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遵,為褒謀子,繼承皋陶的後代;
伊玄,為褒衡子,繼承伊尹的後代;
劉嬰,為定安公,繼承漢室的後代,地位是國賓;
姬黨,由衛公改封為章平公,繼承周朝的後代,地位是國賓;
孔弘,由宋公改封為章昭侯,繼承殷朝的後代,地位是貴客;
遼西郡人姒豐,為章功侯,繼承夏朝的後代,地位是貴客;
姬就,為褒魯子,繼承周公的後代;
孔鈞,為褒成子,繼承孔子的後代。
除此之外,王莽還決定興建九廟,用來祭把王家門兒的遠近祖先。不要以為這是一個普通的舉動,這其實也應該算在王莽鞏固政權的戰略舉措裏麵的。因為王莽接管政權的手段是潛移默化、逐步蠶食的方式,沒有大規模的武裝鬥爭,如果不為自己登極坐殿製造一係列充分理由,江山是不會長久的。而這些理由之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新皇帝那高貴的出身、純正的血統。所以,王莽挖空心思,追根尋源,終於為自己找到了一脈崇高無尚的世係,他,是黃帝的子孫。黃帝是軒轅氏,和王家有什麽瓜葛呢?且聽王莽如何解釋:
“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分別賜予了十二個姓氏,其中,虞舜,也就是我們王家的老祖宗,他的先代接受了姚姓。姚姓,在陶唐時姓媯,在周代姓陳,在齊國姓田,在濟南姓王,所以,姚、媯、陳、田、王這五個姓氏的人,是予的同族,也都是黃帝、虞舜的後代子孫。”
根係搞清楚了,就可以把列祖列宗請進詞廟接受祭祀了,王莽決定,建立五座祖廟、四座親廟。五座祖廟是:黃帝廟、虞舜廟、陳胡王廟、齊敬王廟、齊湣王廟。增補陳崇為統睦侯,繼承陳胡玉的後代;田豐為世睦侯,繼承齊敬王的後代。四座親廟是:高祖廟、祭祀王遂,又稱怕王;曾祖廟,祭祀王賀,又稱孺王;祖廟,祭祀王禁;彌廟,祭把王曼。在九廟尚未竣工期間,先委屈幾位遠近祖宗,在明堂合祭,反正供品有的是,不怕打起來。建廟期間,還派遣得力人手,分別到上郡橋時修理黃帝的墳墓,到零陵郡九疑山修理虞舜的墳墓,到淮陽郡陳縣修理胡王的墳墓,到齊郡臨淄縣修理敬王的墳墓,到城陽國莒縣修理憨王的墳墓,到濟南郡東平陵修理伯王的墳墓,到魏郡元城縣修理孺王的墳墓,王莽能開國建業,全仗著祖墳風水好,冒過青煙,可得維護好嘍。
想起同姓不婚的規矩,為了優生優育、防止近親結婚,又規定元城王姓不準跟姚、媯、陳、田四姓互結親家,怕生出白頭髮、白眉毛的天老兒來,影響宗族的繁衍。
考慮到大新是從大漢手裏受禪得的天下,規定把漢高祖劉邦的詞廟作為文祖廟,還連頌揚帶挖苦地宣布:
“大漢祖祖輩輩有轉讓政權的優良傳統,我們兩家祖上那輩兒,虞舜就從唐堯手裏接受過禪讓,如今予又親自在漢高帝的靈前接受了金策書,雖說是天命,可也有幾分人情在裏頭,人情債還不清啊!除了在定安國按照禮儀為漢朝的七位宗祖建立祠廟之外,原先建在首都的陵、廟,不要廢除,刨祖墳是要挨罵的。劉姓各皇族的戶口改歸京兆大尹管理,保留他們不交賦稅、不服勞役的特權,但隻限於皇族本身,不再傳遞。各地的地方官要照常去慰問他們,別讓他們受委屈、遭迫害。”
其實王莽最得意的,還不止上麵說的這些。
新政是全方位的,包括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諸多方麵。其中值得一提的大致有這麽幾項:推行王田製和限製奴婢的政策,實行五均、六管,改革幣製。王莽不是一個隻知道搞上層建築的跛足天子,建國之初,他也很是抓了一下經濟基礎的建設呢!
