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聽下麵這段,是王一民等挾持了特務頭子葛明理通過檢查站:“有主要街口的關卡都有便衣特務,這些傢夥一看葛明禮立刻鞠躬行禮,舉手放行。。。他們怎知道正有一把鋒利的鋼刀對著葛明禮的後背呢。這把鋼刀使葛明禮真是如坐針氈,如芒刺背。他那溜光水滑的大白臉上像被遮上了一層陰雲,眉頭緊皺。當後腰觸到那硬邦邦的鋼刀把上的時候,他那麵孔就被刺激得扭歪變形,連臉蛋子上的肉都不斷抽搐抖顫。他越是這樣越使那些警察特務看著害怕,有那想上前說兩句討好話的傢夥也不敢靠前了。他這副表情反倒使得摩托和汽車通行的速度加快了,幫助王一民他們爭取了時間”
這一段,讓王剛那和坤嗓子慢條斯理,不緊不慢地說出來,您想不出彩都難。
王剛的“知識分子說書”,讓他在評書界顯得十分另類,不疾不徐,娓娓道來,自成一家。而且,從中還可以看出王剛的聰明。他接的作品,都十分符合自己的氣質,因此說來如魚得水,最近,聽說他又要說《亮劍》,暗中不由得叫一聲佩服,想想王剛一板一眼地給大家講解特種部隊的戰術,品評各種衝鋒鎗的妙處,已經可以想像聽眾側耳傾聽的樣子了。可憐的王誌文,選了《血色浪漫》,您看王剛怎麽不選這個呢?
如果給王剛塑造一個形象,那就是“麵白無須,道貌岸然,臉帶奸笑,十指如鉤。。。”
嗯,誰說這象是練葵花寶典練出毛病的太監?站出來!!!
最後出場的一位,就是單田芳先生了,說《隋唐演義》的單田芳先生,至今,隻要一聽到單老那“呀呀呸!”,就會進入“吃飯不知饑飽,睡覺不知顛倒”的狀態。
如果說武俠小說中的金庸是皇帝,那麽單田芳,大概就是評書界一個難以超越的高峰了。總覺得,書中的那種說書人,就應該是單田芳先生這個樣子的,絕對“氣死小辣椒,不讓獨頭蒜”。
說起來,單田芳先生給小魔女曾經留下深刻印象,那是因為聽到單先生的一段gg – “野酸棗,滴溜溜地圓,有營養,純天然。。。”魔女聽了大笑 -- 這個人說話怎麽這麽逗呢?做gg都這麽逗。。。
其實魔女不知道,先生這張嘴,可是叫“單國嘴”呢。
單田芳
單先生的評書,個人以為勝在投入和謙遜,真正是把自己放在說書人的位置上在說書,就象茶館裏的說書人一樣,把書說得好,是自己的職業,是自己的衣食飯碗。單先生說書的時候,這種對於自己職業的恭敬,讓人不能不肅然起敬。
所以,單先生的書,特別忠實原作,很少作傷筋動骨的改變,這樣說書,實際上,說的就是實力了,硬碰硬。同樣的本子,說得不如前輩,是很容易看出來的。不過單先生有自信,所謂“舌兒尖兒頂上牙膛,叫丹田一力混元氣”,比較起來“上山虎遇到下山虎,雲中龍遇到霧中龍”,還真沒在前輩麵前栽過麵兒。
忠實原作,但是,單先生的書聽著絕對不讓人膩,因為他有自己的絕活 – 那是,單先生什麽人?“眼睫毛都是空的”,他的絕活就是情節忠實原作,卻不妨礙自己經常跳出書外,從一個說書人的角度自己點評開了 – “什麽紫麵崑崙俠,白雲劍客俠,一個比一個名聲大,一個比一個能耐大。。。”忽然冒出一句“俠客值多少錢一斤?”讓人不禁莞爾。
要聽正宗的中國評書,恐怕還是要聽“單國嘴”,用單先生的話說,自己的名字,帶了十個口呢(繁體單字上麵是兩個口),先天條件別人就沒法比,“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不過,薩倒是也給單先生找了個對手呢,就是《飛狐外傳》裏麵九龍門的掌門易吉師傅,袁紫衣給他的名字拆字玩,曰:“這‘吉’字拆將開來,是‘十一口’三字。易老師啊,凡人隻有一口,你卻有十一口。。。”袁紫衣這兒犯了個錯誤,以為隻要十一口就是讓人家穿幾個透明大窟窿,兆頭凶得很,就沒想到如果易吉師傅改行去做說書的,這易十一口可就大是吉兆。
鬧不好也能變成“易國嘴”呢。
如果給單田芳先生設計一個形象呢。。。算了,就是單先生的本色吧,灰長袍,半分頭,一手扇子一手驚堂 – 兵器就不必了,老先生帶著十張口呢,就是碰上九頭獅子都不在話下,天下無敵。。。
有一種說法認為評書現在瀕臨滅絕,我想這是暫時的現象,有價值的東西不會輕易地消失。嘿,其實說書這種藝術,以一人而傾倒天下,想來,隻有巴塞隆納奧運會開幕式上的佛拉門格可以媲美吧。
[完]
?
