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芬蘭


    艾伯特·西頓 [英國]


    [出自《蘇德戰爭 1941-1945》]


    蘇德戰爭開始時,福肯霍斯特的司令部(自6月15日起)設在芬蘭中部的羅瓦涅米。兩周前,德國師即已進入陣地。蘇聯無視芬蘭的中立宣言,空襲了赫爾辛基、土耳庫等南方城市。於是,芬蘭政府向蘇聯宣戰。


    在北方,迪特爾的山地軍占領了佩薩莫地區,並向六十英裏以外的摩爾曼斯克發起攻勢。保衛該城的隻有蘇軍弗羅洛夫的第14集團軍的兩個步兵師。迪特爾的攻勢並未奏效。蘇北方艦隊十分活躍,把蘇軍部隊運到了德軍後方。德軍照相偵察不能滿足需要,德軍地圖則是一張廢紙,上麵標示的主要運動、補給路線在實際上根本不存在。這片荒無人煙的原野極難通行,即使最有經驗的山地部隊一小時也前進不了半英裏,火炮、彈藥隻得由騾馬馱載。部隊得不到空中支援。經過幾次交戰,迪特爾的部隊清醒了,因為蘇軍擁有一切有利條件:他們有強大的炮兵、充足的彈藥供應、優勢的空中力量、很好的公路和海上交通線。對於在堅固設防的陣地上打防禦戰,蘇軍部隊受過這方麵的訓練,而且在當時他們也最適合於這種打法。由於缺少火力,迪特爾無法將蘇軍趕出陣地。很快地,出現了一個由水兵和當地居民拚湊起來的蘇軍第三個師,他們使隻前進了十五英裏的迪特爾部隊終於停頓下來。


    7月1日,菲格的德軍第36軍以一個芬蘭師、兩個德軍師的兵力,還有少量坦克,從薩拉附近經坎坷不平的森林地向坎達拉克沙發起攻勢。森林燃起了漫天大火,部隊無法前進,黨衛軍北方旅缺乏經驗,動搖不定。芬軍第6師盡管隻有極少的炮兵,但對蘇軍第42步兵軍兩個師的頑強抵抗並不畏懼。7月16日,福肯霍斯特來到第36軍司令部,了解德軍進展緩慢的原因。負責匯報的參謀解釋說,比起不習慣森林作戰的德軍來,芬蘭部隊與蘇聯部隊處於優勢地位。據說聽了這話,福肯霍斯特反問是否要他向元首報告:第36軍由於懦弱無能,無法出擊。兩天後,布申哈根視察了第36軍以南的西拉斯沃指揮的芬蘭第3軍地段,對他們的迅速進展表示驚訝。芬蘭軍隊以團為單位,突破到蘇軍後方,接著前進了四十英裏,並在他們的後方築起了一條公路。芬蘭軍隊盡管打得十分頑強,但仍然無法抵達摩爾曼斯克鐵路,主要因為弗洛羅夫的第14集團軍充分利用了橫向鐵路和海上交通線,把增援部隊運到了坎達拉克沙。8月25日,西拉斯沃告訴福肯霍斯特,他無法達到他的目標,他要求增援,特別說明要一個習慣於森林作戰的芬蘭新銳師。最後,黨衛軍北方旅被全部調給西拉斯沃。西拉斯沃不想把它做為一支完整的部隊使用,而是把它分成若幹小部隊,受芬蘭上校團長們的指揮;西拉斯沃認為,黨衛軍部隊沒有受過充分訓練,不能獨立作戰。於是,他與福肯霍斯特發生了第一次分歧,因為福肯霍斯特堅持認為,不應拆散德國部隊。西拉斯沃發現,當時,離開了芬蘭部隊的支援,黨衛軍抵擋不住蘇聯的進攻。德軍盡管遇到這些困難,但到8月27日,他們在凱拉拉附近仍然擊潰了兩個蘇聯師。


