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1945年2月,不管是科涅夫的方麵軍。還是朱可夫的方麵軍都不能向柏林實施最後的進攻。"誇大自己一方部隊的能力和低估敵人的兵力與能力同樣都是危險的。"朱可夫寫道,"這就是戰爭給予我們的多方麵的經驗教訓,是不可忽視的。"
他進一步指出,後勤方麵的情況也是不容忽視的。在進攻的二十天時間裏,部隊向前推進了三百多英裏,而後勤供應自然落在後麵。蘇軍部隊急需作戰物資,特別是燃料不足。同樣地,航空兵也未能向前轉移基地以支援前線的戰鬥。
朱可夫說,崔可夫沒有分析在這種條件下後勤工作的整個複雜性,而是求助於一係列假設條件:"倘若最高統帥部和各方麵軍司令部能夠組織供應必要數量的彈藥、燃料和給養;倘若航空兵能向前轉移到奧得河附近的機場上;倘若舟橋部隊能保證使部隊渡過奧得河,則我軍的四個方麵軍就能在2月初展開對柏林的進攻。"
朱可夫指出:"在討論如此重大問題時使用這麽多用倘若,即使對回憶錄作者來說,也不能認為是一種嚴肅認真的態度。而且崔可夫所承認的下述事實,即供應紊亂,航空兵和舟橋部隊掉在後麵,就足以說明,在這種條件下要對柏林實行進攻,純粹是冒險。"
德軍對朱可夫的進攻作出了何種反應呢?2月初,古德裏安上將曾經強烈要求希特勒推遲在匈牙利發動進攻的計劃,而是從巴爾幹半島各國、義大利、挪威,特別是從庫爾蘭調集兵力,突擊已經在法蘭克福和屈斯特林之間前出到奧得河的蘇軍先頭部隊。古德裏安寫道,蘇軍先頭部隊的兩翼仍很薄弱,可以從南麵的格沃古夫和古本一線和從北麵的皮日利策和阿爾恩斯瓦爾德一線發動突擊。他希望這樣一次突擊將會增強對柏林和德國內地的防禦,並能贏得時間與同盟國進行停戰談判。
希特勒聽完古德裏安的建議以後,拒絕了這個建議。古德裏安堅持己見,他說:"我說我一再建議撤出庫爾蘭並不是因為我頑固不化,你應該相信我。我看不出我們還有什麽別的辦法來積聚預備隊,而沒有預備隊,我們就不能期望保衛首都。我向你保證,我完全是從德國的利益出發才這樣做的。"
古德裏安的話音剛落,希特勒氣得身子發抖,跳起來大聲吼叫道:"你怎麽敢這樣跟我說話?難道你不認為我是在為德國而戰嗎?我的整個一生就是為德國長期奮鬥的一生。"他繼續嚴厲訓斥古德裏安,直到他的怒氣平息下來,戈林才把古德裏安從房裏領走。
當"元首"再次把古德裏安召回會議室,古德裏安又開始爭辯起來,而這隻能使希特勒再一次大發脾氣。他站在古德裏安麵前,搖晃著拳頭,直到古德裏安的參謀長把這位將軍拽走,"免得我挨一頓揍"
盡管賴因哈特·格倫的東線外國軍隊情報處估計蘇軍每天能使其在奧得河上的兵力增加約四個師,但古德裏安卻未能得到庫爾蘭的部隊。"因此,倘若要使我們的突擊取得效果的話,"古德裏安確信,"就必須在更多的俄國軍隊到達和他們發覺我們的意圖之前,以閃電般的速度發起突擊。"
幾天後,即在2月13日,在帝國辦公廳舉行第二次會議,希特勒再一次大發雷霆之後,終於同意必須對蘇軍實施突擊,但沒有向古德裏安提供他所需要的預備隊。進攻於2月16日開始,頭一兩天取得了良好進展。然而,對於德軍來說,不幸的是,負責指揮這次突擊的瓦爾特·文克將軍傍晚向希特勒匯報後返回部隊途中,因發生車禍而受了重傷。失去了他的領導,突擊停頓下來,而且再也沒有恢復它的勢頭。1
1古德裏安著《裝甲部隊領導人》,第411頁-第415頁。——原書注
朱可夫在他的回憶錄中指出,崔可夫描述了2月4日在第69集團軍司令部開會討論進攻柏林的計劃的情形。崔可夫提到,在討論過程中,史達林打電話給朱可夫。當史達林得知會議正在討論進攻柏林的計劃時,史達林要求與會者停止上述討論,而是著手擬定粉碎波美拉尼亞德軍的計劃。崔可夫還說,朱可夫對此感到意外。
據朱可夫說,他這位從前的部下任意歪曲歷史事實已非首次。朱可夫引用國防部官方檔案說,根本沒有召開過這樣一次會議,因而也不可能有在電話裏與史達林談話這樣的事。朱可夫說,2月4日到5日,他在第61集團軍司令部,當時這個集團軍正準備對波美拉尼亞的德軍集團作戰。是崔可夫故意歪曲史實,還是他把會議的日期和地點弄混了呢?是朱可夫的說法正確,還是他想進一步使作為戰史學家的崔可夫信譽掃地而把問題弄得含糊不情呢?由於可以得到的證據有限,不可能作出確定的結論。
對蘇軍柏林戰役的這一階段,結合歷史來認真地加以研究和分析,就能看出,朱可夫關於推遲向柏林突擊的理由無疑是有根據的。《蘇軍東波美拉尼亞戰役》一書恰好是在朱可夫失寵時期出版的。作者紮維亞洛夫和卡利亞金斷言,在向柏林發動最後的。決定性的突擊以前,"必須首先粉碎從北麵威脅柏林方向蘇軍的東波美拉尼亞的敵軍集團,同時,徹底破壞德國法西斯統帥部企圖阻止我軍向柏林方向突擊的計劃。除此以外,還必須消滅被孤立在東普魯士的敵軍集團。"
