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頁
蘇德戰爭 1941-1945 作者:[英]艾伯特·西頓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蘇軍與德軍的不同在於它的編製符合邏輯、合乎常理,責任明確,職能上沒有重疊。與德軍一樣,蘇軍的主要力量在步兵師。多數師裏有一個坦克營,有三十輛裝甲車和坦克。除此之外,師一級的編製幾乎和德國人一樣。師裏有三個團,每個團有三個營,每個營有三個步兵連和一個機槍、迫擊炮支援連。甚至使用的武器也差不多。蘇軍使用馬西姆-拉根槍栓式m-91/30步槍,還有托卡列夫和西蒙諾夫自動步槍和施巴根ppsh-42卡賓槍。輕型和中型機槍是傑格加列夫和西蒙諾夫式的。團裏的近距離支援炮兵使用37毫米或45毫米反坦克炮(37毫米炮完全是仿造德國的),還有作用和德國步兵炮一樣的76毫米加農炮和120毫米迫擊炮。師裏有一至兩個炮團,但是炮的種類通常和德軍一樣,有四十八門76毫米加農炮、122毫米榴彈炮和152毫米加農榴彈炮。蘇軍輕武器質量和德軍不相上下,迫擊炮和火炮質量比德國的強,但蘇軍不象德軍,它的步兵師的指揮係統和通信工具很差。牽引火炮和步兵師的運輸主要靠馬。
蘇聯的火炮盡管缺少較好的無線電設備,大概仍然是所有武器中最有效的。德國巴伐利亞的火炮專家哈爾德,由於東線外軍處提供的情報不準確,認為蘇聯武器劣於德國的武器。蘇聯的火炮設計精美、性能良好,由於保留了一些過去的控製和操作方法,往往比德國的火炮更有效。蘇軍不象德國人,他們建立並保存數量可觀的炮兵預備隊,組成最高統帥部預備隊炮兵。這些炮兵可配屬於高級軍團,也可以配屬給軍、師、團。
蘇聯在戰前幾年裏已經把較重型的坦克編成坦克旅,每個旅有三到四個坦克營,每個營有三十輛坦克,但沒有步兵支援部隊。中型和輕型坦克組成機械化旅或摩托機械化旅,每個旅有二到三個坦克營以及一到二個卡車運載步兵營。有時,這些旅組成機械化軍。1939年,蘇聯根據當時法國和英國的編製情況,把大部分機械化軍解散了,把坦克營分到騎兵師和步兵師。在這個階段,蘇聯最高統帥部看來很幼稚地相信坦克的效力。不管是否需要,也不管地形是否適合,他們都大量使用坦克支援任何軍事行動。在縱深突破時,隻是口頭上說要使用坦克。坦克被列為用作遠距離作戰或支援的武器。但是,遠程坦克的作用隻不過是實施近距離戰術包圍,目的是摧毀敵司令部和預備隊。法國被德國集群坦克迅速擊敗,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使用坦克的方針,國防部決定,除原來下放到步兵師的坦克以外,還要建立大的裝甲部隊。這些部隊是德國坦克軍的翻版。1941年新成立的坦克軍有兩個坦克師和一個摩托化步兵師。一個坦克師有兩個坦克團和一個摩托化步兵團;摩托化步兵師有一個坦克團和兩個摩托化步兵團。這些師與早期的裝甲部隊不同,它們有自己的炮團和支援部隊。在6月德國進攻時,部分邊界地區的改編工作業已完成。但是其它地區,在老的機械化軍、坦克旅、機械化旅和步兵師的坦克營等各級編製裏都有坦克。把坦克部隊改編成師的工作在大戰爆發後中斷了,而且又回到軍和旅的編製。坦克軍有兩個坦克旅和一個摩托化步兵旅,每個坦克旅有三個坦克營,共有坦克約一百四十輛,兵力有七千人。一個坦克軍大體相當於德國一個坦克師。蘇聯的機械化軍要大得多,有一個獨立的坦克團和三個機械化旅,每個旅有自己的坦克部隊,總共約有二百輛坦克和十二個摩托化營,共一萬七千人。
蘇聯原先是仿製美國、英國和法國的坦克。但是,到1939年,蘇軍已裝備了很多型號的坦克。因為坦克多半已陳舊,過量的生產使蘇聯陸軍和空軍一樣自食其果。因為蘇聯迷信數量上的壓倒優勢,不可能讓老的坦克退役。舊裝備不是改作別的用途就是分配給不需要的部隊去使用。大戰開始時,正在使用的大部分坦克比德國的iii型和iv型差,盡管蘇聯有些坦克上裝有一門很好的高初速45毫米火炮,也有的裝有一門76毫米近距離支援火炮。直到蘇聯大量生產t34、kv1、kv85和kv2坦克之後,這種落後狀態才得到改變。坦克部隊的戰鬥力不僅靠武器和裝甲,而且要靠光學器材和動力裝置、坦克內通話係統和無線電係統。蘇聯坦克部隊和空軍一樣,由於缺少輔助設備,吃了苦頭。即使在大戰末期,蘇聯t34坦克營之間仍然主要靠旗語進行聯絡。1941年中期,t34中型坦克和kv1重型坦克已投入生產。但是,據蘇聯人說,部隊得到的t34坦克還不到一千輛,得到的kv1坦克不到五百輛。
