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親王見狀,繼續勸諫。


    同治情急之下反問恭親王,如何知道自己微服私訪是事實,恭親王早有耳目跟在同治身邊,馬上把時間、地點一一道來,弄得同治狼狽不堪。


    最後隻好說,其他都好辦,隻有修園之事,要請示慈禧太後才能最後答覆。


    事後,同治詰問恭親王,從哪裏得到的消息,恭親王告知是其子載恪


    同治大怒,馬上決定報復。


    他初下發諭旨,要革除恭親王和載愕囊磺芯粑唬並指責恭親王“離間母子,把持政事”。


    在文祥的求情下,才非常不情願的將聖旨改為將恭親王降為郡王,載愀鋶郡王銜。


    對於同治與恭親王之間的唇槍舌劍,慈禧實際是坐山觀虎鬥,而當同治鬧到要罷免恭親王時,老辣的慈禧卻把同治給痛斥了一番,如此處置。


    慈禧自有她更深的考慮……同治這一係列的過激舉動,阿魯特氏既意外又覺得在情理之中。


    皇帝雖然年近二十,但是自小備受寵愛,任性自負。


    她很清楚,同治的反擊,與其說是表達對停修園工的不滿,不如說是發泄私生活的秘密被揭穿的難堪。


    六條建議,無非六字:停園工,同治帝進藥簿禁微行。


    尋花問柳,即使是一般士大夫,也不是什麽光彩之事,何況同治從小飽受儒家文化薰陶,非常清楚這不是一個勤政愛民的君主當為之事。


    十位大臣同時諫言,恐怕朝廷內外都已經知道自己的私密之事。


    同治固然平日倦怠政事,但也非常愛惜自己的聲譽,阿魯特氏不禁感慨萬分,同治雖然已經成人,但未經風雨,不禁做事魯莽,也缺乏從諫如流的心胸……一旦有了微服私訪的經歷,就很難擺脫外麵世界的誘惑;一旦有了第一次尋花問柳的刺激,皇帝的心就很難在回到後妃身上……同治帝還沒有子嗣,無論如何,她要乘皇帝還沒染上髒病給皇帝生下子嗣,現在已經不是“廣聖嗣”的問題,而是皇帝不能絕後,阿魯特氏已經顧不得那麽多了,她必須利用皇帝心中對自己還殘存的一點點情義,把皇帝盡量留在宮裏,留在自己的身邊……


    上一頁[返回目錄]下一頁


    被逼而死(1)


    修園的風波剛剛停息,皇上就病了。


    開始隻是說出紅斑,禦醫李德立開了幾服藥也就好了,接下來,又傳出皇上出天花了。


    阿魯特氏焦急萬分,立刻帶領六宮供奉“痘花娘娘”,日日為皇上祈福,不僅如此,宮中處處懸掛紅布,希望能夠為皇上沖喜。


    據太醫院所保留的“進藥簿”記載:同治是在十三年十月三十日生的天花,到十一月十四“痘皮外剝,痂疤漸平”,脈相也是“喜險化平,惟餘毒未盡”。


    天花已經好了“惟餘毒未盡”的診斷說明同治還有其他的病,而且是不能寫進皇家病歷的隻能以“餘毒未盡”含混其詞,阿魯特氏自然知道其中的潛台詞,她心急如焚,不知道皇帝能不能挺過這一關。


    由於“餘毒挾濕,襲入經絡”,同治腰部紅腫、潰爛以至流膿,“外用拔毒膏”根本不起作用,餘毒的蔓延使他的“牙齦黑糜”……阿魯特氏恨不得一天十二個時辰都在病榻旁伺候皇帝,可慈禧不允許。


    在慈禧看來,同治病到這個地步,都是皇後的錯……阿魯特氏終於有了一次單獨看皇上的機會了,夫妻倆四目相望,千言萬語卻不知道從何說起。


    眼見曾經相敬如賓的丈夫已經病到萬難康復的地步,阿魯特氏的眼淚就像斷了線的珍珠滾落下來。


    同治心中更不是滋味,他強打起精神安慰阿魯特氏說:“你暫且忍耐,總有出頭的日子!”這短短的一句話卻被慈禧的耳目聽到了。


    慈禧聞訊,勃然大怒,立即跑到阿魯特氏麵前,揪住她的頭髮,迎麵就是一個耳光。


    阿魯特氏從未頂撞過慈禧,這次卻不明就裏地受到如此責罰,氣急之下說了一句:“我是從大清門進來的,請給媳婦留一點體麵。”慈禧太後是偏妃出身,不可能享受從大清門裏抬進來的榮耀,皇後的話無意觸到了她的傷疤,她決定給這個從大清門裏抬進來的人一點顏色看看,立刻叫人杖責皇後。


    隻有出身低賤的婢女和太監才會使用杖責,現在慈禧卻要用此責罰皇後。


    同治聞訊大驚,頓時昏厥,這才讓阿魯特氏免除了刑罰。


    本來同治已經病入膏肓,經此驚嚇愈發衰弱,已經朝不保夕,他在死之前必須為皇後的後半生安排好。


    病到這個份上,他最恨的就是自己的母親,如果當初她不幹涉自己的婚後生活,又怎會落得如此地步!是母親給了自己的生命,但她也正是憑藉兒子才當上太後的……同治設法把身邊所有的侍從支開,偷偷叫來了阿魯特氏和他最信任的師傅李鴻藻。


    同治問皇後對嗣君有何考慮,皇後明確表示:“國賴長君,實不願居太後之虛名,擁立稚子,貽誤宗社”。


    聽了皇後深明大義的表述,同治如釋重負,便向李鴻藻口述遺詔,立貝勒載澍為皇太子。


    洋洋數千言的遺詔草稿擬好之後,同治要李鴻藻回去好生修改潤色,拿出正式文本,第二天送回。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正說清朝十二後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廣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廣源並收藏正說清朝十二後妃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