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頁
廢墟的真相(考古紀實係列報導之二) 作者:[美]呂貝克·斯特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衰退進一步惡化,過分地放牧羊群使灌木林和草地也消失了,這個地區逐漸淪為沙漠。
科學家們認為環境惡化是導致佩特拉衰亡的因素之一:當周圍的環境再也無法為龐大的
人口提供足夠的食物和燃料時,城市就徹底消亡了。
佩特拉如同一本僅被讀過幾頁的書,在發現拜占庭教堂之後不久,菲瑪又留意到了
一根拔地而起的花崗岩石柱。“約旦國境內沒有花崗石,”他對來訪者解釋道,“肯定
來自埃及。看著那根花崗石柱,我常常在想,地下麵究竟埋藏著什麽。一座皇宮?一座
教堂,無論你走到佩特拉城的何處,你都會麵對這樣一些謎。”
未來幾十年將向我們揭示更多有關佩特拉從史前到伊斯蘭時代的歷史。“佩特拉城
幾乎還未被人觸及過,我們期望會有許多驚人的發現等待著我們,”acor總裁於1994年
這樣說,“這是個一流的考古地,一個中東最大的考古寶藏。”
第二章 尼尼微(nineveh)古亞述王朝興衰的秘密
位於中東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被考古學家們視為文物的“富
礦帶”。法國醫生兼昆蟲學家波塔,在此成功發掘出亞述故宮
——尼尼微城,並首次證實了《聖經》中史料的真實。
耶和華必伸手攻擊北方,毀滅亞述,使尼尼微荒蕪,幹旱如曠野。
——《聖經》
19世紀的歐美人對遙遠的過去越來越感興趣。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間的土
地”的地區,以一種特別的誘惑力,使歐美人瘋狂。以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為邊界
的美索不達米亞(當今的伊拉克境內)是眾所周知的古代文明之鄉,這種文明在希臘史
學家們的著作和聖經的《舊約全書》中都被談及過。那些老於世故而又頹廢的巴比倫人
和兇猛好戰的亞述人的故事使歐洲人如癡如醉。雖然古巴比倫僅殘留下一個土丘,可它
的地點卻無人不知。但是其他一些遠古城市,比如尼尼微又在什麽地方呢?這座非凡的
城市曾在《聖經》中被描述過,說它曾是向以色列部落和猶太部落交戰的國王辛拿切利
甫的首都,可是在美索不達米亞的什麽地方才能尋找到它呢?
自16世紀以來,美索不達米亞一直屬於奧斯曼帝國,可是,由於受到君士坦丁堡
(今天的伊斯坦堡)君主的極大忽視,它事實上已淪為了帝國的一塊充滿邪惡的死角。
偶入此地的少數外來人發現自己常深陷困境,受到各種幹擾。在這裏,土匪搶人,酋長
好鬥,地方官員受賄,政府官員腐敗;沙漠灼熱,獅子四處覓食;霍亂、痢疾一類的傳
染病到處流行;美索不達米亞危機四伏,去那裏旅行簡直就是冒險。然而,仍有一些膽
大好奇者冒險探索了這塊歷史上有口皆碑的勝地。
最早的一位探險者是一位名叫皮托·德拉·凡勒的義大利人,他於1616年進入美索
不達米亞。凡勒安全返回了歐洲,並帶回了許多巴比倫遺蹟中的紀念品,其中包括歐洲
人首次見到的一種新的文字樣本。這種文字呈楔形符號,刻在陶碑上,後來被稱為楔形
文字。
1756年,丹麥國王派遣了一個6人科學考察隊去中東地區,其中5人暴病而亡,隻有
卡什登·尼伯1人設法到達了玻塞玻利斯——具有2000年歷史的古波斯人的首都(如今
的伊朗境內),他返回歐洲時,帶回許多在該地找到的楔形碑文,這些碑文於1772年發
表,為後來奮力破譯楔形文字的學者們提供了寶貴的借鑑。碑文中使用的一種語言被證
實是古波斯文,已經以另一種文字形式為人所知。19世紀初,研究者們開始翻譯古波斯
人的楔形文字。
與此同時,歐洲勢力決定與奧斯曼帝國建立更近一步的貿易與外交關係。1802年,
英國正式在美索不達米亞設置了稱為領事的代表。6年後,這個位置由22歲的克勞蒂·
詹姆·利奇接任,利奇既是學者,又是外交官;他對古代史和古遺蹟也極感興趣。他就
任領事期間,英國在巴格達的官邸成了考古活動的中心。
利奇繪了巴比倫遺蹟的素描,收集了楔形文陶碑,出版了關於巴比倫研究的學術論
文。然而,利奇的興趣並非隻在巴比倫上,他還夢想能尋找到消失了的尼尼微城。1820
年,他考察了巴格達以北,莫索城外,鎮守底格裏斯河兩岸的2座土丘。在一座叫庫羊
吉克的土丘頂上,他發現了破碎的陶器和一些刻有楔形文字的陶磚。可是利奇還未來得
及發掘土丘就死於霍亂病,他在波斯照料一個霍亂病患者時不幸染上了這種疾病。
利奇的遺孀將他的楔文陶板都賣給了倫敦大英博物館,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們很快
