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治事必統籌全局,而於用人理財二者,罔不措置精密。故其卒也,曾文正公哭之曰:“赤心以憂國家,小心以事友生,苦心以調護諸將,天下寧復有斯人者哉!”公在太湖軍中日與其同邑姚桂軒先生紹崇閱《論語》,席地燒燭坐讀之。有所見,各書於冊,姚說十之六七,公說十之二三。所發揮多援引史事,最有關於政術兵事。今所傳《論語衍義》是也。至公所撰《史事兵略》、《大清一統輿圖》,則江寧汪梅村先生贊助之力為多。公嚐言:國之需才,如魚之需水,鳥之需林,人之需氣,草本之需土,得之則生,不得則死。才者無求於天下,天下當自求之。又曰:兵之囂者,無不罷,將之貪者,無不怯。又曰:吏治之不修,兵禍之所由起也。士氣之不振,民心之所由變也。故世愈亂,而擇官禮賢二者愈不可緩。公嚐批寮屬稟雲:官之自奉不能不仰給公家,然總須立誌,不求溫飽。試思我輩居鄉授徒,無論若大本領,每歲所入必不能及三百金。官何負於我,抑又何可多求。公教人讀書自十三經二十四史外,凡十部:曰《資治通鑑》,曰《近思錄》,曰《日知錄》,曰《五禮通考》,曰《紀效新事》,曰《農政全書》,曰《行水金鑒》,曰《讀史方輿紀要》,曰《張太嶽集》,曰《皇朝經世文編》。
《舊聞隨筆》卷3
其三
在武昌,專意吏事,懲貪惡,任廉能,吏治蒸然日上。病急時,猶引賢退不肖數人,時論皆以為允。公自為湖北巡撫,念國家多難,而身負重任,益務繩檢其身,較其尺寸毫釐,而待人一秉大公,推誠相與,無粉飾周旋。嚐曰:“吾於當世賢者,可謂傾心以事矣。而人終樂從曾公。”其至誠出於天性,感人深故也。然諸將弁在事者,樂公之鼓舞振興,天下士從公為尤盛,而其言不自足如此。立寶善堂,以延賢俊之至者。察其材,隨宜任使。與人言,虛中翕受,苟可行,必研窮其利害,而竭盡其底蘊。與所常共事文武諸公,歷六七年之久,披肝瀝膽,無幾微間隔。遇事苦心調護,俾人人有布衣昆弟之歡,而自視?0然,常若不足。語及人才優劣,喟然曰:“世有伯樂,而後有千裏馬。顧吾才智不足有為,賢者終不我應耳。”
《國朝先正事略》卷26
第三冊胡林翼(1812—1861)(2)
勤於治事
胡文忠公林翼,其父達源,與先祖葦杭公為同年,當招吾父至鄂,居寶善堂,吾父於中興名臣,推公為最。謂以誠待眾,眾不忍欺,薦賢滿天下,無一失人。曾左諸輩皆憑藉之以成功,惜公已不及見耳。公勤於治事,軍政吏治巨細必問,常達旦不休。時久患咳血,吾父以食少事煩為戒。公悽然曰:“武侯當日鞠躬盡瘁,豈得已哉。”吾父後述及此,每為泣下。公之感人深矣。公嚐自以聞道苦晚,刻自繩檢,砍(陷)然常覺不足。家有田數百畝,初筮仕誓先墓,不以官俸自益此亦成都八百之誌也。
《四朝佚聞》卷上
胡林翼論軍事
予友成都嚴穀聲,渭南嚴澍森侄孫也。澍森始終在胡林翼幕,書劄著述,皆經澍森手,《讀史兵略》、《一統輿圖》二書,纂助最多。曩在穀聲孝義書塾,曾見所藏胡、嚴二人親筆往來手劄,裝十巨帙,其中關於太平天國及官軍方麵秘事甚夥,記憶錄之,可補史料。