1941年6月,幾乎所有的部隊都在進行改編,更新坦克。蘇軍最高統帥部的方針是每支部隊都分配一點。這大概是為了便於訓練。然而沒有一支部隊能滿足需要,沒有幾支部隊能適應戰鬥。據說,6月15日那天,百分之二十的坦克在大修,百分之四十七的坦克正在進行中修或需要中修,隻有百分之二十七的坦克在服役。改編工作的中斷,使蘇軍在大戰開始時,各級裝甲部隊都不齊裝、都未經過試驗。
除了裝甲部隊和步兵部隊外,那時蘇聯陸軍起碼還有三十個騎兵師,其中有些已組成騎兵軍和一些獨立的騎兵旅。一個騎兵師隻有七千人,包括三至四個騎兵團,有時還有一個配備坦克的機械化騎兵團,一個騾馬牽引的炮兵團和支援部隊。蘇聯是唯一保留騎兵部隊的大國,因為它設想這些部隊可以在任何地形,尤其在冬季戰爭中,成為一支機動打擊力量。實際上,它的機動性在進行突破時證明是有用的。
蘇聯的火炮盡管缺少較好的無線電設備,大概仍然是所有武器中最有效的。德國巴伐利亞的火炮專家哈爾德,由於東線外軍處提供的情報不準確,認為蘇聯武器劣於德國的武器。蘇聯的火炮設計精美、性能良好,由於保留了一些過去的控製和操作方法,往往比德國的火炮更有效。蘇軍不象德國人,他們建立並保存數量可觀的炮兵預備隊,組成最高統帥部預備隊炮兵。這些炮兵可配屬於高級軍團,也可以配屬給軍、師、團。
蘇聯在戰前幾年裏已經把較重型的坦克編成坦克旅,每個旅有三到四個坦克營,每個營有三十輛坦克,但沒有步兵支援部隊。中型和輕型坦克組成機械化旅或摩托機械化旅,每個旅有二到三個坦克營以及一到二個卡車運載步兵營。有時,這些旅組成機械化軍。1939年,蘇聯根據當時法國和英國的編製情況,把大部分機械化軍解散了,把坦克營分到騎兵師和步兵師。在這個階段,蘇聯最高統帥部看來很幼稚地相信坦克的效力。不管是否需要,也不管地形是否適合,他們都大量使用坦克支援任何軍事行動。在縱深突破時,隻是口頭上說要使用坦克。坦克被列為用作遠距離作戰或支援的武器。但是,遠程坦克的作用隻不過是實施近距離戰術包圍,目的是摧毀敵司令部和預備隊。法國被德國集群坦克迅速擊敗,這就從根本上改變了使用坦克的方針,國防部決定,除原來下放到步兵師的坦克以外,還要建立大的裝甲部隊。這些部隊是德國坦克軍的翻版。1941年新成立的坦克軍有兩個坦克師和一個摩托化步兵師。一個坦克師有兩個坦克團和一個摩托化步兵團;摩托化步兵師有一個坦克團和兩個摩托化步兵團。這些師與早期的裝甲部隊不同,它們有自己的炮團和支援部隊。在6月德國進攻時,部分邊界地區的改編工作業已完成。但是其它地區,在老的機械化軍、坦克旅、機械化旅和步兵師的坦克營等各級編製裏都有坦克。把坦克部隊改編成師的工作在大戰爆發後中斷了,而且又回到軍和旅的編製。坦克軍有兩個坦克旅和一個摩托化步兵旅,每個坦克旅有三個坦克營,共有坦克約一百四十輛,兵力有七千人。一個坦克軍大體相當於德國一個坦克師。蘇聯的機械化軍要大得多,有一個獨立的坦克團和三個機械化旅,每個旅有自己的坦克部隊,總共約有二百輛坦克和十二個摩托化營,共一萬七千人。
蘇聯原先是仿製美國、英國和法國的坦克。但是,到1939年,蘇軍已裝備了很多型號的坦克。因為坦克多半已陳舊,過量的生產使蘇聯陸軍和空軍一樣自食其果。因為蘇聯迷信數量上的壓倒優勢,不可能讓老的坦克退役。舊裝備不是改作別的用途就是分配給不需要的部隊去使用。大戰開始時,正在使用的大部分坦克比德國的iii型和iv型差,盡管蘇聯有些坦克上裝有一門很好的高初速45毫米火炮,也有的裝有一門76毫米近距離支援火炮。直到蘇聯大量生產t34、kv1、kv85和kv2坦克之後,這種落後狀態才得到改變。坦克部隊的戰鬥力不僅靠武器和裝甲,而且要靠光學器材和動力裝置、坦克內通話係統和無線電係統。蘇聯坦克部隊和空軍一樣,由於缺少輔助設備,吃了苦頭。即使在大戰末期,蘇聯t34坦克營之間仍然主要靠旗語進行聯絡。1941年中期,t34中型坦克和kv1重型坦克已投入生產。但是,據蘇聯人說,部隊得到的t34坦克還不到一千輛,得到的kv1坦克不到五百輛。
1941年6月,幾乎所有的部隊都在進行改編,更新坦克。蘇軍最高統帥部的方針是每支部隊都分配一點。這大概是為了便於訓練。然而沒有一支部隊能滿足需要,沒有幾支部隊能適應戰鬥。據說,6月15日那天,百分之二十的坦克在大修,百分之四十七的坦克正在進行中修或需要中修,隻有百分之二十七的坦克在服役。改編工作的中斷,使蘇軍在大戰開始時,各級裝甲部隊都不齊裝、都未經過試驗。
除了裝甲部隊和步兵部隊外,那時蘇聯陸軍起碼還有三十個騎兵師,其中有些已組成騎兵軍和一些獨立的騎兵旅。一個騎兵師隻有七千人,包括三至四個騎兵團,有時還有一個配備坦克的機械化騎兵團,一個騾馬牽引的炮兵團和支援部隊。蘇聯是唯一保留騎兵部隊的大國,因為它設想這些部隊可以在任何地形,尤其在冬季戰爭中,成為一支機動打擊力量。實際上,它的機動性在進行突破時證明是有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