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是夥食水準急劇下降,每天蘿蔔青菜、青菜蘿蔔,不僅沒有肉、菜湯裏連油星子也見不到,到後來甚至連糙米飯也吃不飽了。按照政府的宣傳,青年軍的士兵待遇和後勤供應標準應該比其他軍隊高一個檔次,現在可好,別說高水準,就連保安團的飯菜都比不上,各單位的官兵紛紛鼓譟起來。
不久,師部附近的“社會組”的學員就開始鬧事,因為他們發現“方師長每天要吃一隻小乳豬”。於是,憤怒的學生兵毆打了後勤主任、師部副官和勤務兵,“社會組”率先罷課、並且提出了“驅逐貪汙腐敗的方先覺”的口號,很快,其他兩個學兵大隊也響應號召,實行罷課抗議。
訓練隊的教官們被弄得啼笑皆非:“見鬼了,從來隻聽說學校罷課,這回居然遇到軍隊罷課,真正是滑天下之大稽”。
“罷課風潮”持續了一個多星期。搞到最後,方先覺師長真的被調走了,鬧事的軍人們也沒有受到任何處分。
其實,這場風波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當時,雲南是遠征軍的根據地,不具備遠征軍或者駐印軍背景的高級軍官根本就別想在這裏帶兵。方先覺雖然算得上是位抗日名將,而且是正宗黃埔生、資歷也夠老,可他從來沒有在遠征軍或者駐印軍裏混過,因此,想在雲南掌管精銳的207師,註定是困難重重。
在上層人物的指使下,雲南各兵站斷絕了對207師的物資供應,接著,又有人攛掇著學生兵起來鬧事(207師的軍官大多來自於杜聿明的第五軍)。事情越搞越大,最後鬧到了中央,蔣委員長也無可奈何,隻好把方先覺調到陝西擔任206師的師長,改派遠征軍出身的羅又倫擔任207師師長。
羅又倫是杜聿明第五軍的老人,而且當過二百師(杜聿明的老底子)的師長。自從他上任以後,米有了、麵有了、豬肉香油都有了,部隊夥食大為改善。
可是,消停了沒多久,軍營裏又開始鬧事了。
學兵訓練即將結束的時候,杜聿明提出,把207師輜汽大隊的學生兵補充到印度的汽車團。羅又倫師長是杜長官的老部下,當然遵命照辦。“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對於被調動的人員來講,似乎也隻有服從軍令的本分。
可是,這一次卻不同,207師是青年軍,駐印度的軍隊是遠征軍,兩者間的待遇是不一樣的,政府在招兵的時候就明確規定了不同的政策,所以,把青年軍裏的學生調到遠征軍去,相當於“政府違約”了。輜汽大隊的學員們可都是具有維權意識的知識分子,立刻就鬧騰起來,使用的還是先前的那一招——罷課抗議。
其他兩個大隊也覺得唇亡齒寒、兔死狐悲。畢竟,大家都是奔著青年軍的招牌來的,誰也不願意自降一格變成了遠征軍,一旦丟掉了青年軍的名號,那些上大學、找工作的優惠待遇不就全部泡湯了麽!更何況,當時還有個傳言,說杜聿明準備撤消207師的番號,把所有人員和裝備分散到遠征軍各個部隊去。這一下,大家都憤怒了,於是紛紛響應輜汽大隊的號召,罷課,示威。
訓練基地的教官急得昏天黑地。有位老先生跑到寢室裏動員大家到教室去複課,他老淚縱橫、一雙手在胸前比劃著名:“同學們,不能這麽鬧啊!這樣鬧下去,等你們的鬍子象我這麽長了,國家還是沒希望呀……”。
可自始至終,沒有人理睬他。
這時候,上峰送來了準備發放給“精銳部隊”的美式軍服。但是,沒有人去領那些衣服,更沒有穿戴新式服裝。
夜裏,不知道是什麽人在操場的旗杆上升起了幾隻美式步兵靴,還在牆上張貼了兩幅標語,一條寫著:“我是中國人,不穿美國衣”,另一條是“驅逐出賣207師的羅又倫,恭迎方先覺師長回滇重掌舊部!”
