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美國戰略 作者:[美]肯特·格林菲爾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戰爭時期,總統的所作所為再也沒有什麽比這件事更使他的軍事參謀長們傷腦筋的了。未經與美軍參謀長們商量,他就對蔣介石作了保證,甚至沒有直接把此事通知他們,他們是通過“小道”得知的。隻有動用本來不多的、寶貴的坦克登陸艦中的十五艘才能實施“海盜”行動,而這些坦克登陸艦是執行春季“霸王”行動所必需的。一周以後,在德黑蘭,羅斯福先生又答應執行5 月的“霸王”行動,這項計劃是他們的戰略的最心愛的目標。這一點使美軍參謀長們在英國人麵前處於難堪的地位:為了從職責上支持他們的總司令,他們不得不頑強地支持“海盜”計劃,即使他們和英國人都知道這樣做會使“霸王”行動在春季無法實施,也可能在1944年內任何時候都無法實施。直到最後一刻,羅斯福先生才勉強讓步,如同美軍參謀長們( 除金上將外) 所希望的那樣,收回了他對蔣介石所作的保證。
但是,在處理“海盜”計劃這個問題上,他是最後一次與參謀長們分道揚鑣。從1944年1 月起到他去世為止,除了上文提到的召回史迪威這件事以外,他不但讓他們指揮這場戰爭,而且運用他的權威全力以赴地支持他們,甚至不惜同英國人作對。
美軍參謀長們以沮喪的、毫無掩飾的不滿心情接受的“火炬”決策,搭起了將演完美國的歐洲戰略和太平洋戰略這幕大戲的舞台。誰也不會懷疑這座舞台是羅斯福搭起來的。但是,人們一般認為他完成了這件事之後,就讓美軍參謀長們同英國人一起放手大幹。從“三叉戟”會議開始,他就堅定地支持他們,隻有“海盜”計劃是例外。他在上述“三叉戟”會議上的行動是對這種看法的挑戰。確有大量證據支持這一論斷:與美軍參謀長們不斷為之同英國人鬥爭的那種戰略不同,1943年期間美國戰略所採取的現實主義形式是羅斯福先生一手確定的。
實際的美國戰略是什麽呢?
美國戰略及其決定性因素
1943年1 月的形勢迫使英美兩個盟國承擔兩項任務,它們毫不猶疑地為這兩項任務優先分配他們的共同資源。一項是消除德國潛艇威脅,重新控製英美之間以及它們同俄國之間的交通線的戰役;另一項是給俄國人以慷慨援助,讓他們繼續同德國人廝殺。同時美國人願意( 陸軍航空隊更是求之不得) 派出他們的重型轟炸機到英格蘭去同皇家空軍一起轟炸、燒毀軸心國戰爭經濟的要害目標,打擊敵人的戰鬥意誌。直到1944年4 月,這次聯合轟炸攻勢才轉而奪取歐洲的製空權,把它作為1944年5 月1 日橫渡英吉利海峽進攻的先決條件。這一進攻也是盟國同意的,盡管還隻是原則上同意。
至於地中海,1943年1 月時,盟軍在突尼西亞處於守勢,美國人正在執行把德國人和義大利人趕出北非這一任務中他們承擔的那一部分。5 月,盟軍完成了這項任務。美國人在卡薩布蘭卡曾同意:上述任務一完成,就參加下一步必要的作戰行動,諸如打通地中海通往同中東、俄國( 取道波斯灣) 和遠東的交通線。為此目的,美國人同意7 月進攻西西裏。這一著震撼了義大利政府,使它開始試探投降之路。美國人為了確保使義大利投降,並且認識到這一點可能導致快速占領義大利,從而取得戰略上的優勢,於是承擔了進攻義大利本土的義務。當納粹突然決定扼守義大利,並投入一支部隊堅守他們在那裏的陣地時,美軍參謀長們願意參加一場對德軍的大戰役。理由是這樣做可以牽製並消耗在義大利的德國軍隊,同時盟國可以集結足夠的兵力於英國,以便1944年春發動橫渡海峽的強大進攻。但是,他們對英國人持續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來限製在義大利和在地中海進行的其他作戰,以利於在英國集結力量。
美國人同英國人一道執行這些決定,表明美國人正回到盟國原來的協議,即他們初期的戰略應是在納粹占領下的歐洲外緣形成一道包圍圈,並且不斷收緊,直到他們作好準備,一舉擊中德國人的腹腔,把它打倒。美國戰略明顯背離盟國原定戰略的地區是太平洋。在盟國原來的戰略計劃中,它們同意在盟國打敗軸心國以前對日本隻進行箝製。但是1943年時,美國看到在1944年以前對德國實施直接打擊毫無希望,甚至連可能性都成問題,於是在太平洋發動進攻,隻通知英國人說他們認為這樣做是必要的。瓜達卡納爾島戰役後,他們為奪取日本人在拉包爾建立的強大海空堡壘而戰。在年底以前,金上將和尼米茲上將正在為穿過中太平洋的強大進攻準備部隊。同時,美軍參謀長們堅持( 雖然是徒勞的) 要在緬甸發動一次地麵戰役,以便重新打開通往中國的緬甸公路。
