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四年十二月,汪景祺被斬首梟示,其妻、子發往黑龍江為奴,兄弟侄子俱革職,發配寧古塔。
汪景祺的人頭被懸掛在北京菜市口的鬧市區,這一掛就掛了將近10年。
因皇貴妃年氏兄長年羹堯所引發的雍正時期第一起文字獄,直到幹隆即位後才得到解決。
隻不過,那一直懸掛在北京菜市口的人頭早就變成了骷髏……
上一頁[返回目錄]下一頁
f06 幹隆繼後烏拉那拉氏
在幹隆的後妃中烏拉那拉氏是惟一敢於同皇帝的淫威抗爭的女人,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她不僅留下太多的委屈,也留下太多的傳奇……幹隆在位時期曾經冊立過三位皇後,第一位富察氏是其父雍正給選擇的,第二位烏拉那拉氏是其母孝憲皇太後鈕祜祿氏所安排的,至於第三位皇後魏佳氏雖然是他自己封的,但那也是出於傳位嘉慶的需要而對嘉慶生母的追封。而其中尤以第二位皇後烏拉那拉氏最引人關注……
嫡後去世(1)
幹隆十三年(1748)皇後富察氏去世後,迫於太後的壓力幹隆才冊封了第二位皇後烏拉那拉氏。
富察氏在雍正五年(1727年)同寶親王弘曆完婚,她是寶親王的嫡福晉,因而當幹隆即位後冊封她為皇後。
在史書上關於富察氏的記載隻有寥寥幾筆,一是“恭儉,平居以通草絨花為飾,不禦珠翠”;一是“以鹿羔絨製為荷包進上,仿先世關外舊製,示不忘本”。
身為皇後平時隻是佩戴野花、絨花,這種簡樸自然是非常難得的;仿照入關前的做法——用動物的皮革製成荷包進獻給皇帝,以表示不忘祖宗開基創業之艱難,這在滿洲權貴中更是非常難得的。
不要說滿洲權貴,就是一般的八旗子弟在入關百餘年後,已經變得安於享樂,早把當年的進取精神消磨殆盡,不會說滿語、不擅長騎射者已經比比皆是,幹隆對這些忘本者已經採取嚴厲的懲罰,不精通滿語騎射者不得襲爵。
在這個問題上富察氏同幹隆的確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在後宮中,一種是“子以母貴”,另一種是“母以子貴”。
“子以母貴”,講的是在皇帝的眾多兒子中,兒子的地位取決於母親在宮中、特別是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換言之就是母親的地位決定哪一個兒子能取得繼承權;而“母以子貴”則恰恰相反,母親在宮內的地位取決於兒子,兒子能即位,母親自然就被尊為皇太後,順治帝的生母博爾濟吉特氏、康熙帝的生母佟氏、雍正帝的生母烏雅氏、幹隆的生母鈕祜祿氏都是因兒子即位被尊封為皇後、被尊為皇太後的。
幹隆第一次立儲是在幹隆元年七月初二,所擇立的皇太子是皇後富察氏所生的皇次子永璉。
永璉生於雍正八年,“聰明貴重,氣宇不凡”,深受祖父雍正、父親幹隆的鍾愛。
幹隆即位不久立6歲的永璉為皇太子,並寫好立儲密旨,藏於“正大光明”匾內。
幹隆三年十月,9歲的永璉因病而亡,幹隆隻得將秘密立儲的諭旨取出。
幹隆在皇儲永璉逝後一個月,頒諭公布了永璉的皇太子身份,賜諡“端慧”,以皇太子的禮儀安葬了永璉。
清朝統治者在立儲的問題上,並不像漢族統治者那樣強調嫡庶之別,幹隆之所以堅持要立嫡子為皇太子純粹是出於對皇後富察氏的感情,這就使得他極為看重嫡子。
