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元首勉為其難地同意放棄攻勢,並下達了第39號指令,這項指令把攻勢失敗的原因歸於“嚴冬出乎意料地提前降臨”。


    從此以後,德軍在東線的處境是極其危險的。連續幾個月德軍處於守勢,有時撤退,為避開大災大難而掙紮著。蘇軍的反攻並不是12月6日德軍攻勢停止時才開始的,而是在這之前幾個星期裏就一直在不斷增強了。蘇軍於10月下旬就已開始集結部隊。11月間,梅列茨科夫集群、列寧格勒方麵軍和鐵木辛哥的西南方麵軍奉命轉入反攻,以減輕德軍對莫斯科的壓力,並使德軍不能從翼側抽調兵力增援中央集團軍群。陸軍元帥李勃看到對莫斯科的進攻失敗,連他自己的部隊也遭到蘇軍的猛烈進攻,也很焦急,終於在11月8日說服希特勒同意從提赫文撤退。李勃想向西南撤退大約二十英裏,而元首卻仍然堅持要使通往提赫文的公路和鐵路處於火炮的射程之內。在離莫斯科再近一點的地方,科涅夫的加裏寧方麵軍從11月27日開始進攻德軍的翼側。將近11月底的時候,朱可夫的整個西方方麵軍逐步取得了主動權,他的主要突擊力量是新到達的v·i·庫茲涅佐夫的第1突擊集團軍和位於莫斯科以北的弗拉索夫的第20集團軍。此外,戈利科夫的第10集團軍和大大加強了的博爾金的第50集團軍也在中部發起了猛攻。在南部,鐵木辛哥的西南方麵軍的翼側對德軍第2集團軍和第2裝甲集團軍的壓力也增加了。


    元首一聽說德軍在羅斯托夫遭到失敗就大發雷霆。他接受了倫斯德特的辭呈,任命賴歇瑙接替倫斯德特的職務。他與他的副官施蒙特一起飛到馬裏烏波爾去見他黨內的老朋友——黨衛軍近衛師師長澤普·迪特裏希,想聽一聽他所希望聽的所謂真實情況。結果他大失所望,因為黨衛軍也認為若是他們留在前方陣地,也難以生還。希特勒就這樣懷著失望的心情回來了。為此他沒有生澤普·迪特裏希的氣,卻怨恨他以前的朋友和支持者賴歇瑙。出人意外的是,賴歇瑙因為批評了勃勞希契和倫斯德特而使希特勒感到不快。下一個受害者將是總司令勃勞希契。據凱特爾說,盡管希特勒竭力不讓手下的人看出來,但事實上很久以來他已認識到在軍事上德國不久將要遭到重大失敗,現正在尋找替罪羊。但有更多的證據表明希特勒相信他的高級指揮官缺乏克服各種困難的熱忱、意誌、甚至才智。有些人的過錯就更嚴重:他們開始懷疑元首的直覺和天才。這些人已被列入黑名單,準備幹掉。從12月初開始,勃勞希契的處境越來越困難,由於形勢的壓力和希特勒的暴戾,他病倒了。12月15日,他視察中央集團軍群回來,情緒很沮喪,因為他看不出有什麽辦法能使部隊擺脫所處的困境。一個時期以來,元首對陸軍總部總是抱著一種輕蔑的態度。在撤銷倫斯德特的職務和任命新司令官的問題上,希特勒甚至連總司令的意見都沒有徵詢。12月16日,他派他的副官施蒙特到中央集團軍群了解情況。包克對施蒙特說,元首必須從兩者擇其一:他可以重新向莫斯科發動進攻,這樣做就得冒使自己的部隊徹底崩潰的風險;他也可以繼續進行防禦。如果他選擇防禦,應當記住,不論是在現在的陣地上還是在後方,都還沒有構築任何防禦工事。不論有無防禦工事,德國部隊能否守住是令人懷疑的。包克舉第267師為例,他說,這個師就在被迫撤退那一天,拋棄了所有的火炮。同往常一樣,目光敏銳的包克既能看清形勢,也能向別人講清形勢,但他對需要採取什麽行動卻並不下明確的結論。12月20日下達的那道停止後撤的狂熱命令,就是出自包克的觀點。


    在這個決定命運的時刻,中央集團軍群的作戰日記中提到當時蘇軍進攻的氣勢還算不上強。作戰日記還指出德軍失敗的原因:首先是德軍任務太重,在體力上和精神上都難以負擔;其次是士兵害怕被俄國人俘虜;第三是部隊減員;第四是缺少燃料和補給品;第五是良種馬匹奇缺。包克在12月7日的日記中把問題講得更簡潔。他認為失敗有三個主要原因:道路泥濘,鐵路運輸中斷和對敵人估計不足。


    在最後一次會見時,勃勞希契被希特勒嘲諷了一番,之後,於12月19日即被解職退休,於是,希特勒當了陸軍總司令。中央集團軍群司令、陸軍元帥包克很長時間以來一直患胃病,由於緊張和憂慮,他的病情漸漸加重了,在勃勞希契被解職的前一天他請了病假,他的職務由第4集團軍司令克魯格接替。


    12月19日希特勒召見哈爾德,把中央集團軍群司令的人事變動告訴了他。希特勒對哈爾德說,指揮作戰這點小事誰都可以幹,真正需要的是政治覺悟和決心。他還說他已定下了不撤退的方針,不管這對翼側會有什麽威脅。哈爾德還得耐著性子聽那些批評陸軍的老話,說什麽陸軍不如空軍。希特勒說德國防軍沒有對天氣的變化作好充分準備;參謀總長不要再談撤退了,退也無陣地可守;鑑於天氣酷寒,也根本不可能構築任何後方陣地。在當時那種情況下,哈爾德如果決定辭職而不是留任,那將更明智些。也許他感到自己同希特勒和勃勞希契一樣對東線的德軍陷於這樣的困境負有責任。據說是勃勞希契曾懇求哈爾德留任,因為隻有他能使部隊擺脫那種危險處境。


    自對蘇發動戰爭以來,德國陸軍總司令的作戰指揮權僅限於東線,還不包括芬蘭在內。所有其他戰線都屬於最高統帥部,就是由希特勒通過約德爾和最高統帥部進行指揮。但是希特勒隻對最高統帥部所屬各戰區的德國陸軍進行直接指揮,而空軍和海軍的所有部隊,不論是在東線還是在西線,都歸各自的總司令直接指揮。因此陸軍總部與空軍總部、海軍總部不同,它的指揮權已經遭到嚴重削弱。希特勒在說出他打算親自擔任陸軍總司令的時候,他是想在戰役指揮上,甚至在戰鬥指揮上直接控製東線各集團軍群司令官。對勃勞希契的其他重要職責希特勒不感興趣,他把這些職責交給最高統帥部首腦凱特爾去執行。此後,哈爾德以及後來的幾位參謀總長對參謀總部以外的部門就很少負責,甚至不負什麽責任。對武器裝備、行政管理和後備軍的實際控製權落到凱特爾手中。這樣參謀總長與陸軍總部的其他部門就失去了聯繫,而凱特爾除了最高統帥部首腦這個頭銜以外,還代希特勒管理德國陸軍的一般事務。結果哈爾德成了希特勒東線事務的助手。以後幾任參謀總長甚至在東線的作戰指揮問題上有時也受到凱特爾和約德爾的幹擾。希特勒聽任凱特爾和約德爾的這種幹擾,他利用他們反對參謀總長提出的他所不歡迎的建議。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德戰爭 1941-1945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艾伯特·西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艾伯特·西頓並收藏蘇德戰爭 1941-1945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