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蘇德戰爭 1941-1945 作者:[英]艾伯特·西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作戰行動初期,迭米揚斯克守軍得到二百三十架運輸機的支援。由於修理、保養和氣候造成重重困難,經常僅有百分之三十的飛機可供使用。每架次的負載量約兩噸,被圍部隊每天的最低需要量是三百噸。這樣,每天需飛行一百五十架次。即使許多飛機每天飛二至三架次,仍不能滿足被圍部隊的最低需要量。迭米揚斯克沒有夜間著陸設備,而提供補給的機場卻又遠在蒂利比亞(位於舊魯薩以西)、普斯科夫、奧斯特羅夫、裏加、道加夫皮耳斯等地。在冰雪和泥濘時期,德軍有時空投,有時傘降,而不用機降。最後,運輸機增至六百架,從2月19日至5月18日,平均每天向迭米揚斯克空運二百七十三噸補給品;在此期間還運出傷員二萬二千名,補充兵員一萬五千名。
人們在當時是有理由把迭米揚斯克的空運視為轟動一時的成就的。但是回顧這段歷史時,連德國空軍的參戰人員也承認那是得不償失。空運得以成功完全是由於蘇聯空軍軟弱無能和蘇軍最高統帥部看得不遠,決心不大,未能集中所有的空中力量對德國的發送機場進行打擊。在整個空運期間,這些機場沒有一個遭到蘇聯的進攻。哪怕是隻有一架德國梅塞施米特110式戰鬥機,也足以使蘇軍戰鬥機望風而逃。即便如此,德國運輸機的損失也不是輕微的。在此期間,損毀飛機二百六十二架,主要是事故損毀或被敵防空火力所擊毀。傷亡空勤人員三百八十三名。更糟糕的是給空運部隊的體製與訓練機構造成損害,而且直到這年年末,空運部隊奉命在為被圍困在史達林格勒的德軍第6集團軍提供補給和滿足德軍在地中海的空運要求之前,也沒能發現這種損害。總之,扼守迭米揚斯克突出部毫無必要。李勃是正確的,他一經發現第2軍有被圍的危險,就提議撤退。
圖10 烏克蘭與克裏木的攻勢
德軍於12月末撤至米烏斯河一線之後,烏克蘭局勢暫趨穩定。1月,南方集團軍群新任司令賴歇瑙元帥突然中風,在飛返德國的途中死去。1月18日,原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包克元帥在胃病痊癒後,奉命接替賴歇瑙的職務,而賴歇瑙原第6集團軍司令一職則由保盧斯將軍接替。保盧斯是位參謀軍官,哈爾德的首席助手。他以前曾在一個試驗性的摩托化營當過幾個月的營長,除此之外,在整個服役期間,連步兵連以上的部隊都未指揮過。
南方集團軍群把克萊斯特的第1裝甲集團軍配置在亞速海邊。這個集團軍的北鄰是當時由赫特指揮的第17集團軍。它占領了北頓涅次河上遊地區。保盧斯指揮的第6集團軍部署在哈爾科夫以東地區,而由魏克斯指揮的第2集團軍則在奧廖爾至庫爾斯克一線展開。第2集團軍原隸屬中央集團軍群,1月中旬轉隸於南方集團軍群。從亞速海至庫爾斯克的戰線綿亙四百多英裏,由三十七個德國師和相當於七個師的德國盟國部隊駐守。德國空軍的第4航空隊約有三百架飛機,大部分是轟炸機。
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當麵是鐵木辛哥指揮的西南戰區部隊。赫魯雪夫任該戰區軍事委員會的政治委員。西南戰區部隊包括:切列維欽科指揮的布良斯克方麵軍,編成內有三個集團軍;科斯堅科指揮的西南方麵軍,編成內有四個集團軍;馬利諾夫斯基指揮的南方方麵軍,編成內有六個集團軍。年終,西南戰區奉命繼莫斯科、土拉與耶列次反攻之後,於1、2月間發動兩次緊密銜接的進攻。首次進攻是由布良斯克方麵軍和西南方麵軍右翼的第40、第21集團軍於1月初發起的。打擊的敵人是魏克斯指揮的第2集團軍,要奪取的目標是奧廖爾和庫爾斯克。這次進攻隻取得有限的進展。