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美國戰略 作者:[美]肯特·格林菲爾德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試舉數例即足以說明其重要性。
1 .1938年11月,他下令建設年產一萬架作戰飛機的生產能力,到1940年5 月德國閃擊法國期間,他又把這一指標提高到年產五萬架。他這樣做是壓製了陸海軍參謀長們的抗議的;陸海軍參謀長們認為這兩項命令將使他們軍種的重新武裝極端地不平衡。
2 .1940年6 月,他下令竭盡全力給予英國軍事援助。陸海兩軍當時認為英國註定要失敗。抗議說,這項政策將會使美國失去它可能被迫獨立作戰所需要的武器。他們提出的代替辦法是,對盟國不再提供戰爭物資,在太平洋採取防禦政策,為保衛西半球而實施動員。羅斯福先生否定了他們的抗議,如同他否定他們1941年反對對蘇聯和中國實行租借法案的類似抗議一樣。
3 .1941年7 月,他反對陸軍參謀長喬治·馬歇爾將軍和當時的海軍作戰部部長哈羅德·斯達克將軍的意見,決定加強對日本的石油禁運,保衛和增援菲律賓,盡管陸軍部的所有計劃都假定菲律賓是無法保衛的。
4 .同年春夏,他不顧馬歇爾將軍和總統的高級軍事顧問斯坦利·恩比克中將的意見,決定在大西洋西部駐軍,並實行護航。
上述各項決策都是合法履行總統的憲法職責。如果我們假定( 我認為必須這樣假定) 在這個時期,總統的政策不是讓國家作好打一場戰爭的準備,而是尋求一條戰爭以外的出路,那麽,他的做法也是合理的。他犧牲我們自己的軍事裝備,給予英國、中國和蘇聯除參戰以外的全麵援助,其公開宣布的目的就在於此。他所企求的,而且是急於企求的首先不是重整軍備,而是顯示他的決心:動員和使用美國巨大的戰爭潛力,以圖拯救英國,威懾日本,使戰爭成為不必要的事情。另一方麵,盡管他否定了陸軍部和海軍部有關重整軍備和立即使用它們薄弱的兵力的判斷,他還是指示它們通過同英國人的秘密會談製定各項戰爭計劃;如果威懾失敗,那麽陸海軍將不得不打這場戰爭。他研究了這些戰略計劃,將它們束之高閣,既不點頭也不搖頭,盡管他後來把這些戰略計劃的基本原則作為自己的原則。他以顯示力量進行威懾的政策,是一場代價很大的賭博。這場賭博輸掉了,1941年12月7 日,我們陷入了一場兩線作戰的戰爭。軍事專家們曾經警告過羅斯福先生,我們沒有做好打這樣一場戰爭的準備。但是主要由於羅斯福先生,我們才在美國歷史上,第一次破天荒在參加戰爭時有這樣協調一致的戰略計劃。同樣由於他的主動精神,陸軍和海軍在1941年秋就製定了戰時生產計劃,即所謂“勝利計劃”。這項計劃是為了使美國和英國即使在蘇俄被迫退出戰爭的情況下也能夠打垮軸心國和日本,迫使它們投降。“霓虹5 ”計劃——1941年12月7 日付諸執行的陸海軍戰略計劃——以卓越的預見性擬定出戰略計劃的大綱,後來同盟國按照這一計劃把戰爭進行到了最後勝利。而“勝利計劃”則估量了將用於支持這項計劃的美國工業的龐大生產能力。
戰爭時期
可以這麽說,那些研究羅斯福先生的學者們強調他不願意幹預他的軍事參謀長們,指的不是戰爭時期,而是宣戰以後的時期,即珍珠港事件後的三年半。乍看起來,這個時期除了一兩次明顯的例外,似乎羅斯福先生不曾插手軍事機器,而且肯定地說,他對製定美國戰略所發揮的影響遠不如邱吉爾先生對製定英國戰略所發揮的影響那麽大,從而對盟國戰略的影響也是如此。
