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復問:“老莊悟處與佛祖為同為別?”師雲:“此中大有淆訛佛祖明心見性,老莊所說未免心外有法。所以古人判他為無因濫同外道。”上雲:“孔孟之學又且如何?”師雲:“中庸說心性,而歸之天命,與老莊所見大段皆同。然佛祖隨機示現,或為外道,或為天人。遠公有言諸王君子不知為誰。如陛下身為帝王,幹幹留心此道,即不可以帝王定陛下品位也。非但帝王,即如來示現成佛,亦是脫珍艫服,著敝垢衣,佛亦不住佛位也。”上歡然首肯。師雲:“?0望七之年,耳目昏重,不便常侍天顏。兼之近有執事僧從天童來,言山中大眾望?0不回,即有散去之意。恐叢林荒廢,乞皇上速賜還山。”上雲:“趨風日久,得承聲咳,何忍遽令老和尚別去。”語畢潸然。師雲:“?0受天恩,兼之皇情眷注,亦何忍遠離,但前所奏請皆萬不得已。”上雲:“老和尚到處利生,京師禪道佛法寂然無聞者百有餘年,須得老和尚久久闡揚,始有嚮往之者。老和尚即不久留,亦須三年。”師雲:“?0道德涼儉,曷能副上盛心。皇上以佛心天子徵書四出,詔求四海知識。此風遍聞天下,億兆蒼生莫不知有參禪學道之事。皇上已為他下了般若種子,即不能當下行持,譬如丈夫食少金剛要當穿皮而出。況般若正因乎?”上雲:“朕亦不敢強留,違老和尚意,畢竟寬住幾時得以時時請益可也。”是日自午至酉,方始回宮。
四月十一日上攜兩學士至方丈,命學士王熙問如何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師雲:“一字兩頭垂。”上問:“三教歸一,一歸何處?”師雲:“大家在者裏。”學士復問:“善知識既是佛祖兒孫,因甚卻要殺佛殺祖?”師雲:“有了你,沒了我。有了我,沒了你。”上以手指點雲:“中庸道天命之謂性,作麽生是性?”師雲:“不離皇上舉手處。”復問:“僧問雪峰古澗寒泉話,與趙州所答為同為別?”師雲:“二俱作家,二俱瞎漢。”師因進雲:“?0時常出醜上前,今日拈則公案亦請皇上下語。”乃舉婆子燒庵因緣畢,遂雲:設抱定皇上雲正恁麽時如何作麽生下一語,免得婆子趁出燒卻庵。上雲:“朕從來不曾留心,焉敢在老和尚麵前指東道西。”師雲:“皇上畢竟下一語。”上又推辭。師雲:“皇上既下不得,決鬚髮起勇猛心。著實參究,究到無可究處,忽然罽地一聲,自然七通八達,得大自在。”時上極為稱善。復敘事及暮,回宮。漏下三鼓猶命內臣傳語抄婆子機緣,入宮詳加體究。
上一日問:“南泉斬貓意旨如何?”師雲:“直逼生蛇立化龍。”上雲:“趙州當日頂草鞋出去,南泉許為救得貓兒,若問老和尚合作麽生下語。師雲:老凍膿為他閑事,長無明作麽。上一日手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拈起示師曰:“請老和尚下一轉語。”師雲:“日輪正卓午。”上一日,問:“梁武帝見達磨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磨雲:‘廓然無聖。’意旨如何?”師雲:“綿包特石。”上雲:“帝曰:對朕者誰?磨雲:不識。又作磨生。師雲:“鐵裹泥團。”上雲:“今問老和尚如何是聖諦第一義?”師雲:“天無二日,民無二王。”上雲:“對朕者誰?”羆師雲:“即日恭惟皇上聖躬萬福。”上一日展視雪嶠老人真其自贊有雲者漢奇怪。隨雲請老和尚下語。師雲:“賣弄不少。”上一日慨嘆場屋中士子多有學寡而成名,才高而淹抑者。如新狀元徐元文業師尤侗,極善作文字。僅以鄉貢選推官。在九王攝政時,復為按臣參黜。豈非時命大謬之故耶?師雲:“文聞之君相能造命,士之有才患皇上不知耳。上既知矣,何難擢之高位。”上曰:“亦有此念。”因命侍臣取其文集來,內有“臨去秋波那一轉”時藝。上與師讀至篇末雲:“更請諸公下一轉語看。”上忽掩卷曰:“請老和尚下。”師雲:“不是山僧境界。”時升首座在席。上曰:“天岸何如升?”曰:“不風流處也風流。”上為大笑。
《奏對機緣》
第一冊(1)世祖順治福臨(1638—1661)(5)
世祖禦書
西山新法海寺,前對裂帛湖。世祖皇帝翠華駐此,瞻眺湖光,因賜今名。殿有巨碑,刻“敬佛”二字,筆勢飛動,世祖禦書也。
