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葉野聞》卷上
得人之盛
康熙庚戌會試,得人之盛,為本朝第一。理學則有陸公隴其、李公光地,名相則有王公脄,直臣則有郭公校廉吏則有邵公嗣堯,宿學則有許公自俊、周公陳?!、錢公世熹。是科典試,為柏鄉魏相國裔介、合肥龔尚書鼎孳。
《柳南隨筆》卷3
南書房供奉之始
康熙十二年癸醜春,天子禦講筵,從容與學士言:“朕欲得文學之臣,朝夕置左右,惟經史講誦是職。給內戶以居之,不令與外事,其慎擇醇謹通達者以聞。”時舉丁未科進士編修桐城張英名入對,上心識之。自是再四諮詢,對者無異詞,迄十六年丁巳冬,有內廷供奉之命,賜邸舍於瀛台之西。辰而入,終戊而退。幹清宮之西南隅曰南書房。上舊所禦讀書處也。命處其中,飲膳給於大官。執書使中涓,筆墨側理器具之屬,皆取於禦府。珍果膳饈之撤自禦饌者,日數至焉。禦幹清門聽政後,則召至懋勤殿,辰巳前講經書,午後讀史,官至大學士,卒諡文端,有《存誠堂集》。
《淡墨錄》卷3
典守者不得辭其責
康熙秋狩木蘭,方極風毛雨血之樂,有人奏吳三桂叛,帝聞之不懌。已而嘆曰:“此所謂虎兕出於柙,黽玉毀於櫝中。”左右皆不解所謂。竊私語,一侍衛曰:“佛爺說的是典守者不得辭其責也。”康熙大喜。乃謂曰:“汝能讀四書注甚佳。”遂厚賚之。
《南亭筆記》卷1
鑒魏敏果之無欺
康熙十七年,魏敏果公以左都禦史遷長刑部,上言:“臣忝司風紀,觀多未盡,敢援漢汲黯請為郎故事,乞辭新命而領舊秩。”聖祖鑒其無欺,乃加刑部尚書銜,仍留原任。一時百僚震懾,綱紀肅然。人以公為不負所言,克舉其職。
《郎潛紀聞二筆》卷11
聖祖知應先生之名
仁和應謙,入國朝後,棄諸生服,外和內剛,抱道自樂,隘屋授徒,廑蔽風雨,家無僮,自職啟閉。太守淮陰嵇宗孟數式閶,欲有贈,囁嚅未出。處士示以所作《無悶先生傳》,乃不敢言。康熙戊午,詔徵天下博學鴻儒,內閱(應為閣字)學士項景襄、李天馥交章薦辟,處士辭篤癃不起。天子素聞其名,問閣臣曰:“是杭人所稱應先生邪?”僉曰:“是。”巡撫陳秉直為言,謙實老病,乃獲免徵。
《郎潛紀聞三筆》卷2
選任汪次舟為琉球使
康熙二十年琉球中山王請封,帝慎於擇使,下部議須通經術善詔命者,廷臣會推,翰林汪舟次,乃膺正使之選。汪才質端偉,專對具宜。入見,帝大悅賜一品服,璽書金冊臨軒遣之。汪自國門駕八騶,天仗前導,龍旆飛揚,都亭張設不絕於路。朝士賦詩送者數百人。
《新世說》卷6
第一冊(2)聖祖康熙玄燁(1654—1722)(3)
康熙論治
康熙十九年四月壬戌,上禦懋勤殿,講官庫勒納講《尚書》畢。上曰:“朕觀《尚書》內,古來君臣,交相戒勉,如此何憂天下不治。嗣後大小臣工,毋得貢諛詞,當永以為戒。”八月己卯,禦史拉色奏禁火器。上曰:“治天下在政治之得失,火器何與?夫火器孰有多於吳三桂者,因其悖道,即致滅亡。則火器不足恃可知矣。”四十五年三月,上曰:“漢朝災異見,即誅一宰相,此舉甚繆。宰相佐君宣化之人,休戚共之。或有凡事,悉畀宰相,乃其君之過,不得獨咎宰相。