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說這是諾查丹瑪斯在當時為了逃避教會的加害而故弄的玄虛,還不如說這是他為了顯示自己預言能力的神奇而特意留下的文本空白,以便為自己的預言在不夠靈驗時進行模稜兩可的辯護,這實際上是預言本身所具有的主觀性臆想構成直接造成的。可以說,任何預言都具有真相與假設的兩麵,居於真假之間的預言是真還是假,關鍵在於是從真相出發去假設,還是以假設來掩蓋真相。於是,世界上便出現了一些真的預言與一些假的預言,更產生了大量的真真假假的預言,而人類不得不為這些形形色色真假難辨的預言付出種種代價。
當然,這並不是說諾查丹瑪斯在大寫預言詩的當時,就毫不存在教會進行宗教迫害的危險,恰恰正是在這一點上,他藉助了王權的庇護來避免可能發生的任何危險,這就是為什麽諾查丹瑪斯立於現實的預言總是與王室有關的主要原因;同時,諾查丹瑪斯所作出的那些出於假想的最大預言,總是在挑戰距離當時足足有400年之遙20世紀!顯然,以預言的方式來挑戰遙遠的未來世界,對任何一位預言家來說,無論如何都是最為安全的一種舉動。8.40 壽終正寢的千年預言
當對於人的命運進行的預言,由神如斯說轉變為人如斯說時,進行預言的預言家的身份,也就從代神傳言者,搖身一變而成為言為心聲者,因而對於神與人分離的宗教預言家來說,由於其始終保持著與神的界限,反而容易保留著人的形象;然而對於以人的麵目出現的世俗預言家來說,則因其容易流於神化,最後將可能出現人與神之間難以分辨的結局,並走向新的造神運動,從而導致人的命運始終掌握在神的手中這樣的伊甸園遊戲的長存,在使智慧之樹夭亡的同時,也使生命之樹枯萎。
在諾查丹瑪斯的預言詩集《請世紀》流入法蘭西宮廷之後,引起強烈反應的是卡特琳娜王後,因為在這些預言中再次出現了關於國王之死的預言,而王後關心自己7個兒子的命運,於是在王宮召見諾查丹瑪斯,由於沒有留下記錄,據說諾查丹瑪斯對王後說過"您的兒子都能成為國王",可是後來的事實是王後隻有4個兒子成為國王,即使真有此預言,看來也是真假參半。在所有關於國王命運的預言之中,精確到死亡時間與死亡形式都絲毫不差的,是死於1559年7月10日那天的法蘭西國王亨利二世,他因為與綽號叫做獅子的臣下比試槍法,被對方的槍尖從黃金頭盔的縫隙穿過刺中眼睛而死。
不過,如果從《諸世紀》的出版情況來看,最初是分成兩部分的,分別在1555年和1568年印刷發行,而據說在1555年出版的那一部分,上麵連印刷日期都沒有,再加上1566年諾查丹瑪斯去世,因而很可能《諸世紀》一書曾在他的弟子傑維尼整理出版的過程經過了合乎史實的某種修改,從而使立於現實的預言轉換成基於歷史的預言。這樣,雖然從表麵上看起來提高了《諸世紀》預言的準確性,但是卻開啟了對於《諸世紀》之中的預言進行歷史附會的惡劣之風。
從此以後,這一風氣愈演愈烈,據說甚至用一首預言詩——"歐羅巴西部最深處。"貧窮家裏一個孩子呱呱落地。"他靠三寸不爛之舌讓許多人如墜迷霧。"他的名聲揚遍東方國度"——便可以一箭雙鵰地射中所謂歷史造就的兩個如此相似的人物:拿破崙與希特勒。但是,隻需稍微細心一點就不難發現,這一附會至少有一點與歷史事實不相符合,拿破崙出生在科西嘉島上,而希特勒出生在奧地利,兩個地方都不是歐羅巴西部的最深處;更為重要的是,如果預言像語言一樣,可以在不同的時間與空間內重複地使用,還能夠是預言嗎?然而,像這樣可以進行一箭雙鵰式解說的預言詩,在《諸世紀》中還有很多。
事實上,對《諸世紀》進行解說的專家,或者更正確地說是那些小預言家們,自己也不得不承認有不少諾查丹瑪斯的預言詩,或者是由於"背景材料不足,難以將它同某個史實相聯繫",或者僅僅是"一首十分普通的四行詩,大概是預測了一個陰謀,我們從詩中難以推測",或者是因為"不明晰的地方太多,這給破譯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等等。其中,關於一位國王之死的預言詩,即"他的逝世。"來源於雄獅十字架雛鷲的王冠"。據說"此詩是《諸世紀》中令專家倍感頭痛的預言詩之一,歷史上持有這樣王冠的國王,多如恆河沙粒,大多數都符合本詩的描述,要將他們一一區分排除,找出真正的主角,是件十分困難的工作。"
不過,這種情形的出現,正好表明如果是將歷史往預言上硬貼,隻能是白費力氣,因為預言除了預示未來發生的事件之外,還可以預告對於未來的希望,比如說新教在宗教改革運動中崛起,而諾查丹瑪斯卻希望通過武力,來使"世界因為宗教分離而亂七八糟"的現狀得到製止。這就在於諾查丹瑪斯是傾向於王權政治的,因而他預言"當世界基督教國家沒落之時",應該出現一位羅馬皇帝一樣的國王,"月亮之王給亞平寧帶來和平",重建統一的新羅馬帝國。對於這個預言的落空,連專家也認為"然而那是不可能實現的,這又是諾查丹瑪斯的一廂情願而已"。不過,如果硬是要用歷史來證明這一預言的話,"歐盟"及"歐元"的出現,不是已經實現了諾查丹瑪斯的夢想了嗎?正是因為這一點,對於諾查丹瑪斯的預言,後來者的專家們,往往是將其與社會政治的發展和需要緊密地聯繫起來進行解說的。
