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穌開始顯示第一個神跡,也就成為第一個預示:不僅僅顯示了上帝之子那意誌與權威的至高無上的榮耀,有助於眾門徒在成為虔誠的信徒之後,進一步成為傳教的使徒;更為重要的是,這一神跡,也就是耶穌以潔淨的水變成的好酒,在娶親筵席上來代替已經用盡了的次酒,實際上是以其象徵性的寓意,來預示著《新約》對於《舊約》在《聖經》之中的重要地位的最後取代。這是因為,在猶太教中,在對《聖經·舊約》中的摩西律法進行闡釋的時候,通常是用"酒"來做為象徵物的,並且還常常把耶和華與以色列人約法比喻成婚姻。
由此可見,《約翰福音》正是立足於"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樣的形而上的闡發高度,來進行關於基督耶穌的述說的,它更多地對基督耶穌的認識提出了具有本質性的觀念,特別是為三位一體論的形成奠定了文本基礎。當然,《約翰福音》也為此付出了文本的代價,失落了對於耶穌作為歷史存在的人的生平事跡進行紀實的文本功能。所以,有人這樣評價《約翰福音》說:"它更接近於一部闡述宗教見解的著作,而不是一部具有史實性的宗教傳記。"在這樣的前提下,可以說,《約翰福音》對於《聖經》的闡釋來說,具有著指導性的文本意義,而不再僅僅囿於對某一層麵上的解說。
當然,這並不是說"同觀福音"中的三部福音書,就沒有《約翰福音》那樣重要,而是說"四福音書"都具有同樣的重要性,隻不過它們具有不同的文本功能罷了。事實上,從耶穌作為人的角度來看,"同觀福音",特別是《路加福音》,通過對於耶穌生平的詳細而生動的述說,為《聖經》闡釋提供了關於耶穌一生的真實可信的史實,有利於衝破籠罩在耶穌生死問題上的神秘氣氛,從而為歷史地存在過的耶穌進行了人的還原,在承認耶穌作為基督與教主的宗教身份的同時,確認了耶穌作為文化史上的思想家的地位。
《馬太福音》之中有這樣的記載:
當希律王的時候,耶穌生在猶太的伯利恆,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哪裏?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
從占星術的角度來看,這顆在伯利恆上空出現的星,預示著猶太人之王出生,決不是偶然的一次,因為在"摩西五經"之一的《民數記》中就出現過這樣的說法:"有星要出於雅各,有王要興於以色列。"來自遙遠東方的博士在占星過程中,看見了預示著基督耶穌出生的這顆光輝閃耀的大星,於是不辭辛勞地來到耶路撒冷地區尋找,以驗證自己的占星結論是否正確。
博士們的說法具有濃厚的神話色彩,為耶穌的出生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使不少人將耶穌視為神話似的虛構的宗教人物。一千多年過去了,在1603年的聖誕節快要到來的時候,以發現行星運動三定律而著稱的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觀察到土星與木星的軌道出現在了同一平麵上,因而土星與木星之間的距離有時會顯得異常接近,遠遠看去就像一顆光芒四射的大星,於是這種大星現象被稱為土星與木星會聚。事實上,這樣的會聚在1603年發生了3次,隻是因為克卜勒的視力不好,才錯過了前兩次的觀察機會。
後來,一些天文學家根據克卜勒定律,對土星與木星會聚的可能性進行推算,發現在公元前7年,也曾經出現過3次土星與木星會聚的大星現象。這一天文學發現的意義並不僅僅是屬於天文學的,它也具有歷史學上的意義,因為這一大星現象不僅證明當年那些從東方來的博士所見不虛,更證實了耶穌的真實與準確的出生時間:公元前7年!這正好是希律王在位的期間,即是從公元前37年到公元前4年之內。這樣,人們終於知道了耶穌在公元元年的時候已經有8歲了,而耶穌在接受了施洗者約翰的洗禮並開始傳道的時候已經有33歲了。
如果說耶穌出生之謎已經揭開,那麽,耶穌死亡之謎又如何呢?在《路加福音》之中是這樣記載著的:
到了一個地方,名叫髑髏地,就在那裏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又釘了兩個犯人,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那時約有午正,遍地都黑暗了,直到申初,日頭變黑了,殿裏的幔子從當中裂為兩半。耶穌大聲喊著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說了這話,氣就斷了。……有一個人名叫約瑟,是個義士,為人善良公義,眾人所謀所為,他並沒有附從,他本是猶太亞利馬太城裏素常盼望神國的人。這人去見彼拉多,求耶穌的身體,就取下來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石頭鑿成的墳墓裏,那裏頭從來沒有葬過人。那日是預備日,安息日也快到了。
由此可見,耶穌被釘上十字架以後,在死亡的過程中,雖然有不到正午就遍地黑暗,而太陽又在下午三四點鍾就消失不見,以及猶太人聖殿懸掛的帳幔開裂這種種的異常現象的發生,但是,這卻說明耶穌從被釘上十字架到死亡的全部時間沒有超過4小時,比一般釘在十子架上的人要縮短了不少,這是為什麽呢?所幸的是,盡管據說基督耶穌從死裏復活後,離開了那座墳墓,卻留下了曾經用來包裹他屍體的那段細麻布,這就是著名的"都裏若聖布"——保存在義大利都裏若的一段長約4米的亞麻布!
