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曝雜記》卷1
皇子讀書
本朝家法之嚴,即皇子讀書一事,已迥絕千古。餘趙翼內直時,屆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時部院百官未有至者,惟內府蘇喇數人往來。黑暗中殘睡未醒,時復倚柱假寐,然已隱隱望見有白紗燈一點入隆宗門,則皇子進書房也。吾輩窮措大專恃讀書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體乃日日如是。既入書房,作詩文,每日皆有程課。未刻畢,則又有滿洲師傅教國書、習國語及騎射等事,薄暮始休。然則文學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嫻熟?宜乎皇子孫不惟詩文書畫無一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敗理亂已瞭然於胸中。以之臨政,復何事不辦?因憶昔人所謂生於深宮之中,長於阿保之手,如前朝宮庭間逸惰尤甚,皇子十餘歲始請出閣,不過官僚訓講片刻,其餘皆婦寺與居,復安望其明道理、燭事機哉?然則我朝諭教之法,豈惟歷代所無,即三代以上,亦所不及矣。
《曝雜記》卷1
第一冊(3)高宗幹隆弘曆(1711—1799)(8)
其二
軍機如水靜無驚,金翠紗籠絳蠟明。上學阿哥簾外過,打襨微動玉珂聲。高宗家法,嚴教養國儲,亦夙凡阿哥年滿七歲者,即令早起上學,由內監提籠導送,過軍機房前天尚未明,在簾外一一報名,打襨請安,得旨傳免,始起去。時高宗以西北用兵,夜駐軍機房與大臣籌畫機宜也。阿哥,滿洲呼皇子之稱,打襨,滿洲禮,屈半膝。
《清宮詞本事》
訪購天下奇書
歲壬辰(37年),皇上採訪遺書。浙中鮑氏知不足齋,汪氏飛鴻堂及範氏天一閣,維揚馬氏俱獻至六七百種。仰蒙諭旨褒獎,各頒內府《古今圖書集成》巨帙,此誠儲書家不易遘之榮也。
《夢闌瑣筆》
其二
幹隆三十八年二月,命開四庫館,校定《永樂大典》,訪購天下奇書,著各省督撫採訪匯集上於朝。仍命翰林註明月日,俟呈乙覽,辦竣後,乃給還本家領回。書進時派總裁、總纂等官辦理,書成,欽定為《四庫全書》。此漢唐以來未有之盛舉也。於時在朝諸臣及各省紳士紛紛奏進,惟鮑士恭、馬裕、範懋柱、汪啟淑四家多至六七百種。上嘉之,賜內府《古今圖書集成》一部。其朝臣黃叔賢、勵守謙、紀昀,紳士周厚癱、蔣智瑩、吳玉墀、孫仰曾、汪汝?!等各進呈一百種以上,賜內府初印《佩文韻府》各一部。
《熙朝新語》卷12
編修《四庫全書》
幹隆三十八年奉旨特開四庫全書館,翰林院為辦理處,武英殿為繕寫處,自殿板館書外,詔征天下遺書共一萬三千七百二十五種,舊存明代《永樂大典》殘缺幾半,……凡編錄十三年竣事。四庫共存書三千四百六十種,計七萬五千八百五十四卷。輯簡明目錄以便稽覽。底本仍貯翰林院內。此古今來未有之大觀也。
《熙朝新語》卷13
贊史可法
順治元年六月,攝政睿親王致書明大學士史可法,史公答書尚存內閣,太上皇帝命檢出裝潢,禦製書事一篇冠其首。今恭錄如左雲:
幼年即羨聞我攝政睿親王致書明臣史可法事,而未見其文。昨輯宗室王公功績表,乃得讀其文。所為揭大義而示正理,引春秋之法斥偏安之非,旨正辭嚴,心實嘉之。而所雲可法遣人報書,語多不屈,固未嚐載其書語也。夫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不載其語不有失忠臣之心乎!且其語不載,則後世之人將不知其何所謂,必有疑惡其語而去之者,是大不可也。因命儒臣物色之書市及藏書家,則亦不可得。復命索之於內閣冊庫,乃始得焉。卒讀一再,惜可法之孤忠,嘆福王之不惠,有如此臣而不能信用,使權奸掣其肘而卒致淪亡也。福王即信用可法,其能守長江為南宋之偏安與否,猶未可知,而況燕雀處堂無深謀遠慮,使兵頓餉竭,忠臣流涕,頓足而嘆無能為,惟有一死以報國是,不大可哀乎!且可法書語初無詬誶不經之言,難心折於睿王,而不得不強辭以辯,亦仍明臣尊明之意耳。予以為不必諱,亦不可諱,故書其事如右,而可法之書並命附錄於後。夫可法即擬之文天祥實無不可,而《明史》本傳乃稱其母夢文天祥而生,則出於稗野之傅會,失之不經矣。
《遜誌堂雜鈔》辛集
食魚羹
金川用兵時,累歲未得進,至乙未冬,始克勒烏圍,阿文成公桂以捷書進。上方用膳,因念將士用命,潸然淚下,適落魚羹中。上即命脈封魚羹以賜文成,並申明其故。文成泣曰:“臣敢不竭死以報上之眷也?”