先說王田製和奴婢政策。
西漢中期以後,由於土地集中和蓄奴、買賣奴婢問題一直是階級矛盾尖銳化的根源,因此,一些頭腦比較清醒的地主階級政治家,不斷警告由此引起的危險,提出了一些“限田”。“限奴”的改革方案,指望以此挽救社會的危機。武帝時的董仲舒、元帝時的貢禹,都向皇帝提出過限田限奴的建議,但並沒能實行。漢哀帝在位時,當時的大司馬大將軍師丹,再次提議限田限奴,哀帝為此下過詔書,不得不承認“諸侯王、列侯、公主、吏二千石及豪富民多畜奴婢,田宅無限,與民爭利,百姓失職,重困不足”的嚴重局麵。丞相孔光和大司空何武一起,奉命擬定了如下具體規定:
“諸王、列侯可以在封國、駐長安的列侯及公主可以在縣道,購買田地,但是不得超過三十頃,關內侯、吏民也受這個限製。諸侯王可以蓄奴二百人,列侯、公主為一百人,關內侯、吏民為三十人。但奴婢六十歲以上、十歲以下的不計入數量。商人不得買田,也不許做官,違犯者追究刑事責任。所有超過限量的田產、奴婢,一律沒收充公。”方案一公布,田宅、奴婢市場立馬疲軟,哀瓊斯指數、漢證綜合指數一路狂跌。漢朝宗室貴族和哀帝外家傅、丁等新暴發戶首先發難,官僚地主和富商大賈也群起而攻。不得已,隻好宣布暫緩實行,沒幾天,哀帝就賜給小白臉董賢土地兩千頃,狠狠抽了自己一個大耳括子。限田限奴,指望漢朝是不行了。
王莽代漢而立的第一年,就以皇帝特有的尊嚴頌布了實行王田奴婢政策的法令,大有挽救天下蒼生捨我其誰乎的堅定勁頭:
伊玄,為褒衡子,繼承伊尹的後代;
劉嬰,為定安公,繼承漢室的後代,地位是國賓;
姬黨,由衛公改封為章平公,繼承周朝的後代,地位是國賓;
孔弘,由宋公改封為章昭侯,繼承殷朝的後代,地位是貴客;
遼西郡人姒豐,為章功侯,繼承夏朝的後代,地位是貴客;
姬就,為褒魯子,繼承周公的後代;
孔鈞,為褒成子,繼承孔子的後代。
除此之外,王莽還決定興建九廟,用來祭把王家門兒的遠近祖先。不要以為這是一個普通的舉動,這其實也應該算在王莽鞏固政權的戰略舉措裏麵的。因為王莽接管政權的手段是潛移默化、逐步蠶食的方式,沒有大規模的武裝鬥爭,如果不為自己登極坐殿製造一係列充分理由,江山是不會長久的。而這些理由之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新皇帝那高貴的出身、純正的血統。所以,王莽挖空心思,追根尋源,終於為自己找到了一脈崇高無尚的世係,他,是黃帝的子孫。黃帝是軒轅氏,和王家有什麽瓜葛呢?且聽王莽如何解釋:
“黃帝有二十五個兒子,分別賜予了十二個姓氏,其中,虞舜,也就是我們王家的老祖宗,他的先代接受了姚姓。姚姓,在陶唐時姓媯,在周代姓陳,在齊國姓田,在濟南姓王,所以,姚、媯、陳、田、王這五個姓氏的人,是予的同族,也都是黃帝、虞舜的後代子孫。”
