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藻雖與同治有很深的感情,但他很清楚得罪慈禧會有什麽後果,經過一番掂量,權衡利弊得失,他還是把遺詔草稿交給了慈禧。


    慈禧見到遺詔,立刻將其扔到火盆銷毀,她既恨同治不念母子之情,更對阿魯特氏有說不出的仇恨。


    若非阿魯特氏的教唆,同治怎會撇開親娘,來決定立嗣這種大事?而阿魯特氏“國賴長君”的表態分明是衝著她慈禧來的。


    慈禧隻等同治一過世,就來處分這個冤家對頭。


    李鴻藻的一去不回頭,使同治開始感到事態不妙。


    他連急帶病,不久就到了不能進食,不能入睡的地步。


    可慈禧卻在此時下達“盡斷醫藥飲食,不許任何人入幹清宮的命令”,同治又熬了一天,終於懷著對皇後的無限牽掛駕崩了,時為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初五。


    慈禧給了同治生命,卻又無情地摧殘了他……而憑藉兒子當上太後的慈禧,卻在兒子死後依舊賴在太後的寶座上,繼續垂簾聽政。


    在慈禧的主持下,清朝廷迅速立鹹豐的侄子——醇親王之子載粑幼帝,年號為光緒。


    當初支持同治冊立阿魯特氏為皇後的慈安也已經向慈禧屈服了。


    實際上,伴隨著同治的去世,慈禧已經沒有資格再當太後了,但無論是皇室成員還是朝廷的官員,誰也不敢同慈禧去較真。


    在慈禧的淫威下,同治皇後也就成為沒有當太後命的女人。


    在慈禧決定兄終弟及,立同治的堂弟光緒為君之後,崇綺曾試探地請示慈禧:如何安置同治的皇後?從慈禧的嘴裏隻蹦出兩個字:“殉葬!”慈禧的話驚得崇綺目瞪口呆,但他也隻能照辦。


    他送給阿魯特氏一個空食盒,暗示女兒絕食而死。


    阿魯特氏當然悟出父親的意思,也非常明白這就是慈禧的懿旨,擺在後妃五鳳髮簪她麵前的隻有一死,無論她願意還是不願意……就連父親也來催她上路了。


    同治的遺詔消失了,帝師李鴻藻出賣了同治皇帝和皇後,慈安太後更不會為同治皇後而得罪慈禧……阿魯特氏並不是怕死,但在同治去世後她才知道自己已懷孕,的確像戲詞中說的“娘懷兒一個月不知不覺,娘懷兒兩個月方知有孕,娘懷兒三個月嘔吐噁心”,從同治生天花去世一共是一個月零五天,正處於“不知不覺”之中;當她知道懷孕時雖然已經立了光緒,但她還是想把同治惟一的骨肉生下來,萬一是個阿哥,大行皇帝也就有後嗣了;雖然慈禧已經給她斷了禦膳,但對於處在嘔吐噁心狀態的阿魯特氏來說,她倒也無所謂,她相信太後一旦知道自己懷上同治的骨肉,起碼也會讓她活著把孩子生下來。


    上一頁[返回目錄]下一頁


    被逼而死(2)


    但阿魯特氏想錯了,慈禧對於惟一的兒子留下的遺腹子,也同樣恨之入骨,惟恐阿魯特氏生下皇子,名正言順地當上太後。


    如果自己心腸一軟讓阿魯特氏生下兒子,即使事後再把她秘密處死,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自己的下場說不定還會像呂後那樣。


    漢代呂後所立的惠帝之子在知道祖母殺死了母親後,憤怒地說:“太後立吾而殺吾母,吾長大必為變”。


    兒子都指望不上,還想指望孫子嗎?慈禧更加下定了讓阿魯特氏自裁的決心。


    在阿魯特氏已經能進食之後,慈禧依然不許給皇後進禦膳,阿魯特氏徹底絕望了……光緒元年(1875年)二月二十日——也就是同治去世後75天,飽經磨難的阿魯特氏才吐出胸中的最後一口怨恨之氣,帶著未出世的孩子走了……《清代名人傳略·載淳傳》中對阿魯特氏之死有如下一段評述:“根據許多記載,皇後當時正懷有身孕,假如是個男孩,她當然會成為太後——攝政的皇太後無疑要防止此事發生……人們談論起來都對孝欽(即慈禧)極為不滿……”是的,在慈禧的心目中,權力永遠比親情更重要。


    阿魯特氏死後被封為“嘉順皇後”。


    既然她已經不能對慈禧的垂簾聽政構成任何威脅,慈禧也以賞賜一點點哀榮來顯示自己的寬宏大量和不計前嫌。


    慈禧專門為已故的同治皇後下了兩道懿旨,用來表彰她的嘉德懿行。


    懿旨當中措辭懇切,似乎真為自己的兒媳選擇殉葬而傷懷。


    也許隻有地下的“嘉順皇後”最清楚,她的婆婆是一個怎樣的女人。


    阿魯特氏,這個謹守婦德的皇後若不是卷進了同治的立嗣風波,或許不至於被逼死。


    但是,即使她能夠活下來,也絕對鬥不過擅長權術的慈禧,雖然她是滿腹經綸的狀元之女。


    阿魯特氏死後與同治皇帝合葬於惠陵地宮。


    在生前,他們的共枕而眠總是受到太後的幹擾,如今在另一個世界總可以享受同穴而眠的恬靜了……慈禧立光緒為嗣及阿魯特氏之死,在政壇上所引起的惟一一點波瀾就是吳可讀的屍諫。


    擔任吏部主事的吳可讀沒有進言的權力,他雖然可以通過高級官員把自己的奏摺轉呈上去,但由於奏摺內容是指責兩宮皇太後(實際主要是指慈禧)搞兄終弟及、未給同治立嗣之事,話題太敏感,很難找到願意為他承擔風險的人,於是他決定採取自殺的方式來表達對慈禧等人的不滿,以此要求慈禧把光緒將來的第一個兒子作為同治的子嗣……隻有吳可讀之死,才算是給死寂的政壇投了一顆小小的石子,但所掀起的浪花旋即消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正說清朝十二後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廣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廣源並收藏正說清朝十二後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