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頁
蘇德戰爭 1941-1945 作者:[英]艾伯特·西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戰爭爆發時,英國參謀長聯席會議雖然對蘇軍戰鬥力的評價比金策爾的東線外軍處要高,但也認為德軍能在戰爭開始後六個月內打到莫斯科。戰爭開始後第二十三天,包克就攻占了離莫斯科不到二百英裏的斯摩棱斯克,那末,為什麽中央集團軍群不能在9月初攻下莫斯科呢,因為那時蘇軍阻擋不了德軍的前進,這是肯定無疑的。另一方麵,莫斯科失陷,即使在政治上和士氣上會遭到很大損失,也不會使蘇聯失去繼續作戰的能力,因為蘇聯的許多工業基地是在烏拉爾和西伯利亞,丟掉莫斯科的綜合工業體係也不會使蘇聯喪失其主要軍火來源。當然,莫斯科是俄羅斯中部鐵路係統大部分鐵路的匯合點,因此,丟失莫斯科的損失,對蘇聯來說將會是嚴重的,但即便如此,烏拉爾方麵的幾條鐵路仍然可通到沃洛格達、阿爾漢格爾斯克和芬蘭前線,以及西部前線、裏海和頓涅次盆地。另外,蘇聯應急的能力也不可輕視。如果認為莫斯科失陷,史達林就會與德國人媾和,那是毫無根據的。而希特勒與史達林談判的可能性則更小。對蘇聯來說,失敗將意味著完全屈從於希特勒。而且很可能意味著史達林及其共產黨統治集團的垮台和滅亡。在這種情況下,可以肯定,不管喪失多少領土,史達林也會打下去,何況他已經得到美國援助的保證。
希特勒曾經受到他自己的最高統帥部和參謀總部的責備,因為他放著莫斯科不打,把時間和部隊都分別浪費在攻打烏克蘭和列寧格勒上。對列寧格勒-迭米揚斯克-提赫文地區的進攻,由於未能克服密林和沼澤的障礙而流產。進攻烏克蘭,在基輔河曲部大獲全勝,殲滅敵人數個集團軍,並俘敵六十萬人;但是,若從殲滅蘇聯集團軍的數目來衡量德軍的勝利,那麽,採用勃勞希契的計劃,於7-8月份攻打莫斯科以西鐵木辛哥的西方方麵軍,或許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和力量取得同樣的戰果。如果希特勒這樣做了,他就會拿下莫斯科,鐵木辛哥的西方方麵軍如果不是全部也將大部被殲滅。從另一方麵來說,布瓊尼的西南戰區和基爾波諾斯的西南方麵軍則有可能保存下來。因此,勃勞希契和哈爾德提出的計劃要說是比希特勒的好,也隻是說它有可能取得稍大一點的勝利,但肯定不能在冬天到來之前打敗蘇聯。
希特勒指揮戰爭,追求目標過多,過於分散。對蘇聯來說,即使失去列寧格勒地區和頓涅次盆地,也不會對它的士氣和經濟產生有決定性的直接影響。後來德國控製了頓涅次盆地,證明它的價值極其有限。既然如此,不如在戰爭開始時,令北方集團軍群在中央集團軍群的左翼徑直向東朝加裏寧挺進,作為對莫斯科總攻勢的一部分,避開列寧格勒和波羅的海北部地區。採取這樣一種戰略也許更為可取。同樣,南方集團軍群本來可以緊靠中央集團軍群的右翼行動,先不管克裏木半島和外高加索油田。如果在7月中旬能以奇襲攻占基輔,而且三個集團軍群能收攏成一個整體,保持更緊密的隊形,那麽德軍在中央的攻勢有可能遠遠超過莫斯科達到伏爾加河,即沃洛格達、高爾基和薩拉托夫一線。雖然此時蘇軍缺乏進攻的機動能力,然而德軍的翼側在一定程度上是經受不起蘇軍從烏克蘭東南部和列寧格勒發起的反突擊的,德軍是否能在冬季守住這樣一個大的突出陣地還是個問題。或者,整個德軍的力量可以象史達林所預料的那樣,指向較為易攻的烏克蘭和頓涅次盆地,乃至可以遠達高加索油田;但是占領這些地方不會馬上得到好處,起碼也得一年或更多一些時間才能見到成效。
