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靈,天真刻畫,如水墨天成,靈秀動人,但是金先生刻畫這樣的人物,似乎頗有苦衷,無論是鍾靈,還是沐劍屏,都是出場的時候亮麗得很,以後就漸漸淡去,越來越不搶眼。沒辦法,她們是純真的代表,而按照情節的發展,卻最終是要嫁人的,金先生捨不得,他有著《紅樓夢》固有的情節 -- 水作的女兒,嫁了人。。。 如果選擇,或許金“寶玉”更願意殘忍的把鍾靈或沐劍屏冰凍在少女的花季,對這兩個秀蘭鄧波爾一樣的女孩兒,他不是頓筆,是筆意已盡,不願意寫下去。
神仙姊姊(李秋水的妹妹),風華絕代,假如人間得此愛侶,當真百全百美。然而看看全書,便可以看出這女郎顯然是金先生筆下的一個幻影,他根本就不準備把她寫實,前麵鋪墊再鋪墊,最後隻能把她寫成神仙姊姊 -- 讓她成為一尊塑像出場,也有這個潛意識吧,讓她成為一個神仙,就不準備讓她作為一個人來出場了。就象東邪西毒南帝北丐縱橫天下,如果讓王重陽活著,隨時過來把歐陽鋒洪七公打的落花流水,那武林不也乏味的緊?所以他隻能提前死掉。同樣,神仙姊姊也隻能作警幻的可卿,金庸寫她,也不是頓筆,而是無意多寫,不準備寫下去。
木婉清,形容她隻能用“陽光女郎”,因為她是那樣健康,那樣充滿自然的魅力,或許她和段譽,是更純粹原始的兩性吸引。寫她金先生顯然作為一種探索,這野性十足的“把段郎爸爸媽媽都射死了,就留他一個”,實在是另類得很,金庸其他作品中似乎還沒有一個這樣的無拘無束的癡情自然女郎。別忘了金先生是溫文爾雅的江南才子,寫木婉清大概寫到自己都吃驚 -- 這丫頭怎麽如此凶野?!我想他寫木婉清,也不是頓筆,而是寫了,放在那裏晾一晾,看看反應,別人的反應,也包括自己的反應,他不知道能不能適應這個人物了。
阿朱和李秋水我放在一塊兒評了。因為她們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情節賦予了他們使命,使命完成,她們也就退出了。金庸寫阿朱的好全無顧忌,當初看天龍,看到她和蕭大爺快活的出雙入對,老薩已經預感到她命運不祥,因為真正金庸筆下要展開的女孩子,都要有些小毛病,如黃蓉的刁蠻,程靈素的病弱,阿朱,全無這些問題,不免讓我擔起心事來,大概金先生塑造的阿朱自己也喜歡的不得了,要讓她一掌斷魂心懷歉疚,隻好前麵大寫特寫她的好處,潛意識裏表達一下自己的歉意了,實在是 -- 月滿則虧。李秋水的角色是和童姥作對手戲,這樣一來,她們便不免有一點臉譜化,給金先生騰挪的空間頗為狹小,然而他依然施展了大家風範,在方寸間修大觀園,給李秋水一個有血有肉的形象,可惜就象生長在石縫中的柳樹,一開始紮根的地方就錯了,所以長的過於茁壯,便會頭重腳輕倒下去,李秋水帶有一點變態的人格,使她的刻畫比梅超風要更快的收筆。無論阿朱還是李秋水,金先生都談不上頓筆,就像一幅紅模子,填滿了,就不能再往裏填,雖然周圍有的是空間,可是不屬於她們。
真正我覺得令金先生頓筆的,是阿碧這個小姑娘。
有一部《天龍八部中的女子顏色》這樣評價她:“阿碧是碧色,自有無限柔情積聚。從小眼中便隻有一個慕容公子,到老時眼中也隻有一個慕容公子,他好也罷、壞也罷、殺人也罷、當皇帝也罷,她隻是自始至終柔情無限。”