當然,這並不是說諾查丹瑪斯在大寫預言詩的當時,就毫不存在教會進行宗教迫害的危險,恰恰正是在這一點上,他藉助了王權的庇護來避免可能發生的任何危險,這就是為什麽諾查丹瑪斯立於現實的預言總是與王室有關的主要原因;同時,諾查丹瑪斯所作出的那些出於假想的最大預言,總是在挑戰距離當時足足有400年之遙20世紀!顯然,以預言的方式來挑戰遙遠的未來世界,對任何一位預言家來說,無論如何都是最為安全的一種舉動。8.40 壽終正寢的千年預言
當對於人的命運進行的預言,由神如斯說轉變為人如斯說時,進行預言的預言家的身份,也就從代神傳言者,搖身一變而成為言為心聲者,因而對於神與人分離的宗教預言家來說,由於其始終保持著與神的界限,反而容易保留著人的形象;然而對於以人的麵目出現的世俗預言家來說,則因其容易流於神化,最後將可能出現人與神之間難以分辨的結局,並走向新的造神運動,從而導致人的命運始終掌握在神的手中這樣的伊甸園遊戲的長存,在使智慧之樹夭亡的同時,也使生命之樹枯萎。
在諾查丹瑪斯的預言詩集《請世紀》流入法蘭西宮廷之後,引起強烈反應的是卡特琳娜王後,因為在這些預言中再次出現了關於國王之死的預言,而王後關心自己7個兒子的命運,於是在王宮召見諾查丹瑪斯,由於沒有留下記錄,據說諾查丹瑪斯對王後說過"您的兒子都能成為國王",可是後來的事實是王後隻有4個兒子成為國王,即使真有此預言,看來也是真假參半。在所有關於國王命運的預言之中,精確到死亡時間與死亡形式都絲毫不差的,是死於1559年7月10日那天的法蘭西國王亨利二世,他因為與綽號叫做獅子的臣下比試槍法,被對方的槍尖從黃金頭盔的縫隙穿過刺中眼睛而死。
不過,如果從《諸世紀》的出版情況來看,最初是分成兩部分的,分別在1555年和1568年印刷發行,而據說在1555年出版的那一部分,上麵連印刷日期都沒有,再加上1566年諾查丹瑪斯去世,因而很可能《諸世紀》一書曾在他的弟子傑維尼整理出版的過程經過了合乎史實的某種修改,從而使立於現實的預言轉換成基於歷史的預言。這樣,雖然從表麵上看起來提高了《諸世紀》預言的準確性,但是卻開啟了對於《諸世紀》之中的預言進行歷史附會的惡劣之風。
從此以後,這一風氣愈演愈烈,據說甚至用一首預言詩——"歐羅巴西部最深處。"貧窮家裏一個孩子呱呱落地。"他靠三寸不爛之舌讓許多人如墜迷霧。"他的名聲揚遍東方國度"——便可以一箭雙鵰地射中所謂歷史造就的兩個如此相似的人物:拿破崙與希特勒。但是,隻需稍微細心一點就不難發現,這一附會至少有一點與歷史事實不相符合,拿破崙出生在科西嘉島上,而希特勒出生在奧地利,兩個地方都不是歐羅巴西部的最深處;更為重要的是,如果預言像語言一樣,可以在不同的時間與空間內重複地使用,還能夠是預言嗎?然而,像這樣可以進行一箭雙鵰式解說的預言詩,在《諸世紀》中還有很多。
事實上,對《諸世紀》進行解說的專家,或者更正確地說是那些小預言家們,自己也不得不承認有不少諾查丹瑪斯的預言詩,或者是由於"背景材料不足,難以將它同某個史實相聯繫",或者僅僅是"一首十分普通的四行詩,大概是預測了一個陰謀,我們從詩中難以推測",或者是因為"不明晰的地方太多,這給破譯工作帶來了很大的麻煩",等等。其中,關於一位國王之死的預言詩,即"他的逝世。"來源於雄獅十字架雛鷲的王冠"。據說"此詩是《諸世紀》中令專家倍感頭痛的預言詩之一,歷史上持有這樣王冠的國王,多如恆河沙粒,大多數都符合本詩的描述,要將他們一一區分排除,找出真正的主角,是件十分困難的工作。"
不過,這種情形的出現,正好表明如果是將歷史往預言上硬貼,隻能是白費力氣,因為預言除了預示未來發生的事件之外,還可以預告對於未來的希望,比如說新教在宗教改革運動中崛起,而諾查丹瑪斯卻希望通過武力,來使"世界因為宗教分離而亂七八糟"的現狀得到製止。這就在於諾查丹瑪斯是傾向於王權政治的,因而他預言"當世界基督教國家沒落之時",應該出現一位羅馬皇帝一樣的國王,"月亮之王給亞平寧帶來和平",重建統一的新羅馬帝國。對於這個預言的落空,連專家也認為"然而那是不可能實現的,這又是諾查丹瑪斯的一廂情願而已"。不過,如果硬是要用歷史來證明這一預言的話,"歐盟"及"歐元"的出現,不是已經實現了諾查丹瑪斯的夢想了嗎?正是因為這一點,對於諾查丹瑪斯的預言,後來者的專家們,往往是將其與社會政治的發展和需要緊密地聯繫起來進行解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