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頁
蘇德戰爭 1941-1945 作者:[英]艾伯特·西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列寧格勒戰線上,德軍作戰不如在烏克蘭順利。芬蘭人已將列寧格勒北麵卡累利阿地峽上的格拉西莫夫的第23集團軍趕回1939年的舊蘇芬邊界。在拉多加湖和奧涅加湖之間的卡累利阿-芬蘭地區,先由戈列連柯,後由梅列茨科夫指揮的蘇第7集團軍,雖有拉多加湖區艦隊的支援,仍被迫遲到斯維爾河一線;在這裏戰線穩定了下來,直至1944年。
到秋天,德軍仍然展開在盧加河一線:屈希勒爾的德軍第18集團軍從波羅的海附近的納爾瓦地區一直延伸到伊耳緬湖,大體上是在赫普納和曼施泰因7月份抵達的位置;而布施的德軍第16集團軍則守衛在伊耳緬湖正南沿洛瓦特河一線。對付德軍第18集團軍的是波波夫的北方方麵軍,負責防守波羅的海和伊耳緬湖之間通向列寧格勒的接近地,而蘇軍西北方麵軍則守衛在伊耳緬湖以南德軍第16集團軍當麵的防區。8月23日,經常改組的蘇軍高級指揮機構又進行了一次改組,伏羅希洛夫的西北戰區撤銷,波波夫的北方方麵軍被分成列寧格勒方麵軍(波波夫留任司令員,日丹諾夫任政委)和卡累利阿方麵軍(由弗羅洛夫指揮)。庫羅奇金接替索賓尼科夫指揮西北方麵軍。列寧格勒、卡累利阿和西北方麵軍直接對莫斯科最高統帥部負責。從9月11日至10月18日,列寧格勒方麵軍暫時由朱可夫指揮,這一點表明當時局勢之危急。
當時李勃試圖切斷列寧格勒與東方的聯繫,與芬蘭部隊在斯維爾河上會合。從8月中旬起,屈希勒爾的第18集團軍,在魯道夫·施密特的第39裝甲軍和裏希特霍芬的第8航空軍的支援下,將阿基莫夫的蘇軍第48集團軍趕到伊耳緬湖以北。增援屈希勒爾的這兩個軍都是根據希特勒的命令從中央集團軍群調過去的。德軍拿下了諾夫哥羅德,然後於8月25日又拿下了楚多沃,從那裏,第18集團軍的右翼渡過了沃耳霍夫河,並開始穿越難以通行的森林沼澤地,克服不斷加強的蘇軍抵抗,向提赫文打去。這時蘇軍除已部署在這一地區的雅科夫列夫的第4和阿基莫夫的第48集團軍外,又增加了克雷科夫的第52和庫利克元帥的第54集團軍。在左翼端,到9月4日,德軍最終肅清了愛沙尼亞境內的蘇軍第8集團軍,於是芬蘭灣南岸,除喀琅施塔得對麵小小的奧臘尼恩巴烏姆橋頭堡之外,已全部被德軍占領。然而,李勃最有價值的勝利是在中部。這裏,到9月中旬,德軍幾乎進到列寧格勒的郊區,並在什利塞耳堡附近抵達拉多加湖畔,從而切斷了列寧格勒與蘇聯本土之間所有的公路和鐵路交通。
與此同時,布施的第16集團軍,在赫特第3裝甲集群的第57裝甲軍的支援下,向集結在伊耳緬湖以南,舊魯薩和霍爾姆之間的蘇軍第2、第34和第27集團軍發起進攻,向瓦爾代丘陵方向挺進,到達迭米揚斯克和奧斯塔什科夫之間的湖濱地區。9月18日,迭米揚斯克失陷。
7月17日,德軍已拿下了直通莫斯科道路上的斯摩棱斯克,至8月6日,肅清了斯摩棱斯克包圍圈中的蘇軍。直到8月23日,德軍才斷然發布了下一階段的作戰命令。9月5日,即作出決定剛剛十三天,根據這一決定,疲憊不堪的裝甲部隊業已開赴南北兩方,行程超過四百英裏——希特勒斷定列寧格勒戰線的目的已經達到,他說,此後列寧格勒隻能是一個次要的戰區。元首的理由是,現在的主要任務是直取莫斯科,在壞天氣到來之前殲滅蘇聯西方方麵軍。進攻部隊要在“今後八至十天內”集結完畢並作好準備。北方集團軍群奉命調出裝甲部隊,也就是說赫特的第3裝甲集群和赫普納第4裝甲集群之一部,還要調出裏希特霍芬的第8航空軍。古德裏安的第3裝甲集群和魏克斯的第2集團軍要從烏克蘭調回,與上述部隊共同殲滅保衛莫斯科的蘇聯西方方麵軍。