《池北偶談》卷1
張煊昭雪談太伏誅
閱舊報,讀世祖皇帝詔雲:“朕觀往籍,從古來欺君誤國之臣,有正法顯戮者;亦有逭刑幸生者,其生也,雖生猶死。摘奸發伏之言官,有吐氣伸誌者;亦有蒙冤就死者,其死也,雖死猶生。總之,是非真假,未有日久而不別白者也。”大哉聖訓,不但激昂忠義之氣而平其心;饒伊大奸慝,度無不生其愧悔者。時有禦史張煊,以劾談太、陳名夏、洪承疇罹重典,上憫其冤,恩恤有加。談太伏誅,名夏等皆得罪,故上有是諭。
《巢林筆談》卷1
下舉山林隱逸之詔
世祖銳意求才,下舉山林隱逸之詔,一時督撫諸臣特舉應詔者山東王啟祚、王運熙、江南陸貽吉、於禬、陳台孫、吳國龍、湖廣胡爾愷先後拜給事中。後貽吉坐法誅,運熙、禬俱謫外,啟祚以甄別致仕。台孫外轉少參,能其官者蓋少雲。
四月十一日上攜兩學士至方丈,命學士王熙問如何是三界唯心萬法唯識?師雲:“一字兩頭垂。”上問:“三教歸一,一歸何處?”師雲:“大家在者裏。”學士復問:“善知識既是佛祖兒孫,因甚卻要殺佛殺祖?”師雲:“有了你,沒了我。有了我,沒了你。”上以手指點雲:“中庸道天命之謂性,作麽生是性?”師雲:“不離皇上舉手處。”復問:“僧問雪峰古澗寒泉話,與趙州所答為同為別?”師雲:“二俱作家,二俱瞎漢。”師因進雲:“?0時常出醜上前,今日拈則公案亦請皇上下語。”乃舉婆子燒庵因緣畢,遂雲:設抱定皇上雲正恁麽時如何作麽生下一語,免得婆子趁出燒卻庵。上雲:“朕從來不曾留心,焉敢在老和尚麵前指東道西。”師雲:“皇上畢竟下一語。”上又推辭。師雲:“皇上既下不得,決鬚髮起勇猛心。著實參究,究到無可究處,忽然罽地一聲,自然七通八達,得大自在。”時上極為稱善。復敘事及暮,回宮。漏下三鼓猶命內臣傳語抄婆子機緣,入宮詳加體究。
上一日問:“南泉斬貓意旨如何?”師雲:“直逼生蛇立化龍。”上雲:“趙州當日頂草鞋出去,南泉許為救得貓兒,若問老和尚合作麽生下語。師雲:老凍膿為他閑事,長無明作麽。上一日手書大學之道在明明德,拈起示師曰:“請老和尚下一轉語。”師雲:“日輪正卓午。”上一日,問:“梁武帝見達磨問:‘如何是聖諦第一義。’磨雲:‘廓然無聖。’意旨如何?”師雲:“綿包特石。”上雲:“帝曰:對朕者誰?磨雲:不識。又作磨生。師雲:“鐵裹泥團。”上雲:“今問老和尚如何是聖諦第一義?”師雲:“天無二日,民無二王。”上雲:“對朕者誰?”羆師雲:“即日恭惟皇上聖躬萬福。”上一日展視雪嶠老人真其自贊有雲者漢奇怪。隨雲請老和尚下語。師雲:“賣弄不少。”上一日慨嘆場屋中士子多有學寡而成名,才高而淹抑者。如新狀元徐元文業師尤侗,極善作文字。僅以鄉貢選推官。在九王攝政時,復為按臣參黜。豈非時命大謬之故耶?師雲:“文聞之君相能造命,士之有才患皇上不知耳。上既知矣,何難擢之高位。”上曰:“亦有此念。”因命侍臣取其文集來,內有“臨去秋波那一轉”時藝。上與師讀至篇末雲:“更請諸公下一轉語看。”上忽掩卷曰:“請老和尚下。”師雲:“不是山僧境界。”時升首座在席。上曰:“天岸何如升?”曰:“不風流處也風流。”上為大笑。
《奏對機緣》
第一冊(1)世祖順治福臨(1638—1661)(5)
世祖禦書
西山新法海寺,前對裂帛湖。世祖皇帝翠華駐此,瞻眺湖光,因賜今名。殿有巨碑,刻“敬佛”二字,筆勢飛動,世祖禦書也。
《池北偶談》卷1
張煊昭雪談太伏誅
閱舊報,讀世祖皇帝詔雲:“朕觀往籍,從古來欺君誤國之臣,有正法顯戮者;亦有逭刑幸生者,其生也,雖生猶死。摘奸發伏之言官,有吐氣伸誌者;亦有蒙冤就死者,其死也,雖死猶生。總之,是非真假,未有日久而不別白者也。”大哉聖訓,不但激昂忠義之氣而平其心;饒伊大奸慝,度無不生其愧悔者。時有禦史張煊,以劾談太、陳名夏、洪承疇罹重典,上憫其冤,恩恤有加。談太伏誅,名夏等皆得罪,故上有是諭。
《巢林筆談》卷1
下舉山林隱逸之詔
世祖銳意求才,下舉山林隱逸之詔,一時督撫諸臣特舉應詔者山東王啟祚、王運熙、江南陸貽吉、於禬、陳台孫、吳國龍、湖廣胡爾愷先後拜給事中。後貽吉坐法誅,運熙、禬俱謫外,啟祚以甄別致仕。台孫外轉少參,能其官者蓋少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