從阿朱,阿碧,阿紫的並列來看,金先生在開始寫天龍的時候,對她的眷顧和期望相當深厚,而實際上她的文筆卻最少,在後半部中,這個嬌小可人的女孩子幾乎被人遺忘了。
細細看來,說金先生頓筆於阿碧,恐怕並非虛妄。因為她的戲份,幾乎都在出場。那時金先生大概還沒有意識到他對阿碧的偏愛,所以不經意間,把阿碧寫的輕巧靈動,風情萬種,爾後,金先生大概就發呆了。這阿碧,正是金先生熟悉的水鄉女孩子的形象,(金先生對吳儂軟語的偏愛在《鹿鼎記》小寶會陳圓圓的時候暴露無遺),她的形象聲音溫婉無限,她的算盤軟鞭曲才情盡顯,她的不怕嚇煞柔能克剛,她和阿朱的做戲盡顯機智,她的聽雨小居小家碧玉,她對段譽的關照親切體貼,她對慕容的癡情心有千千節。
一分機智,二分天真,三分文秀,四分體貼,莫非這是金先生自己鍾情女子的寫照?!如果任其發展下去,阿紫不是她的對手不說,王語嫣不通風情,西夏公主沒有她天然,刀白鳳比她老,阿朱要死掉,神仙姊姊恐怕也招架不住,蘇荃不是比雙兒武藝高得多?形象上可就蒼白很多了。更可怕的是偏偏這個形象還是金先生手癢的不得了的類型,這部書不是要改型?
等他發覺自己陷進去,金先生恐怕也沒有把握駕馭這個女孩子了,隻怕大皺眉頭,戀愛的感覺是不是也如此?這個時候給阿碧加上點兒家國血仇,變態虛偽,恐怕都來不及。隻怕金先生也捨不得,而寫她到完美,正是害了她,沒有一點殘缺的美,也就虛了,香香公主的前車之鑑,金先生隻怕也有些顧慮。
所以他隻能硬生生的剎住筆,不再提這個溫婉可人的小阿碧。後來大家的注意力都開始被別的主角吸引過去了,小阿碧卻跑出來給慕容公子作寒衣。寒衣不是不可以作,值得金先生寫就是另一個問題。一筆下去,這女孩子內心的情意,不是如大海一樣深不可測?金先生寫完,肯定又要皺眉,又愛又嗔的說一句:“你怎麽又出來啦?” -- 他的心中,其實充滿了對阿碧的喜愛和了解,否則就不會一寫這個女孩子就傳神。
神仙姊姊(李秋水的妹妹),風華絕代,假如人間得此愛侶,當真百全百美。然而看看全書,便可以看出這女郎顯然是金先生筆下的一個幻影,他根本就不準備把她寫實,前麵鋪墊再鋪墊,最後隻能把她寫成神仙姊姊 -- 讓她成為一尊塑像出場,也有這個潛意識吧,讓她成為一個神仙,就不準備讓她作為一個人來出場了。就象東邪西毒南帝北丐縱橫天下,如果讓王重陽活著,隨時過來把歐陽鋒洪七公打的落花流水,那武林不也乏味的緊?所以他隻能提前死掉。同樣,神仙姊姊也隻能作警幻的可卿,金庸寫她,也不是頓筆,而是無意多寫,不準備寫下去。
木婉清,形容她隻能用“陽光女郎”,因為她是那樣健康,那樣充滿自然的魅力,或許她和段譽,是更純粹原始的兩性吸引。寫她金先生顯然作為一種探索,這野性十足的“把段郎爸爸媽媽都射死了,就留他一個”,實在是另類得很,金庸其他作品中似乎還沒有一個這樣的無拘無束的癡情自然女郎。別忘了金先生是溫文爾雅的江南才子,寫木婉清大概寫到自己都吃驚 -- 這丫頭怎麽如此凶野?!我想他寫木婉清,也不是頓筆,而是寫了,放在那裏晾一晾,看看反應,別人的反應,也包括自己的反應,他不知道能不能適應這個人物了。
