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頁
廢墟的真相(考古紀實係列報導之二) 作者:[美]呂貝克·斯特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趣始於1835年,那時為了盡軍人之職他去了波斯小鎮比裏斯屯。在那裏,他風聞附近有
石刻,出於好奇,跑去瞧了瞧。這一瞧可使他驚訝不已,麵對一麵340英尺高的巨大懸
崖石刻,羅林遜驚得目瞪口呆。石刻描述了古波斯國王達林斯準備懲罰那些造反的諸候
的故事。人物像四周及下方用三種楔文語言描述了故事,約1200行。羅林遜意識到,這
些石刻文字可能就是解讀楔形文字的關鍵,於是冒著生命危險,靠狹窄的壁架和歪斜易
損的梯子登上崖壁抄寫石刻文字;而最難到達的部份就隻好出錢雇了個庫爾德男孩,用
繩索將他吊上懸崖去代抄。
當他抄完石刻全文時,他已升任英國駐巴格達的領事,在那裏他開始著手研究楔形
文字的秘密。為了解除沙漠的炎熱之苦,他創造了人造瀑布。在涼爽的瀑布下,腳旁伴
著他的小寵獅,全神貫注地研究著三種楔形原文。很快,他成功地翻譯了古波斯文;可
是對另外兩種文字卻困惑不解。然而僅僅幾年時間,他又成功地突破了另一種無人知曉
的文字。這就是巴比倫語,早在幾千年以前就已起源於美索不過米亞的一種文明語言。
它不僅是古巴比倫語,也是亞述語。
1851年,羅林遜出版了比裏斯屯石刻文中的巴比倫文字的部份譯文,使美索不達米
亞考古學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步。此時,仍有大量的巴比倫石刻文有待翻譯,然而,第
三種文字仍在繼續困惑著楔形文字學者們。學者們最終認為它是源於古波斯人的一種語
言,並稱它為伊拉米特語。與此同時,法國學者朱勒·奧仆特於1869年宣稱楔形文字最
初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的蘇美爾地區,後來又由包括伊拉米特人和巴比倫人在內的
民族繼承使用。當代的學者們認定奧仆特的推論正確。蘇美爾文是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字
語言,是楔形文字的基礎,後來又被中東地區各種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所使用。
美索不達米亞的秘密正在被揭示開來。就在羅林遜研究石刻文字,竭盡全力破譯巴
比倫語之時,其他人正在發掘土丘和山坡。他們中有一位搜尋者名叫保爾·伊邁爾·波
塔,法國駐莫索的領事。波塔開始發掘庫羊吉克,希望能找到尼尼微的遺蹟,可是幹了
好幾周隻找到幾塊誇頭。於是失去了興趣。隨後,他又聽說向北幾公裏外有一個叫喀霍
沙巴德的地方,可以找到大量的刻文磚,他派了幾個工人去現場了解,帶回的信息令人
振奮,說是看見刻有巨大的人和怪獸的牆壁。
波塔急忙親往考察,看見先去的工人們已經發掘出了壁刻,有的是公牛像,有的是
大鬍子人像,還有的是帶翅膀的獅身人麵像。興高采烈的波塔向全世界宣布,說他已找
到了尼尼微。法國政府命令他盡量發掘遺蹟古物,並送回法國。可是搬運工作極其艱難,
幾乎無法實施。
與希臘、羅馬和埃及的石製遺蹟不一樣,美索不達米亞的古城都是用曬幹的泥磚建
造的,隻有雕塑、重要的門麵、用於慶典或裝飾的牆板才用石頭造成。歷經許多年代的
美索不達米亞城磚易碎易塌,給搜尋特殊建築輪廓的考古者們造成極大的困難,發掘工
地看起來不像一座掩埋在土裏的城市,而像一個巨大的螞蟻堆。一堆堆的髒物,一堆堆
的破磚,發掘者們正在往裏打通道,搜尋陶碑、雕塑和寶藏。
波塔在喀霍沙巴德發掘出了許多大雕塑:長翅膀的牛身人頭宮庭衛士,15英尺高的
國王與神靈的石膏肖像以及其他等等,波塔和汗水淋漓的工人們歷盡千辛萬苦,總算把
這些戰利品搬上了底格裏斯河的筏子上。這些古物將隨筏子向下漂往波斯灣,在那裏裝
船,經過南非好望角附近波浪濤天的水域,運往法國。雖然在運輸過程中,一些雕塑在
底格裏斯河或海上破損遺失,但大量的古物安全抵達了法國,引起了轟動。這些古物不
僅創造了新的亞述學研究,並且創造了一種稱為“亞述復興”的新時尚。在這段復興時
期裏,流行的家俱、裝飾品、珠寶以及婦女的服裝都帶有古亞述王宮圖案風格。
不甘心讓法國人摘去發現亞述城桂冠的英國人急派代理人去了美索不達米亞。此人
名叫奧斯丁·享利·勒亞德,曾在倫敦受過律師培訓。好探險的青年勒亞德已在中東許
多地方旅行過,此時在為英國駐君士坦丁堡的領事館工作。一本傳記資料把他的工作稱
做“多樣化的非官方外交使者”——一種介於政治活動和諜報工作之間的使命。1845年,
