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調派清軍駐紮威海的同時,威海港灣南北兩岸、劉公島、日島等處還修築了新式海岸炮台多座。這些炮台全係德國陸軍工程師漢納根大尉設計和修建。按照最初的設計,擬建炮台八座。後因海上防禦仍嫌薄弱,又陸續建造五座。至一八九o年,威海共建成十三座海岸炮台。所用大炮全部購自國外。其中,除劉公島西北端的公所後(麻井子)炮台和威海南口的日島炮台外,皆配備以德國克魯伯廠製造的大炮。公所後炮台和日島炮台則建成“暗台”,採用英國阿姆斯特朗廠製造的大炮。此台“藏炮地中,俗名地阱炮。敵人無從窺,炮彈不能及。其炮以水機升降,見敵至則升炮擊之,可以圓轉自如,四麵壞擊,燃放之後炮身即借彈藥坐力退壓水汽,徐徐而降,復還阱中。其法先掘一阱,藏炮於中,上施鋼蓋,適與地平,所用炮手兩人亦伏地中,以防敵彈飛墮。距阱稍遠,多築土堆,阱東土西,使敵疑惑。開炮之頃,煙焰迷天,不能辨炮在何所。又備小望台一座,略出台麵,探視敵情,測量準的。”時人多稱此台“厥製新異,足資海防”。注7一八九一年後,威海南北兩岸又建造陸路炮台兩座,以護炮台後路。戰爭爆發後,更在威海南北兩岸炮台後路增築臨時炮台多座。至是,威海共修築了各類炮台二十五座。


    威海炮台工程之宏大,構造之雄偉,曾引起許多人的讚嘆:“一台盡聚九州鐵,熔鑄幾費爐中煙?”“意匠經營世無敵,人工巧極堪奪天!”注8李鴻章觀察威海炮台後,也認為:各炮台“均得形勢,做法堅固”,“相為犄角,鎖鑰極為謹嚴”。並誇口道:“但就渤海門戶而論,已有深固不搖之勢。”注9當時,人們隻看到台堅炮利海防鞏固的一麵。而沒看到炮台設計中存在嚴重缺陷的一麵,結果產生了盲目樂觀的悄緒,從而給日後造成了極大的危害。威海海岸炮台的主要缺陷是後路空虛而無保障。注10英人泰萊即曾指出:“威海南岸之陸路炮台,其後路外無保障,敵人可由此來攻也。”注11對於炮台後路空虛的問題,炮台設計者後來辯解說:“諸凡興作之工程,皆餘構運之心計也。惟炮台形勢,隻能顧及海中,不能兼顧後路。當時曾具稟聲明,並條陳慎防敵軍由陸後犯事宜。惜有膠執成法者,妄謂但須於台後樹立木柵,已保無虞。是否懷挾私意,餘不敢知,而職此之故,遂與當事者意見不洽。”注12盡管漢納根把責任推卸給所謂“膠執成法者”,但還是承隊了炮台設計中的問題。這是後來日軍決定從威海後路“蹈瑕而入”的一個重要原因。注13


    戰爭爆發之初,李鴻章十分擔心“威海南口太敞,日多詭計,設黑夜以雷艇入襲,恐自擾亂”。丁汝昌提出:在威海南北兩口“布置水雷及製擋雷練木樁、魚網等件”。注14適稅務司德璀琳亦有同見。李鴻章便批準了這個建議。其辦法是:將長丈餘、直徑一尺半左右的木材排列海口,以大鐵索相連接,每隔一定的間距用錨固定於海底,以防風浪或潮水之衝擊。木欄附近,遍設沉雷、浮雷、電雷等各種水雷。這就是所謂“水雷攔壩”。威海南口由劉公島東端之東泓至日島設木攔兩層,布水雷五層;由日島至龍廟嘴下設木欄一層,亦布水雷五層。北口由劉公島西端之黃島至北山嘴下設木欄兩層,布水雷七層。兩口共布水雷二百四十八顆。於是,威海南口全被堵塞,“在北口水欄中間設一活動口門,用時啟開,平時關閉。有此水雷攔壩,李鴻章相信敵人勢難越雷池一步。直到日軍已攻占威海南幫炮台時,他仍然認為:“水雷攔壩得力,倭船必不敢深入。”注15。後來事實證明,水雷攔壩並不能使威海衛口成為不可逾越的天塹。


    原來,李鴻章曾經說過,威海衛海軍基地“進可以戰,退可以守”。注16這無疑是正確的。實際上,他的主導思想始終是一個“守”字。早在一八七四年,他即提出:“中國兵船甚少,豈可往堵敵國海口?”並聲稱“欲其自守,亦非易言。自奉天至廣東,沿海廣袤萬裏,口岸林立,若必處處宿以重兵,力既不給,勢必大潰。惟有分別緩急,擇尤為緊要之處……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餘各省海口邊境略為布置,即有挫失,於大局亦無甚礙。”注17後來,盡管海軍力量有所發展,他的這一恩想也未改變。一八九o年,即北洋海軍成軍後的第三年,李鴻章在驗收旅順船塢後奏稱:“將見北洋海軍規模足以雄視一切,渤海門戶深固不搖,其裨益於海防大局誠非淺鮮。”注18直至戰爭爆發的前夕,他仍然認為;僅就現有海軍力量,“以之守口尚足自防”。注19戰爭爆發後,他又多次重申這一觀點:“蓋今日海軍力量,以之攻人則不足,以之自守尚有餘。”注20在李鴻章的消極防禦方針指導下,威海衛海軍基地隻能成為一座待敵來攻而被動防守的要塞了。


    對於北洋海軍的實力,李鴻章是有他自己的估計的。他認為,中國海軍弱於日本。當丁汝昌請求帶海軍主力出海探巡時,他說:“此不過擺架子耳!”並反問丁:“人皆謂我海軍弱,汝自問不弱否?”注21如何判定海軍的強弱?李鴻章特別強調軍艦的航速,他說;“海上交戰,能否趨避,應以船行之遲速為準。速率快者,勝則易於追逐,敗亦便於引避。若遲速懸殊,則利鈍立判。”由於“快船不敵”,便得出了“海上交鋒,恐非勝算”的結論。注22李鴻章看到了北洋海軍本身的弱點,有其麵對現實的正確的一麵。但是,以弱勝強亦是兵家常事,問題是要製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克敵製勝的作戰方針。而李鴻章卻提出了一條。保船製敵”的消極防禦方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甲午戰爭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戚其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戚其章並收藏甲午戰爭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