與邱吉爾先生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隨著美國的參戰,羅斯福先生似乎滿足於讓他的軍事參謀長們遵照他的一般指導和批準,放手製定他們自己的戰略計劃,而他隻在極少的場合才出麵幹預,這種場合他就作為對立觀點的調停者出現。邱吉爾先生與此不同,他以著名的口才積極地為他的戰略方針辯護,不僅如此,他還為他的戰術方針、武器、裝備以及英國在陸上、海上和空中的軍事行動的其它每一個方麵辯護,並且日日夜夜、時時刻刻都把這一切強加給他的政府同僚和戰場指揮官們。
羅斯福先生的決定性幹預
這樣對比很容易過頭,因為這種對比與記錄在案的事實不盡一致。在羅斯福壓製他的參謀長們的二十多次( 而不是舍伍德所說的兩次) 事例中,有半數以上是發生在1942、1943和1944年。這一估計還不包括如下情況:參謀長聯席會議由於知道不會得到羅斯福先生的支持,因而主動放棄向他呈報某項代表他們最佳軍事判斷的計劃。
如果說羅斯福先生比人們直接看到的更積極地控製戰爭的實施,那麽主要是在1942年和1943年,這樣說是真實的。1944年到1945年期間,他是百分之百的支持參謀長聯席會議,隻有一次重要的例外,那就是1944年10月解除史迪威將軍的職務。就1944年到1945年來說,也僅僅是就這個時期來說,人們可以同意埃爾曼教授的看法:“白宮形成的美國戰略,同以前五角大樓形成的美國戰略如出一轍。”
1942年到1943年期間,羅斯福先生曾在四項重大決策上推翻過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判斷:
1 .1942年7 月的“火炬”決策;
2 .1943年3 月,羅斯福決定把一批美國艦艇撥給英國,以支持它每年以二千七百萬噸的速度從海外進口非軍事物資;
1 .1938年11月,他下令建設年產一萬架作戰飛機的生產能力,到1940年5 月德國閃擊法國期間,他又把這一指標提高到年產五萬架。他這樣做是壓製了陸海軍參謀長們的抗議的;陸海軍參謀長們認為這兩項命令將使他們軍種的重新武裝極端地不平衡。
2 .1940年6 月,他下令竭盡全力給予英國軍事援助。陸海兩軍當時認為英國註定要失敗。抗議說,這項政策將會使美國失去它可能被迫獨立作戰所需要的武器。他們提出的代替辦法是,對盟國不再提供戰爭物資,在太平洋採取防禦政策,為保衛西半球而實施動員。羅斯福先生否定了他們的抗議,如同他否定他們1941年反對對蘇聯和中國實行租借法案的類似抗議一樣。
3 .1941年7 月,他反對陸軍參謀長喬治·馬歇爾將軍和當時的海軍作戰部部長哈羅德·斯達克將軍的意見,決定加強對日本的石油禁運,保衛和增援菲律賓,盡管陸軍部的所有計劃都假定菲律賓是無法保衛的。
4 .同年春夏,他不顧馬歇爾將軍和總統的高級軍事顧問斯坦利·恩比克中將的意見,決定在大西洋西部駐軍,並實行護航。
