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有關專家的研究,在距離耶利哥城25公裏的那段約旦河之中,至今還有一處淺灘。這個淺灘是由於河岸的特殊地質構造而形成的:那一段的約旦河在很深的峽穀中流過,而兩岸又是陡峭的粘土質土坡,極易崩塌,公元1927年就曾經因為發生地震,而使那段約旦河被滑坡的泥土所阻塞,造成約旦河一天一夜的斷流,人畜均可以淌水過河。這樣,當年約書亞統領以色列人渡過約旦河,完全有可能是利用了類似的機會。關於這一點,在《聖經》的《詩篇》第114首之中有著如下的吟唱:"那時約旦河倒流。大山跳躍如綿羊,小山跳躍如羊羔。"即可做為地震發生的一個間接旁證。
至於耶利哥城的城牆塌陷,也很可能同樣與地震有關,因為它離以色列人的渡河處不過25公裏。約書亞的手下於是乘機在同一次地震所造成的破壞與混亂之中,一舉攻破了自以為是固若金湯的耶利哥城。至於追擊敵人時雖天色已晚卻"日頭停留,月亮止住",實則很可能是當時濃雲密布,天昏地暗,突然間雲開日出,大地一片光明,以色列人痛殲殘敵,結果被大勝歸來的以色列人附會成神跡出現。這是因為類似的拉住太陽不讓西沉的傳說,不僅在《聖經》裏麵出現過,而且在古印度的神話《摩河婆羅多》之中也同樣出現過,並且也同樣是在激烈的大戰進行到關鍵時刻發生的!
不過,以色列人要想成為迦南地區的擁有者,僅僅依靠祭司施行的神跡,顯然是遠遠不夠的。這是因為隻有進行真刀真槍的長期征戰,才能夠逐步實現多國之夢。於是,祭司的宗教功能必須擴張,因而出現了士師,也就是希伯萊語言之中被稱為"裁決者"的人。在這些作為裁決者的士師之中,不僅有已經成為宗教裁決者的祭司,而且還出現了部族的行政管理者,特別是其中那些能征善戰的軍事首領。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軍事首領,通過攻城掠地不斷地拓展以色列人的領土,使其漸漸遍及整個迦南地區,形成了許許多多的部族王國政權,奠定了多國之夢實現的現實基礎。就這樣,士師時期也就取代了祭司時期。
隨著士師時期的到來,盡管宗教律法體係無論是在宗教裁決方麵,還是在政治裁決方麵,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是進行裁決時的根本依據。但是,在祭司與軍事首腦之間,卻出現了對於權力的角逐,祭司企圖像過去一樣統領一切,因而盡力壓製軍事首腦對於政治權力的合理要求,而軍事首腦為了擴大戰果,又必須擺脫祭司的全麵控製。最終,軍事首腦們開始採取聯合行動,以建立部族王國聯盟,來增加與祭司相抗衡的力量,這一過程的最後結果便是:推舉基甸為以色列人的王!"以色列人對基甸說:你既能救我們脫離米甸人的手,願你和你的兒孫管理我們!基甸說:我不管理你們,我的兒子也不管理你們,惟有耶和華管理你們!"在這裏,基甸是正確的,也是明智的,因為人所擁立的王不可能得到神的認可。果然,這一次努力在祭司的反對之下失敗了。
這就表明,在以色列人建立民族國家的歷史過程之中,是建立多而小的神權國家,還是建立一個統一而強盛的王權國家,實際上反映了神權與王權之間爭鬥的消漲,體現為祭司與軍事首領的權力之爭。事實上,以色列人始終沒有建成一個統一的王權國家,盡管在士師時期以後出現了一個國王時期。然而,這些國王並非是王權國家的國王,而隻是神權部族國家聯盟的國王,或者說是部族政治一宗教聯合體的首領,他們必須遵行與耶和華的約法,並且要服從最高祭司的管束。因而在國王與祭司之間,既有著衝突的一麵,也有著聯合的一麵,它直接影響著國王的廢立,從而導致王國的興衰,維繫著多國之夢的實現與覆滅。
標誌著士師時期結束而國王時期到來的是掃羅。"撒母耳對掃羅說:耶和華差遣我膏你為王,治理他的百姓以色列,所以你當聽從耶和華的話!"這實際上就是說掃羅應該聽從最高祭司撒母耳的指揮,因而當撒母耳發現掃羅不服從自己指揮的時候,就以耶和華的名義重新立了大衛為王,"從這日起,耶和華的靈就大大感動大衛"。在掃羅與大衛之間爭奪王位的過程中,由於最高祭司撒母耳的支持,大衛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大衛後來決定讓自己的兒子所羅門繼承王位,於是請"祭司撒督和先知拿單要膏他為以色列的王"。
所羅門是以色列歷史上最著名的國王,特別以他的智慧著稱於世。不過,所羅門的智慧正是耶和華賜予他的:
所羅門愛耶和華,他在那壇上獻一千犧牲作燔祭。夜間夢中,耶和華向所羅門顯現,對他說:"你願我賜你什麽,你可以求。"所羅門說:"耶和華我的神啊!如令你使僕人接續我父親大衛作王,但我是幼童,不知道應當怎樣出入。僕人住在你所選的民中,這民多得不可勝數。所以求你賜我智慧,可以判斷你的民,能辨別是非,不然,誰能判別這眾多的民?"神對他說:"我應允你所求的,賜你聰明智慧,甚至在你以前沒有像你的,在你以後也沒有像你的;你所沒有求的我也賜給你,就是富足、尊榮,使你在世的日子,列王中沒有一個能比擬的。你若效法你父親大衛,遵行我的道,謹守我的律例、誡命,我必使你長壽。"
至於耶利哥城的城牆塌陷,也很可能同樣與地震有關,因為它離以色列人的渡河處不過25公裏。約書亞的手下於是乘機在同一次地震所造成的破壞與混亂之中,一舉攻破了自以為是固若金湯的耶利哥城。至於追擊敵人時雖天色已晚卻"日頭停留,月亮止住",實則很可能是當時濃雲密布,天昏地暗,突然間雲開日出,大地一片光明,以色列人痛殲殘敵,結果被大勝歸來的以色列人附會成神跡出現。這是因為類似的拉住太陽不讓西沉的傳說,不僅在《聖經》裏麵出現過,而且在古印度的神話《摩河婆羅多》之中也同樣出現過,並且也同樣是在激烈的大戰進行到關鍵時刻發生的!