——嗨!這不是瞎折騰麽。
折騰到最後,羅又倫沒有被驅逐,輜汽大隊的學生兵終於還是去了印度。但上級同時又補充了一個政策,規定被徵調到遠征軍的青年軍的官兵還可以繼續享受青年軍的各種優惠待遇,這才算是平息了各方麵的怨氣。
因此,在國軍之中,真正能夠被稱做“青年遠征軍”的隻有207師。這支青年軍性質的部隊沒有被撤消,而是被編入新六軍,成為了遠征軍的一部分。抗戰勝利後,207師被杜聿明帶到東北,是青年軍中最先投入內戰的部隊,後來,這支國軍“王牌主力”在遼瀋戰役中被解放軍四野全殲……
當然,這一切和蔡智誠並沒有多大關係。
因為,他這時已經離開207師,參加傘兵部隊去了。
“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新六軍”。這是1946年流傳在東北地區的一段民謠,意思是誇獎新六軍的服裝好看模樣帥、文武雙全素質高——說實話,新六軍打仗的水平暫且不論,僅從外表上看,確實比“土八路”東北聯軍漂亮得太多。在當時,瀋陽街頭身穿美式軍服、挎著女學生逛馬路的“抗日功臣”,有許多就是45年初在雲南“罷課鬧事”的青年軍學生。
大家都知道,新六軍號稱國軍的“五大主力”之一。其實,“五大主力”時期的新六軍,下轄的應該是新22師、14師(黃仁宇先生曾經在這個師當過排長)和207師,這三個師合在一起,實力的確十分強大,解放軍還真的沒有在他們手裏占到過什麽便宜。可後來,14師調出去組建了新3軍,207師分出去擴充了第6軍,隻剩下一個新22師支撐門麵,新六軍再自稱是“五大主力”就有些勉強了。
不久,師部附近的“社會組”的學員就開始鬧事,因為他們發現“方師長每天要吃一隻小乳豬”。於是,憤怒的學生兵毆打了後勤主任、師部副官和勤務兵,“社會組”率先罷課、並且提出了“驅逐貪汙腐敗的方先覺”的口號,很快,其他兩個學兵大隊也響應號召,實行罷課抗議。
訓練隊的教官們被弄得啼笑皆非:“見鬼了,從來隻聽說學校罷課,這回居然遇到軍隊罷課,真正是滑天下之大稽”。
“罷課風潮”持續了一個多星期。搞到最後,方先覺師長真的被調走了,鬧事的軍人們也沒有受到任何處分。
其實,這場風波有著更深層次的原因。
當時,雲南是遠征軍的根據地,不具備遠征軍或者駐印軍背景的高級軍官根本就別想在這裏帶兵。方先覺雖然算得上是位抗日名將,而且是正宗黃埔生、資歷也夠老,可他從來沒有在遠征軍或者駐印軍裏混過,因此,想在雲南掌管精銳的207師,註定是困難重重。
在上層人物的指使下,雲南各兵站斷絕了對207師的物資供應,接著,又有人攛掇著學生兵起來鬧事(207師的軍官大多來自於杜聿明的第五軍)。事情越搞越大,最後鬧到了中央,蔣委員長也無可奈何,隻好把方先覺調到陝西擔任206師的師長,改派遠征軍出身的羅又倫擔任207師師長。
羅又倫是杜聿明第五軍的老人,而且當過二百師(杜聿明的老底子)的師長。自從他上任以後,米有了、麵有了、豬肉香油都有了,部隊夥食大為改善。
可是,消停了沒多久,軍營裏又開始鬧事了。
學兵訓練即將結束的時候,杜聿明提出,把207師輜汽大隊的學生兵補充到印度的汽車團。羅又倫師長是杜長官的老部下,當然遵命照辦。“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對於被調動的人員來講,似乎也隻有服從軍令的本分。
可是,這一次卻不同,207師是青年軍,駐印度的軍隊是遠征軍,兩者間的待遇是不一樣的,政府在招兵的時候就明確規定了不同的政策,所以,把青年軍裏的學生調到遠征軍去,相當於“政府違約”了。輜汽大隊的學員們可都是具有維權意識的知識分子,立刻就鬧騰起來,使用的還是先前的那一招——罷課抗議。
其他兩個大隊也覺得唇亡齒寒、兔死狐悲。畢竟,大家都是奔著青年軍的招牌來的,誰也不願意自降一格變成了遠征軍,一旦丟掉了青年軍的名號,那些上大學、找工作的優惠待遇不就全部泡湯了麽!更何況,當時還有個傳言,說杜聿明準備撤消207師的番號,把所有人員和裝備分散到遠征軍各個部隊去。這一下,大家都憤怒了,於是紛紛響應輜汽大隊的號召,罷課,示威。
訓練基地的教官急得昏天黑地。有位老先生跑到寢室裏動員大家到教室去複課,他老淚縱橫、一雙手在胸前比劃著名:“同學們,不能這麽鬧啊!這樣鬧下去,等你們的鬍子象我這麽長了,國家還是沒希望呀……”。
可自始至終,沒有人理睬他。
這時候,上峰送來了準備發放給“精銳部隊”的美式軍服。但是,沒有人去領那些衣服,更沒有穿戴新式服裝。
夜裏,不知道是什麽人在操場的旗杆上升起了幾隻美式步兵靴,還在牆上張貼了兩幅標語,一條寫著:“我是中國人,不穿美國衣”,另一條是“驅逐出賣207師的羅又倫,恭迎方先覺師長回滇重掌舊部!”
——嗨!這不是瞎折騰麽。
折騰到最後,羅又倫沒有被驅逐,輜汽大隊的學生兵終於還是去了印度。但上級同時又補充了一個政策,規定被徵調到遠征軍的青年軍的官兵還可以繼續享受青年軍的各種優惠待遇,這才算是平息了各方麵的怨氣。
因此,在國軍之中,真正能夠被稱做“青年遠征軍”的隻有207師。這支青年軍性質的部隊沒有被撤消,而是被編入新六軍,成為了遠征軍的一部分。抗戰勝利後,207師被杜聿明帶到東北,是青年軍中最先投入內戰的部隊,後來,這支國軍“王牌主力”在遼瀋戰役中被解放軍四野全殲……
當然,這一切和蔡智誠並沒有多大關係。
因為,他這時已經離開207師,參加傘兵部隊去了。
“吃菜要吃白菜心,當兵要當新六軍”。這是1946年流傳在東北地區的一段民謠,意思是誇獎新六軍的服裝好看模樣帥、文武雙全素質高——說實話,新六軍打仗的水平暫且不論,僅從外表上看,確實比“土八路”東北聯軍漂亮得太多。在當時,瀋陽街頭身穿美式軍服、挎著女學生逛馬路的“抗日功臣”,有許多就是45年初在雲南“罷課鬧事”的青年軍學生。
大家都知道,新六軍號稱國軍的“五大主力”之一。其實,“五大主力”時期的新六軍,下轄的應該是新22師、14師(黃仁宇先生曾經在這個師當過排長)和207師,這三個師合在一起,實力的確十分強大,解放軍還真的沒有在他們手裏占到過什麽便宜。可後來,14師調出去組建了新3軍,207師分出去擴充了第6軍,隻剩下一個新22師支撐門麵,新六軍再自稱是“五大主力”就有些勉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