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頁
千年幻境:凝固的時光 作者:[英]懷斯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秘魯複雜多變的地形以一種獨特的方式融合在一起,用勾勒出的輪廓向人們講述高山和大海的故事,講述各民族之間的碰撞與結合。無論在征服者的城市,還是崇山峻嶺中的遺忘之都,正是這種融合,才形成了現代的秘魯國家。
在秘魯,人們用多彩的圍巾向初升的朝陽問好。親切、友善的陽光撫摸著群山,溫柔地把它們搖醒。這裏的金銀和寶藏是一道符咒,而大自然是與它相剋的另一道符咒,傳說中的財寶把世界各地的無數冒險家吸引到這裏,麵對巍峨的高山,一切凡塵俗事都將悄然逝去。數百年來唯一保留下來的那亙古不變的偉大財富是高原人的生活方式一一迷人的自然風光,還有如同太陽般永恆而安詳的當地居民。他們知道,黃昏的臨近意味著黎明的朝陽不久將再次升起。
第一節:太陽之子
秘魯印加帝國是神秘的南美文明古國,迄今為止仍未完全向世人揭開它那神秘的麵紗。13世紀末期,蓋丘人在庫斯科建立了塔萬廷蘇約帝國。堡壘拱衛的庫斯科是印加帝國的中心,印第安文明的心髒。
從塔萬廷蘇約帝國傳說中的締造者曼可喀巴科到1553年死於西班牙人之手的阿塔華爾帕,經歷了14任印加王。印加王利用千年以來獲得的知識以及從以前的文明中繼承的內容,建立了神權帝國以及神奇的統治機構,將不同部族歸納在統治之下。帝國的領土廣闊,上起哥倫比亞的努多德巴斯特,下至智利的烏馬勒河。
印加帝國是一個組織嚴密、集體觀念很強的國家。在這裏,貨幣和私有財產根本不存在,帝國的臣民都平等地參加公共勞動,這種原始的賦稅形式被稱為“米塔”。正是因為有了“米塔”,印加帝國才建設起了被稱為“沙科沙阿曼”的雄偉堡壘。現在,堡壘早已殘破不堪,但它那懾人的氣勢依然——那些巨石的重量每塊都超過了100噸。
對這個既不會使用車輪和馬車,也不會用文字記錄自己的科學發現的民族來說,能建造如此壯觀的堡壘確實是一個偉大的奇蹟。印加帝國非常注重水渠、水道、渡槽、道路、客棧、倉庫以及農業體係重要設施的建設,保證了日趨增長的人口的需求,同時也利於對其他部族的統治和交流。盡管印加王自庫斯科地區推行了一些藝術和建築模式,如壁龕、不規則四邊形的門窗、雙側柱門,但應該肯定,印加帝國的文化匯總了千年傳統並達到了頂峰。
這一切可能都要歸功於印加的國家製度,這裏雖然沒有監獄,但卻保留著多種嚴苛的體罰形式;這裏也沒有飢餓,豐收的成果都分配給了社會成員。印加王通過大舉派遣使者、遷移部落,加速了蓋丘語的傳播,擴大了印加帝國的疆土領域和印加文明的影響範圍。隨著語言的傳播,領主製、文化模式和經濟製度的推行,印加文化每到一地都融合了當地的特徵,在秘魯各地留下了大量的印加文明遺址。
位於的的喀喀湖附近斯魯斯塔尼的葬塔是早期印加文明的象徵。高高的葬塔傲然指向天空,這不禁讓人想起更高處巍然屹立的安第斯山脈。接近天空,親吻驕陽,是印加人永遠的夢想。它們絕不是為普通人修建的,這些墓地叫作“朱巴”,專門用來埋葬貴族和他們的家庭成員。直到今天,人們對這些葬塔的建築年代和主人仍然沒有定論。