希特勒在此以前曾決定,將他的部隊分散在從波羅的海到黑海長達一千英裏的廣大地區,那時他講的理由是,奪取列寧格勒、克裏木、烏克蘭、頓涅次盆地和高加索的石油都比奪取莫斯科並殲滅保衛這一首都的蘇軍部隊重要。然而,到9月5日,當他又一次改變主意時,那些已然調動的德軍部隊幾乎還沒有來得及開始為遠在南北兩方的目標作戰。9月5日,基輔及烏克蘭東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區仍在蘇軍手中,而古德裏安、克萊斯特對基輔河曲部的包圍尚未開始。克裏木和高加索甚至還未感到德軍的威脅。在北方,德軍向迭米揚斯克和提赫文運動的勢頭剛起,決定從北方集團軍群調出空軍和裝甲部隊的結果是,作戰剛要開始就被迫停了下來。
人們無法分析希特勒頭腦中的思維過程。他不聽哈爾德和包克的意見,執意分散德軍力量,這是人所共知的。圍困列寧格勒並與芬蘭人會合,在戰略上的好處是值得懷疑的,而把裝甲部隊用於伊耳緬湖森林沼澤地也不能指望會取得任何重大戰果。在開闊的烏克蘭大平原上,古德裏安的第2裝甲集群在殲滅基輔河曲部的蘇軍部隊中會發揮重大作用,但深入南方太遠,到時無法及時召回使它在向莫斯科進軍中充當合適的角色。希特勒曾表明他反對用裝甲部隊莽撞地向敵縱深進行戰術或戰略突擊,寧願越過俄國歐洲部分南北一線齊頭躍進,既無突出部,也沒有暴露的側翼,以奪取較近的目標。事實上,他過分誇大了中央集團軍群兩側蘇軍部隊的重要性,這些蘇軍部隊不管怎麽說也算不上機動部隊。正如哈爾德所說,希特勒改變戰略隻是為了對付敵人的戰術。克裏木、頓涅次盆地和高加索在戰略和經濟上的重要性對於贊成或反對進軍莫斯科的爭論毫不相幹,因為當德軍返回到斯摩棱斯克-莫斯科道路上時,這些地區仍在蘇軍手中。希特勒在7月份相信戰爭幾乎已經勝利,但即使這一虛妄的設想是事實,也不能成為7、8月間不向鐵木辛哥的西方方麵軍發動進攻的理由。不管元首的思維邏輯中的動機是什麽,其效果是從8月初到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中央集團軍群在離莫斯科不到二百英裏的地方,實際上是在消極等待。
到秋天,德軍仍然展開在盧加河一線:屈希勒爾的德軍第18集團軍從波羅的海附近的納爾瓦地區一直延伸到伊耳緬湖,大體上是在赫普納和曼施泰因7月份抵達的位置;而布施的德軍第16集團軍則守衛在伊耳緬湖正南沿洛瓦特河一線。對付德軍第18集團軍的是波波夫的北方方麵軍,負責防守波羅的海和伊耳緬湖之間通向列寧格勒的接近地,而蘇軍西北方麵軍則守衛在伊耳緬湖以南德軍第16集團軍當麵的防區。8月23日,經常改組的蘇軍高級指揮機構又進行了一次改組,伏羅希洛夫的西北戰區撤銷,波波夫的北方方麵軍被分成列寧格勒方麵軍(波波夫留任司令員,日丹諾夫任政委)和卡累利阿方麵軍(由弗羅洛夫指揮)。庫羅奇金接替索賓尼科夫指揮西北方麵軍。列寧格勒、卡累利阿和西北方麵軍直接對莫斯科最高統帥部負責。從9月11日至10月18日,列寧格勒方麵軍暫時由朱可夫指揮,這一點表明當時局勢之危急。
當時李勃試圖切斷列寧格勒與東方的聯繫,與芬蘭部隊在斯維爾河上會合。從8月中旬起,屈希勒爾的第18集團軍,在魯道夫·施密特的第39裝甲軍和裏希特霍芬的第8航空軍的支援下,將阿基莫夫的蘇軍第48集團軍趕到伊耳緬湖以北。增援屈希勒爾的這兩個軍都是根據希特勒的命令從中央集團軍群調過去的。德軍拿下了諾夫哥羅德,然後於8月25日又拿下了楚多沃,從那裏,第18集團軍的右翼渡過了沃耳霍夫河,並開始穿越難以通行的森林沼澤地,克服不斷加強的蘇軍抵抗,向提赫文打去。這時蘇軍除已部署在這一地區的雅科夫列夫的第4和阿基莫夫的第48集團軍外,又增加了克雷科夫的第52和庫利克元帥的第54集團軍。在左翼端,到9月4日,德軍最終肅清了愛沙尼亞境內的蘇軍第8集團軍,於是芬蘭灣南岸,除喀琅施塔得對麵小小的奧臘尼恩巴烏姆橋頭堡之外,已全部被德軍占領。然而,李勃最有價值的勝利是在中部。這裏,到9月中旬,德軍幾乎進到列寧格勒的郊區,並在什利塞耳堡附近抵達拉多加湖畔,從而切斷了列寧格勒與蘇聯本土之間所有的公路和鐵路交通。
