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世祖忽必烈之雄圖(3)


    爾等據守孤城,於今五年,宣力爾主,固其宜也,然勢窮援絕,其如數萬生靈何!


    呂文煥無可奈何,隻得痛哭出降,這是元世祖至元十年的二月(公曆一二七三年)。樊襄兩城失守,東南半壁江山就算完了。至元十一年也是日本後宇多天皇文永十一年,忽必烈動員伐日本了。由三月裏就準備起,在高麗仿照南宋渡海的樓船,以便載運軍兵糧草,不料高麗的造船技術不夠水準,仿照不成,隻好仍舊採用高麗的舊式船艦連夜趕造,六月裏不幸高麗王王植薨,在元大都為質的世子“諶”,趕回來奔喪,舉行了喪葬大典,不好在這時期出兵,因此拖延了幾個月,本來預定在六月裏出發的,到十月初三才由高麗的金州解纜東航。元軍一萬五千人乘了九百多條船,舳艫相接地穿過對馬海峽,到了日本。初七雙方開始接戰,元軍所用的兵器比日軍好,戰術也新:元軍使用的弓箭射程達二二○公尺日軍射程一○○公尺元軍使用震天雷,一種開花炮彈日軍從未見過元軍使用鑼鼓為進退號令日軍從未用過,馬匹也不習慣,往往聞聲驚跳元軍習於團隊作戰日軍仍然保持單騎搦戰,來將通名的老法在這樣的對比下,日軍節節敗退。但是到了十月二十日的夜裏,忽然起了大風,風勢越來越大,霎時間白浪洶湧,把元軍的船隻吹上岸來,擱淺的擱淺,撞散的撞散,在怒號的狂飆裏,像千軍萬馬殺奔而來,漆黑的深夜不辨東西,到處是水、是浪、是雨,人在水裏掙紮,溺死的不計其數,元軍被颱風打得七零八落,在高麗建造的船隻,技術不夠,施工草率,禁不起衝擊,一個個打破變成片片的散板,逐浪而逝。元、高麗聯合大軍一萬五千餘人全被巨波狂浪所噬,大風過後,未溺死的殘兵也如醉如癡,一個個被日本武士殺了頭。經過了七年,在這七年之中,襄陽的守將呂文煥降元之後,範天順的父親範文虎也投降了,忽必烈利用了南宋的降將繼續進逼,在丁家州一仗,荒唐顢頇的賈似道大敗,然後首都臨安陷落,四歲的皇帝被虜,忠臣一個個自殺殉國,厓山之戰陸秀夫背著八歲的帝昺蹈海而死,南宋轟轟烈烈地亡了。剩下一個文天祥,身已被虜,但還沒有被斬首。忽必烈滅了南宋,躊躇滿誌,遺憾的是日本依然不朝不貢,並且瘋狂得像野蠻民族一樣,將派去文縐縐的使臣,兩次都殺了頭。忽必烈再也忍不住了,至元十七年九月由南宋的降將裏選出了範文虎,率領十一萬南宋降兵,由江南出發,另一支隊伍由蒙古人、色目人、高麗人組成的混合兵團四萬,由蒙古大將阿剌罕任主帥,從高麗出發。這兩路軍約定在壹岐島會師,然後在日本本土登陸。忽必烈部署已定之後,訓誡諸將:“取人家國,欲得百姓土地,若盡殺百姓,徒得地,何用?又有一事朕實憂之,恐卿輩不和耳,假若彼國人至,與卿輩有所議,當同心協謀,如出一口,答之。”但是他告誡的話,並沒有發生作用。這次的準備相當周密,行動卻很緩,顯然的江南軍和東路軍的配合不好,互不協調。江南軍集結在定海,船隻三千五百餘艘之多,一小部分是新造的大艦,其餘的是徵用來的商船,原訂六月在壹岐島會師的,到了六月十八日才開始由定海啟碇。東路軍也誤期,出發時主帥忽然病倒,不能不臨時換將,到了六月二十六日才遴選了阿塔海來代替。所用的船隻,仍然是由高麗建造的舶艇。六月底江南軍的主力到達了日本的平戶島,東路軍的一部已先到,雙方會師,就在壹岐島和日軍有了接觸。《日本外史》寫道:虜列大艦,鐵鎖聯之,彀弩其上,我兵不得近。


    證明了“虜”的戰術還是高明,“虜”是指元兵。日軍雖勇,結果隻有敗退,但是在這種情況下,元軍忽然停頓了下來,先在平戶島附近海麵上往來遊弋,然後麕集到了鷹島,好像要轉往博德灣登陸,卻又趦趄不前,就這樣白白耗費了一整月的大好時光,轉瞬到了閏七月初一,前一天起了風,入夜大了起來,於是歷史重演,元軍全軍覆沒,《日本外史》興奮地寫道:


    北條氏的衰亡(1)


    年少氣盛的北條時宗,雖然蠻幹,但是心地善良,對於敵我的分際,認識得清楚嚴正,是有原則的人,比起他後世子孫,專講利害得失要高明得多了。他對於南宋的文化,一向有好感,尤其他篤信佛,對南宋來的高僧蘭溪道隆十分尊敬,道隆是西蜀涪江人,三十三歲就到了日本。南宋在那時還很太平,理宗即位了二十多年,雖然蒙古已經滅了西夏,滅了金,但是對於南宋,還沒有露出太難看的猙獰麵目,而宋自從高宗南渡後,在臨安建都,享有了兩百多年的苟安局麵,除了少數的愛國之士外,一般人都沉醉在燈紅酒綠的境遇之中,以為長江天塹,蒙古的鐵騎,在遼遠的北地,不會出現在眼前的。道隆到了日本“博德”之後,馬上受到歡迎,先在京都各寺院裏講道,為北條時賴所聞,便迎接他到鎌倉的壽福寺來掛錫,時賴對他極其禮遇,尊他為師,時賴死後,時宗不但未改他父親對道隆的崇敬,並且更加尊重,為他建了禪興寺和建長寺,請他開山。到了弘安二年,南宋終於轟轟烈烈地亡了。時宗風聞到忽必烈歧視南宋人,稱他們為“南人”,把他們列為最下等的人種,在蒙古、色目、漢人之下,受盡折磨與虐待。時宗十分抱不平,他於是派遣了幾個得力的幹員,喬裝改扮到中國江南一帶,訪求落難的高僧,居然讓他找到了一位德高望重的禪師──無學上人,祖元。祖元是明州慶元府人(浙江奉化)。父名伯濟,母陳氏。祖元十三歲喪父,家貧,到杭州淨慈寺裏為僧,從北碉簡禪師修業,得度,取號無學,五年後跟無準和尚參學,再到靈隱寺、育王山等地去參禪,然後在台州的真如寺落腳,這時南宋的形勢已經岌岌可危,蒙古大軍迫近台州,真如寺的大眾四散逃避,祖元不得已隻好南下到了溫州的能仁寺,第二年,元兵又趕到,能仁寺裏人又紛紛走脫,祖元知道此時已無處可逃,他便端坐在寺內不動,決心殉難了。元兵果然蜂擁而來,為首的將佐看他獨坐殿上,就拔出佩劍,架在他頸上,他神色自若大喝道:幹坤無地卓孤節,喜得人空法亦空;珍重大元三尺劍,電光影裏斬春風!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日本史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汪公紀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汪公紀並收藏日本史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