就開始就其中一些苦苦鑽研。
然而,對楔文突破性的破譯不是發生在寧靜的博物館裏,而是在波斯的岩石山峽中。
它的發現者是享利·羅林遜,一位由士兵和運動員轉而從事考古的學者,他對楔文的興
科學家們認為環境惡化是導致佩特拉衰亡的因素之一:當周圍的環境再也無法為龐大的
人口提供足夠的食物和燃料時,城市就徹底消亡了。
佩特拉如同一本僅被讀過幾頁的書,在發現拜占庭教堂之後不久,菲瑪又留意到了
一根拔地而起的花崗岩石柱。“約旦國境內沒有花崗石,”他對來訪者解釋道,“肯定
來自埃及。看著那根花崗石柱,我常常在想,地下麵究竟埋藏著什麽。一座皇宮?一座
教堂,無論你走到佩特拉城的何處,你都會麵對這樣一些謎。”
未來幾十年將向我們揭示更多有關佩特拉從史前到伊斯蘭時代的歷史。“佩特拉城
幾乎還未被人觸及過,我們期望會有許多驚人的發現等待著我們,”acor總裁於1994年
這樣說,“這是個一流的考古地,一個中東最大的考古寶藏。”
第二章 尼尼微(nineveh)古亞述王朝興衰的秘密
位於中東的美索不達米亞地區,被考古學家們視為文物的“富
礦帶”。法國醫生兼昆蟲學家波塔,在此成功發掘出亞述故宮
——尼尼微城,並首次證實了《聖經》中史料的真實。
耶和華必伸手攻擊北方,毀滅亞述,使尼尼微荒蕪,幹旱如曠野。
——《聖經》
19世紀的歐美人對遙遠的過去越來越感興趣。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間的土
地”的地區,以一種特別的誘惑力,使歐美人瘋狂。以底格裏斯河和幼發拉底河為邊界
的美索不達米亞(當今的伊拉克境內)是眾所周知的古代文明之鄉,這種文明在希臘史
學家們的著作和聖經的《舊約全書》中都被談及過。那些老於世故而又頹廢的巴比倫人
和兇猛好戰的亞述人的故事使歐洲人如癡如醉。雖然古巴比倫僅殘留下一個土丘,可它
的地點卻無人不知。但是其他一些遠古城市,比如尼尼微又在什麽地方呢?這座非凡的
城市曾在《聖經》中被描述過,說它曾是向以色列部落和猶太部落交戰的國王辛拿切利
甫的首都,可是在美索不達米亞的什麽地方才能尋找到它呢?
自16世紀以來,美索不達米亞一直屬於奧斯曼帝國,可是,由於受到君士坦丁堡
(今天的伊斯坦堡)君主的極大忽視,它事實上已淪為了帝國的一塊充滿邪惡的死角。
偶入此地的少數外來人發現自己常深陷困境,受到各種幹擾。在這裏,土匪搶人,酋長
好鬥,地方官員受賄,政府官員腐敗;沙漠灼熱,獅子四處覓食;霍亂、痢疾一類的傳
染病到處流行;美索不達米亞危機四伏,去那裏旅行簡直就是冒險。然而,仍有一些膽
大好奇者冒險探索了這塊歷史上有口皆碑的勝地。
最早的一位探險者是一位名叫皮托·德拉·凡勒的義大利人,他於1616年進入美索
不達米亞。凡勒安全返回了歐洲,並帶回了許多巴比倫遺蹟中的紀念品,其中包括歐洲
人首次見到的一種新的文字樣本。這種文字呈楔形符號,刻在陶碑上,後來被稱為楔形
文字。
1756年,丹麥國王派遣了一個6人科學考察隊去中東地區,其中5人暴病而亡,隻有
卡什登·尼伯1人設法到達了玻塞玻利斯——具有2000年歷史的古波斯人的首都(如今
的伊朗境內),他返回歐洲時,帶回許多在該地找到的楔形碑文,這些碑文於1772年發
表,為後來奮力破譯楔形文字的學者們提供了寶貴的借鑑。碑文中使用的一種語言被證
實是古波斯文,已經以另一種文字形式為人所知。19世紀初,研究者們開始翻譯古波斯
人的楔形文字。
與此同時,歐洲勢力決定與奧斯曼帝國建立更近一步的貿易與外交關係。1802年,
英國正式在美索不達米亞設置了稱為領事的代表。6年後,這個位置由22歲的克勞蒂·
詹姆·利奇接任,利奇既是學者,又是外交官;他對古代史和古遺蹟也極感興趣。他就
任領事期間,英國在巴格達的官邸成了考古活動的中心。
利奇繪了巴比倫遺蹟的素描,收集了楔形文陶碑,出版了關於巴比倫研究的學術論
文。然而,利奇的興趣並非隻在巴比倫上,他還夢想能尋找到消失了的尼尼微城。1820
年,他考察了巴格達以北,莫索城外,鎮守底格裏斯河兩岸的2座土丘。在一座叫庫羊
吉克的土丘頂上,他發現了破碎的陶器和一些刻有楔形文字的陶磚。可是利奇還未來得
及發掘土丘就死於霍亂病,他在波斯照料一個霍亂病患者時不幸染上了這種疾病。
利奇的遺孀將他的楔文陶板都賣給了倫敦大英博物館,來自世界各地的學者們很快
就開始就其中一些苦苦鑽研。
然而,對楔文突破性的破譯不是發生在寧靜的博物館裏,而是在波斯的岩石山峽中。
它的發現者是享利·羅林遜,一位由士兵和運動員轉而從事考古的學者,他對楔文的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