不管德國採取何種戰略,它在東方開戰時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資源,則是確鑿的事實。五十個師和一千五百架飛機被留在後方。11月份,凱瑟林的第3航空隊司令部和一個航空軍被撤到地中海,因為隆美爾在那裏遭到了英軍在北非發動的有限的反攻而發生了一些困難。兩線作戰本來是危險的,這是第一次警告。德軍根本沒有預備隊,秋天還沒有到,他們就開始把部隊從一個受到威脅的防區調到另一個防區,從一個戰區調到另一個戰區,最後,從1942年起,從東線調到西線,又從西線調到東線。戰線很長,而且越往東進越長,德軍深入敵後很遠,加上希特勒堅持要各部隊與其翼側友軍保持緊密聯繫,這就意味著入侵部隊既不能保持縱深配置,也不能保留預備隊,於是最終失去了進攻的銳勢,出自同一原因,德國空軍的掩護和戰術支援,除了在選定的主要地段之外,非常薄弱。德國空軍沒有進行過戰略轟炸,好象也不曾在縱深阻滯過敵人。蘇聯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使德軍的缺陷暴露得更為突出,能侵占象蘇聯這樣廣闊的領土並不一定意味著也能守住這塊領土。
德軍空運的後備力量是有限的,而蘇聯的鐵路係統又極不可靠。在戰爭初期,所有的物資都得在蘇聯邊境從一條鐵路轉到另一條鐵路上,因為鐵路軌距不同。這一點,再加上繳獲的蘇聯鐵路車輛不多,使運輸能力大為降低,因此按照標準的歐洲軌距重新鋪軌便成了緊迫的任務。除了在烏克蘭的一些地區,蘇軍有組織地將軌道和路基全部破壞了之外,在其他地方改軌的工作進展很快,即便如此,重新鋪設的軌道的運輸能力通常也不高。很多主要幹線隻改了一條線路,而側線、轉台和修理庫若不同樣改軌,複線的運輸效率就難以發揮。在烏克蘭,木材缺乏,妨礙了改軌工作的進展。所有的機車和車輛都得由德國國營鐵路部門從德國或西歐調來,但德國的機車不適於在俄國使用,因為德國機車隻能使用德國燃料或者德國煤和頓涅次煤混合燃料,這些機車的設計不能抵禦俄國冬天的低溫。在那年酷寒的冬天一度曾有百分之八十的德國機車無法開動。由於第聶伯河上的鐵路橋被毀,全部貨物都得卸下來,經公路橋,或用擺渡過河,然後在對岸重新裝車。冬天帶來的唯一有利條件是第聶伯河的冰麵可以當做路基,在上麵鋪設臨時軌道。到年底時,已有遊擊隊活動的跡象,其主要目標之一就是破壞德國的鐵路和補給列車。
希特勒曾經受到他自己的最高統帥部和參謀總部的責備,因為他放著莫斯科不打,把時間和部隊都分別浪費在攻打烏克蘭和列寧格勒上。對列寧格勒-迭米揚斯克-提赫文地區的進攻,由於未能克服密林和沼澤的障礙而流產。進攻烏克蘭,在基輔河曲部大獲全勝,殲滅敵人數個集團軍,並俘敵六十萬人;但是,若從殲滅蘇聯集團軍的數目來衡量德軍的勝利,那麽,採用勃勞希契的計劃,於7-8月份攻打莫斯科以西鐵木辛哥的西方方麵軍,或許可以用較少的時間和力量取得同樣的戰果。如果希特勒這樣做了,他就會拿下莫斯科,鐵木辛哥的西方方麵軍如果不是全部也將大部被殲滅。從另一方麵來說,布瓊尼的西南戰區和基爾波諾斯的西南方麵軍則有可能保存下來。因此,勃勞希契和哈爾德提出的計劃要說是比希特勒的好,也隻是說它有可能取得稍大一點的勝利,但肯定不能在冬天到來之前打敗蘇聯。