印加人崇拜太陽,自稱是“太陽的子孫”。每座城中建立的神聖日晷儀既用來標明太陽的運行情況,也作為捆住太陽並防止它墜落下去的奇異象徵。他們認為神聖的力量可以跨越時空、主宰人類,而亙古永恆的岩石是與神聖力量溝通的媒介。於是,他們用巨石搭建了通往天國的神秘道路,聆聽神明的諄諄教誨。帕卡卡馬科的考古遺址坐落在距利馬幾公裏遠的沿海地區,那裏的太陽和月亮神殿是秘魯早期文明的重要見證,建設廟宇的當地人後來成為強大的印加帝國的臣民。
的的喀喀湖的印第安人相互傳遞信息的方法非常特別,他們遵循著祖先留下的古老傳統一一未婚男子的頭飾上有白色的纓綬,而已婚男子的標誌則是頭飾上的紅點。此外,服裝上的顏色和符號也代表穿著者的社會地位。居住在安第斯山麓小村莊裏的印第安人仍舊生活在神聖、不可冒犯的大自然的懷抱中,他們對延續了千百年的古老生活方式同樣是頂禮膜拜,用物神崇拜的神秘信仰保護自己。山區印第安人絕不會坐在山坡上,因為他們敬畏山坡上的苔蘚;經過湖邊時,他們總是發出喊聲以便叫醒湖底受到巫術催眠的龍;他們常在牆上放置頭蓋骨“示警”,也相信紅線可避免妖魔纏身,大蒜可驅邪等等。這些流傳久遠的奇特習俗是印加文明的最後領地,也是曾經熠熠生輝的歷史留下的美麗回憶。
如今,印第安人的一個分支“凱楚阿人”仍按先輩流傳下來的傳統在這裏放牧羊群,收穫羊絨。他們的房子是用泥磚和稻草搭建的,裏麵隻有一些必需的器物。和古印加人一樣,他們也使用當地的方言,古老的集體生活方式依然通過一種叫“舍力納卡”的婚姻形式維繫。準確地說,這是一種互助形式:婦女要幫助婆婆料理家務,男子則要幫助嶽父家從事田間勞動。凱楚阿人也許是世界上最後一個在神話中生活的民族,他們周圍是未受破壞的大自然,雖然貧窮卻天性樂觀。
在秘魯,人們用多彩的圍巾向初升的朝陽問好。親切、友善的陽光撫摸著群山,溫柔地把它們搖醒。這裏的金銀和寶藏是一道符咒,而大自然是與它相剋的另一道符咒,傳說中的財寶把世界各地的無數冒險家吸引到這裏,麵對巍峨的高山,一切凡塵俗事都將悄然逝去。數百年來唯一保留下來的那亙古不變的偉大財富是高原人的生活方式一一迷人的自然風光,還有如同太陽般永恆而安詳的當地居民。他們知道,黃昏的臨近意味著黎明的朝陽不久將再次升起。
第一節:太陽之子
秘魯印加帝國是神秘的南美文明古國,迄今為止仍未完全向世人揭開它那神秘的麵紗。13世紀末期,蓋丘人在庫斯科建立了塔萬廷蘇約帝國。堡壘拱衛的庫斯科是印加帝國的中心,印第安文明的心髒。
從塔萬廷蘇約帝國傳說中的締造者曼可喀巴科到1553年死於西班牙人之手的阿塔華爾帕,經歷了14任印加王。印加王利用千年以來獲得的知識以及從以前的文明中繼承的內容,建立了神權帝國以及神奇的統治機構,將不同部族歸納在統治之下。帝國的領土廣闊,上起哥倫比亞的努多德巴斯特,下至智利的烏馬勒河。
印加帝國是一個組織嚴密、集體觀念很強的國家。在這裏,貨幣和私有財產根本不存在,帝國的臣民都平等地參加公共勞動,這種原始的賦稅形式被稱為“米塔”。正是因為有了“米塔”,印加帝國才建設起了被稱為“沙科沙阿曼”的雄偉堡壘。現在,堡壘早已殘破不堪,但它那懾人的氣勢依然——那些巨石的重量每塊都超過了100噸。