不過,以色列人要想成為迦南地區的擁有者,僅僅依靠祭司施行的神跡,顯然是遠遠不夠的。這是因為隻有進行真刀真槍的長期征戰,才能夠逐步實現多國之夢。於是,祭司的宗教功能必須擴張,因而出現了士師,也就是希伯萊語言之中被稱為"裁決者"的人。在這些作為裁決者的士師之中,不僅有已經成為宗教裁決者的祭司,而且還出現了部族的行政管理者,特別是其中那些能征善戰的軍事首領。正是這些大大小小的軍事首領,通過攻城掠地不斷地拓展以色列人的領土,使其漸漸遍及整個迦南地區,形成了許許多多的部族王國政權,奠定了多國之夢實現的現實基礎。就這樣,士師時期也就取代了祭司時期。
隨著士師時期的到來,盡管宗教律法體係無論是在宗教裁決方麵,還是在政治裁決方麵,仍然占據著主導地位,是進行裁決時的根本依據。但是,在祭司與軍事首腦之間,卻出現了對於權力的角逐,祭司企圖像過去一樣統領一切,因而盡力壓製軍事首腦對於政治權力的合理要求,而軍事首腦為了擴大戰果,又必須擺脫祭司的全麵控製。最終,軍事首腦們開始採取聯合行動,以建立部族王國聯盟,來增加與祭司相抗衡的力量,這一過程的最後結果便是:推舉基甸為以色列人的王!"以色列人對基甸說:你既能救我們脫離米甸人的手,願你和你的兒孫管理我們!基甸說:我不管理你們,我的兒子也不管理你們,惟有耶和華管理你們!"在這裏,基甸是正確的,也是明智的,因為人所擁立的王不可能得到神的認可。果然,這一次努力在祭司的反對之下失敗了。
這就表明,在以色列人建立民族國家的歷史過程之中,是建立多而小的神權國家,還是建立一個統一而強盛的王權國家,實際上反映了神權與王權之間爭鬥的消漲,體現為祭司與軍事首領的權力之爭。事實上,以色列人始終沒有建成一個統一的王權國家,盡管在士師時期以後出現了一個國王時期。然而,這些國王並非是王權國家的國王,而隻是神權部族國家聯盟的國王,或者說是部族政治一宗教聯合體的首領,他們必須遵行與耶和華的約法,並且要服從最高祭司的管束。因而在國王與祭司之間,既有著衝突的一麵,也有著聯合的一麵,它直接影響著國王的廢立,從而導致王國的興衰,維繫著多國之夢的實現與覆滅。
標誌著士師時期結束而國王時期到來的是掃羅。"撒母耳對掃羅說:耶和華差遣我膏你為王,治理他的百姓以色列,所以你當聽從耶和華的話!"這實際上就是說掃羅應該聽從最高祭司撒母耳的指揮,因而當撒母耳發現掃羅不服從自己指揮的時候,就以耶和華的名義重新立了大衛為王,"從這日起,耶和華的靈就大大感動大衛"。在掃羅與大衛之間爭奪王位的過程中,由於最高祭司撒母耳的支持,大衛取得了最後的勝利。大衛後來決定讓自己的兒子所羅門繼承王位,於是請"祭司撒督和先知拿單要膏他為以色列的王"。
所羅門是以色列歷史上最著名的國王,特別以他的智慧著稱於世。不過,所羅門的智慧正是耶和華賜予他的:
所羅門愛耶和華,他在那壇上獻一千犧牲作燔祭。夜間夢中,耶和華向所羅門顯現,對他說:"你願我賜你什麽,你可以求。"所羅門說:"耶和華我的神啊!如令你使僕人接續我父親大衛作王,但我是幼童,不知道應當怎樣出入。僕人住在你所選的民中,這民多得不可勝數。所以求你賜我智慧,可以判斷你的民,能辨別是非,不然,誰能判別這眾多的民?"神對他說:"我應允你所求的,賜你聰明智慧,甚至在你以前沒有像你的,在你以後也沒有像你的;你所沒有求的我也賜給你,就是富足、尊榮,使你在世的日子,列王中沒有一個能比擬的。你若效法你父親大衛,遵行我的道,謹守我的律例、誡命,我必使你長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