的飛機採用打了就跑的戰法。蘇軍地麵防空火力通常倒是構成很大的威脅,由於容克52最高隻能飛七千英尺,所以遭受了很大損失。在更靠近迭米揚斯克的地方,凡是有槍的蘇軍士兵都猛烈地射擊在該城起降的飛機。有一架飛機,因飛行員被機槍擊中,確實是墜毀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德戰爭 1941-1945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艾伯特·西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艾伯特·西頓並收藏蘇德戰爭 1941-1945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