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君主除非使自己負擔損失,否則就不能夠運用這種慷慨的德性揚名於世,所以,如果君主是英明的話,對於吝嗇之名就不應該有所介意。因為當人們看見由於節約的緣故,他的收入豐盈,能夠防禦對他發動戰爭的任何人,能夠建功立業而不加重人民的負擔;因此隨著時刻的流轉,人們將會認為這位君主愈來愈慷慨了。這樣一來,他對於一切人說來就是慷慨的,因為他沒有增加他們的負擔,他們人數又很多;反之,他對於沒有施與的人說來是吝嗇的,但這些人畢竟為數甚少。
在我們的時代裏,我們看見隻有那些曾經被稱為吝嗇的人們才做出了偉大的事業,至於別的人全都失敗了。教皇朱利奧二世就是藉助慷慨之名使自己登上教皇的寶座的;可是,為著能夠進行戰爭,後來他就不考慮保持慷慨的名聲了。當今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二〕進行了許多場戰爭,而沒有向屬民徵收特別的賦稅,就是因為他依靠長時期節約之所得,供他的額外支出。當代的西班牙國王〔費爾迪南多〕假如享有慷慨之名,就不可能從事並且完成這樣多的鴻圖偉業了。
所以,為了不去掠奪老百姓,為了能夠保衛自己,為了不陷於窮困以至為人們所輕蔑,為了不至變成勒索強奪之徒,君主對於招來吝嗇之名亦不應該有所介意,因為這是他能夠統治下去的惡德之一。如果有人說:“愷撒也曾由於慷慨取得統治權,而且其他許多人也曾由於慷慨或者被稱讚為慷慨而取得至高無上的地位的。”我回答他說:現在你已經成為一位君主,否則就是正在爭取君主的地位。如果是第一種情況,這種慷慨是有害的;如果是第二種情況,被人們譽為慷慨卻是十分必要的。愷撒是那些渴望取得羅馬君權的人們當中的一個;但是,如果他在取得羅馬君權之後仍然統治下去而不節約他的支出的話,他就會毀滅帝國。假如有什麽人反駁說:世界上曾經有過許多君主,他們依靠軍隊建立了偉大的事業,同時也曾經被稱譽為最慷慨不過。對此我要回答你說:君主所花費的錢財,或者是他自己的和他的老百姓的錢財,否則就是別人的錢財。在頭一種場合,他必須節約;如果在第二種場合,他不應該忽略表示慷慨的任何機會。
一位君主如果帶軍隊出征,依靠擄掠、勒索、敲詐和使用別人的財物,這個時候慷慨是必要的;否則士兵就不追隨他了。正如居魯士、愷撒、亞歷山大一樣,對於既不是你自己的財產也不是你的老百姓的財產,你盡可以作為一個很闊綽的施主,因為你慷他人之慨淋漓痛快,不但無損於你的名聲,倒是使你的聲譽雀起。隻有把你自己的財產揮霍了,才損害你自己。世界上再沒有一樣東西比慷慨消耗得更厲害的了,因為當你慷慨而為的時候,你就失去了使用慷慨的能力,不是使自己貧窮以至被人輕視,就是因為要避免陷於貧窮而貪得無厭惹人憎恨。因此,一個君主頭一件事就是,必須提防被人輕視和憎恨,而慷慨卻會給你帶來這兩者。因此,明智之士寧願承受吝嗇之名,因為它雖然帶來醜名但是不引起憎恨,追求慷慨之譽,則必然招致貪婪之名,而貪婪之名則使醜名與憎恨兩者俱來。
第十七章 論殘酷與仁慈,被人愛戴是否比被人畏懼來得好些