根係搞清楚了,就可以把列祖列宗請進詞廟接受祭祀了,王莽決定,建立五座祖廟、四座親廟。五座祖廟是:黃帝廟、虞舜廟、陳胡王廟、齊敬王廟、齊湣王廟。增補陳崇為統睦侯,繼承陳胡玉的後代;田豐為世睦侯,繼承齊敬王的後代。四座親廟是:高祖廟、祭祀王遂,又稱怕王;曾祖廟,祭祀王賀,又稱孺王;祖廟,祭祀王禁;彌廟,祭把王曼。在九廟尚未竣工期間,先委屈幾位遠近祖宗,在明堂合祭,反正供品有的是,不怕打起來。建廟期間,還派遣得力人手,分別到上郡橋時修理黃帝的墳墓,到零陵郡九疑山修理虞舜的墳墓,到淮陽郡陳縣修理胡王的墳墓,到齊郡臨淄縣修理敬王的墳墓,到城陽國莒縣修理憨王的墳墓,到濟南郡東平陵修理伯王的墳墓,到魏郡元城縣修理孺王的墳墓,王莽能開國建業,全仗著祖墳風水好,冒過青煙,可得維護好嘍。
想起同姓不婚的規矩,為了優生優育、防止近親結婚,又規定元城王姓不準跟姚、媯、陳、田四姓互結親家,怕生出白頭髮、白眉毛的天老兒來,影響宗族的繁衍。
考慮到大新是從大漢手裏受禪得的天下,規定把漢高祖劉邦的詞廟作為文祖廟,還連頌揚帶挖苦地宣布:
“大漢祖祖輩輩有轉讓政權的優良傳統,我們兩家祖上那輩兒,虞舜就從唐堯手裏接受過禪讓,如今予又親自在漢高帝的靈前接受了金策書,雖說是天命,可也有幾分人情在裏頭,人情債還不清啊!除了在定安國按照禮儀為漢朝的七位宗祖建立祠廟之外,原先建在首都的陵、廟,不要廢除,刨祖墳是要挨罵的。劉姓各皇族的戶口改歸京兆大尹管理,保留他們不交賦稅、不服勞役的特權,但隻限於皇族本身,不再傳遞。各地的地方官要照常去慰問他們,別讓他們受委屈、遭迫害。”
其實王莽最得意的,還不止上麵說的這些。
新政是全方位的,包括了政治、經濟、軍事、文化諸多方麵。其中值得一提的大致有這麽幾項:推行王田製和限製奴婢的政策,實行五均、六管,改革幣製。王莽不是一個隻知道搞上層建築的跛足天子,建國之初,他也很是抓了一下經濟基礎的建設呢!
先說王田製和奴婢政策。
西漢中期以後,由於土地集中和蓄奴、買賣奴婢問題一直是階級矛盾尖銳化的根源,因此,一些頭腦比較清醒的地主階級政治家,不斷警告由此引起的危險,提出了一些“限田”。“限奴”的改革方案,指望以此挽救社會的危機。武帝時的董仲舒、元帝時的貢禹,都向皇帝提出過限田限奴的建議,但並沒能實行。漢哀帝在位時,當時的大司馬大將軍師丹,再次提議限田限奴,哀帝為此下過詔書,不得不承認“諸侯王、列侯、公主、吏二千石及豪富民多畜奴婢,田宅無限,與民爭利,百姓失職,重困不足”的嚴重局麵。丞相孔光和大司空何武一起,奉命擬定了如下具體規定:
“諸王、列侯可以在封國、駐長安的列侯及公主可以在縣道,購買田地,但是不得超過三十頃,關內侯、吏民也受這個限製。諸侯王可以蓄奴二百人,列侯、公主為一百人,關內侯、吏民為三十人。但奴婢六十歲以上、十歲以下的不計入數量。商人不得買田,也不許做官,違犯者追究刑事責任。所有超過限量的田產、奴婢,一律沒收充公。”方案一公布,田宅、奴婢市場立馬疲軟,哀瓊斯指數、漢證綜合指數一路狂跌。漢朝宗室貴族和哀帝外家傅、丁等新暴發戶首先發難,官僚地主和富商大賈也群起而攻。不得已,隻好宣布暫緩實行,沒幾天,哀帝就賜給小白臉董賢土地兩千頃,狠狠抽了自己一個大耳括子。限田限奴,指望漢朝是不行了。
王莽代漢而立的第一年,就以皇帝特有的尊嚴頌布了實行王田奴婢政策的法令,大有挽救天下蒼生捨我其誰乎的堅定勁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