上述各項決策都是合法履行總統的憲法職責。如果我們假定( 我認為必須這樣假定) 在這個時期,總統的政策不是讓國家作好打一場戰爭的準備,而是尋求一條戰爭以外的出路,那麽,他的做法也是合理的。他犧牲我們自己的軍事裝備,給予英國、中國和蘇聯除參戰以外的全麵援助,其公開宣布的目的就在於此。他所企求的,而且是急於企求的首先不是重整軍備,而是顯示他的決心:動員和使用美國巨大的戰爭潛力,以圖拯救英國,威懾日本,使戰爭成為不必要的事情。另一方麵,盡管他否定了陸軍部和海軍部有關重整軍備和立即使用它們薄弱的兵力的判斷,他還是指示它們通過同英國人的秘密會談製定各項戰爭計劃;如果威懾失敗,那麽陸海軍將不得不打這場戰爭。他研究了這些戰略計劃,將它們束之高閣,既不點頭也不搖頭,盡管他後來把這些戰略計劃的基本原則作為自己的原則。他以顯示力量進行威懾的政策,是一場代價很大的賭博。這場賭博輸掉了,1941年12月7 日,我們陷入了一場兩線作戰的戰爭。軍事專家們曾經警告過羅斯福先生,我們沒有做好打這樣一場戰爭的準備。但是主要由於羅斯福先生,我們才在美國歷史上,第一次破天荒在參加戰爭時有這樣協調一致的戰略計劃。同樣由於他的主動精神,陸軍和海軍在1941年秋就製定了戰時生產計劃,即所謂“勝利計劃”。這項計劃是為了使美國和英國即使在蘇俄被迫退出戰爭的情況下也能夠打垮軸心國和日本,迫使它們投降。“霓虹5 ”計劃——1941年12月7 日付諸執行的陸海軍戰略計劃——以卓越的預見性擬定出戰略計劃的大綱,後來同盟國按照這一計劃把戰爭進行到了最後勝利。而“勝利計劃”則估量了將用於支持這項計劃的美國工業的龐大生產能力。
戰爭時期
可以這麽說,那些研究羅斯福先生的學者們強調他不願意幹預他的軍事參謀長們,指的不是戰爭時期,而是宣戰以後的時期,即珍珠港事件後的三年半。乍看起來,這個時期除了一兩次明顯的例外,似乎羅斯福先生不曾插手軍事機器,而且肯定地說,他對製定美國戰略所發揮的影響遠不如邱吉爾先生對製定英國戰略所發揮的影響那麽大,從而對盟國戰略的影響也是如此。
與邱吉爾先生形成鮮明對照的是,隨著美國的參戰,羅斯福先生似乎滿足於讓他的軍事參謀長們遵照他的一般指導和批準,放手製定他們自己的戰略計劃,而他隻在極少的場合才出麵幹預,這種場合他就作為對立觀點的調停者出現。邱吉爾先生與此不同,他以著名的口才積極地為他的戰略方針辯護,不僅如此,他還為他的戰術方針、武器、裝備以及英國在陸上、海上和空中的軍事行動的其它每一個方麵辯護,並且日日夜夜、時時刻刻都把這一切強加給他的政府同僚和戰場指揮官們。
羅斯福先生的決定性幹預
這樣對比很容易過頭,因為這種對比與記錄在案的事實不盡一致。在羅斯福壓製他的參謀長們的二十多次( 而不是舍伍德所說的兩次) 事例中,有半數以上是發生在1942、1943和1944年。這一估計還不包括如下情況:參謀長聯席會議由於知道不會得到羅斯福先生的支持,因而主動放棄向他呈報某項代表他們最佳軍事判斷的計劃。
如果說羅斯福先生比人們直接看到的更積極地控製戰爭的實施,那麽主要是在1942年和1943年,這樣說是真實的。1944年到1945年期間,他是百分之百的支持參謀長聯席會議,隻有一次重要的例外,那就是1944年10月解除史迪威將軍的職務。就1944年到1945年來說,也僅僅是就這個時期來說,人們可以同意埃爾曼教授的看法:“白宮形成的美國戰略,同以前五角大樓形成的美國戰略如出一轍。”
1942年到1943年期間,羅斯福先生曾在四項重大決策上推翻過參謀長聯席會議的判斷:
1 .1942年7 月的“火炬”決策;
2 .1943年3 月,羅斯福決定把一批美國艦艇撥給英國,以支持它每年以二千七百萬噸的速度從海外進口非軍事物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