康熙十八年地震,魏象樞言有密本,因獨留,向朕密言,此非常之變,重處索額圖、明珠,可以消此災矣。朕謂此皆朕身之過,與若輩何涉?”魏象樞不能對。四十八年十月,上諭俞益謨、張穀貞在湖廣地方,甚有裨益,彼處苗人,須伊等彈壓。昔趙良棟領兵三萬,進征雲南,實數止有一萬。挑選武勇,三倍其糧,是以人人用命,至今人猶感頌。近來老將銷磨殆盡,止存俞益謨等數人耳。平定厄魯特時,上諭諸部落雲:“朕尊為天子,富有四海,在京師飲食宴樂,無不備具。今朕出征,日止一食,羊肉外無他物,櫛風沐雨,夜寐夙興,每至一處,朕皆步行。及聞噶爾丹確信,朕親率前鋒窮追,凡此特欲為爾諸部落鹹得安居耳。”諸蒙古王奏雲:“皇上垂念外藩,不辭勞苦,七旬以內,於無水草處行三千裏,立奏膚功,從來未有。邊境永安,聖德神功若此,無不傾心誠服。”五十年,諭曰:“封疆重臣,當察其大節,瑣屑小事,不可苛求。寬則得眾,信則民任。治天下以寬為本,若吹毛求疵,天下人安得全無過失者。嚐見不飲酒之人,必欲人不欲,不用煙之人,必欲人不用,此皆不可。朕即不用菸酒,若以趙申喬任性為之,必殺盡天下之用菸酒者,恐大小臣工不能一日安矣。”又諭:“官之清廉,不在受禮不受禮。張鵬翮居官甚清,在山東亦受人規例,安置田莊。張伯行官亦清,刻一部書,動費千金,此等皆不必究。兩淮鹽差送人禮物,朕非不知,何必追求。總之愚民斷不可欺,居官好者人即知其好,不好者人即知其不好。故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蓋民意即天意也。”四十六年,諭揆敘雲:“醫書有一方,又有數方附之。果此方已盡善,又何用多方,蓋著書者亦不能自信也。至服補藥大無益,藥性宜於心者不宜於脾。宜於肺者不宜於腎。朕嚐諭人無服補藥,藥補不如食補。夫好服補藥者,猶人之喜逢迎者也。天下豈有喜逢迎而可為善乎?先年滿洲內老人皆不服藥,朕亦從不服藥。太皇太後、皇太後一生皆不服藥,爾等當以是為法。”四十八年十一月,諭曰:“明季事跡,有萬曆老內監曾在朕前,聞之甚詳。正統在沙漠生一子,今有裔孫,天啟呼魏忠賢為老伴。楊、左受杖。老監有目擊者,能具言之。陳新甲所議,本受指於崇禎。及科道彈劾,崇禎反畏人言,咎新甲。賊兵破外羅城,由西便門攻阜成門,崇禎微行襄城伯家,方閉門演戲。回登萬壽山,欲奔,太監王承恩止之曰:‘出恐受辱於賊。’乃止。以身殉國。又勝國宮中脂粉銀四十萬兩,宮女至九千人,內監至十萬人,飯食不能給,日有餓死者。城西禦溝,相傳石板下出水。石板上出屍。宮中用馬口柴,長三四尺淨白無點黑,兩端刻兩口。建極殿後階石,高厚數丈,採運之費不貲,不能入午門。太監參奏,此石不肯入午門。乃命將石捆打六十禦棍。崇禎學騎馬,兩人執轡,兩人捧鐙,兩人扶猓甫乘輒墜。乃責馬四十棍。如此舉動,豈不發噱。皆由生於深宮,長於阿保,不知人情物理,遂至於此。”辛巳秋,寓大學士梁詩正賜第,見政治典訓數冊,皆記仁皇帝聖政。文謨武烈,炳照千古。而厚德深仁,淪肌浹體,堯舜三代之治,無以加茲。惜是書纂而未成,葵生所見,又僅數冊,敬記數則,殆窺天以管雲。
