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統帥部於1月27日批準了朱可夫的建議。


    次日。蘇聯元帥科涅夫也向最高統帥部提出了自己的建議,保證粉碎敵布雷斯勞集團,並於2月25-28日前出到易北河。與此同時,他打算以其方麵軍的右翼部隊,協同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方麵軍攻占柏林。


    科涅夫的建議(在一定程度上是以宣布決定的方式提出的),使總參謀部突然陷入激烈的爭論:怎樣使科涅夫的計劃與史達林早些時候宣布的由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攻克柏林的意見協調起來。安東諾夫將軍同意準許科涅夫的方麵軍參加突擊柏林;但最高統帥部(在這裏,朱可夫的影響占優勢)雖然原則上表示同意,但建議在兩個方麵軍之間劃一條分界線。根據朱可夫的方針,最高統帥部隻讓科涅夫的方麵軍負責解放柏林以南地域,而朱可夫的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則在主攻方向上居於壟斷地位。1


    1羅曼·科爾科維茲著《蘇聯軍隊和共產黨》,第236頁-第237頁。——原書注


    朱可夫對這些細節略而不提,隻說科涅夫的建議在1月29日也得到批準。接著,朱可夫繼續回答徑可夫的斷言,即倘若不是朱可夫顧慮重重,本來能夠早日攻占柏林。朱可夫承認,這時德軍在柏林的接近地上隻有有限的兵力,但他一再表明,2月初敵人從東渡美拉尼亞實施反突擊的危險,開始對方麵軍側翼和後方造成威脅。為了證明他的看法正確,朱可夫引用德國元帥威廉·凱特爾和參謀長古德裏安的話說,德軍確曾計劃從波美拉尼亞向蘇軍發動突擊。


    2月初,在奧得河和維斯瓦河中間地帶活動的德軍,是第2和第11集團軍,包括十六個步兵師、四個坦克師、三個摩托化師、四個旅和八個戰鬥群。蘇軍的情報表明,敵軍正向這個地域繼續增加兵力。此外,在什切青地域還有德軍坦克第3集團軍,而德軍指揮部可以將這支部隊用於保衛柏林,也可用來加強東波美拉尼亞集團(實際上後來正是採取了後一種做法)。朱可夫反問道:"在北麵存在如此嚴重威脅的情況下,蘇軍統帥部是否還能冒險用方麵軍主力繼續對柏林實施進攻呢?",


    朱可夫寫道:崔可夫認為進行這樣的冒險是完全正當的,因為紅軍部隊在維斯瓦河一奧得河戰役中已經前進了三百多英裏,而從奧得河到柏林隻剩下四五十英裏了。朱可夫的回答是:蘇軍雖然也可無視這一危險,讓兩個坦克集團軍和三個或四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直搗柏林,但敵人倘若從北麵實施突擊,就會切斷蘇軍掩護部隊而前出到奧得河渡口,從而使整個方麵軍陷入危險境地。


    朱可夫提醒讀者注意厲史上的一個先例,就是由於紅軍部隊前出過遠而付出了沉重代價。他說:"歷史經驗表明,有時確實需要去冒險,但不能隨意妄為。在這一點上,1920年紅軍對華沙的進攻很能說明問題。當時紅軍沒有充分保障就輕率地向前推進,結果不但未能取得勝利,反而造成了我西線部隊的慘重失敗。"


    崔可夫在1964年和1965年寫的幾篇文章中斷言,隻要客觀地估計一下波美拉尼亞的敵軍實力,那麽就可確信,敵人對柏林方向蘇軍的任何威脅,都完全可以由白俄羅斯第2方麵軍的部隊予以消除。


    朱可夫反駁道:"實際情況卻駁倒了這一論斷。"此外,白俄羅斯第2方麵軍的兵力十分不足,無法粉碎東渡美拉尼亞的德軍。2月10日,白俄羅斯第2方麵軍開始進攻,十天後隻推進了三四十英裏。與此同時,敵人卻在施塔爾加德以南地域實施了反突擊,迫使蘇軍後退,敵人向南推進了五到七英裏。


    最高統帥部對於東波美拉尼亞的德軍部隊不斷增強(這時總數已達四十個師)感到不安,決定動用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的四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兩個坦克集團軍。兩個方麵軍的聯合作戰行動直到3月底才結束。朱可夫說。"這是多麽艱苦的一仗。"


    崔可夫估計,在1945年2月,白俄羅斯第三方麵軍和烏克蘭第1方麵軍能夠派出人至十個集團包其中包括三至四個坦克集團軍,對柏林實施進攻。朱可夫不同意這種說法。2月初,在白俄羅斯第1方商軍的八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和兩個坦克集團軍中,留在柏林方向的隻有四個不完整的集團軍(即第5突擊集團軍、近衛家8集團軍、以及第33和第69集團軍)。有兩個軍(分別從近衛第8集團軍和第69集團軍抽調的)正在波茲南地區作戰,而方麵軍的其他兵力不得不轉向東渡美拉尼亞方麵以對付來自這個方向的威脅。另一方麵,烏克蘭第醜方麵軍在2月8日至24日期間,正在布雷斯勞西北地區發動攻勢,它的主力(四個諸兵種合成集團軍、兩個坦克集團軍和第2空軍集團軍)都參加了這一戰役。德軍也向該處調集了大批援軍,進行了頑強的抵抗。在進攻十七天之後,烏克蘭第1方麵軍的部隊推進了六十二英裏,前出到尼斯河,但強渡該河的企圖未能實現,因而蘇軍在該河東岸轉入了防禦。


    使問題更加複雜的是,蘇軍在維斯瓦河一奧得河戰役過程中曾遭受重大傷亡。2月1日,白俄羅斯第1方麵軍各步兵師乎均人數為五千五百人左右,而近衛第8集團軍各步兵師的人數則在三千八百至四千八百人之間。朱可夫的兩個坦克集團軍有七百四十輛坦克,或者說每個裝甲族平均大約四十輛,但其中的許多裝甲旅卻隻有十五到二十輛坦克。烏克蘭第1方麵軍也存在著類似的情況。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朱可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奧托·普雷斯頓·錢尼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奧托·普雷斯頓·錢尼並收藏朱可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