阿朱和李秋水我放在一塊兒評了。因為她們有相似的地方。那就是情節賦予了他們使命,使命完成,她們也就退出了。金庸寫阿朱的好全無顧忌,當初看天龍,看到她和蕭大爺快活的出雙入對,老薩已經預感到她命運不祥,因為真正金庸筆下要展開的女孩子,都要有些小毛病,如黃蓉的刁蠻,程靈素的病弱,阿朱,全無這些問題,不免讓我擔起心事來,大概金先生塑造的阿朱自己也喜歡的不得了,要讓她一掌斷魂心懷歉疚,隻好前麵大寫特寫她的好處,潛意識裏表達一下自己的歉意了,實在是 -- 月滿則虧。李秋水的角色是和童姥作對手戲,這樣一來,她們便不免有一點臉譜化,給金先生騰挪的空間頗為狹小,然而他依然施展了大家風範,在方寸間修大觀園,給李秋水一個有血有肉的形象,可惜就象生長在石縫中的柳樹,一開始紮根的地方就錯了,所以長的過於茁壯,便會頭重腳輕倒下去,李秋水帶有一點變態的人格,使她的刻畫比梅超風要更快的收筆。無論阿朱還是李秋水,金先生都談不上頓筆,就像一幅紅模子,填滿了,就不能再往裏填,雖然周圍有的是空間,可是不屬於她們。
真正我覺得令金先生頓筆的,是阿碧這個小姑娘。
有一部《天龍八部中的女子顏色》這樣評價她:“阿碧是碧色,自有無限柔情積聚。從小眼中便隻有一個慕容公子,到老時眼中也隻有一個慕容公子,他好也罷、壞也罷、殺人也罷、當皇帝也罷,她隻是自始至終柔情無限。”
從阿朱,阿碧,阿紫的並列來看,金先生在開始寫天龍的時候,對她的眷顧和期望相當深厚,而實際上她的文筆卻最少,在後半部中,這個嬌小可人的女孩子幾乎被人遺忘了。
細細看來,說金先生頓筆於阿碧,恐怕並非虛妄。因為她的戲份,幾乎都在出場。那時金先生大概還沒有意識到他對阿碧的偏愛,所以不經意間,把阿碧寫的輕巧靈動,風情萬種,爾後,金先生大概就發呆了。這阿碧,正是金先生熟悉的水鄉女孩子的形象,(金先生對吳儂軟語的偏愛在《鹿鼎記》小寶會陳圓圓的時候暴露無遺),她的形象聲音溫婉無限,她的算盤軟鞭曲才情盡顯,她的不怕嚇煞柔能克剛,她和阿朱的做戲盡顯機智,她的聽雨小居小家碧玉,她對段譽的關照親切體貼,她對慕容的癡情心有千千節。
一分機智,二分天真,三分文秀,四分體貼,莫非這是金先生自己鍾情女子的寫照?!如果任其發展下去,阿紫不是她的對手不說,王語嫣不通風情,西夏公主沒有她天然,刀白鳳比她老,阿朱要死掉,神仙姊姊恐怕也招架不住,蘇荃不是比雙兒武藝高得多?形象上可就蒼白很多了。更可怕的是偏偏這個形象還是金先生手癢的不得了的類型,這部書不是要改型?
等他發覺自己陷進去,金先生恐怕也沒有把握駕馭這個女孩子了,隻怕大皺眉頭,戀愛的感覺是不是也如此?這個時候給阿碧加上點兒家國血仇,變態虛偽,恐怕都來不及。隻怕金先生也捨不得,而寫她到完美,正是害了她,沒有一點殘缺的美,也就虛了,香香公主的前車之鑑,金先生隻怕也有些顧慮。
所以他隻能硬生生的剎住筆,不再提這個溫婉可人的小阿碧。後來大家的注意力都開始被別的主角吸引過去了,小阿碧卻跑出來給慕容公子作寒衣。寒衣不是不可以作,值得金先生寫就是另一個問題。一筆下去,這女孩子內心的情意,不是如大海一樣深不可測?金先生寫完,肯定又要皺眉,又愛又嗔的說一句:“你怎麽又出來啦?” -- 他的心中,其實充滿了對阿碧的喜愛和了解,否則就不會一寫這個女孩子就傳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