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名號和權位確定之後,皇帝的至親也隨之各建名號:皇帝的父親曰"太上皇",秦始皇定號的當年就追尊其父莊襄王為太上皇。母親曰"皇太後",正妻曰"皇後"。秦始皇還令李斯和博士官參照六國禮儀,製定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朝儀,皇帝高高在上,群臣聽傳令官之令趨步入殿拜見皇帝;群臣上書奏事,一律要採用"臣某昧死言"的格式。
秦始皇很相信陰陽五行家鄒衍運用火、水、土、木、金"五德終始"說解釋社會歷史變化。該學說認為,每一朝代各占一"德",五德相剋,循環不已,導致朝代更迭。虞舜為土德,夏朝為木德,商為金德,周為火德,虞、夏、商、周各占一德,皆為正統朝代,那麽,秦朝應占哪一德呢?
秦始皇又徵詢於諸大臣,李斯道:"過去秦文公打獵時,曾獲一條黑龍,按五行之說,水德具有北方、冬天、黑色之表徵,北方寒冷,冬天嚴酷,黑色無情,這黑龍正是水德之徵兆!"
秦始皇道:"此言得之。周為火德,水克火,秦代周,由此看來秦正應水德!"
於是,秦始皇宣布:當今正是水德的開始,並宣布新的"正朔"以十月初一為一年的開始,表示新的朝代誕生,並把黃河改名為"德水";以黑色為上,衣服旗幟皆為黑色,百姓也改為"黔首";記數以六為綱,冠為六寸,輿為六尺,六尺為步,六馬駕車。水德的明確,表明秦朝已列入正統,一個新的王朝誕生了。
在新王朝的第一次排班中,身為廷尉的李斯站在了朝廷重臣的位置上。他深為今日之成功而欣慰,同時也意識到肩上擔子的沉重。
二
始皇帝嬴政正襟危坐在鹹陽宮。他已不是當年那個靠"仲父"呂不韋輔政的弱小君王,而是統一的大秦帝國的皇帝。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他實施了增強國力的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了歷時十年的兼併戰爭。十年來,他指揮勁旅,一路東進,攻城略地,殺人盈野,終於在殷紅的血光中建造起強大一統的輝煌,成為自古以來第一個以皇帝為號的人。
當秦始皇目睹著六國宮室一座座地拔地而起的時候,他仿佛看到了一頂頂王冠的落地,一方方臣民的拜服,耳畔響起了震天動地的萬歲之聲。
但是,秦始皇並未因此固步自封。他在冥思苦想著如何鞏固這來之不易的成果,採取何種行政體製統治這麵積遼闊的國土,以便穩居帝位,世代相傳,永無窮盡。今天,他召集重臣集會鹹陽宮,便是要就這一重大問題進行慎重而深入的商討。
眾人入殿之後,秦始皇首先用略帶沙啞的聲音徵詢道:"六國既滅,天下一統,朕欲長保江山鐵固,請諸卿各言治道!"
身為百官之長的丞相王綰似乎早已深思熟慮。他胸有成竹地說:"立國之要,貴在以史為鑑,師法先王,順承天意。當初周人偏居周原後不過是商朝的一個小小屬國’小邦國’。周文王在位五十年,矢誌滅商,終至三分天下有其二。武王繼位後,經牧野之戰,一舉滅亡殷商。此後,武王也曾對如何控製遼闊疆土,處置殷商舊貴族的事憂心忡忡,與我今日之形勢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由此看來,陛下欲安天下,當以周朝為師!"
秦始皇道:"卿言以周為師即所謂遷殷頑民嗎?"
王綰道:"正是。武王初滅殷商,曾登高阜鳥瞰山川形勢,慨然浩嘆:殷商不善承天意,失去天命,當引以為戒!其弟周公進言,宜建立新都,遷殷人於新都近畿。武王然其言,遷殷頑民於成周,振八師兵力駐守監督,同時又封商紂王之子武庚為諸侯,安置於商舊都,調蔡叔度、霍叔處、管叔鮮布於商舊都四周,監督武庚,號稱’三監’。殷頑民遂漸臣服於周,不敢反抗。武王處置殷民之策,堪稱良策,垂範於後世。"
秦始皇點了點頭,道:"卿言是也!朕遷六國豪富於鹹陽正是效周王而行之矣!"
秦始皇提及的這件事正在進行中。秦始皇擬將六國故地的富豪之家全部遷到鹹陽,約二十萬戶。還將遷三萬家於驪邑,遷五萬家於雲陽。在此之前,他已經強迫個別豪富、貴族進行遷徙。滅趙後,將趙王遷流徙於房陵,將當地豪富遷於臨邛;破魏後將魏之豪富也遷之於南陽。他這樣做是出自以下考慮:這些豪富、貴族被迫離開原地,遷往陌生之處,人地兩生,不易作亂。此外,由於遠途遷徙,這些豪富不得不拋棄財產,這樣便可削弱其經濟力量,而將大部分財產留給秦國。秦始皇還擬遷徙平民在邊疆戍守,用以鞏固邊疆。秦始皇聞聽自己的做法可比之於周公,不禁心中竊喜。
王綰見秦始皇正以讚賞的目光注視著他,精神大振,又道:"以周為師還有良策可為借鑑!"
秦始皇道:"請速速道來!"
王綰道:"分封諸侯,以為屏障。此為周朝立國又一重大決策。周武王曾將同姓貴族、異姓親戚、元老重臣封往各地,建立侯國,統治占取之地,充當周之屏障。繼武王、成王之後,周王朝繼續分封,漸成製度,周王以親疏遠近、封地大小定等級爵位,周王本人穩操賞罰予奪大權,封國承擔保衛王室和貢納、朝貢義務。分封建國,使封國與王室如群星拱月,內部聯繫縱橫交錯,堅如磐石,大周王朝因此取得了數百年安定。如此安國之策,實當趨步而效仿也!"