由此可見,《約翰福音》正是立足於"太初有道,道與神同在,道就是神"這樣的形而上的闡發高度,來進行關於基督耶穌的述說的,它更多地對基督耶穌的認識提出了具有本質性的觀念,特別是為三位一體論的形成奠定了文本基礎。當然,《約翰福音》也為此付出了文本的代價,失落了對於耶穌作為歷史存在的人的生平事跡進行紀實的文本功能。所以,有人這樣評價《約翰福音》說:"它更接近於一部闡述宗教見解的著作,而不是一部具有史實性的宗教傳記。"在這樣的前提下,可以說,《約翰福音》對於《聖經》的闡釋來說,具有著指導性的文本意義,而不再僅僅囿於對某一層麵上的解說。
當然,這並不是說"同觀福音"中的三部福音書,就沒有《約翰福音》那樣重要,而是說"四福音書"都具有同樣的重要性,隻不過它們具有不同的文本功能罷了。事實上,從耶穌作為人的角度來看,"同觀福音",特別是《路加福音》,通過對於耶穌生平的詳細而生動的述說,為《聖經》闡釋提供了關於耶穌一生的真實可信的史實,有利於衝破籠罩在耶穌生死問題上的神秘氣氛,從而為歷史地存在過的耶穌進行了人的還原,在承認耶穌作為基督與教主的宗教身份的同時,確認了耶穌作為文化史上的思想家的地位。
《馬太福音》之中有這樣的記載:
當希律王的時候,耶穌生在猶太的伯利恆,有幾個博士從東方來到耶路撒冷說:"那生下來作猶太人之王的在哪裏?我們在東方看見他的星,特來拜他。"
從占星術的角度來看,這顆在伯利恆上空出現的星,預示著猶太人之王出生,決不是偶然的一次,因為在"摩西五經"之一的《民數記》中就出現過這樣的說法:"有星要出於雅各,有王要興於以色列。"來自遙遠東方的博士在占星過程中,看見了預示著基督耶穌出生的這顆光輝閃耀的大星,於是不辭辛勞地來到耶路撒冷地區尋找,以驗證自己的占星結論是否正確。
博士們的說法具有濃厚的神話色彩,為耶穌的出生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麵紗,使不少人將耶穌視為神話似的虛構的宗教人物。一千多年過去了,在1603年的聖誕節快要到來的時候,以發現行星運動三定律而著稱的德國天文學家克卜勒,觀察到土星與木星的軌道出現在了同一平麵上,因而土星與木星之間的距離有時會顯得異常接近,遠遠看去就像一顆光芒四射的大星,於是這種大星現象被稱為土星與木星會聚。事實上,這樣的會聚在1603年發生了3次,隻是因為克卜勒的視力不好,才錯過了前兩次的觀察機會。
後來,一些天文學家根據克卜勒定律,對土星與木星會聚的可能性進行推算,發現在公元前7年,也曾經出現過3次土星與木星會聚的大星現象。這一天文學發現的意義並不僅僅是屬於天文學的,它也具有歷史學上的意義,因為這一大星現象不僅證明當年那些從東方來的博士所見不虛,更證實了耶穌的真實與準確的出生時間:公元前7年!這正好是希律王在位的期間,即是從公元前37年到公元前4年之內。這樣,人們終於知道了耶穌在公元元年的時候已經有8歲了,而耶穌在接受了施洗者約翰的洗禮並開始傳道的時候已經有33歲了。
如果說耶穌出生之謎已經揭開,那麽,耶穌死亡之謎又如何呢?在《路加福音》之中是這樣記載著的:
到了一個地方,名叫髑髏地,就在那裏把耶穌釘在十字架上,又釘了兩個犯人,一個在左邊,一個在右邊。那時約有午正,遍地都黑暗了,直到申初,日頭變黑了,殿裏的幔子從當中裂為兩半。耶穌大聲喊著說:"父啊!我將我的靈魂交在你手裏!"說了這話,氣就斷了。……有一個人名叫約瑟,是個義士,為人善良公義,眾人所謀所為,他並沒有附從,他本是猶太亞利馬太城裏素常盼望神國的人。這人去見彼拉多,求耶穌的身體,就取下來用細麻布裹好,安放在石頭鑿成的墳墓裏,那裏頭從來沒有葬過人。那日是預備日,安息日也快到了。
由此可見,耶穌被釘上十字架以後,在死亡的過程中,雖然有不到正午就遍地黑暗,而太陽又在下午三四點鍾就消失不見,以及猶太人聖殿懸掛的帳幔開裂這種種的異常現象的發生,但是,這卻說明耶穌從被釘上十字架到死亡的全部時間沒有超過4小時,比一般釘在十子架上的人要縮短了不少,這是為什麽呢?所幸的是,盡管據說基督耶穌從死裏復活後,離開了那座墳墓,卻留下了曾經用來包裹他屍體的那段細麻布,這就是著名的"都裏若聖布"——保存在義大利都裏若的一段長約4米的亞麻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