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頁[返回目錄]下一頁
崇綺遺事
阿魯特氏死了,可是她家族的故事還在繼續。
崇綺在阿魯特氏死後不久,即被免去吏部侍郎的官職,外放出京,屢遭貶謫。
光緒十年,因朝中缺人,才回到京城,任戶部尚書。
女兒的慘死讓崇綺受到很大的刺激,再回京城,已是奇蹟。
他從此更加小心謹慎,對允許自己回京的慈禧愈發感恩戴德。
光緒十一年(1885年)起,他在政壇再次崛起,歷任武英殿總裁、吏部尚書、考試閱卷大臣等職。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變,慈禧開始籌劃廢黜光緒,另立新帝。
第二年,她決定冊立端郡王載漪之子溥櫛“大阿哥”,讓他作為同治的繼承人。
同治有後,即意味著同治皇後也有了子嗣。
光緒二十五年為乙亥年,因此史稱“乙亥立儲”。
惟慈禧之意是瞻的崇綺自然得到了慈禧的賞識,慈禧任命他到弘德殿擔任師傅,專門教未來的天子溥瓚潦欏
慈禧計劃於庚子年(1900年)的元旦廢黜光緒帝,讓溥杓濤唬改年號為“保慶”。
光緒的“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但是卻贏得了開明士紳的同情。
各國公使出於利益的考慮也不希望“改元”。
輿論的壓力使慈禧策劃大阿哥登基的計劃終未能實現。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義和團“扶清滅洋”的口號讓西方列強深為不滿,但是慈禧對各國阻止她廢黜光緒帝更是懷恨在心。
國家安危、百姓的生命,在她眼裏遠不如個人臉麵來得重要,任何違抗她的人,都應該受到她最嚴厲的處罰,洋人也不能例外。
出於此種考慮,她明知“義和團”沒有正規的武器裝備,但還是半是出於僥倖,半是出於報復,決定利用“義和團”對抗英美等國。
究竟是否利用“義和團”來“扶清滅洋”,當時朝中自始至終都有兩派不同的觀點,崇綺從一開始就非常堅決地站到了慈禧一邊。
歷經宦海沉浮的他,已經非常清楚,隻有跟緊慈禧,才能飛黃騰達。
更何況溥櫛茨莧縉詡濤弧ⅰ案腦”對他也是個沉重的打擊,他畢竟是同治皇帝的老丈人,溥杳義上的外祖父。
義和團“刀槍不入”的神話終於破產。
這年八月,英、法等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慈禧太後攜光緒帝和一些王公大臣倉皇離京,逃往西安。
慈禧離開北京之前,任命崇綺為留京辦事大臣。
在北京城抵擋了一段時間,崇綺終因實力不濟,敗退到保定,洋人的殘酷殺戮讓他覺得光復失地無望,自己最終難逃其咎,於是留下“聖駕西幸,未敢即死,恢復無力,以身殉之”的遺書自盡身亡。
崇綺的長子及其全家也繼父親之後自殺身亡。
想當初,崇綺中狀元、嫁女兒是何其的風光,而最終卻不得善終。
生活在多事之秋,個人的命運已經很難掌握在自己手裏。
崇綺,這位第一個蒙古族的狀元,不僅為大清朝獻出了自己的女兒,也獻出了自己與兒子的生命。
與之相關的則是被立為同治與同治皇後子嗣的“大阿哥”溥瑁因其父端郡王載漪支持義和團也被免掉“大阿哥”的身份,盡管從皇家角度來看,這不過是又回到了預備廢黜光緒之前的局麵,但清王朝在經歷了八國聯軍入侵、《辛醜條約》的簽訂之後,已經到了朝不慮夕的地步……
上一頁[返回目錄]下一頁
f011光緒珍妃他他拉氏
光緒像在清末歷史上,除慈禧之外,珍妃就是最具傳奇色彩、最受人矚目的妃子了。雖然她隻活了短短的25年,但在其逝後的一百多年裏,人們依然對她的故事津津樂道。每當人們遊覽至故宮,都會在“珍妃井”邊追古撫今,為她和光緒的愛情落淚,為珍妃多舛的命運唏噓,雖然這裏早已物是人非,香魂遠逝……
維新啟蒙
光緒像在清末歷史上,除慈禧之外,珍妃就是最具傳奇色彩、最受人矚目的妃子了。雖然她隻活了短短的25年,但在其逝後的一百多年裏,人們依然對她的故事津津樂道。每當人們遊覽至故宮,都會在“珍妃井”邊追古撫今,為她和光緒的愛情落淚,為珍妃多舛的命運唏噓,雖然這裏早已物是人非,香魂遠逝……珍妃是光緒皇帝最寵愛的情人,隆裕皇後最嫉妒的妃子,也是慈禧太後最痛恨的女人。她是維新變法中的弄潮兒,也是宮廷鬥爭中可憐的犧牲品;她曾受過良好的教育,也因多次違製而獲杖責,她曾有過不同凡響的政治抱負,卻因此而死於非命;她在幽禁多年後被投入冰冷的井水,卻在死後享盡了連她自己都想不到的哀榮。
十九世紀末的廣州城,外商雲集,風氣開明。
受其父親長敘的委託,珍妃和她的姐姐(即後來的瑾妃)自幼跟隨伯父長善在這個開風氣之先的城市長大。
珍妃聰明乖巧,長相伶俐,很受伯父的寵愛。