1月18日,西南方麵軍和南方方麵軍的右翼發動總攻。馬斯洛夫指揮的第38集團軍向哈爾科夫方向實施突擊。哥羅德尼揚斯基的第6集團軍、裏亞比謝夫的第57集團軍、哈裏東諾夫的第9集團軍、洛帕京的第37集團軍渡過頓涅次河上遊向駐守在克拉斯諾格勒、巴甫洛格勒、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和紮波羅日耶的德軍第17集團軍與第6集團軍的翼側發動進攻。根據德軍1月28日的敵情要圖,二十一個蘇軍步兵師、十一個騎兵師和十個坦克旅正與七個德國師作戰。在這次進攻中,蘇軍迅速突破巴拉克列亞與斯拉維揚斯克之間寬約八十英裏的防線。到1月26日,即德軍第17集團軍在格佐瓦亞的主要補給基地失陷時,蘇軍已突入縱深六十英裏。蘇軍騎兵向南深入,已進逼紅軍城,企圖切斷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與史達林諾之間的鐵路線,這是第1裝甲集團軍的主要補給線。在此緊要關頭,精疲力竭的第17集團軍被包克劃歸克萊斯特指揮,並與第1裝甲集團軍組成“克萊斯特”集群;以第3裝甲軍為骨幹又組成了“馬肯森”集群,扼守第17集團軍的左翼。第1裝甲集團軍被迫抽出相當六個師的兵力把鐵路上的敵人趕過薩馬拉河。2月初,蘇軍的作戰行動停了下來,因為部隊又已疲憊不堪,而且補給與運輸都很困難。但是,蘇軍的攻勢並非毫無進展,在庫爾斯克方向與哈爾科夫方向上已奪得一些土地。更大的戰果是蘇軍攻占了北頓涅次河畔伊久姆對岸的廣闊橋頭堡。這個橋頭堡突出原戰線五十多英裏,威脅著哈爾科夫和第聶伯河的一些渡口。
1941年秋末,在克裏木半島上,曼施泰因的第11集團軍經過十天的戰鬥之後,於10月28日突破彼烈科樸地峽。10月31日該集團軍攻占阿爾馬,蘇軍被分割為兩段。蘇軍第51集團軍的殘部沿刻赤半島向東撤退,而後來編為獨立濱海集團軍的部隊則撤至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由於新調上來的德軍第42軍的跟蹤追擊,蘇軍第51集團軍於11月16日撤離刻赤,他們丟棄了裝備,橫渡七英裏寬的海峽,抵達塔曼和庫班這些安全地帶。德國元首本想讓德軍繼續追至庫班,以便與1941年秋突過羅斯托夫的“克萊斯特”集群會師。但蘇軍的反攻使之未能如願。所以,後來,他又轉念,想粉碎蘇軍在克裏木半島上的一切抵抗,奪取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為1942年春的全麵攻勢作準備。
人們在當時是有理由把迭米揚斯克的空運視為轟動一時的成就的。但是回顧這段歷史時,連德國空軍的參戰人員也承認那是得不償失。空運得以成功完全是由於蘇聯空軍軟弱無能和蘇軍最高統帥部看得不遠,決心不大,未能集中所有的空中力量對德國的發送機場進行打擊。在整個空運期間,這些機場沒有一個遭到蘇聯的進攻。哪怕是隻有一架德國梅塞施米特110式戰鬥機,也足以使蘇軍戰鬥機望風而逃。即便如此,德國運輸機的損失也不是輕微的。在此期間,損毀飛機二百六十二架,主要是事故損毀或被敵防空火力所擊毀。傷亡空勤人員三百八十三名。更糟糕的是給空運部隊的體製與訓練機構造成損害,而且直到這年年末,空運部隊奉命在為被圍困在史達林格勒的德軍第6集團軍提供補給和滿足德軍在地中海的空運要求之前,也沒能發現這種損害。總之,扼守迭米揚斯克突出部毫無必要。李勃是正確的,他一經發現第2軍有被圍的危險,就提議撤退。
圖10 烏克蘭與克裏木的攻勢
德軍於12月末撤至米烏斯河一線之後,烏克蘭局勢暫趨穩定。1月,南方集團軍群新任司令賴歇瑙元帥突然中風,在飛返德國的途中死去。1月18日,原中央集團軍群司令包克元帥在胃病痊癒後,奉命接替賴歇瑙的職務,而賴歇瑙原第6集團軍司令一職則由保盧斯將軍接替。保盧斯是位參謀軍官,哈爾德的首席助手。他以前曾在一個試驗性的摩托化營當過幾個月的營長,除此之外,在整個服役期間,連步兵連以上的部隊都未指揮過。