得人之盛
康熙庚戌會試,得人之盛,為本朝第一。理學則有陸公隴其、李公光地,名相則有王公脄,直臣則有郭公校廉吏則有邵公嗣堯,宿學則有許公自俊、周公陳?!、錢公世熹。是科典試,為柏鄉魏相國裔介、合肥龔尚書鼎孳。
《柳南隨筆》卷3
南書房供奉之始
康熙十二年癸醜春,天子禦講筵,從容與學士言:“朕欲得文學之臣,朝夕置左右,惟經史講誦是職。給內戶以居之,不令與外事,其慎擇醇謹通達者以聞。”時舉丁未科進士編修桐城張英名入對,上心識之。自是再四諮詢,對者無異詞,迄十六年丁巳冬,有內廷供奉之命,賜邸舍於瀛台之西。辰而入,終戊而退。幹清宮之西南隅曰南書房。上舊所禦讀書處也。命處其中,飲膳給於大官。執書使中涓,筆墨側理器具之屬,皆取於禦府。珍果膳饈之撤自禦饌者,日數至焉。禦幹清門聽政後,則召至懋勤殿,辰巳前講經書,午後讀史,官至大學士,卒諡文端,有《存誠堂集》。
《淡墨錄》卷3
典守者不得辭其責
康熙秋狩木蘭,方極風毛雨血之樂,有人奏吳三桂叛,帝聞之不懌。已而嘆曰:“此所謂虎兕出於柙,黽玉毀於櫝中。”左右皆不解所謂。竊私語,一侍衛曰:“佛爺說的是典守者不得辭其責也。”康熙大喜。乃謂曰:“汝能讀四書注甚佳。”遂厚賚之。
《南亭筆記》卷1
鑒魏敏果之無欺
康熙十七年,魏敏果公以左都禦史遷長刑部,上言:“臣忝司風紀,觀多未盡,敢援漢汲黯請為郎故事,乞辭新命而領舊秩。”聖祖鑒其無欺,乃加刑部尚書銜,仍留原任。一時百僚震懾,綱紀肅然。人以公為不負所言,克舉其職。
《郎潛紀聞二筆》卷11
聖祖知應先生之名
仁和應謙,入國朝後,棄諸生服,外和內剛,抱道自樂,隘屋授徒,廑蔽風雨,家無僮,自職啟閉。太守淮陰嵇宗孟數式閶,欲有贈,囁嚅未出。處士示以所作《無悶先生傳》,乃不敢言。康熙戊午,詔徵天下博學鴻儒,內閱(應為閣字)學士項景襄、李天馥交章薦辟,處士辭篤癃不起。天子素聞其名,問閣臣曰:“是杭人所稱應先生邪?”僉曰:“是。”巡撫陳秉直為言,謙實老病,乃獲免徵。
《郎潛紀聞三筆》卷2
選任汪次舟為琉球使
康熙二十年琉球中山王請封,帝慎於擇使,下部議須通經術善詔命者,廷臣會推,翰林汪舟次,乃膺正使之選。汪才質端偉,專對具宜。入見,帝大悅賜一品服,璽書金冊臨軒遣之。汪自國門駕八騶,天仗前導,龍旆飛揚,都亭張設不絕於路。朝士賦詩送者數百人。
《新世說》卷6
第一冊(2)聖祖康熙玄燁(1654—1722)(3)
康熙論治
康熙十九年四月壬戌,上禦懋勤殿,講官庫勒納講《尚書》畢。上曰:“朕觀《尚書》內,古來君臣,交相戒勉,如此何憂天下不治。嗣後大小臣工,毋得貢諛詞,當永以為戒。”八月己卯,禦史拉色奏禁火器。上曰:“治天下在政治之得失,火器何與?夫火器孰有多於吳三桂者,因其悖道,即致滅亡。則火器不足恃可知矣。”四十五年三月,上曰:“漢朝災異見,即誅一宰相,此舉甚繆。宰相佐君宣化之人,休戚共之。或有凡事,悉畀宰相,乃其君之過,不得獨咎宰相。康熙十八年地震,魏象樞言有密本,因獨留,向朕密言,此非常之變,重處索額圖、明珠,可以消此災矣。朕謂此皆朕身之過,與若輩何涉?”