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一年前,中國軍隊六個軍的進攻才僅僅有一百門火炮掩護,而現在一天發射九萬三千發炮彈,這比誌願軍入朝初期時的幾次戰役發射的炮彈總數還要多!連毛主席也嘆道:


    “今年秋季作戰,我取得如此勝利,除由於官兵勇敢、工事堅固、指揮得當、供應不缺外,炮火的猛烈和射擊的準確實為製勝的關鍵。”


    在整個1952年秋季戰術反擊作戰中,中朝軍隊八個軍共向“聯合國軍”的六十個目標攻擊達七十七次,其中誌願軍攻擊七十四次,經過激烈反覆爭奪,擊退敵人排以上兵力反撲達四百八十六次,共計斃、傷、俘敵兩萬七千二百餘人(內含朝鮮人民軍斃、傷、俘敵一千七百餘人),繳獲各種火炮三十二門,各種槍兩千三百七十三支,擊毀各種火炮五十七門、坦克六十七輛、汽車七十四輛,擊落敵機一百八十三架,擊傷二百四十一架。中朝軍隊戰鬥傷亡一萬零七百餘人(其中含人民軍傷亡一百四十九人)。


    10月24日,中共中央和**在給誌願軍總部的賀電中指出:


    “此種作戰,在若幹個被選定的戰術要點上,集中我軍優勢兵力火力,採取突然動作,對成排成連成營的敵軍,給以全部或大部殲滅的打擊;然後在敵人向我軍舉行反擊的時機,又在反覆作戰中給敵以大量的殺傷;然後依情況,對於被我攻克的據點,凡可以守住者固守之,不能守住者放棄之,保持自己的主動,準備以後的反擊。此種作戰方法,繼續實行下去,必能製敵死命,必能迫使敵人採取妥協辦法結束韓戰。”


    這是毛主席的聲音!!!


    在中朝軍隊的持續進攻之下,“聯合國軍”東奔西走,疲於奔命。美第8集團軍司令詹姆斯﹒a﹒範佛裏特中將搞不清中朝軍隊的意圖,隻能實行全線防禦,將其能夠機動的八個師頻繁調動,其中五個師調動了兩次。“聯合國軍”的態勢越來越被動,戰爭的主動權,已經重新轉入了中朝軍隊手中。


    殘酷的戰爭已經打了兩年多了,美國打著“聯合國軍”的旗號,在朝鮮半島投入了大量的陸、海、空軍力量,其投入的軍隊,都是久經戰火考驗、現代化程度世界第一的精銳,而且“聯合國軍”在朝鮮半島上空始終掌握著“海空優勢”。美軍高級指揮官從麥克阿瑟到李奇微,從克拉克到範佛裏特,都是具備豐富戰爭經驗的名將,曾立下過赫赫戰功。在戰場上,美軍使用了各種攻勢和戰法,其戰術協同水平也得到了極大的發揮,除了沒有扔原子彈之外,什麽手段、什麽本事都拿出來使過了。


    但是自從神秘的中國軍隊出現在朝鮮戰場上之後,一切美夢和神話就都破滅了。從未遭受過敗績的美騎1師、陸戰1師等精銳部隊差點兒全軍覆沒,一些具有輝煌歷史的部隊竟然被敵軍成建製的殲滅!美軍無論是進攻還是防禦都顯得力不從心,日益陷入被動。一個美軍老兵曾嘆息道:


    “這是一場我們不能打贏、不能打輸、不能擺脫的戰爭。”


    美國無論是人員還是物資的損耗都相當驚人,國內反戰聲一片,一些人把美國發動的侵朝戰爭稱之為“杜魯門做下的蠢事”,民主黨的外交政策更是受到共和黨的猛烈抨擊,杜魯門政府內外交困,焦頭爛額。


    那麽,陷入困境的美國人,下一步會怎麽辦呢?


    第一節站不穩腳跟就無法去敲別人01


    更新時間2010-9-199:43:02字數:2766


    第一節“站不穩腳跟就無法去敲別人……”


    世界軍事史上少有的戰役……鮮血染紅了山嶺。


    彭德懷:“你要記住,誰丟了五聖山,誰就要對朝鮮的歷史負責!”


    美軍播音員:“中共第15軍的弟兄們……你們那幾支破槍,擋不住‘聯合國軍’的前進步伐……”


    這裏是五聖山——朝鮮半島中部一座普通的山脈。在五聖山東南不遠處,有一個隻有十幾戶人家的小山村,它的名字叫做上甘嶺——在朝鮮成千上萬個這樣的村莊之中,它顯得是那樣的普通,那樣的不起眼。然而,當這些普通的名字在1952年秋天那場雄渾酷烈的大血戰中聚焦了全世界的目光時,這一切都變得不再普通……


    上甘嶺是位於朝鮮中部、五聖山主峰東南約四公裏處的一個普通小山村的名字,它也是中國軍人永遠都不會忘記的一個地名——它是一個不但曾經讓一代中國人血脈賁張,而且也讓美、韓兩國軍人同樣記憶深刻的名字。而如果沒有韓戰的話,它可能永遠也不會被世人所知曉。


    在上甘嶺村東南約一千米處,與之相對應的還有一個小山村,名字叫做下甘嶺。兩村均遭到戰火破壞,老百姓早已跑光。彭德懷曾率誌司(註:誌司,即中國人民誌願軍司令部的簡稱,以下同)機關在下甘嶺暫駐,並在這裏指揮了第四次戰役。上甘嶺南麵兩側有兩個小山頭,山高林密,地形複雜,一個因其標高為597﹒9米,故誌願軍稱之為“597﹒9高地”,又因其形如一個指向南方的箭頭,所以“聯合國軍”也稱之為“三角形山”。


    另一個山頭在地圖上標高為537﹒7米,是一個兩頭寬、中間窄的啞鈴狀的山嶺,它的南端被南韓軍隊控製,而其北端則被我誌願軍所控製,誌願軍稱其北端為“537﹒7高地北山”。因為許多“聯合國軍”士兵在位於這道山嶺上的誌願軍狙擊手槍口之下斃命,故美國人稱之為“狙擊兵嶺”,而韓國人則按照他們的民族習慣將其稱之為“狙擊稜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鐵血上甘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陳亞煒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陳亞煒並收藏鐵血上甘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