《嘯亭雜錄》卷1
重輯《天祿琳琅書目》
上於幹清宮東昭仁殿,藏宋金元板書,明板之佳者,亦列焉。禦筆題曰:天祿琳琅。甲午歲,命重輯《天祿琳琅書目》。略仿《郡齋讀書誌》,而詳記收藏家姓名圖識於上。宋金板用錦函,元板青絹函,明板褐色絹函,宋板書佳者甚多,金板惟《貞觀政要》一書,紙墨工好。視宋板之佳者。
《西清筆記》卷1
其二
幹隆九年,詔編內廷秘笈為《天祿琳琅》。幹隆四十年重為補輯,以經史子集為綱,以宋元明刊版為次。其一書而載數本,用《遂初堂書目》例,詳其題跋,姓名,收藏印記。兼用鐵綱珊瑚例,至各冠禦題,品評甲乙,則自來冊府儲藏,未聞斯盛矣。
皇子讀書
本朝家法之嚴,即皇子讀書一事,已迥絕千古。餘趙翼內直時,屆早班之期,率以五鼓入,時部院百官未有至者,惟內府蘇喇數人往來。黑暗中殘睡未醒,時復倚柱假寐,然已隱隱望見有白紗燈一點入隆宗門,則皇子進書房也。吾輩窮措大專恃讀書為衣食者,尚不能早起,而天家金玉之體乃日日如是。既入書房,作詩文,每日皆有程課。未刻畢,則又有滿洲師傅教國書、習國語及騎射等事,薄暮始休。然則文學安得不深?武事安得不嫻熟?宜乎皇子孫不惟詩文書畫無一不擅其妙,而上下千古成敗理亂已瞭然於胸中。以之臨政,復何事不辦?因憶昔人所謂生於深宮之中,長於阿保之手,如前朝宮庭間逸惰尤甚,皇子十餘歲始請出閣,不過官僚訓講片刻,其餘皆婦寺與居,復安望其明道理、燭事機哉?然則我朝諭教之法,豈惟歷代所無,即三代以上,亦所不及矣。
《曝雜記》卷1
第一冊(3)高宗幹隆弘曆(1711—1799)(8)
其二
軍機如水靜無驚,金翠紗籠絳蠟明。上學阿哥簾外過,打襨微動玉珂聲。高宗家法,嚴教養國儲,亦夙凡阿哥年滿七歲者,即令早起上學,由內監提籠導送,過軍機房前天尚未明,在簾外一一報名,打襨請安,得旨傳免,始起去。時高宗以西北用兵,夜駐軍機房與大臣籌畫機宜也。阿哥,滿洲呼皇子之稱,打襨,滿洲禮,屈半膝。
《清宮詞本事》
訪購天下奇書
歲壬辰(37年),皇上採訪遺書。浙中鮑氏知不足齋,汪氏飛鴻堂及範氏天一閣,維揚馬氏俱獻至六七百種。仰蒙諭旨褒獎,各頒內府《古今圖書集成》巨帙,此誠儲書家不易遘之榮也。
《夢闌瑣筆》
其二
幹隆三十八年二月,命開四庫館,校定《永樂大典》,訪購天下奇書,著各省督撫採訪匯集上於朝。仍命翰林註明月日,俟呈乙覽,辦竣後,乃給還本家領回。書進時派總裁、總纂等官辦理,書成,欽定為《四庫全書》。此漢唐以來未有之盛舉也。於時在朝諸臣及各省紳士紛紛奏進,惟鮑士恭、馬裕、範懋柱、汪啟淑四家多至六七百種。上嘉之,賜內府《古今圖書集成》一部。其朝臣黃叔賢、勵守謙、紀昀,紳士周厚癱、蔣智瑩、吳玉墀、孫仰曾、汪汝?!等各進呈一百種以上,賜內府初印《佩文韻府》各一部。