魏象樞不能對。四十八年十月,上諭俞益謨、張穀貞在湖廣地方,甚有裨益,彼處苗人,須伊等彈壓。昔趙良棟領兵三萬,進征雲南,實數止有一萬。挑選武勇,三倍其糧,是以人人用命,至今人猶感頌。近來老將銷磨殆盡,止存俞益謨等數人耳。平定厄魯特時,上諭諸部落雲:“朕尊為天子,富有四海,在京師飲食宴樂,無不備具。今朕出征,日止一食,羊肉外無他物,櫛風沐雨,夜寐夙興,每至一處,朕皆步行。及聞噶爾丹確信,朕親率前鋒窮追,凡此特欲為爾諸部落鹹得安居耳。”諸蒙古王奏雲:“皇上垂念外藩,不辭勞苦,七旬以內,於無水草處行三千裏,立奏膚功,從來未有。邊境永安,聖德神功若此,無不傾心誠服。”五十年,諭曰:“封疆重臣,當察其大節,瑣屑小事,不可苛求。寬則得眾,信則民任。治天下以寬為本,若吹毛求疵,天下人安得全無過失者。嚐見不飲酒之人,必欲人不欲,不用煙之人,必欲人不用,此皆不可。朕即不用菸酒,若以趙申喬任性為之,必殺盡天下之用菸酒者,恐大小臣工不能一日安矣。”又諭:“官之清廉,不在受禮不受禮。張鵬翮居官甚清,在山東亦受人規例,安置田莊。張伯行官亦清,刻一部書,動費千金,此等皆不必究。兩淮鹽差送人禮物,朕非不知,何必追求。總之愚民斷不可欺,居官好者人即知其好,不好者人即知其不好。故曰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蓋民意即天意也。”四十六年,諭揆敘雲:“醫書有一方,又有數方附之。果此方已盡善,又何用多方,蓋著書者亦不能自信也。至服補藥大無益,藥性宜於心者不宜於脾。宜於肺者不宜於腎。朕嚐諭人無服補藥,藥補不如食補。夫好服補藥者,猶人之喜逢迎者也。天下豈有喜逢迎而可為善乎?先年滿洲內老人皆不服藥,朕亦從不服藥。太皇太後、皇太後一生皆不服藥,爾等當以是為法。”四十八年十一月,諭曰:“明季事跡,有萬曆老內監曾在朕前,聞之甚詳。正統在沙漠生一子,今有裔孫,天啟呼魏忠賢為老伴。楊、左受杖。老監有目擊者,能具言之。陳新甲所議,本受指於崇禎。及科道彈劾,崇禎反畏人言,咎新甲。賊兵破外羅城,由西便門攻阜成門,崇禎微行襄城伯家,方閉門演戲。回登萬壽山,欲奔,太監王承恩止之曰:‘出恐受辱於賊。’乃止。以身殉國。又勝國宮中脂粉銀四十萬兩,宮女至九千人,內監至十萬人,飯食不能給,日有餓死者。城西禦溝,相傳石板下出水。石板上出屍。宮中用馬口柴,長三四尺淨白無點黑,兩端刻兩口。建極殿後階石,高厚數丈,採運之費不貲,不能入午門。太監參奏,此石不肯入午門。乃命將石捆打六十禦棍。崇禎學騎馬,兩人執轡,兩人捧鐙,兩人扶猓甫乘輒墜。乃責馬四十棍。如此舉動,豈不發噱。皆由生於深宮,長於阿保,不知人情物理,遂至於此。”辛巳秋,寓大學士梁詩正賜第,見政治典訓數冊,皆記仁皇帝聖政。文謨武烈,炳照千古。而厚德深仁,淪肌浹體,堯舜三代之治,無以加茲。惜是書纂而未成,葵生所見,又僅數冊,敬記數則,殆窺天以管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