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麽13號是人?一切的一切都與人作對,甚至數目字也是如此。”他暗自笑了一聲。“哪怕是12或者14也好麽。但是,不多不少偏偏是13,真是的—…到處都是猴子,”他在大猩猩博比的標本前停住了腳步,繼續思考著,“為什麽猴子卻受到如此的關懷呢?”


    在展品說明卡上寫著:“大猩猩博比是1928年3月29日運到柏林的,當時他隻有三歲。1935年8月1日死亡。身高1.72米,體重236公斤。”


    “可真看不出有這麽重,看上去好像並不太肥嘛。”施蒂爾裏茨心裏像這個標本他已經看過不隻一次了。


    “我比他個子高,但是體重隻有72公斤。”


    他退後幾步,好像是要從遠處觀看那隻大猩猩似的,實際上他正好站在一個大窗子旁邊,從這裏望出去可以看見殘廢軍人街對麵的整個人行道。施蒂爾裏茨看了看手錶,離會麵時間隻差十分鍾了。


    根據施蒂爾裏茨編造出來以掩敵耳目的情況,正是在這時刻特務克勞斯應當前來與他會麵。今天施蒂爾裏茨曾通過秘書處給他發去了密電,而且大家都知道他總是在一些博物館裏和特工人員會麵。他裝作做召見克勞斯的目的有二:其一,如果鮑曼把信的內容告訴了希姆萊,希姆萊定會下令搜查全區和“新門”飯店附近的所有樓房。他這樣做就有了金蟬脫殼的依據,這是最主要的目的,其次,這樣可以再次證明,盡管是間接地證明,他與克勞斯的失蹤是無關的。


    施蒂爾裏茨走進下一個展廳時,殘廢軍人街上依然空曠無人。他在一件珍奇的展品前停下來。這是十八世紀在魏登施洛斯森林裏發現的一段樹幹,奇怪的是從木頭裏露出了兩支鹿角和一塊撞破了的鹿頭骨,看樣子是一隻強壯的公鹿在春種偶的角鬥中雙角剛頂偏了,沒有頂中它的情敵,卻把椅角撞進樹身裏了…


    突然施蒂爾裏茨聽到了很多人的說話聲和雜亂的腳步聲。“來搜捕了!”他腦子裏一閃。但是過了一會兒他聽出是孩子們的聲音,轉身一看,隻見一個女教師腳上穿著一雙擦得暢亮,但後跟已經歪斜的破舊男式皮鞋,帶著大概是六年級的小學生來這裏上植物課。孩子們很入迷地觀看著展品,廳裏鴉雀無聲,因此他們偶爾幾句簡短的耳語也使人感到驚恐不安。


    施蒂爾裏茨看著這些孩子。他們的眼睛裏已經失去了孩子們可愛的頑皮神情。他們簡直像成年人那樣老成持重,專心致誌地聽著女教師的講解。


    “這個民族真是多災多難呀i”施蒂爾裏茨想道,“一種荒誕無箱的思想怎麽能把孩子們弄到食不果腹,未老先衰這種可怕的地步呢?為什麽躲在儲備著大量巧克力糖、沙丁魚和乳酪的地下室裏的納粹分子竟能夠把孩子們瘦弱的軀體擺出來做他們的掩蔽呢?而最可怕的是:為什麽他們竟能在孩子們身上灌輸盲目的信仰,使他們認為生活的最高目的就是為元首的理想而獻身呢?”


    1點05分他從博物館的太平門走了出來。飯店附近還是沒有人。他沿後街朝施普雷河走了一段,繞了一個圈,然後才上車回黨衛隊保安處去了。回來的路上他沒發現在人跟蹤。


    “有點不對頭,”他自言自語地說,“真是怪事。如果鮑曼在這兒等我,我是絕不會看不見他的。”


    ……原來是鮑曼未能從地下室脫身,因為元首在講話,而且廳裏人很多,他又站在元首身後稍靠左一點的地方。元首講話的時候,他是不能離開的:這樣做未免太狂妄了。他雖然很想走,去見一見那個給他寫信的人,但是直到三點鍾他才從地下室出來。


    “怎樣才能找到他呢?”鮑曼想。“我和他會麵,並不冒任何風險,而不會麵,反而會有危險。”


    q一8向纓勒報告。


    絕密材料,列印一份。


    車號為bkp—821的“霍裏赫”牌汽車在老兵街地區擺脫了監視。看來,駕車人發現了監視的汽車了。


    遵照您的指示,我們沒有去追趕,盡管加大發動機的功率,我們完全可以追上他。我們把bkp-821號“霍裏赫”的去向通知h-2站之後,便返回基地了。


    b-192向纓勒報告。


    絕密材料,列印一份。


    接到繼續監視車號為bkp-821的“霍裏赫”牌汽車任務之後,我的人查明該車的主人在12時27分走進自然博物館。因事先已知監視對象受過專門訓練,我決定不採用一兩個“參觀者”“帶領”他在博物館裏周旋的做法。我委派了特工人員伊麗莎帶領她的中學生去博物館展廳上課。根據伊麗莎寫來的監視情報,可以肯定,監視對象沒有和任何人進行過接觸。附上一張伊麗莎畫的平麵圖,圖中指明了監視對象在哪些展品前耽擱的時間最長。監視對象在13葉05分從工作人員平時使用的太平門離開了博物館。


    作者:[蘇]尤裏安·謝苗諾夫


    (本書資料收集於網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xinty665免費製作


    第二節1945年2月27日15時0分


    繆勒把兩份報告收進文件夾裏,拿起電話話筒。


    “我是繆勒,”他回答說。“您是哪位呀?”


    “施倫堡‘同誌’向繆勒‘同誌’問好,”政治偵察處處長開玩笑說。“也許您覺得用‘先生’這個稱呼更合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天的十七個瞬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尤裏安·謝苗諾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尤裏安·謝苗諾夫並收藏春天的十七個瞬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