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進攻俄國不僅沒有足夠的空運和鐵路運輸的支援,而且也缺乏足夠數量的摩托車輛,而那些已有的車輛也極不適用。德國有三個月的燃料儲備,其輪胎儲備僅夠兩個月使用。甚至德國的馬匹和一般軍用馬車也適應不了俄國的天氣和那坎坷不平、坑坑窪窪的道路,馬匹倒下了,車輛毀壞了。將近百分之七十的德軍戰鬥部隊在俄國靠徒步行軍。與蘇軍形成對照的是,蘇軍的冬裝有氈靴、皮帽和棉外套,而德軍士兵到12月份,晝間氣溫下降到攝氏零下25度時,還沒有得到冬裝。元首是想打一個戰役就結束戰爭,然後隻留六十個師,其餘部隊全部撤回德國,所以他認為沒有必要百分之百的發放冬裝,據說他甚至禁止提起普遍發放冬裝的問題,以防引起部隊不安。早在7月哈爾德就提出了冬衣和冬天的膳宿問題,8-9月間作了計劃並開始供應。一些物資終於經鐵路發往部隊,但是在俄國西部地區停了下來,欲進不能,欲退不得,因為鐵路運輸搞得一團糟。於是納粹黨便著手在德國老百姓當中募集冬衣,結果竟然無代價地撈到了一些喝采。德軍士兵得到的是各式各樣的衣服,其中包括婦女的皮大衣和皮手籠。


    德軍的勝利可以歸功於對坦克和飛機的巧妙運用,而德軍未能在一次閃電式的攻擊中達到自己的目的,則是由於沒有良好的政治、經濟、地理和軍事情報,以及根據這些情報製定的合乎邏輯的現實的政治和軍事計劃。德軍沒有足夠的資源和充分的準備來實現這一任務。


    蘇軍在1941年的戰役中能夠堅持下來,主要依靠其領土遼闊和冬季的嚴寒。史達林曾經說過一句很淺薄的話,他說,除了蘇聯,沒有任何一個別的國家可以喪失這麽多的領土而仍然能繼續堅持戰爭。但是人們顯然會反駁:沒有任何一個別的國家有這麽多的領土可以喪失。後來,蘇聯常常輕蔑地將1940年法軍的抵抗與1941年蘇軍的抵抗相比較。但事實仍然是,如果蘇聯象法國一樣,其人口、工業和經濟財富集中在一條縱深隻有五百英裏的狹窄地帶上,而其背後就是大海,那麽它也無法避免迅速而徹底的失敗。它的人口優勢,工業力量和經濟財富,大量儲備的火炮和輕武器,史達林的蠻橫決心,蘇軍的頑強精神,美國和英國的援助等,這一切都不能阻擋法西斯德國徹底摧毀蘇聯這個共產主義國家。英國和蘇聯得以倖存主要是靠地理和氣候條件,其次才是他們自己的努力。


    然而,史達林的統治、共產黨和共產黨機關所起的作用也不可低估。對於史達林及其同僚來說,為了保證勝利和共產主義的繼續存在,付出再大的犧牲也在所不惜。在這方麵,他們並不完全是為了追求什麽理想,因為失敗意味著黨的解體和自身的毀滅。在這段艱難時期,史達林聯合一切可以利用的各階層人士並與他們打成一片。人民都成了他的兄弟姐妹。東正教會過去是一個受歧視的,幾乎是共產黨一個多餘的小團體,現在卻用來喚起中年和老年人殘存的一點宗教情緒。同時,過去的俄羅斯英雄和好戰的沙皇被抬出來奉為楷模,以贏得愛國人士和俄羅斯人的支持。集中營和監獄中的許多囚犯獲釋,他們希望今後日子能過得好些,心甘情願地為他們的共產黨主子作戰,而過去他們是有充分理由仇恨共產黨的。共產黨在維護武裝部隊團結方麵也發揮了它的作用。雖然許多蘇軍官兵出於自豪感、愛國主義或是責任感而勇敢戰鬥,但歸根結蒂,軍隊是靠共產主義製度的恐怖政策緊緊地維繫在一起的。軍官和政委打了敗仗,可能付出的代價是降級、降職、囚禁或處決。對於政委來說,被俘有可能被德國人處死。他自己的生存和勝利緊緊相連,僅僅因為這一點,他就會保證使他的士兵堅持到底,而決不後退。被德軍俘虜的蘇軍,不問其被俘的情由如何,是負了傷還是沒有負傷,就不再被看作蘇聯公民,對於他來說,戰爭結束通常意味著被關進集中營,在那裏贖罪。更糟的是,蘇聯對被俘士兵的家屬也判處數年徒刑。這沒有別的理由,就是因為他們是戰俘的親屬。既然如此,麻木不仁或是聽天由命的蘇聯士兵,常常仗著幾百克伏特加的酒勁,從死人堆上爬過去,以其無所謂的態度邁向死亡,對於這一點,人們也就沒有理由覺得奇怪了。