領事館派勒亞德去莫索,以宣告確立英國人在亞述學方麵的榮耀。
勒亞德故意在多疑的法國人和地方酋長們的麵前晃蕩而過,裝得象個打獵的獵人;
私下裏卻把工具偷運到莫索附近的土丘處,開始發掘。夜幕降臨之前,他的工人們已發
現了兩個亞述宮殿遺址。不久,他就發掘出了象牙雕刻。楔形文字碑和記載戰鬥場麵的
石刻,出於好奇,跑去瞧了瞧。這一瞧可使他驚訝不已,麵對一麵340英尺高的巨大懸
崖石刻,羅林遜驚得目瞪口呆。石刻描述了古波斯國王達林斯準備懲罰那些造反的諸候
的故事。人物像四周及下方用三種楔文語言描述了故事,約1200行。羅林遜意識到,這
些石刻文字可能就是解讀楔形文字的關鍵,於是冒著生命危險,靠狹窄的壁架和歪斜易
損的梯子登上崖壁抄寫石刻文字;而最難到達的部份就隻好出錢雇了個庫爾德男孩,用
繩索將他吊上懸崖去代抄。
當他抄完石刻全文時,他已升任英國駐巴格達的領事,在那裏他開始著手研究楔形
文字的秘密。為了解除沙漠的炎熱之苦,他創造了人造瀑布。在涼爽的瀑布下,腳旁伴
著他的小寵獅,全神貫注地研究著三種楔形原文。很快,他成功地翻譯了古波斯文;可
是對另外兩種文字卻困惑不解。然而僅僅幾年時間,他又成功地突破了另一種無人知曉
的文字。這就是巴比倫語,早在幾千年以前就已起源於美索不過米亞的一種文明語言。
它不僅是古巴比倫語,也是亞述語。
1851年,羅林遜出版了比裏斯屯石刻文中的巴比倫文字的部份譯文,使美索不達米
亞考古學大大地向前推進了一步。此時,仍有大量的巴比倫石刻文有待翻譯,然而,第
三種文字仍在繼續困惑著楔形文字學者們。學者們最終認為它是源於古波斯人的一種語
言,並稱它為伊拉米特語。與此同時,法國學者朱勒·奧仆特於1869年宣稱楔形文字最
初起源於美索不達米亞南部的蘇美爾地區,後來又由包括伊拉米特人和巴比倫人在內的
民族繼承使用。當代的學者們認定奧仆特的推論正確。蘇美爾文是已知的最古老的文字
語言,是楔形文字的基礎,後來又被中東地區各種文化背景不同的民族所使用。
美索不達米亞的秘密正在被揭示開來。就在羅林遜研究石刻文字,竭盡全力破譯巴
比倫語之時,其他人正在發掘土丘和山坡。他們中有一位搜尋者名叫保爾·伊邁爾·波
塔,法國駐莫索的領事。波塔開始發掘庫羊吉克,希望能找到尼尼微的遺蹟,可是幹了
好幾周隻找到幾塊誇頭。於是失去了興趣。隨後,他又聽說向北幾公裏外有一個叫喀霍
沙巴德的地方,可以找到大量的刻文磚,他派了幾個工人去現場了解,帶回的信息令人
振奮,說是看見刻有巨大的人和怪獸的牆壁。
波塔急忙親往考察,看見先去的工人們已經發掘出了壁刻,有的是公牛像,有的是
大鬍子人像,還有的是帶翅膀的獅身人麵像。興高采烈的波塔向全世界宣布,說他已找
到了尼尼微。法國政府命令他盡量發掘遺蹟古物,並送回法國。可是搬運工作極其艱難,
幾乎無法實施。
與希臘、羅馬和埃及的石製遺蹟不一樣,美索不達米亞的古城都是用曬幹的泥磚建
造的,隻有雕塑、重要的門麵、用於慶典或裝飾的牆板才用石頭造成。歷經許多年代的
美索不達米亞城磚易碎易塌,給搜尋特殊建築輪廓的考古者們造成極大的困難,發掘工
地看起來不像一座掩埋在土裏的城市,而像一個巨大的螞蟻堆。一堆堆的髒物,一堆堆
的破磚,發掘者們正在往裏打通道,搜尋陶碑、雕塑和寶藏。
波塔在喀霍沙巴德發掘出了許多大雕塑:長翅膀的牛身人頭宮庭衛士,15英尺高的
國王與神靈的石膏肖像以及其他等等,波塔和汗水淋漓的工人們歷盡千辛萬苦,總算把
這些戰利品搬上了底格裏斯河的筏子上。這些古物將隨筏子向下漂往波斯灣,在那裏裝
船,經過南非好望角附近波浪濤天的水域,運往法國。雖然在運輸過程中,一些雕塑在
底格裏斯河或海上破損遺失,但大量的古物安全抵達了法國,引起了轟動。這些古物不
僅創造了新的亞述學研究,並且創造了一種稱為“亞述復興”的新時尚。在這段復興時
期裏,流行的家俱、裝飾品、珠寶以及婦女的服裝都帶有古亞述王宮圖案風格。
不甘心讓法國人摘去發現亞述城桂冠的英國人急派代理人去了美索不達米亞。此人
名叫奧斯丁·享利·勒亞德,曾在倫敦受過律師培訓。好探險的青年勒亞德已在中東許
多地方旅行過,此時在為英國駐君士坦丁堡的領事館工作。一本傳記資料把他的工作稱
做“多樣化的非官方外交使者”——一種介於政治活動和諜報工作之間的使命。1845年,
領事館派勒亞德去莫索,以宣告確立英國人在亞述學方麵的榮耀。
勒亞德故意在多疑的法國人和地方酋長們的麵前晃蕩而過,裝得象個打獵的獵人;
私下裏卻把工具偷運到莫索附近的土丘處,開始發掘。夜幕降臨之前,他的工人們已發
現了兩個亞述宮殿遺址。不久,他就發掘出了象牙雕刻。楔形文字碑和記載戰鬥場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