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師的老底子是黔軍第43軍(李燊),首任師長是遵義人陳鐵(黃埔一期生,49年起義),官兵也大多來自於貴州。蔡智誠的表姐夫劉眉生(遵義人,黃埔五期生)在抗戰期間擔任過這個師的團長,在忻口會戰中犧牲了,所以他對這支隊伍並不陌生。


    255團團長李劍民上校也是遵義人,他和蔡中校交談了幾句,發現兩人之間居然還有點拐彎抹角的親戚關係(老李是小蔡的妻子的姑父),當即十分開心,立刻就用棉被裹住蔡智誠,把他連人帶電台都送到軍部去了。


    14軍的軍部設在一所民房的背後,這是一個七八米深的地洞,洞口被前麵的房屋遮擋著,共軍的觀察哨看不見、炮火也打不進來,既隱蔽又安全。地洞裏麵十分寬敞,牆上掛著煤氣燈,桌子和椅子上擺著軍用地圖和其他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旁邊還有幾張行軍床。14軍副軍長穀炳奎就在這些桌子椅子和行軍床之間轉來轉去,一邊聽著蔡智誠的匯報、一邊不停地報以冷笑:“哼哼,說得好聽……風往共軍那邊吹,你管不了,人往共軍那邊跑,你也管不了。天上和地下一個樣,你們都能找到藉口……”


    穀副軍長的猜疑其實是有原因的——因為就在頭一天的晚上(12月9日夜),據守小王莊一線的85軍的五個團以及軍直屬部隊在23師師長黃子華的帶領下全體投誠,把陣地移交給了解放軍。這樣,連同11月29日起義的廖運周110師,第85軍的三個師八個團(216師隻有兩個團)居然在十天之內就全部“叛變”了,隻給吳紹周留下一個盡是傷兵的軍醫院。


    部下集體叛逃,身為12兵團副司令兼85軍軍長的吳紹周當然難咎其職。吳紹周是貴州人,蔡智誠也是,但蔡貴州並不認識吳貴州,跳傘的人與85軍也沒有什麽關係。吳軍長的部下跑了屬於“人禍”,蔡教官的部下飛了屬於“天災”,兩者根本就不是一碼子事,可穀炳奎現在非要把他們扯到一起指桑罵槐,這就難免讓蔡智誠覺得十分的不痛快。


    於是,在軍部地洞裏憋了一肚子氣的蔡貴州就去找自己的老鄉發牢騷。他原本還覺得在私底下埋怨別人的上司有點不太合適,卻沒想到李劍民拍桌子摔板凳的,罵得比他更凶。


    255團的團部裏麵除了李劍民,還有254團的團長何玉林,也是個貴州人。據這兩位團長介紹:第14軍是9月份才由“整編第10師”恢復軍的番號的,當時,整編師的副師長熊綬春升任軍長(前任師長是羅廣文),副軍長的職位本來擬由85師師長譚本良接任。譚本良的資格很老、聲望也夠,但他卻是貴州講武學校畢業,所以這個提名到了黃維那裏就沒能通過,最終還是讓黃埔出身的10師師長穀炳奎擔任了副軍長。於是乎,譚師長一氣之下就跑回貴陽老家生病去了(49年在黔西南率部起義),85師隻好臨時由副師長吳宗遠(黃埔10期生)負責指揮。


    踏入淮海戰場之後,10師和85師交替擔任14軍的前鋒和後衛,剛開始的時候還算正常,但後來,部隊先是在澮河南岸遭到共軍突襲,輜重和行李全部丟了,接著又在李圍子吃了個敗仗,10師師長張用斌負重傷、29團團長鄭汝弼陣亡……於是,兵團部傳令:“第14軍軍長熊綬春指揮無方、撤職查辦,由副軍長穀炳奎代理軍長職務”(在這個通令中還有一條:“兵團副司令胡璉免兼18軍軍長,由副軍長楊伯濤代理軍長職務”——因此,熊綬春臨死的時候已經不是14軍軍長,而楊伯濤的18軍軍長也隻不過才當了半個月而已)。


    穀副軍長走馬上任,但他的第10師已經差不多打光了(第10師的前身是45師,主要由安徽人和湖南人組成,歷任師長方振武、鮑剛、衛立煌、李默庵、穀炳奎、張用斌,也是安徽人湖南人各占一半),這時候14軍裏還能打仗的部隊隻剩下85師的兩個團,其中255團負責守衛楊圍子,254團隨85師師部在北麵的沈莊擔任外圍防禦。12月初,254團在沈莊陣地上連續頂住了共軍的多次進攻,但代理師長吳宗遠也身負重傷,按道理,這時候怎麽都應該讓85師的人繼續指揮才對,可穀炳奎卻硬要讓10師28團團長潘琦來接替師長,結果搞得一幫貴州兵很不服氣,不僅很快丟掉了沈莊,就連剛上任沒幾天的潘師長也做了解放軍的俘虜。


    ——寫到這裏,說明一下:


    一、丟失沈莊的責任其實並不能賴在穀炳奎的身上。最後一次“沈莊攻堅戰”發生在48年12月8日,攻擊部隊為中野4縱(陳賡部)第10旅的29、30團,13旅38團和22旅的66團,四個團打一個團,別說是讓潘琦指揮,就是請拿破崙來當師長也照樣是要完蛋的。


    二、有材料把潘琦說成是“10師代師長”,錯了。潘琦是10師的團長,他代理的卻是85師的師長——這大概是因為85師在幾天之內接連被俘虜了兩個“代理師長”(吳宗遠和潘琦),而第10師卻一個師長也沒有被抓,所以才會發生這樣的誤會。


    相對於同在黃維兵團的10軍、18軍和85軍而言,現有資料對淮海戰役中有關第14軍的介紹比較少也比較亂。究其原由,或許是由於其他三個軍的六個正副軍長統統被俘虜,所以他們有足夠的精力進行反省、研究和爭辯,而14軍的軍長一個陣亡、一個脫逃,結果就沒有人撰寫回憶錄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場上的蒲公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外馬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外馬甲並收藏戰場上的蒲公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