    蘇軍在1941年阻止敵人進攻方麵所起的作用,被蘇聯的歷史學家們誇大了。他們的勝利主要是靠地理和氣候條件取得的,其次才是史達林的決心。人力資源和儲存的裝備物資,以及較早地將工業搬遷到烏拉爾和西伯利亞,都在阻止德國的前進中起了作用。蘇聯武裝部隊的抵抗,大概隻起到輔助的作用。那時候,對蘇軍士兵,無論是本國人還是德國人,都不大看得起,雖然失敗的真相對蘇聯人民都是秘而不宣的,但無法掩蓋的是蘇軍不是敵人的對手,這一點在國內引起了迷惘和憂傷。然而,盡管士氣不高,大批投降的事件多次發生,但是大部分蘇聯部隊仍在繼續戰鬥,常常打得不好,但有時卻表現了極大的決心和頑強精神,這一點在不斷增大的德軍傷亡數字上已開始反映出來。


    共產黨不惜人命,鄙視一切人情,不講體麵,這是它徵集和控製遊擊運動的決定性因素之一。在戰爭初期,本地居民對德國人並無敵意,一些白俄羅斯人、烏克蘭人、韃靼人和哥薩克人反而歡迎他們。在這個夏季,德軍對占領區居民的態度使他們大失民心,但這並不意味著居民們十分嚮往重新回到共產黨統治之下。然而,在秋季,小股遊擊隊在德軍後方區域穩固地建立起來了,他們用無線電與莫斯科聯繫,這些遊擊隊恐嚇當地居民,或者迫使德國人對當地居民實行恐怖統治,從而使遊擊隊的隊伍和影響不斷擴大。居民若不與遊擊隊合作就意味著死亡,有時是極其可怖的死亡,或者意味著住在蘇聯的親屬遭到報復。不久就看得十分清楚,德軍無力保障其後方區域居民的安全,而在戰爭初期,他們又不願意武裝當地居民預防遊擊隊。有時候,遊擊隊對占領機構施行暴行,顯然其目的不外乎是誘使德軍對當地的無辜居民實行報復。在這一點上,遊擊隊是非常成功的,因為德國占領當局歷來就以強權即是真理為信條,非常樂於執行最高統帥部和保安部以恐怖來維持當地居民的紀律的命令。遊擊隊襲擊之後,德國人即大肆逮捕無辜居民,槍殺人質,因此,許多不幸的居民,在遭到兩麵威脅的情況下,覺得不如與暴亂分子一起逃入森林或者明為德國人工作實為遊擊隊服務更為單純和安全。1941年時,遊擊隊的活動還無關緊要;但到1942年,形勢已然明朗,蘇聯不但不會被迅速擊敗反而力量越來越強。這時,越來越多的人們紛紛加入遊擊運動,因為站到勝利者一方是異常重要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德戰爭 1941-1945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艾伯特·西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艾伯特·西頓並收藏蘇德戰爭 1941-1945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