關鍵性的1943年中的美國戰略,簡要說來就是如此。這一戰略除上述頭三項——反潛艇戰、援助俄國和轟炸機攻勢以外,並不是美軍參謀長們( 金海軍上將除外)所想要的那個戰略。負責歐洲戰略的美國陸軍計劃人員,力圖實現的是對1944 年春橫渡海峽進攻承擔壓倒一切的義務。一旦地中海作為交通線被打通,他們首先將把地中海戰區置於看守地位,把該地部隊主力調到英格蘭去。他們曾同意( 雖然是有條件的) 把地中海作為主要的活動場所,那時他們看到這樣做有利於支援“霸王”計劃。
但是,在處理“海盜”計劃這個問題上,他是最後一次與參謀長們分道揚鑣。從1944年1 月起到他去世為止,除了上文提到的召回史迪威這件事以外,他不但讓他們指揮這場戰爭,而且運用他的權威全力以赴地支持他們,甚至不惜同英國人作對。
美軍參謀長們以沮喪的、毫無掩飾的不滿心情接受的“火炬”決策,搭起了將演完美國的歐洲戰略和太平洋戰略這幕大戲的舞台。誰也不會懷疑這座舞台是羅斯福搭起來的。但是,人們一般認為他完成了這件事之後,就讓美軍參謀長們同英國人一起放手大幹。從“三叉戟”會議開始,他就堅定地支持他們,隻有“海盜”計劃是例外。他在上述“三叉戟”會議上的行動是對這種看法的挑戰。確有大量證據支持這一論斷:與美軍參謀長們不斷為之同英國人鬥爭的那種戰略不同,1943年期間美國戰略所採取的現實主義形式是羅斯福先生一手確定的。
實際的美國戰略是什麽呢?
美國戰略及其決定性因素
1943年1 月的形勢迫使英美兩個盟國承擔兩項任務,它們毫不猶疑地為這兩項任務優先分配他們的共同資源。一項是消除德國潛艇威脅,重新控製英美之間以及它們同俄國之間的交通線的戰役;另一項是給俄國人以慷慨援助,讓他們繼續同德國人廝殺。同時美國人願意( 陸軍航空隊更是求之不得) 派出他們的重型轟炸機到英格蘭去同皇家空軍一起轟炸、燒毀軸心國戰爭經濟的要害目標,打擊敵人的戰鬥意誌。直到1944年4 月,這次聯合轟炸攻勢才轉而奪取歐洲的製空權,把它作為1944年5 月1 日橫渡英吉利海峽進攻的先決條件。這一進攻也是盟國同意的,盡管還隻是原則上同意。
至於地中海,1943年1 月時,盟軍在突尼西亞處於守勢,美國人正在執行把德國人和義大利人趕出北非這一任務中他們承擔的那一部分。5 月,盟軍完成了這項任務。美國人在卡薩布蘭卡曾同意:上述任務一完成,就參加下一步必要的作戰行動,諸如打通地中海通往同中東、俄國( 取道波斯灣) 和遠東的交通線。為此目的,美國人同意7 月進攻西西裏。這一著震撼了義大利政府,使它開始試探投降之路。美國人為了確保使義大利投降,並且認識到這一點可能導致快速占領義大利,從而取得戰略上的優勢,於是承擔了進攻義大利本土的義務。當納粹突然決定扼守義大利,並投入一支部隊堅守他們在那裏的陣地時,美軍參謀長們願意參加一場對德軍的大戰役。理由是這樣做可以牽製並消耗在義大利的德國軍隊,同時盟國可以集結足夠的兵力於英國,以便1944年春發動橫渡海峽的強大進攻。但是,他們對英國人持續施加越來越大的壓力來限製在義大利和在地中海進行的其他作戰,以利於在英國集結力量。
美國人同英國人一道執行這些決定,表明美國人正回到盟國原來的協議,即他們初期的戰略應是在納粹占領下的歐洲外緣形成一道包圍圈,並且不斷收緊,直到他們作好準備,一舉擊中德國人的腹腔,把它打倒。美國戰略明顯背離盟國原定戰略的地區是太平洋。在盟國原來的戰略計劃中,它們同意在盟國打敗軸心國以前對日本隻進行箝製。但是1943年時,美國看到在1944年以前對德國實施直接打擊毫無希望,甚至連可能性都成問題,於是在太平洋發動進攻,隻通知英國人說他們認為這樣做是必要的。瓜達卡納爾島戰役後,他們為奪取日本人在拉包爾建立的強大海空堡壘而戰。在年底以前,金上將和尼米茲上將正在為穿過中太平洋的強大進攻準備部隊。同時,美軍參謀長們堅持( 雖然是徒勞的) 要在緬甸發動一次地麵戰役,以便重新打開通往中國的緬甸公路。
關鍵性的1943年中的美國戰略,簡要說來就是如此。這一戰略除上述頭三項——反潛艇戰、援助俄國和轟炸機攻勢以外,並不是美軍參謀長們( 金海軍上將除外)所想要的那個戰略。負責歐洲戰略的美國陸軍計劃人員,力圖實現的是對1944 年春橫渡海峽進攻承擔壓倒一切的義務。一旦地中海作為交通線被打通,他們首先將把地中海戰區置於看守地位,把該地部隊主力調到英格蘭去。他們曾同意( 雖然是有條件的) 把地中海作為主要的活動場所,那時他們看到這樣做有利於支援“霸王”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