林翼死,遺摺力保澍森繼湖北巡撫任,其學問事功,見重於林翼可知也。林翼鑑於三河之敗,全軍覆沒,李秀成親提三十六軍,為皖、楚之大包圍,陳玉成以三十六回馬槍軍,由隘路小徑,出其不意,分道飛來,官軍每為嚮導人所紿,故一敗塗地,皆由不明地理所致。仍與澍森先治湖北、江西、安徽三省輿圖,凡溪港山阜,小路捷徑,詳細著明,某地至某地若幹裏,某村至某村繞出快若幹裏,用以行軍。每乘太平軍之虛,先據要地,而太平軍用兵上遊,不得逞。乃推治各省,遠及藩屬,所謂“胡文忠地圖”也。故該圖於長江各省最細密。
胡又屬澍森關於史籍所載長江各省用兵,古人成敗之略,分條提出,為證明地圖之運用,以地圖為棋盤,以兵略為棋子。浸久成書,遍及全史,此讀史兵略所由濫觴。
胡林翼謂:太平軍據江南財賦之區,我則以湖南為糧卒之庫,轉輸徵調,庫中所有,全在湖南,所以保持湖北形勢者,右臂在江西,左臂在通安徽、河南交界各地,尤宜詳細著明地圖,了如指掌。設敵用撚眾侵入鄂省北岸,則全鄂震動,是宜先發製人,方去隱患。
又謂:太平軍封王太濫,諸王各不相下,不受節製,故行軍難有統帥,上遊僅恃陳玉成,下遊僅恃李秀成,非有節鉞之尊也。官軍提督、總兵、黃馬褂,成爛羊頭,一旦亂平,朝廷那有如許官,有功者無以為生,必生意外。觀敵軍封王之濫,事必無成,我軍後日之隱憂,正中此弊。爵賞所以酬有功,官職非所以酬有功,古人之言可味也。
手劄所述,外間不傳者甚多,今就能記憶者錄之。
《世載堂雜憶》
胡林翼之遠慮
有合肥人劉姓,嚐在胡文忠公麾下為戈什哈,既而退居鄉裏。嚐言楚軍之圍安慶也,文忠曾往視師,策馬登龍山,瞻眄形勢,喜曰:“此處俯視安慶,如在釜底,賊雖強,不足平也。”既復馳至江濱,忽見二洋船鼓輪西上,迅如奔馬,疾如飄風。文忠變色不語,勒馬回營,中途嘔血,幾至墜馬。文忠前已得疾,自是益篤。不數月薨於軍中。蓋粵賊之必滅,文忠已有成算。及見洋人之勢方熾,則膏肓之症,著手為難,雖欲不憂而不可得矣。閻丹初尚書在文忠幕府,每與文忠論及洋務,文忠輒搖手閉目,神色不怡者久之,曰:“此非吾輩所能知也。”噫,世變無窮,外患方棘,惟其慮之者深,故其視之益難,而不敢以輕心掉之。此文忠之所以為文忠也。
《舊聞隨筆》卷3
其三
在武昌,專意吏事,懲貪惡,任廉能,吏治蒸然日上。病急時,猶引賢退不肖數人,時論皆以為允。公自為湖北巡撫,念國家多難,而身負重任,益務繩檢其身,較其尺寸毫釐,而待人一秉大公,推誠相與,無粉飾周旋。嚐曰:“吾於當世賢者,可謂傾心以事矣。而人終樂從曾公。”其至誠出於天性,感人深故也。然諸將弁在事者,樂公之鼓舞振興,天下士從公為尤盛,而其言不自足如此。立寶善堂,以延賢俊之至者。察其材,隨宜任使。與人言,虛中翕受,苟可行,必研窮其利害,而竭盡其底蘊。與所常共事文武諸公,歷六七年之久,披肝瀝膽,無幾微間隔。遇事苦心調護,俾人人有布衣昆弟之歡,而自視?0然,常若不足。語及人才優劣,喟然曰:“世有伯樂,而後有千裏馬。顧吾才智不足有為,賢者終不我應耳。”
《國朝先正事略》卷26
第三冊胡林翼(1812—1861)(2)
勤於治事