現在談談前麵列舉的另一種品質。我認為,每一位君主都一定希望被人認為仁慈而不是被人認為殘酷。可是他必須提防不要濫用這種仁慈。切薩雷。博爾賈是被人認為殘酷的。盡管如此,他的殘酷卻給羅馬尼阿帶來了秩序,把它統一起來,並且恢復和平與忠誠。如果我們好好地考慮到這一點,就會認識到博爾賈比佛羅倫斯的人們仁慈得多了,因為後者為著避免殘酷之名反而讓皮斯托亞[1]被毀滅了。所以君主為著使自己的臣民團結一致和同心同德,對於殘酷這個惡名就不應有所介意,因為除了極少數的事例之外,他比起那些由於過分仁慈、坐視發生混亂、兇殺、劫掠隨之而起的人說來,是仁慈得多了,因為後者總是使整個社會受到損害,而君主執行刑罰不過損害個別人罷了。在所有的君主當中,新的君主由於新的國家充滿著危險,要避免殘酷之名是不可能的。維琪爾借迪多(dido)的口說道:
“嚴峻的形勢、嶄新的邦家,
命我森嚴壁壘,警戒著海角天涯。”[2]
但是,君主對於信任他人或者採取行動則務須慎重;不過,也不要杯弓蛇影,妄自驚慌。他應當慎思明辨,人道為懷,有節製地行事,以免由於過分自信而使自己流於輕率魯莽,或者由於過分猜疑而使自己偏狹不能容人。
關於這一點,發生這樣一個爭論:究竟是被人愛戴比被人畏懼好一些呢?抑或是被人畏懼比被人愛戴好一些呢?我回答說:最好是兩者兼備;但是,兩者合在一起是難乎其難的。如果一個人對兩者必須有所取捨,那麽,被人畏懼比受人愛戴是安全得多的。因為關於人類,一般地可以這樣說:他們是忘恩負義、容易變心的,是偽裝者、冒牌貨,是逃避危難,追逐利益的。當你對他們有好處的時候,他們是整個兒屬於你的。正如我在前麵談到的,當需要還很遙遠的時候,他們表示願意為你流血,奉獻自己的財產、性命和自己的子女,可是到了這種需要即將來臨的時候,他們就背棄你了。因此,君主如果完全信賴人們的說話而缺乏其他準備的話,他就要滅亡。因為用金錢而不是依靠偉大與崇高的精神取得的友誼,是買來的,但不是牢靠的。在需要的時刻,它是不能夠倚靠的。而且人們冒犯一個自己愛戴的人比冒犯一個自己畏懼的人較少顧忌,因為愛戴是靠恩義(diobligo)這條紐帶維繫的;然而由於人性是惡劣的(tristi),在任何時候,隻要對自己有利,人們便把這條紐帶一刀兩斷了。可是畏懼,則由於害怕受到絕不會放棄的懲罰而保持著。
在我們的時代裏,我們看見隻有那些曾經被稱為吝嗇的人們才做出了偉大的事業,至於別的人全都失敗了。教皇朱利奧二世就是藉助慷慨之名使自己登上教皇的寶座的;可是,為著能夠進行戰爭,後來他就不考慮保持慷慨的名聲了。當今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二〕進行了許多場戰爭,而沒有向屬民徵收特別的賦稅,就是因為他依靠長時期節約之所得,供他的額外支出。當代的西班牙國王〔費爾迪南多〕假如享有慷慨之名,就不可能從事並且完成這樣多的鴻圖偉業了。
所以,為了不去掠奪老百姓,為了能夠保衛自己,為了不陷於窮困以至為人們所輕蔑,為了不至變成勒索強奪之徒,君主對於招來吝嗇之名亦不應該有所介意,因為這是他能夠統治下去的惡德之一。如果有人說:“愷撒也曾由於慷慨取得統治權,而且其他許多人也曾由於慷慨或者被稱讚為慷慨而取得至高無上的地位的。”我回答他說:現在你已經成為一位君主,否則就是正在爭取君主的地位。如果是第一種情況,這種慷慨是有害的;如果是第二種情況,被人們譽為慷慨卻是十分必要的。愷撒是那些渴望取得羅馬君權的人們當中的一個;但是,如果他在取得羅馬君權之後仍然統治下去而不節約他的支出的話,他就會毀滅帝國。假如有什麽人反駁說:世界上曾經有過許多君主,他們依靠軍隊建立了偉大的事業,同時也曾經被稱譽為最慷慨不過。對此我要回答你說:君主所花費的錢財,或者是他自己的和他的老百姓的錢財,否則就是別人的錢財。在頭一種場合,他必須節約;如果在第二種場合,他不應該忽略表示慷慨的任何機會。