他進一步指出,後勤方麵的情況也是不容忽視的。在進攻的二十天時間裏,部隊向前推進了三百多英裏,而後勤供應自然落在後麵。蘇軍部隊急需作戰物資,特別是燃料不足。同樣地,航空兵也未能向前轉移基地以支援前線的戰鬥。
朱可夫說,崔可夫沒有分析在這種條件下後勤工作的整個複雜性,而是求助於一係列假設條件:"倘若最高統帥部和各方麵軍司令部能夠組織供應必要數量的彈藥、燃料和給養;倘若航空兵能向前轉移到奧得河附近的機場上;倘若舟橋部隊能保證使部隊渡過奧得河,則我軍的四個方麵軍就能在2月初展開對柏林的進攻。"
朱可夫指出:"在討論如此重大問題時使用這麽多用倘若,即使對回憶錄作者來說,也不能認為是一種嚴肅認真的態度。而且崔可夫所承認的下述事實,即供應紊亂,航空兵和舟橋部隊掉在後麵,就足以說明,在這種條件下要對柏林實行進攻,純粹是冒險。"
德軍對朱可夫的進攻作出了何種反應呢?2月初,古德裏安上將曾經強烈要求希特勒推遲在匈牙利發動進攻的計劃,而是從巴爾幹半島各國、義大利、挪威,特別是從庫爾蘭調集兵力,突擊已經在法蘭克福和屈斯特林之間前出到奧得河的蘇軍先頭部隊。古德裏安寫道,蘇軍先頭部隊的兩翼仍很薄弱,可以從南麵的格沃古夫和古本一線和從北麵的皮日利策和阿爾恩斯瓦爾德一線發動突擊。他希望這樣一次突擊將會增強對柏林和德國內地的防禦,並能贏得時間與同盟國進行停戰談判。
希特勒聽完古德裏安的建議以後,拒絕了這個建議。古德裏安堅持己見,他說:"我說我一再建議撤出庫爾蘭並不是因為我頑固不化,你應該相信我。我看不出我們還有什麽別的辦法來積聚預備隊,而沒有預備隊,我們就不能期望保衛首都。我向你保證,我完全是從德國的利益出發才這樣做的。"
古德裏安的話音剛落,希特勒氣得身子發抖,跳起來大聲吼叫道:"你怎麽敢這樣跟我說話?難道你不認為我是在為德國而戰嗎?我的整個一生就是為德國長期奮鬥的一生。"他繼續嚴厲訓斥古德裏安,直到他的怒氣平息下來,戈林才把古德裏安從房裏領走。
當"元首"再次把古德裏安召回會議室,古德裏安又開始爭辯起來,而這隻能使希特勒再一次大發脾氣。他站在古德裏安麵前,搖晃著拳頭,直到古德裏安的參謀長把這位將軍拽走,"免得我挨一頓揍"
盡管賴因哈特·格倫的東線外國軍隊情報處估計蘇軍每天能使其在奧得河上的兵力增加約四個師,但古德裏安卻未能得到庫爾蘭的部隊。"因此,倘若要使我們的突擊取得效果的話,"古德裏安確信,"就必須在更多的俄國軍隊到達和他們發覺我們的意圖之前,以閃電般的速度發起突擊。"
幾天後,即在2月13日,在帝國辦公廳舉行第二次會議,希特勒再一次大發雷霆之後,終於同意必須對蘇軍實施突擊,但沒有向古德裏安提供他所需要的預備隊。進攻於2月16日開始,頭一兩天取得了良好進展。然而,對於德軍來說,不幸的是,負責指揮這次突擊的瓦爾特·文克將軍傍晚向希特勒匯報後返回部隊途中,因發生車禍而受了重傷。失去了他的領導,突擊停頓下來,而且再也沒有恢復它的勢頭。1
1古德裏安著《裝甲部隊領導人》,第411頁-第415頁。——原書注
朱可夫在他的回憶錄中指出,崔可夫描述了2月4日在第69集團軍司令部開會討論進攻柏林的計劃的情形。崔可夫提到,在討論過程中,史達林打電話給朱可夫。當史達林得知會議正在討論進攻柏林的計劃時,史達林要求與會者停止上述討論,而是著手擬定粉碎波美拉尼亞德軍的計劃。崔可夫還說,朱可夫對此感到意外。
據朱可夫說,他這位從前的部下任意歪曲歷史事實已非首次。朱可夫引用國防部官方檔案說,根本沒有召開過這樣一次會議,因而也不可能有在電話裏與史達林談話這樣的事。朱可夫說,2月4日到5日,他在第61集團軍司令部,當時這個集團軍正準備對波美拉尼亞的德軍集團作戰。是崔可夫故意歪曲史實,還是他把會議的日期和地點弄混了呢?是朱可夫的說法正確,還是他想進一步使作為戰史學家的崔可夫信譽掃地而把問題弄得含糊不情呢?由於可以得到的證據有限,不可能作出確定的結論。
對蘇軍柏林戰役的這一階段,結合歷史來認真地加以研究和分析,就能看出,朱可夫關於推遲向柏林突擊的理由無疑是有根據的。《蘇軍東波美拉尼亞戰役》一書恰好是在朱可夫失寵時期出版的。作者紮維亞洛夫和卡利亞金斷言,在向柏林發動最後的。決定性的突擊以前,"必須首先粉碎從北麵威脅柏林方向蘇軍的東波美拉尼亞的敵軍集團,同時,徹底破壞德國法西斯統帥部企圖阻止我軍向柏林方向突擊的計劃。除此以外,還必須消滅被孤立在東普魯士的敵軍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