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把王平和這支部隊配屬給馬謖,某認為有四個想法:


    第一,馬謖提出的平南指要十分貼切,以他對少數民族的熟悉能夠更好的利用這支南中勁旅.


    第二,此戰關係重大而又艱險,好鋼用在刀刃上.希望依靠無當飛軍的英勇抵擋魏軍的優勢兵力


    第三,王平熟悉關隴情況,是蜀軍中少有的魏國通.可以很好的作馬謖的參謀


    第四,王平是降將,又出身行伍,服從性強,不會在指揮上給馬謖掣肘,軍事上兩個能幹的將軍一起指揮,還不如用一個庸才.


    但馬謖怎麽會聽王"參謀"的吶?馬謖本身就出身參謀,還是一個出色的參謀,他腦子裏參謀就應該是自己這樣的,聰明多才,能言善辯,怎麽能是王平這種大老粗呢?接受他的意見本身就是對馬謖自己這類參謀的否定.諸葛亮在這一點上大概沒想到.


    何況馬謖紮營山頂的考慮又有相當合乎邏輯的理由:


    ?


    2005-12-28 10:07:48


    大 中 小


    山地是步兵對抗騎兵的最好障礙,這的確不錯,要知道宋朝屢屢受到北方遊牧騎兵的痛擊和燕雲十六州山地的喪失有極大的關係,害的楊六郎隻有大搞地道戰.魏軍多騎兵,蜀軍多步兵,所以在山上和魏軍交戰才能發揮優勢.山頂看去,"五路總口"是一片開闊地,而魏軍可以渡河襲擊蜀軍後方,戰線太長,在那裏和魏軍交戰很難取勝.馬謖大概還要嘆息諸葛丞相紙上談兵吧.


    某想起<戰爭與和平>裏的波羅季諾戰役,俄軍的參謀長,他發現統帥庫圖佐夫把安德烈公爵的後備軍放在麵向敵軍坡麵的樹林中,當即大罵老庫糊塗 -- 法軍對這裏開炮不是打死靶嗎?馬上讓俄軍撤到山坡後麵.軍中的士兵都欽佩不已.結果實戰中拿破崙對麵前的樹林一彈不發,所有的炮彈都打到了山坡的背麵.有經驗的統帥誰都看得出來那是唯一可以隱蔽的地方.馬謖對諸葛亮的看法,也許可以類比這位參謀長.


    真是書生之見!


    其實,如果馬謖出穀口看看,就會發現所謂的五路總口,實際地形被流水侵蝕得相當複雜,某認為如果諸葛亮明確指示馬謖在這裏紮營,他簡直是神仙了,這裏的溝壑絕不是騎兵用武之地,如果魏軍沿著清水河向前平推,正麵戰線大約能夠排開千人,蜀軍兵力的劣勢並不突出.這幾公裏的複雜地形就像一個巨大的彈簧,蜀軍的第一道防線可以一直放到街亭穀道的東段,後麵則可以布置幾層防線,伸縮性很強,還可部署伏兵,和魏軍打成對峙應不成問題.而三國時代普遍攻堅能力比較差,要是加上營壘的作用(馬謖比張頜早到了兩天),魏軍大約隻能望而興嘆.這是馬謖都可以打贏的戰鬥,因為就算經驗不足,開頭讓魏軍占點便宜,"彈簧"穀地的長度足夠蜀軍迴旋,隻要守住其中一道防線,魏軍就失敗了.如果渡河強攻如何?清水河水倒是不深,可以徒涉,但右岸比左岸高而且因為轉彎河水的沖刷,形成陡峭的河岸,如同天然的城牆,在這裏放上幾千弓箭手,張頜斷不會來送死.


    也許,馬謖選擇南山,還有一個理由,就是形成一種"猛虎在山"之勢吧,如果魏軍不顧他而直衝街亭,他就可以威脅魏軍的側背.他可以卡住穀口,斷魏軍糧道,和諸葛亮的後軍把張頜包餃子.所以,魏軍隻有來攻山.


    他沒有注意水,木桶理論的水,木桶裏的水總是從最短的板子上麵流出去的.


    ?


    2005-12-28 10:08:44


    大 中 小


    所謂木桶理論,就是桶裏可存水量,由最短的桶板決定。戰爭中也一樣,即使其他方麵做得再好,隻要有一個致命漏洞被對方抓住,就會導致失敗。赤壁之戰,最短的板是連環舟不能擋火攻;五丈原之戰,最短的板是諸葛亮的健康;希特勒侵蘇,最短的板是俄羅斯的嚴寒。


    某隨行的朋友中,有一位軍校出身,所以評馬謖,能舉出一連串失誤。南山雖扼穀口,但山頂到山腳衝擊線過長,當時的兵器水平尚不能直接控製清水河沿岸的大路。希望魏軍攻山,想法一廂情願,張頜這樣的宿將當然不會那樣衝動。把軍隊一分為三,自率領主力駐山頂,王平率本部在街亭和清水河之間紮營 – 比馬謖還靠後,黃襲和李盛軍埋伏清水河上遊,準備對魏軍半渡擊之。兵力本來就少於魏,如此犯了力分則弱大忌,且馬與黃李軍距離過遠,無法呼應。南山地當風口,如果放火蔓延很快,煙焰上炙,山頂的人如烤肉…


    但是,這一戰最短的板,所有人都同意是蜀軍棄水上山。


    某讀三國,曾感到奇怪,既然王平已經提出這個問題,而且的確很有道理,馬謖又不是傻子,為什麽不肯接受呢?他真的相信“置之死地而後生”嗎?(長這麽大沒渴過嗎?那個時候還能煥發戰鬥力?)另外,蜀軍眾多將領怎麽就沒有一個出來給王平幫腔的呢?


    某以為,問題是馬謖他們沒有學過中學地理。


    學習過中學地理的朋友都知道,中國氣候,以秦嶺淮河一線為一巨大分界。事實上,這個變化是如此巨大,以至於秦嶺北坡和南坡的植被都完全不同。如看看當地的晴雨表,街亭地區的年降水隻有400毫米(蒸發量1500),而僅一山之隔的漢中地區,其降水量則在1000毫升以上,相差一倍以上。一個是亞熱帶氣候,一個是大陸性溫帶季風,根本不同。


    馬謖的老家在荊州,氣候和蜀中雖有不同,但同樣雨量豐沛,那時代還有巨大的雲夢澤,到現在,四川湖北也沒聽說過旱災,隻有年年防洪。馬謖的一生,基本都是在這樣溫暖濕潤的地方度過,他沒有諸葛亮那樣從北方到南方的遊歷經歷,又是第一次到甘肅布防,怎麽會想到這裏用水要洗了臉洗衣服,最後涮墩布?!(這是我們的親身經驗)。當時的教育,很難認識到南北方巨大的氣候差異。事實上,在荊襄西川包括漢中的作戰中,基本都是要”防水”,比如水淹七軍,泠苞決堤,都是要淹死對方,從來沒有要渴死對方的.黃忠斬夏侯也是上山,不曾聽說老將軍找不著水喝.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天下英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薩蘇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薩蘇並收藏天下英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