一位君主如果帶軍隊出征,依靠擄掠、勒索、敲詐和使用別人的財物,這個時候慷慨是必要的;否則士兵就不追隨他了。正如居魯士、愷撒、亞歷山大一樣,對於既不是你自己的財產也不是你的老百姓的財產,你盡可以作為一個很闊綽的施主,因為你慷他人之慨淋漓痛快,不但無損於你的名聲,倒是使你的聲譽雀起。隻有把你自己的財產揮霍了,才損害你自己。世界上再沒有一樣東西比慷慨消耗得更厲害的了,因為當你慷慨而為的時候,你就失去了使用慷慨的能力,不是使自己貧窮以至被人輕視,就是因為要避免陷於貧窮而貪得無厭惹人憎恨。因此,一個君主頭一件事就是,必須提防被人輕視和憎恨,而慷慨卻會給你帶來這兩者。因此,明智之士寧願承受吝嗇之名,因為它雖然帶來醜名但是不引起憎恨,追求慷慨之譽,則必然招致貪婪之名,而貪婪之名則使醜名與憎恨兩者俱來。
第十七章 論殘酷與仁慈,被人愛戴是否比被人畏懼來得好些
現在談談前麵列舉的另一種品質。我認為,每一位君主都一定希望被人認為仁慈而不是被人認為殘酷。可是他必須提防不要濫用這種仁慈。切薩雷。博爾賈是被人認為殘酷的。盡管如此,他的殘酷卻給羅馬尼阿帶來了秩序,把它統一起來,並且恢復和平與忠誠。如果我們好好地考慮到這一點,就會認識到博爾賈比佛羅倫斯的人們仁慈得多了,因為後者為著避免殘酷之名反而讓皮斯托亞[1]被毀滅了。所以君主為著使自己的臣民團結一致和同心同德,對於殘酷這個惡名就不應有所介意,因為除了極少數的事例之外,他比起那些由於過分仁慈、坐視發生混亂、兇殺、劫掠隨之而起的人說來,是仁慈得多了,因為後者總是使整個社會受到損害,而君主執行刑罰不過損害個別人罷了。在所有的君主當中,新的君主由於新的國家充滿著危險,要避免殘酷之名是不可能的。維琪爾借迪多(dido)的口說道:
“嚴峻的形勢、嶄新的邦家,
命我森嚴壁壘,警戒著海角天涯。”[2]
但是,君主對於信任他人或者採取行動則務須慎重;不過,也不要杯弓蛇影,妄自驚慌。他應當慎思明辨,人道為懷,有節製地行事,以免由於過分自信而使自己流於輕率魯莽,或者由於過分猜疑而使自己偏狹不能容人。
關於這一點,發生這樣一個爭論:究竟是被人愛戴比被人畏懼好一些呢?抑或是被人畏懼比被人愛戴好一些呢?我回答說:最好是兩者兼備;但是,兩者合在一起是難乎其難的。如果一個人對兩者必須有所取捨,那麽,被人畏懼比受人愛戴是安全得多的。因為關於人類,一般地可以這樣說:他們是忘恩負義、容易變心的,是偽裝者、冒牌貨,是逃避危難,追逐利益的。當你對他們有好處的時候,他們是整個兒屬於你的。正如我在前麵談到的,當需要還很遙遠的時候,他們表示願意為你流血,奉獻自己的財產、性命和自己的子女,可是到了這種需要即將來臨的時候,他們就背棄你了。因此,君主如果完全信賴人們的說話而缺乏其他準備的話,他就要滅亡。因為用金錢而不是依靠偉大與崇高的精神取得的友誼,是買來的,但不是牢靠的。在需要的時刻,它是不能夠倚靠的。而且人們冒犯一個自己愛戴的人比冒犯一個自己畏懼的人較少顧忌,因為愛戴是靠恩義(diobligo)這條紐帶維繫的;然而由於人性是惡劣的(tristi),在任何時候,隻要對自己有利,人們便把這條紐帶一刀兩斷了。可是畏懼,則由於害怕受到絕不會放棄的懲罰而保持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