在永璉夭折之後,一心要立嫡子為皇儲的幹隆等了八年,皇後富察氏才在幹隆十一年生育皇七子永琮,幹隆便把立儲的希望寄託到這個出生不久的兒子身上。
不料永琮甫及兩歲又因出痘早夭,時為幹隆十二年除夕。
但幹隆對立儲皇七子隻是一種意向,並未按照秘密立儲的程序書寫密旨,放到正大光明匾內,因而永琮還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皇儲,其葬禮雖比一般皇子高,但不可能像已經被秘密立儲的永璉那樣享受皇太子的葬禮。
皇二子與皇七子的接連去世,對於一心要立嫡子為儲的幹隆皇帝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為此他曾頒諭特意談及這一問題:“朕即位以來,敬天勤民,心殷繼述,未敢稍有得罪天地祖宗,而嫡嗣再殤,推求其故,得非本朝自世祖章皇帝(即順治)以至朕躬,皆未有以元後正嫡,紹承大統者,豈心有所不願,亦遭遇使然耳,似此竟成家法。
乃朕立意私慶,必欲以嫡子承統,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獲之福,此乃朕過耶。
”幹隆在十三年二月首次去山東祭孔,富察氏陪同皇帝東巡。
皇七子去世還不到兩個月,富察氏的身心受到沉重的打擊,她是帶病去山東的。
病弱的身體禁受不住旅途的顛簸,謁孔廟的隆重儀式、登泰山的過度疲勞都耗盡了富察氏的元氣,等回到濟南已經一病不起,而在從濟南趕往德州的船上她已幹隆陵寢裕陵地宮(與幹隆合葬的有皇後富察氏、皇貴妃高佳氏、皇後魏佳氏、皇貴妃金佳氏、皇貴妃富察氏)經氣息奄奄,富察氏未能回到北京,就在德州病逝,時年38歲。
皇後富察氏死在東巡的路上,並不像高陽先生的歷史小說《幹隆韻事》中所描繪的死於南巡途中,幹隆在十三年尚未開始首次南巡。
汪景祺的人頭被懸掛在北京菜市口的鬧市區,這一掛就掛了將近10年。
因皇貴妃年氏兄長年羹堯所引發的雍正時期第一起文字獄,直到幹隆即位後才得到解決。
隻不過,那一直懸掛在北京菜市口的人頭早就變成了骷髏……
上一頁[返回目錄]下一頁
f06 幹隆繼後烏拉那拉氏
在幹隆的後妃中烏拉那拉氏是惟一敢於同皇帝的淫威抗爭的女人,也因此付出了沉重的代價,她不僅留下太多的委屈,也留下太多的傳奇……幹隆在位時期曾經冊立過三位皇後,第一位富察氏是其父雍正給選擇的,第二位烏拉那拉氏是其母孝憲皇太後鈕祜祿氏所安排的,至於第三位皇後魏佳氏雖然是他自己封的,但那也是出於傳位嘉慶的需要而對嘉慶生母的追封。而其中尤以第二位皇後烏拉那拉氏最引人關注……
嫡後去世(1)
幹隆十三年(1748)皇後富察氏去世後,迫於太後的壓力幹隆才冊封了第二位皇後烏拉那拉氏。
富察氏在雍正五年(1727年)同寶親王弘曆完婚,她是寶親王的嫡福晉,因而當幹隆即位後冊封她為皇後。
在史書上關於富察氏的記載隻有寥寥幾筆,一是“恭儉,平居以通草絨花為飾,不禦珠翠”;一是“以鹿羔絨製為荷包進上,仿先世關外舊製,示不忘本”。
身為皇後平時隻是佩戴野花、絨花,這種簡樸自然是非常難得的;仿照入關前的做法——用動物的皮革製成荷包進獻給皇帝,以表示不忘祖宗開基創業之艱難,這在滿洲權貴中更是非常難得的。