南方集團軍群把克萊斯特的第1裝甲集團軍配置在亞速海邊。這個集團軍的北鄰是當時由赫特指揮的第17集團軍。它占領了北頓涅次河上遊地區。保盧斯指揮的第6集團軍部署在哈爾科夫以東地區,而由魏克斯指揮的第2集團軍則在奧廖爾至庫爾斯克一線展開。第2集團軍原隸屬中央集團軍群,1月中旬轉隸於南方集團軍群。從亞速海至庫爾斯克的戰線綿亙四百多英裏,由三十七個德國師和相當於七個師的德國盟國部隊駐守。德國空軍的第4航空隊約有三百架飛機,大部分是轟炸機。
德軍南方集團軍群當麵是鐵木辛哥指揮的西南戰區部隊。赫魯雪夫任該戰區軍事委員會的政治委員。西南戰區部隊包括:切列維欽科指揮的布良斯克方麵軍,編成內有三個集團軍;科斯堅科指揮的西南方麵軍,編成內有四個集團軍;馬利諾夫斯基指揮的南方方麵軍,編成內有六個集團軍。年終,西南戰區奉命繼莫斯科、土拉與耶列次反攻之後,於1、2月間發動兩次緊密銜接的進攻。首次進攻是由布良斯克方麵軍和西南方麵軍右翼的第40、第21集團軍於1月初發起的。打擊的敵人是魏克斯指揮的第2集團軍,要奪取的目標是奧廖爾和庫爾斯克。這次進攻隻取得有限的進展。1月18日,西南方麵軍和南方方麵軍的右翼發動總攻。馬斯洛夫指揮的第38集團軍向哈爾科夫方向實施突擊。哥羅德尼揚斯基的第6集團軍、裏亞比謝夫的第57集團軍、哈裏東諾夫的第9集團軍、洛帕京的第37集團軍渡過頓涅次河上遊向駐守在克拉斯諾格勒、巴甫洛格勒、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和紮波羅日耶的德軍第17集團軍與第6集團軍的翼側發動進攻。根據德軍1月28日的敵情要圖,二十一個蘇軍步兵師、十一個騎兵師和十個坦克旅正與七個德國師作戰。在這次進攻中,蘇軍迅速突破巴拉克列亞與斯拉維揚斯克之間寬約八十英裏的防線。到1月26日,即德軍第17集團軍在格佐瓦亞的主要補給基地失陷時,蘇軍已突入縱深六十英裏。蘇軍騎兵向南深入,已進逼紅軍城,企圖切斷第聶伯羅彼得羅夫斯克與史達林諾之間的鐵路線,這是第1裝甲集團軍的主要補給線。在此緊要關頭,精疲力竭的第17集團軍被包克劃歸克萊斯特指揮,並與第1裝甲集團軍組成“克萊斯特”集群;以第3裝甲軍為骨幹又組成了“馬肯森”集群,扼守第17集團軍的左翼。第1裝甲集團軍被迫抽出相當六個師的兵力把鐵路上的敵人趕過薩馬拉河。2月初,蘇軍的作戰行動停了下來,因為部隊又已疲憊不堪,而且補給與運輸都很困難。但是,蘇軍的攻勢並非毫無進展,在庫爾斯克方向與哈爾科夫方向上已奪得一些土地。更大的戰果是蘇軍攻占了北頓涅次河畔伊久姆對岸的廣闊橋頭堡。這個橋頭堡突出原戰線五十多英裏,威脅著哈爾科夫和第聶伯河的一些渡口。
1941年秋末,在克裏木半島上,曼施泰因的第11集團軍經過十天的戰鬥之後,於10月28日突破彼烈科樸地峽。10月31日該集團軍攻占阿爾馬,蘇軍被分割為兩段。蘇軍第51集團軍的殘部沿刻赤半島向東撤退,而後來編為獨立濱海集團軍的部隊則撤至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由於新調上來的德軍第42軍的跟蹤追擊,蘇軍第51集團軍於11月16日撤離刻赤,他們丟棄了裝備,橫渡七英裏寬的海峽,抵達塔曼和庫班這些安全地帶。德國元首本想讓德軍繼續追至庫班,以便與1941年秋突過羅斯托夫的“克萊斯特”集群會師。但蘇軍的反攻使之未能如願。所以,後來,他又轉念,想粉碎蘇軍在克裏木半島上的一切抵抗,奪取塞瓦斯托波爾要塞,為1942年春的全麵攻勢作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