2006-12-25 14:53:52
大 中 小
寅將軍形象推測 – 選自連環畫《武鬆打虎》,可惜,唐僧和武鬆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打老虎?碰上壁虎大概都沒脾氣
要說中國古代四大名著,《西遊記》屬於最沒譜的一本,情節顛倒,邏輯錯亂,一看就是無聊的明朝招待所所長吳承恩跟小服務員瞎侃時候忽悠出來的,要對它進行考據的工作,隻怕和讓郭德綱大哥跳鋼管舞一個難度。
不過,也不是全無可以下手的地方,比如,西天取經,唐僧遇見的幾隻老虎吧,仔細想想,其中竟然頗有奧妙。
這一段,讓王剛那和坤嗓子慢條斯理,不緊不慢地說出來,您想不出彩都難。
王剛的“知識分子說書”,讓他在評書界顯得十分另類,不疾不徐,娓娓道來,自成一家。而且,從中還可以看出王剛的聰明。他接的作品,都十分符合自己的氣質,因此說來如魚得水,最近,聽說他又要說《亮劍》,暗中不由得叫一聲佩服,想想王剛一板一眼地給大家講解特種部隊的戰術,品評各種衝鋒鎗的妙處,已經可以想像聽眾側耳傾聽的樣子了。可憐的王誌文,選了《血色浪漫》,您看王剛怎麽不選這個呢?
如果給王剛塑造一個形象,那就是“麵白無須,道貌岸然,臉帶奸笑,十指如鉤。。。”
嗯,誰說這象是練葵花寶典練出毛病的太監?站出來!!!
最後出場的一位,就是單田芳先生了,說《隋唐演義》的單田芳先生,至今,隻要一聽到單老那“呀呀呸!”,就會進入“吃飯不知饑飽,睡覺不知顛倒”的狀態。
如果說武俠小說中的金庸是皇帝,那麽單田芳,大概就是評書界一個難以超越的高峰了。總覺得,書中的那種說書人,就應該是單田芳先生這個樣子的,絕對“氣死小辣椒,不讓獨頭蒜”。
說起來,單田芳先生給小魔女曾經留下深刻印象,那是因為聽到單先生的一段gg – “野酸棗,滴溜溜地圓,有營養,純天然。。。”魔女聽了大笑 -- 這個人說話怎麽這麽逗呢?做gg都這麽逗。。。
其實魔女不知道,先生這張嘴,可是叫“單國嘴”呢。
單田芳
單先生的評書,個人以為勝在投入和謙遜,真正是把自己放在說書人的位置上在說書,就象茶館裏的說書人一樣,把書說得好,是自己的職業,是自己的衣食飯碗。單先生說書的時候,這種對於自己職業的恭敬,讓人不能不肅然起敬。
所以,單先生的書,特別忠實原作,很少作傷筋動骨的改變,這樣說書,實際上,說的就是實力了,硬碰硬。同樣的本子,說得不如前輩,是很容易看出來的。不過單先生有自信,所謂“舌兒尖兒頂上牙膛,叫丹田一力混元氣”,比較起來“上山虎遇到下山虎,雲中龍遇到霧中龍”,還真沒在前輩麵前栽過麵兒。
忠實原作,但是,單先生的書聽著絕對不讓人膩,因為他有自己的絕活 – 那是,單先生什麽人?“眼睫毛都是空的”,他的絕活就是情節忠實原作,卻不妨礙自己經常跳出書外,從一個說書人的角度自己點評開了 – “什麽紫麵崑崙俠,白雲劍客俠,一個比一個名聲大,一個比一個能耐大。。。”忽然冒出一句“俠客值多少錢一斤?”讓人不禁莞爾。
要聽正宗的中國評書,恐怕還是要聽“單國嘴”,用單先生的話說,自己的名字,帶了十個口呢(繁體單字上麵是兩個口),先天條件別人就沒法比,“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
不過,薩倒是也給單先生找了個對手呢,就是《飛狐外傳》裏麵九龍門的掌門易吉師傅,袁紫衣給他的名字拆字玩,曰:“這‘吉’字拆將開來,是‘十一口’三字。易老師啊,凡人隻有一口,你卻有十一口。。。”袁紫衣這兒犯了個錯誤,以為隻要十一口就是讓人家穿幾個透明大窟窿,兆頭凶得很,就沒想到如果易吉師傅改行去做說書的,這易十一口可就大是吉兆。
鬧不好也能變成“易國嘴”呢。
如果給單田芳先生設計一個形象呢。。。算了,就是單先生的本色吧,灰長袍,半分頭,一手扇子一手驚堂 – 兵器就不必了,老先生帶著十張口呢,就是碰上九頭獅子都不在話下,天下無敵。。。
有一種說法認為評書現在瀕臨滅絕,我想這是暫時的現象,有價值的東西不會輕易地消失。嘿,其實說書這種藝術,以一人而傾倒天下,想來,隻有巴塞隆納奧運會開幕式上的佛拉門格可以媲美吧。
[完]
?
2006-12-25 14:53:52
大 中 小
寅將軍形象推測 – 選自連環畫《武鬆打虎》,可惜,唐僧和武鬆完全不是一個級別的,打老虎?碰上壁虎大概都沒脾氣
要說中國古代四大名著,《西遊記》屬於最沒譜的一本,情節顛倒,邏輯錯亂,一看就是無聊的明朝招待所所長吳承恩跟小服務員瞎侃時候忽悠出來的,要對它進行考據的工作,隻怕和讓郭德綱大哥跳鋼管舞一個難度。
不過,也不是全無可以下手的地方,比如,西天取經,唐僧遇見的幾隻老虎吧,仔細想想,其中竟然頗有奧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