不要說滿洲權貴,就是一般的八旗子弟在入關百餘年後,已經變得安於享樂,早把當年的進取精神消磨殆盡,不會說滿語、不擅長騎射者已經比比皆是,幹隆對這些忘本者已經採取嚴厲的懲罰,不精通滿語騎射者不得襲爵。
在這個問題上富察氏同幹隆的確是“心有靈犀一點通”。
在後宮中,一種是“子以母貴”,另一種是“母以子貴”。
“子以母貴”,講的是在皇帝的眾多兒子中,兒子的地位取決於母親在宮中、特別是在皇帝心目中的地位,換言之就是母親的地位決定哪一個兒子能取得繼承權;而“母以子貴”則恰恰相反,母親在宮內的地位取決於兒子,兒子能即位,母親自然就被尊為皇太後,順治帝的生母博爾濟吉特氏、康熙帝的生母佟氏、雍正帝的生母烏雅氏、幹隆的生母鈕祜祿氏都是因兒子即位被尊封為皇後、被尊為皇太後的。
幹隆第一次立儲是在幹隆元年七月初二,所擇立的皇太子是皇後富察氏所生的皇次子永璉。
永璉生於雍正八年,“聰明貴重,氣宇不凡”,深受祖父雍正、父親幹隆的鍾愛。
幹隆即位不久立6歲的永璉為皇太子,並寫好立儲密旨,藏於“正大光明”匾內。
幹隆三年十月,9歲的永璉因病而亡,幹隆隻得將秘密立儲的諭旨取出。
幹隆在皇儲永璉逝後一個月,頒諭公布了永璉的皇太子身份,賜諡“端慧”,以皇太子的禮儀安葬了永璉。
清朝統治者在立儲的問題上,並不像漢族統治者那樣強調嫡庶之別,幹隆之所以堅持要立嫡子為皇太子純粹是出於對皇後富察氏的感情,這就使得他極為看重嫡子。
在永璉夭折之後,一心要立嫡子為皇儲的幹隆等了八年,皇後富察氏才在幹隆十一年生育皇七子永琮,幹隆便把立儲的希望寄託到這個出生不久的兒子身上。
不料永琮甫及兩歲又因出痘早夭,時為幹隆十二年除夕。
但幹隆對立儲皇七子隻是一種意向,並未按照秘密立儲的程序書寫密旨,放到正大光明匾內,因而永琮還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皇儲,其葬禮雖比一般皇子高,但不可能像已經被秘密立儲的永璉那樣享受皇太子的葬禮。
皇二子與皇七子的接連去世,對於一心要立嫡子為儲的幹隆皇帝是一個沉重的打擊,為此他曾頒諭特意談及這一問題:“朕即位以來,敬天勤民,心殷繼述,未敢稍有得罪天地祖宗,而嫡嗣再殤,推求其故,得非本朝自世祖章皇帝(即順治)以至朕躬,皆未有以元後正嫡,紹承大統者,豈心有所不願,亦遭遇使然耳,似此竟成家法。
乃朕立意私慶,必欲以嫡子承統,行先人所未曾行之事,邀先人所不能獲之福,此乃朕過耶。
”幹隆在十三年二月首次去山東祭孔,富察氏陪同皇帝東巡。
皇七子去世還不到兩個月,富察氏的身心受到沉重的打擊,她是帶病去山東的。
病弱的身體禁受不住旅途的顛簸,謁孔廟的隆重儀式、登泰山的過度疲勞都耗盡了富察氏的元氣,等回到濟南已經一病不起,而在從濟南趕往德州的船上她已幹隆陵寢裕陵地宮(與幹隆合葬的有皇後富察氏、皇貴妃高佳氏、皇後魏佳氏、皇貴妃金佳氏、皇貴妃富察氏)經氣息奄奄,富察氏未能回到北京,就在德州病逝,時年38歲。
皇後富察氏死在東巡的路上,並不像高陽先生的歷史小說《幹隆韻事》中所描繪的死於南巡途中,幹隆在十三年尚未開始首次南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