秦始皇很相信陰陽五行家鄒衍運用火、水、土、木、金"五德終始"說解釋社會歷史變化。該學說認為,每一朝代各占一"德",五德相剋,循環不已,導致朝代更迭。虞舜為土德,夏朝為木德,商為金德,周為火德,虞、夏、商、周各占一德,皆為正統朝代,那麽,秦朝應占哪一德呢?
秦始皇又徵詢於諸大臣,李斯道:"過去秦文公打獵時,曾獲一條黑龍,按五行之說,水德具有北方、冬天、黑色之表徵,北方寒冷,冬天嚴酷,黑色無情,這黑龍正是水德之徵兆!"
秦始皇道:"此言得之。周為火德,水克火,秦代周,由此看來秦正應水德!"
於是,秦始皇宣布:當今正是水德的開始,並宣布新的"正朔"以十月初一為一年的開始,表示新的朝代誕生,並把黃河改名為"德水";以黑色為上,衣服旗幟皆為黑色,百姓也改為"黔首";記數以六為綱,冠為六寸,輿為六尺,六尺為步,六馬駕車。水德的明確,表明秦朝已列入正統,一個新的王朝誕生了。
在新王朝的第一次排班中,身為廷尉的李斯站在了朝廷重臣的位置上。他深為今日之成功而欣慰,同時也意識到肩上擔子的沉重。
二
始皇帝嬴政正襟危坐在鹹陽宮。他已不是當年那個靠"仲父"呂不韋輔政的弱小君王,而是統一的大秦帝國的皇帝。為了這一天的到來,他實施了增強國力的一係列行之有效的措施,進行了歷時十年的兼併戰爭。十年來,他指揮勁旅,一路東進,攻城略地,殺人盈野,終於在殷紅的血光中建造起強大一統的輝煌,成為自古以來第一個以皇帝為號的人。
當秦始皇目睹著六國宮室一座座地拔地而起的時候,他仿佛看到了一頂頂王冠的落地,一方方臣民的拜服,耳畔響起了震天動地的萬歲之聲。
但是,秦始皇並未因此固步自封。他在冥思苦想著如何鞏固這來之不易的成果,採取何種行政體製統治這麵積遼闊的國土,以便穩居帝位,世代相傳,永無窮盡。今天,他召集重臣集會鹹陽宮,便是要就這一重大問題進行慎重而深入的商討。
眾人入殿之後,秦始皇首先用略帶沙啞的聲音徵詢道:"六國既滅,天下一統,朕欲長保江山鐵固,請諸卿各言治道!"
身為百官之長的丞相王綰似乎早已深思熟慮。他胸有成竹地說:"立國之要,貴在以史為鑑,師法先王,順承天意。當初周人偏居周原後不過是商朝的一個小小屬國’小邦國’。周文王在位五十年,矢誌滅商,終至三分天下有其二。武王繼位後,經牧野之戰,一舉滅亡殷商。此後,武王也曾對如何控製遼闊疆土,處置殷商舊貴族的事憂心忡忡,與我今日之形勢有驚人的相似之處。由此看來,陛下欲安天下,當以周朝為師!"
秦始皇道:"卿言以周為師即所謂遷殷頑民嗎?"
王綰道:"正是。武王初滅殷商,曾登高阜鳥瞰山川形勢,慨然浩嘆:殷商不善承天意,失去天命,當引以為戒!其弟周公進言,宜建立新都,遷殷人於新都近畿。武王然其言,遷殷頑民於成周,振八師兵力駐守監督,同時又封商紂王之子武庚為諸侯,安置於商舊都,調蔡叔度、霍叔處、管叔鮮布於商舊都四周,監督武庚,號稱’三監’。殷頑民遂漸臣服於周,不敢反抗。武王處置殷民之策,堪稱良策,垂範於後世。"
秦始皇點了點頭,道:"卿言是也!朕遷六國豪富於鹹陽正是效周王而行之矣!"
秦始皇提及的這件事正在進行中。秦始皇擬將六國故地的富豪之家全部遷到鹹陽,約二十萬戶。還將遷三萬家於驪邑,遷五萬家於雲陽。在此之前,他已經強迫個別豪富、貴族進行遷徙。滅趙後,將趙王遷流徙於房陵,將當地豪富遷於臨邛;破魏後將魏之豪富也遷之於南陽。他這樣做是出自以下考慮:這些豪富、貴族被迫離開原地,遷往陌生之處,人地兩生,不易作亂。此外,由於遠途遷徙,這些豪富不得不拋棄財產,這樣便可削弱其經濟力量,而將大部分財產留給秦國。秦始皇還擬遷徙平民在邊疆戍守,用以鞏固邊疆。秦始皇聞聽自己的做法可比之於周公,不禁心中竊喜。
王綰見秦始皇正以讚賞的目光注視著他,精神大振,又道:"以周為師還有良策可為借鑑!"
秦始皇道:"請速速道來!"
王綰道:"分封諸侯,以為屏障。此為周朝立國又一重大決策。周武王曾將同姓貴族、異姓親戚、元老重臣封往各地,建立侯國,統治占取之地,充當周之屏障。繼武王、成王之後,周王朝繼續分封,漸成製度,周王以親疏遠近、封地大小定等級爵位,周王本人穩操賞罰予奪大權,封國承擔保衛王室和貢納、朝貢義務。分封建國,使封國與王室如群星拱月,內部聯繫縱橫交錯,堅如磐石,大周王朝因此取得了數百年安定。如此安國之策,實當趨步而效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