希特勒指揮戰爭,追求目標過多,過於分散。對蘇聯來說,即使失去列寧格勒地區和頓涅次盆地,也不會對它的士氣和經濟產生有決定性的直接影響。後來德國控製了頓涅次盆地,證明它的價值極其有限。既然如此,不如在戰爭開始時,令北方集團軍群在中央集團軍群的左翼徑直向東朝加裏寧挺進,作為對莫斯科總攻勢的一部分,避開列寧格勒和波羅的海北部地區。採取這樣一種戰略也許更為可取。同樣,南方集團軍群本來可以緊靠中央集團軍群的右翼行動,先不管克裏木半島和外高加索油田。如果在7月中旬能以奇襲攻占基輔,而且三個集團軍群能收攏成一個整體,保持更緊密的隊形,那麽德軍在中央的攻勢有可能遠遠超過莫斯科達到伏爾加河,即沃洛格達、高爾基和薩拉托夫一線。雖然此時蘇軍缺乏進攻的機動能力,然而德軍的翼側在一定程度上是經受不起蘇軍從烏克蘭東南部和列寧格勒發起的反突擊的,德軍是否能在冬季守住這樣一個大的突出陣地還是個問題。或者,整個德軍的力量可以象史達林所預料的那樣,指向較為易攻的烏克蘭和頓涅次盆地,乃至可以遠達高加索油田;但是占領這些地方不會馬上得到好處,起碼也得一年或更多一些時間才能見到成效。
不管德國採取何種戰略,它在東方開戰時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資源,則是確鑿的事實。五十個師和一千五百架飛機被留在後方。11月份,凱瑟林的第3航空隊司令部和一個航空軍被撤到地中海,因為隆美爾在那裏遭到了英軍在北非發動的有限的反攻而發生了一些困難。兩線作戰本來是危險的,這是第一次警告。德軍根本沒有預備隊,秋天還沒有到,他們就開始把部隊從一個受到威脅的防區調到另一個防區,從一個戰區調到另一個戰區,最後,從1942年起,從東線調到西線,又從西線調到東線。戰線很長,而且越往東進越長,德軍深入敵後很遠,加上希特勒堅持要各部隊與其翼側友軍保持緊密聯繫,這就意味著入侵部隊既不能保持縱深配置,也不能保留預備隊,於是最終失去了進攻的銳勢,出自同一原因,德國空軍的掩護和戰術支援,除了在選定的主要地段之外,非常薄弱。德國空軍沒有進行過戰略轟炸,好象也不曾在縱深阻滯過敵人。蘇聯的地理條件和氣候條件使德軍的缺陷暴露得更為突出,能侵占象蘇聯這樣廣闊的領土並不一定意味著也能守住這塊領土。
德軍空運的後備力量是有限的,而蘇聯的鐵路係統又極不可靠。在戰爭初期,所有的物資都得在蘇聯邊境從一條鐵路轉到另一條鐵路上,因為鐵路軌距不同。這一點,再加上繳獲的蘇聯鐵路車輛不多,使運輸能力大為降低,因此按照標準的歐洲軌距重新鋪軌便成了緊迫的任務。除了在烏克蘭的一些地區,蘇軍有組織地將軌道和路基全部破壞了之外,在其他地方改軌的工作進展很快,即便如此,重新鋪設的軌道的運輸能力通常也不高。很多主要幹線隻改了一條線路,而側線、轉台和修理庫若不同樣改軌,複線的運輸效率就難以發揮。在烏克蘭,木材缺乏,妨礙了改軌工作的進展。所有的機車和車輛都得由德國國營鐵路部門從德國或西歐調來,但德國的機車不適於在俄國使用,因為德國機車隻能使用德國燃料或者德國煤和頓涅次煤混合燃料,這些機車的設計不能抵禦俄國冬天的低溫。在那年酷寒的冬天一度曾有百分之八十的德國機車無法開動。由於第聶伯河上的鐵路橋被毀,全部貨物都得卸下來,經公路橋,或用擺渡過河,然後在對岸重新裝車。冬天帶來的唯一有利條件是第聶伯河的冰麵可以當做路基,在上麵鋪設臨時軌道。到年底時,已有遊擊隊活動的跡象,其主要目標之一就是破壞德國的鐵路和補給列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