與此同時,布施的第16集團軍,在赫特第3裝甲集群的第57裝甲軍的支援下,向集結在伊耳緬湖以南,舊魯薩和霍爾姆之間的蘇軍第2、第34和第27集團軍發起進攻,向瓦爾代丘陵方向挺進,到達迭米揚斯克和奧斯塔什科夫之間的湖濱地區。9月18日,迭米揚斯克失陷。
7月17日,德軍已拿下了直通莫斯科道路上的斯摩棱斯克,至8月6日,肅清了斯摩棱斯克包圍圈中的蘇軍。直到8月23日,德軍才斷然發布了下一階段的作戰命令。9月5日,即作出決定剛剛十三天,根據這一決定,疲憊不堪的裝甲部隊業已開赴南北兩方,行程超過四百英裏——希特勒斷定列寧格勒戰線的目的已經達到,他說,此後列寧格勒隻能是一個次要的戰區。元首的理由是,現在的主要任務是直取莫斯科,在壞天氣到來之前殲滅蘇聯西方方麵軍。進攻部隊要在“今後八至十天內”集結完畢並作好準備。北方集團軍群奉命調出裝甲部隊,也就是說赫特的第3裝甲集群和赫普納第4裝甲集群之一部,還要調出裏希特霍芬的第8航空軍。古德裏安的第3裝甲集群和魏克斯的第2集團軍要從烏克蘭調回,與上述部隊共同殲滅保衛莫斯科的蘇聯西方方麵軍。
希特勒在此以前曾決定,將他的部隊分散在從波羅的海到黑海長達一千英裏的廣大地區,那時他講的理由是,奪取列寧格勒、克裏木、烏克蘭、頓涅次盆地和高加索的石油都比奪取莫斯科並殲滅保衛這一首都的蘇軍部隊重要。然而,到9月5日,當他又一次改變主意時,那些已然調動的德軍部隊幾乎還沒有來得及開始為遠在南北兩方的目標作戰。9月5日,基輔及烏克蘭東部和中部的大部分地區仍在蘇軍手中,而古德裏安、克萊斯特對基輔河曲部的包圍尚未開始。克裏木和高加索甚至還未感到德軍的威脅。在北方,德軍向迭米揚斯克和提赫文運動的勢頭剛起,決定從北方集團軍群調出空軍和裝甲部隊的結果是,作戰剛要開始就被迫停了下來。
人們無法分析希特勒頭腦中的思維過程。他不聽哈爾德和包克的意見,執意分散德軍力量,這是人所共知的。圍困列寧格勒並與芬蘭人會合,在戰略上的好處是值得懷疑的,而把裝甲部隊用於伊耳緬湖森林沼澤地也不能指望會取得任何重大戰果。在開闊的烏克蘭大平原上,古德裏安的第2裝甲集群在殲滅基輔河曲部的蘇軍部隊中會發揮重大作用,但深入南方太遠,到時無法及時召回使它在向莫斯科進軍中充當合適的角色。希特勒曾表明他反對用裝甲部隊莽撞地向敵縱深進行戰術或戰略突擊,寧願越過俄國歐洲部分南北一線齊頭躍進,既無突出部,也沒有暴露的側翼,以奪取較近的目標。事實上,他過分誇大了中央集團軍群兩側蘇軍部隊的重要性,這些蘇軍部隊不管怎麽說也算不上機動部隊。正如哈爾德所說,希特勒改變戰略隻是為了對付敵人的戰術。克裏木、頓涅次盆地和高加索在戰略和經濟上的重要性對於贊成或反對進軍莫斯科的爭論毫不相幹,因為當德軍返回到斯摩棱斯克-莫斯科道路上時,這些地區仍在蘇軍手中。希特勒在7月份相信戰爭幾乎已經勝利,但即使這一虛妄的設想是事實,也不能成為7、8月間不向鐵木辛哥的西方方麵軍發動進攻的理由。不管元首的思維邏輯中的動機是什麽,其效果是從8月初到10月的第一個星期,中央集團軍群在離莫斯科不到二百英裏的地方,實際上是在消極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