在和伯父相處的過程中,她發現長善雖為滿人,但是卻特別喜歡中原文化,除了自己在閑暇時閱讀經書之外,還喜歡與漢人當中的名士切磋交流,最常來內府的客人是於式枚和文廷式。
崇綺遺事
阿魯特氏死了,可是她家族的故事還在繼續。
崇綺在阿魯特氏死後不久,即被免去吏部侍郎的官職,外放出京,屢遭貶謫。
光緒十年,因朝中缺人,才回到京城,任戶部尚書。
女兒的慘死讓崇綺受到很大的刺激,再回京城,已是奇蹟。
他從此更加小心謹慎,對允許自己回京的慈禧愈發感恩戴德。
光緒十一年(1885年)起,他在政壇再次崛起,歷任武英殿總裁、吏部尚書、考試閱卷大臣等職。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戊戌政變,慈禧開始籌劃廢黜光緒,另立新帝。
第二年,她決定冊立端郡王載漪之子溥櫛“大阿哥”,讓他作為同治的繼承人。
同治有後,即意味著同治皇後也有了子嗣。
光緒二十五年為乙亥年,因此史稱“乙亥立儲”。
惟慈禧之意是瞻的崇綺自然得到了慈禧的賞識,慈禧任命他到弘德殿擔任師傅,專門教未來的天子溥瓚潦欏
慈禧計劃於庚子年(1900年)的元旦廢黜光緒帝,讓溥杓濤唬改年號為“保慶”。
光緒的“戊戌變法”雖然失敗,但是卻贏得了開明士紳的同情。
各國公使出於利益的考慮也不希望“改元”。
輿論的壓力使慈禧策劃大阿哥登基的計劃終未能實現。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義和團運動爆發,義和團“扶清滅洋”的口號讓西方列強深為不滿,但是慈禧對各國阻止她廢黜光緒帝更是懷恨在心。
國家安危、百姓的生命,在她眼裏遠不如個人臉麵來得重要,任何違抗她的人,都應該受到她最嚴厲的處罰,洋人也不能例外。
出於此種考慮,她明知“義和團”沒有正規的武器裝備,但還是半是出於僥倖,半是出於報復,決定利用“義和團”對抗英美等國。
究竟是否利用“義和團”來“扶清滅洋”,當時朝中自始至終都有兩派不同的觀點,崇綺從一開始就非常堅決地站到了慈禧一邊。
歷經宦海沉浮的他,已經非常清楚,隻有跟緊慈禧,才能飛黃騰達。
更何況溥櫛茨莧縉詡濤弧ⅰ案腦”對他也是個沉重的打擊,他畢竟是同治皇帝的老丈人,溥杳義上的外祖父。
義和團“刀槍不入”的神話終於破產。
這年八月,英、法等八國聯軍攻占北京,慈禧太後攜光緒帝和一些王公大臣倉皇離京,逃往西安。
慈禧離開北京之前,任命崇綺為留京辦事大臣。
在北京城抵擋了一段時間,崇綺終因實力不濟,敗退到保定,洋人的殘酷殺戮讓他覺得光復失地無望,自己最終難逃其咎,於是留下“聖駕西幸,未敢即死,恢復無力,以身殉之”的遺書自盡身亡。
崇綺的長子及其全家也繼父親之後自殺身亡。
想當初,崇綺中狀元、嫁女兒是何其的風光,而最終卻不得善終。
生活在多事之秋,個人的命運已經很難掌握在自己手裏。
崇綺,這位第一個蒙古族的狀元,不僅為大清朝獻出了自己的女兒,也獻出了自己與兒子的生命。
與之相關的則是被立為同治與同治皇後子嗣的“大阿哥”溥瑁因其父端郡王載漪支持義和團也被免掉“大阿哥”的身份,盡管從皇家角度來看,這不過是又回到了預備廢黜光緒之前的局麵,但清王朝在經歷了八國聯軍入侵、《辛醜條約》的簽訂之後,已經到了朝不慮夕的地步……
上一頁[返回目錄]下一頁
f011光緒珍妃他他拉氏
光緒像在清末歷史上,除慈禧之外,珍妃就是最具傳奇色彩、最受人矚目的妃子了。雖然她隻活了短短的25年,但在其逝後的一百多年裏,人們依然對她的故事津津樂道。每當人們遊覽至故宮,都會在“珍妃井”邊追古撫今,為她和光緒的愛情落淚,為珍妃多舛的命運唏噓,雖然這裏早已物是人非,香魂遠逝……
維新啟蒙
光緒像在清末歷史上,除慈禧之外,珍妃就是最具傳奇色彩、最受人矚目的妃子了。雖然她隻活了短短的25年,但在其逝後的一百多年裏,人們依然對她的故事津津樂道。每當人們遊覽至故宮,都會在“珍妃井”邊追古撫今,為她和光緒的愛情落淚,為珍妃多舛的命運唏噓,雖然這裏早已物是人非,香魂遠逝……珍妃是光緒皇帝最寵愛的情人,隆裕皇後最嫉妒的妃子,也是慈禧太後最痛恨的女人。她是維新變法中的弄潮兒,也是宮廷鬥爭中可憐的犧牲品;她曾受過良好的教育,也因多次違製而獲杖責,她曾有過不同凡響的政治抱負,卻因此而死於非命;她在幽禁多年後被投入冰冷的井水,卻在死後享盡了連她自己都想不到的哀榮。
十九世紀末的廣州城,外商雲集,風氣開明。
受其父親長敘的委託,珍妃和她的姐姐(即後來的瑾妃)自幼跟隨伯父長善在這個開風氣之先的城市長大。
珍妃聰明乖巧,長相伶俐,很受伯父的寵愛。
在和伯父相處的過程中,她發現長善雖為滿人,但是卻特別喜歡中原文化,除了自己在閑暇時閱讀經書之外,還喜歡與漢人當中的名士切磋交流,最常來內府的客人是於式枚和文廷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