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萊施涅爾夫人比教授年輕十歲,她剛剛四十二歲。她愛自己的丈夫,他們曾經幾次到非洲和亞洲去旅行,在那裏教授從事考古發掘工作,經常和柏林“別爾加蒙”博物館的考古學家一起外出,一去就是一個夏天。一開始普萊施涅爾夫人堅決不同意與丈夫斷絕關係,於是她家族裏有不少人(這是些近百年來一直與紡織貿易有千絲萬縷聯繫的人)要求公開與她斷絕關係。但是她的弟弟弗蘭茨·馮·恩斯一直勸說親屬們不要把這件醜事張揚出去。“因為這樣做就一定會被我們的仇人所利用。”他解釋說。“人的妒忌心是非常厲害的,出了這樣的醜事對我是會有影響的。不能聲張,最好是悄悄地,小心謹慎地把這件事處理好。”


    有一次他把快艇運動員俱樂部裏的一個朋友介紹給普萊施涅爾夫人。這是個三十歲的美男子,名叫格茨。大家常開他的玩笑,說:“格茨可不是伯利欣根。”此人很美,但也很蠢。弗蘭茨知道,格茨是靠一些豐老徐娘贍養的。他們三個人在一家小飯店裏見了麵,弗蘭茨·馮·恩斯觀察著格茨的一舉一動,心裏感到很踏實。格茨雖是個傻瓜,但是他的角色卻演得很逼真,完全按照規定的戲路,既然有戲路,那當然就應當把戲做得盡善盡美了。格茨身體健壯,性格孤僻。寡言少語。一晚上他隻說了一兩個笑話。後來很拘束地邀請普萊施涅爾夫人跳舞。弗蘭茨坐在一旁,輕蔑而自得地眯縫著兩眼,看他們跳舞。姐姐輕聲地笑著,格茨把她摟得越來越緊,而且還悄悄地在她耳邊說了些什麽。


    過了兩天,格茨就搬到教授家去了。他在教授家住了一個星期,直到警察來檢查。普萊施涅爾夫人去找弟弟,哭哭啼啼地說:“想辦法把他給我弄回來,我們不在一起這太可怕了。”第二天她便遞交了與丈夫離婚的呈子。這件事對教授打擊很大:他原以為妻子是他最主要的誌同道合的人。他在集中營裏受盡折磨,但是他認為,這樣就可以保住她的清白,可以使她能夠自由自在地去思考問題。


    有一次夜裏格茨問她:“和他在一起你是不是感到更好些?”她輕聲地笑起來,然後摟著他說:“哪兒的話呀,他隻是說得好聽…”


    普萊施涅爾被釋放後,沒有去基爾,他直接到柏林去了。通過施蒂爾裏茨的芙係,弟弟幫他在“別爾加蒙”博物館找到了工作。他在博物館裏的古希臘館工作。


    施蒂爾裏茨通常都是在這裏與他手下的特工人員會麵,所以下班後他常來找普萊施埃爾,兩個人一起在這雄偉的“別爾加蒙”和“博多”博物館空蕩蕩的大廳裏散步。普萊施涅爾知道,施蒂爾裏茨每次總是要久久地觀賞《挑刺的男孩》這一雕塑;總是要繞過那尊愷撒黑石像,石像上兩隻呆板狂暴的眼睛是用一種奇特透明的礦石做成的。教授還總是把他們參觀各大廳的路線安排得能使施蒂爾裏茨在古希臘的悲哀、喜笑、智慧等麵像旁多停留一會兒。


    教授當然不會知道,施蒂爾裏茨每次回到家裏就站在浴室間的鏡子前像演員似的長時間練習他的麵部表情。施蒂爾裏茨認為,一個偵察員應當學會掌握控製自己的麵部表情。古人們對這種技能掌握得可以說是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地步……


    館裏有一個陳列著薩摩斯島鋼塑人像的玻璃匣。有一天,施蒂爾裏茨請教授把開這個玻璃匣的鑰匙拿來。


    “我覺得,”當時他說,“隻要我摸一摸這些神聖的珍寶,立刻就會出現奇蹟,我會變成另外一個人,古人那種鎮定的智慧就會注入到我的身上。”


    教授取來了鑰匙,施蒂爾裏茨乘機做了一個鑰匙印痕。後來就在匣子裏一個女人的銅像下邊,他安置了一個秘密存藏東西的地方。


    施蒂爾裏茨很喜歡和教授談論問題。


    有一次,他說:“希臘藝術的確是天才的藝術,不過,它過於優雅和諧,因為總帶有幾分女性的纖秀。羅馬人的作品就粗擴得多。大概,正因為這樣他們與德國人更相似。希臘人著眼於總體輪廓,羅馬人卻是邏輯嚴謹的人,因而對細節的潤色有強烈的熱情。就拿馬可·奧裏略的肖像來說吧,請看。好一派英雄氣概!他是人們模仿的對象,孩子們玩耍時也應當扮演他。”


    “衣服畫得很細緻,身軀比例畫得很精確,確實非常之好,但是您仔細看看他的麵部表情。”普萊施埃爾小心翼翼地反駁說。從集中營裏放出來之後,他已經不會與別人爭辯了,總是把不同的意見小心地藏在心裏,隻此而已。從前與人爭論的時候,他總是麵紅耳赤,一定要把論敵駁倒。現在他隻是小心謹慎地提出反駁的論據。“奧裏略這幅肖像有什麽思想嗎?他表達不出任何思想,隻是為自


    己的成嚴樹碑立傳而已。如果您細心觀察一下十八世紀末期法國的藝術,您就會相信希臘已經轉移到巴黎了,偉大的埃拉多斯已經到自由思謀那裏去了…。


    有一次,普萊施涅爾請施蒂爾裏茨停下來看一幅“人獸”’彩色壁畫——頭是人的,身軀是野豬的——。


    普萊施埃爾問道:“您看這幅畫怎麽樣?”


    施蒂爾裏茨心裏想:“很像現今的德國人,他們完全變成了一群愚蠢、野蠻、任人擺布的野獸了。”他沒有回回答普萊施埃爾的問話,而是用他稱之為“社會”音響的一些“嗯”、“實在是”、“哎呀”之類的詞句敷衍了事。當不好閉口不語,而直接回答又不可能的時候,他經常用這種辦法。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春天的十七個瞬間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尤裏安·謝苗諾夫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尤裏安·謝苗諾夫並收藏春天的十七個瞬間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