胡文忠公林翼,其父達源,與先祖葦杭公為同年,當招吾父至鄂,居寶善堂,吾父於中興名臣,推公為最。謂以誠待眾,眾不忍欺,薦賢滿天下,無一失人。曾左諸輩皆憑藉之以成功,惜公已不及見耳。公勤於治事,軍政吏治巨細必問,常達旦不休。時久患咳血,吾父以食少事煩為戒。公悽然曰:“武侯當日鞠躬盡瘁,豈得已哉。”吾父後述及此,每為泣下。公之感人深矣。公嚐自以聞道苦晚,刻自繩檢,砍(陷)然常覺不足。家有田數百畝,初筮仕誓先墓,不以官俸自益此亦成都八百之誌也。
《四朝佚聞》卷上
胡林翼論軍事
予友成都嚴穀聲,渭南嚴澍森侄孫也。澍森始終在胡林翼幕,書劄著述,皆經澍森手,《讀史兵略》、《一統輿圖》二書,纂助最多。曩在穀聲孝義書塾,曾見所藏胡、嚴二人親筆往來手劄,裝十巨帙,其中關於太平天國及官軍方麵秘事甚夥,記憶錄之,可補史料。
林翼死,遺摺力保澍森繼湖北巡撫任,其學問事功,見重於林翼可知也。林翼鑑於三河之敗,全軍覆沒,李秀成親提三十六軍,為皖、楚之大包圍,陳玉成以三十六回馬槍軍,由隘路小徑,出其不意,分道飛來,官軍每為嚮導人所紿,故一敗塗地,皆由不明地理所致。仍與澍森先治湖北、江西、安徽三省輿圖,凡溪港山阜,小路捷徑,詳細著明,某地至某地若幹裏,某村至某村繞出快若幹裏,用以行軍。每乘太平軍之虛,先據要地,而太平軍用兵上遊,不得逞。乃推治各省,遠及藩屬,所謂“胡文忠地圖”也。故該圖於長江各省最細密。
胡又屬澍森關於史籍所載長江各省用兵,古人成敗之略,分條提出,為證明地圖之運用,以地圖為棋盤,以兵略為棋子。浸久成書,遍及全史,此讀史兵略所由濫觴。
胡林翼謂:太平軍據江南財賦之區,我則以湖南為糧卒之庫,轉輸徵調,庫中所有,全在湖南,所以保持湖北形勢者,右臂在江西,左臂在通安徽、河南交界各地,尤宜詳細著明地圖,了如指掌。設敵用撚眾侵入鄂省北岸,則全鄂震動,是宜先發製人,方去隱患。
又謂:太平軍封王太濫,諸王各不相下,不受節製,故行軍難有統帥,上遊僅恃陳玉成,下遊僅恃李秀成,非有節鉞之尊也。官軍提督、總兵、黃馬褂,成爛羊頭,一旦亂平,朝廷那有如許官,有功者無以為生,必生意外。觀敵軍封王之濫,事必無成,我軍後日之隱憂,正中此弊。爵賞所以酬有功,官職非所以酬有功,古人之言可味也。
手劄所述,外間不傳者甚多,今就能記憶者錄之。
《世載堂雜憶》
胡林翼之遠慮
有合肥人劉姓,嚐在胡文忠公麾下為戈什哈,既而退居鄉裏。嚐言楚軍之圍安慶也,文忠曾往視師,策馬登龍山,瞻眄形勢,喜曰:“此處俯視安慶,如在釜底,賊雖強,不足平也。”既復馳至江濱,忽見二洋船鼓輪西上,迅如奔馬,疾如飄風。文忠變色不語,勒馬回營,中途嘔血,幾至墜馬。文忠前已得疾,自是益篤。不數月薨於軍中。蓋粵賊之必滅,文忠已有成算。及見洋人之勢方熾,則膏肓之症,著手為難,雖欲不憂而不可得矣。閻丹初尚書在文忠幕府,每與文忠論及洋務,文忠輒搖手閉目,神色不怡者久之,曰:“此非吾輩所能知也。”噫,世變無窮,外患方棘,惟其慮之者深,故其視之益難,而不敢以輕心掉之。此文忠之所以為文忠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