《熙朝新語》卷12
編修《四庫全書》
幹隆三十八年奉旨特開四庫全書館,翰林院為辦理處,武英殿為繕寫處,自殿板館書外,詔征天下遺書共一萬三千七百二十五種,舊存明代《永樂大典》殘缺幾半,……凡編錄十三年竣事。四庫共存書三千四百六十種,計七萬五千八百五十四卷。輯簡明目錄以便稽覽。底本仍貯翰林院內。此古今來未有之大觀也。
《熙朝新語》卷13
贊史可法
順治元年六月,攝政睿親王致書明大學士史可法,史公答書尚存內閣,太上皇帝命檢出裝潢,禦製書事一篇冠其首。今恭錄如左雲:
幼年即羨聞我攝政睿親王致書明臣史可法事,而未見其文。昨輯宗室王公功績表,乃得讀其文。所為揭大義而示正理,引春秋之法斥偏安之非,旨正辭嚴,心實嘉之。而所雲可法遣人報書,語多不屈,固未嚐載其書語也。夫可法,明臣也,其不屈正也,不載其語不有失忠臣之心乎!且其語不載,則後世之人將不知其何所謂,必有疑惡其語而去之者,是大不可也。因命儒臣物色之書市及藏書家,則亦不可得。復命索之於內閣冊庫,乃始得焉。卒讀一再,惜可法之孤忠,嘆福王之不惠,有如此臣而不能信用,使權奸掣其肘而卒致淪亡也。福王即信用可法,其能守長江為南宋之偏安與否,猶未可知,而況燕雀處堂無深謀遠慮,使兵頓餉竭,忠臣流涕,頓足而嘆無能為,惟有一死以報國是,不大可哀乎!且可法書語初無詬誶不經之言,難心折於睿王,而不得不強辭以辯,亦仍明臣尊明之意耳。予以為不必諱,亦不可諱,故書其事如右,而可法之書並命附錄於後。夫可法即擬之文天祥實無不可,而《明史》本傳乃稱其母夢文天祥而生,則出於稗野之傅會,失之不經矣。
《遜誌堂雜鈔》辛集
食魚羹
金川用兵時,累歲未得進,至乙未冬,始克勒烏圍,阿文成公桂以捷書進。上方用膳,因念將士用命,潸然淚下,適落魚羹中。上即命脈封魚羹以賜文成,並申明其故。文成泣曰:“臣敢不竭死以報上之眷也?”
《嘯亭雜錄》卷1
重輯《天祿琳琅書目》
上於幹清宮東昭仁殿,藏宋金元板書,明板之佳者,亦列焉。禦筆題曰:天祿琳琅。甲午歲,命重輯《天祿琳琅書目》。略仿《郡齋讀書誌》,而詳記收藏家姓名圖識於上。宋金板用錦函,元板青絹函,明板褐色絹函,宋板書佳者甚多,金板惟《貞觀政要》一書,紙墨工好。視宋板之佳者。
《西清筆記》卷1
其二
幹隆九年,詔編內廷秘笈為《天祿琳琅》。幹隆四十年重為補輯,以經史子集為綱,以宋元明刊版為次。其一書而載數本,用《遂初堂書目》例,詳其題跋,姓名,收藏印記。兼用鐵綱珊瑚例,至各冠禦題,品評甲乙,則自來冊府儲藏,未聞斯盛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