對這個既不會使用車輪和馬車,也不會用文字記錄自己的科學發現的民族來說,能建造如此壯觀的堡壘確實是一個偉大的奇蹟。印加帝國非常注重水渠、水道、渡槽、道路、客棧、倉庫以及農業體係重要設施的建設,保證了日趨增長的人口的需求,同時也利於對其他部族的統治和交流。盡管印加王自庫斯科地區推行了一些藝術和建築模式,如壁龕、不規則四邊形的門窗、雙側柱門,但應該肯定,印加帝國的文化匯總了千年傳統並達到了頂峰。
這一切可能都要歸功於印加的國家製度,這裏雖然沒有監獄,但卻保留著多種嚴苛的體罰形式;這裏也沒有飢餓,豐收的成果都分配給了社會成員。印加王通過大舉派遣使者、遷移部落,加速了蓋丘語的傳播,擴大了印加帝國的疆土領域和印加文明的影響範圍。隨著語言的傳播,領主製、文化模式和經濟製度的推行,印加文化每到一地都融合了當地的特徵,在秘魯各地留下了大量的印加文明遺址。
位於的的喀喀湖附近斯魯斯塔尼的葬塔是早期印加文明的象徵。高高的葬塔傲然指向天空,這不禁讓人想起更高處巍然屹立的安第斯山脈。接近天空,親吻驕陽,是印加人永遠的夢想。它們絕不是為普通人修建的,這些墓地叫作“朱巴”,專門用來埋葬貴族和他們的家庭成員。直到今天,人們對這些葬塔的建築年代和主人仍然沒有定論。
印加人崇拜太陽,自稱是“太陽的子孫”。每座城中建立的神聖日晷儀既用來標明太陽的運行情況,也作為捆住太陽並防止它墜落下去的奇異象徵。他們認為神聖的力量可以跨越時空、主宰人類,而亙古永恆的岩石是與神聖力量溝通的媒介。於是,他們用巨石搭建了通往天國的神秘道路,聆聽神明的諄諄教誨。帕卡卡馬科的考古遺址坐落在距利馬幾公裏遠的沿海地區,那裏的太陽和月亮神殿是秘魯早期文明的重要見證,建設廟宇的當地人後來成為強大的印加帝國的臣民。
的的喀喀湖的印第安人相互傳遞信息的方法非常特別,他們遵循著祖先留下的古老傳統一一未婚男子的頭飾上有白色的纓綬,而已婚男子的標誌則是頭飾上的紅點。此外,服裝上的顏色和符號也代表穿著者的社會地位。居住在安第斯山麓小村莊裏的印第安人仍舊生活在神聖、不可冒犯的大自然的懷抱中,他們對延續了千百年的古老生活方式同樣是頂禮膜拜,用物神崇拜的神秘信仰保護自己。山區印第安人絕不會坐在山坡上,因為他們敬畏山坡上的苔蘚;經過湖邊時,他們總是發出喊聲以便叫醒湖底受到巫術催眠的龍;他們常在牆上放置頭蓋骨“示警”,也相信紅線可避免妖魔纏身,大蒜可驅邪等等。這些流傳久遠的奇特習俗是印加文明的最後領地,也是曾經熠熠生輝的歷史留下的美麗回憶。
如今,印第安人的一個分支“凱楚阿人”仍按先輩流傳下來的傳統在這裏放牧羊群,收穫羊絨。他們的房子是用泥磚和稻草搭建的,裏麵隻有一些必需的器物。和古印加人一樣,他們也使用當地的方言,古老的集體生活方式依然通過一種叫“舍力納卡”的婚姻形式維繫。準確地說,這是一種互助形式:婦女要幫助婆婆料理家務,男子則要幫助嶽父家從事田間勞動。凱楚阿人也許是世界上最後一個在神話中生活的民族,他們周圍是未受破壞的大自然,雖然貧窮卻天性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