    圖5 在芬蘭的作戰行動


    整個夏天,福肯霍斯特與曼納海姆、西拉斯沃之間的關係一直沒有得到改善。福肯霍斯特再三要求芬蘭部隊承擔德軍難以承擔的任務。他10月份提出的要求被斷然拒絕了。在芬蘭人看來,德國人的要求太多,貢獻太少,特別是德國空軍不能始終如一地履行他們的諾言。11月初,芬蘭軍隊在第3軍地段上取得了進一步的勝利。但芬蘭第3師在凱斯提基附近執行德軍籌劃的進攻任務時,損失了三分之一的軍官。在這之後,西拉斯沃便拒絕採取進一步行動。整個戰爭期間,在芬蘭的作戰正是採取了這種形式,芬蘭軍隊隻承擔他們認為適合他們的作戰任務。


    德國在芬蘭北部的戰略,與它在俄羅斯西部和烏克蘭的戰略一樣,缺乏目的性。希特勒對佩薩莫礦區的防禦表示關切是有情可原的。但是考慮到德軍的人力、物力有限,關於切斷摩爾曼斯克鐵路的決定正確與否,是令人懷疑的,因為戰爭物資還可以通過阿爾漢格爾斯克輸入。阿爾漢格爾斯克本是個夏季港。但隻要有破冰船開航,整個冬季都能使用。實際上,希特勒是想保住佩薩莫和薩拉周圍的芬蘭中部狹窄地區,同時分兵三路向東發動進攻,各路的間隔甚寬。三路攻勢均告失敗——如果三路匯為一路發動進攻的話,或許還可能成功。況且,芬蘭北部的戰役與整個戰爭有多少關係,是值得懷疑的。


    芬蘭是德國武裝部隊最高統帥部管轄的一個戰場,具體由約德爾向元首負責。列寧格勒和斯維爾河以南的戰事則由哈爾德、勃勞希契和陸軍總部直接負責。福肯霍斯特指揮在挪威和芬蘭的軍隊,但並不指揮支援他的第5航空隊。而第5航空隊由於執行戈林的空軍總部下達的多如牛毛的任務(這些任務與對蘇戰爭毫無關係),而把力量分散了。福肯霍斯特實際上也不能完全控製配屬給他的芬蘭軍、師,因為這些軍、師指揮官與曼納海姆有密切的聯繫,他們一遇到他們認為與芬蘭利益相衝突的行動時,便裹足不前。而且他們從不向德國人做必要的解釋,說明不能合作的真正理由。德國人發現,在芬蘭的聯合作戰與烏克蘭的聯合作戰大相逕庭;在烏克蘭,羅馬尼亞軍隊能服從指揮,盡管有時需要壓服,但總是能執行德國人的命令。在其他地方,德國軍隊都是用來為盟軍撐腰的,而在芬蘭北部和中部,芬蘭軍隊卻被用來為德軍打氣。這是一種懲罰,德國人很快就認識到這一點。芬蘭的軍民本來希望德國能以閃擊戰征服蘇聯,因此他們對德軍的這種表現感到失望。在東南部,曼納海姆後來把布蘭登堡第163師歸還德軍指揮,而不肯交出芬蘭部隊,因為他認為布蘭登堡的部隊未能達到芬蘭戰場的要求。但是,這支德國部隊很可能在哪一方麵都不比他們的同胞們差。他們的同胞因為橫掃俄國而震驚了全世界;而他們卻被戰場上的特有條件戰勝了:晝長夜短,睡眠困難,原野坎坷,湖沼遍布,蚊子成災,還有令人望而生畏的林海。任何人在這裏逗留一段時間,都會感到恐懼、沮喪。然而,芬蘭人並不受這種環境的影響。與德軍對壘的、從俄羅斯北部和西伯利亞調來的蘇軍也是如此,隻是比芬蘭人稍遜一籌。坦克用不上,在能見度很差的森林地帶,飛機火炮發揮不了多大作用,運輸工具、補給物資反成了拖累。德軍的勝利主要歸功於動作迅速、敢打敢沖的步兵。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蘇德戰爭 1941-1945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艾伯特·西頓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艾伯特·西頓並收藏蘇德戰爭 1941-1945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