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喇那拉氏個人小檔案


    姓氏:烏喇那拉氏出生:康熙五十七年(1718)二月初十日


    屬相:狗父親:那爾布


    丈夫:幹隆帝弘曆子女:2子1女


    入宮:雍正後期封嫻妃:幹隆二年(1737)九月二十四日


    封嫻貴妃:幹隆十年(1745)正月封皇貴妃:幹隆十三年(1748)七月


    二十三日初一日


    冊立皇後:幹隆十五年(1750)八最得意:被立為皇後


    月初二日


    最痛心:失寵卒年:幹隆三十一年(1766)七月十四日


    上一頁[返回目錄]下一頁


    “死無葬身之地”的皇後(3)


    享年:49歲入葬:幹隆三十一年(1766)九月二十八日


    陵寢:裕陵妃園寢


    相關閱讀書目推薦


    (1)萬依、王樹卿、劉潞著《清代宮廷史》,遼寧人民出版社,1990年


    (2)楊珍著《清朝皇位繼承製度》,學苑出版社,2001年


    (3)閻崇年著《正說清朝十二帝》,中華書局,2004年


    (4)徐廣源著《清朝皇陵探奇》,新世界出版社,1998年


    上一頁[返回目錄]下一頁


    撲朔迷離的香妃(1)


    香妃,這個傳說中美麗神秘的女子,自清朝覆亡以後,忽然火了起來,就像一陣旋風,刮遍了大江南北、東海北疆,被編成了故事,寫進了小說,登上了舞台,進入了螢屏。為什麽香妃之風久刮不衰?為什麽香妃之名越叫越響?其實就在於她是一個撲朔迷離的人物,在她身上有許多難解之謎,如名稱之謎、畫像之謎、葬地之謎、婚姻之謎、寶月樓之謎、有槨無棺之謎、死亡之謎,等等,引起了世人的關注和興趣。


    香妃之迷何其多


    名稱之謎。“香妃”之名早在清朝末年的一些私人著述中就已出現了。據迄今為止的考證得知,最早出現香妃之名的當屬光緒十八年(1892)蕭雄寫的《西疆雜述詩》卷四“香娘娘廟”,其中有“紛紛女伴謁香娘”一語。他在附錄中進一步寫到:“香娘娘,幹隆年間喀什噶爾人,降生不凡,體有香氣,性真篤,因戀母,歸沒於家。”光緒三十年(1904)刊印的《王湘綺先生全集》第五卷中,記有回妃被拐入宮,不順從皇帝,最後被皇太後絞殺的情節。


    幹隆皇帝與“香妃”


    “香妃”之名的廣泛流傳是在清王朝滅亡以後。1914年,故宮古物陳列所從瀋陽故宮和承德避暑山莊調來一批文物搞展覽,其中有一幅年輕女子的戎妝像。在該畫像下麵的說明文字中,明確指出:“香妃者,回部王妃也。美姿色,生而體有異香,不假薰沐,國人號之曰香妃。”從此以後,香妃之名大震。


    由上述記載我們可以得到兩個信息:第一,香妃是回族;第二,香妃之得名與生來就“體有異香”有關。人真的可以“不假薰沐”就“體有異香”嗎?根據人的生理特徵,每一個人通過汗腺、皮脂腺,都會分泌出一些氣味來,人的五髒六腑內的氣味通過人的一些器官也會排出來,幾乎一人一味,有的氣味濃,有的清淡些。香妃身上的香味是否屬於這種氣味?我們不得而知。再者,一些愛美、生活講究的女子,常洗一種“花草浴”或“奶浴”。還有一些女人喜歡搽抹一些具有特殊香氣的高級脂粉之類。浴後、搽後,身體自然會散發出引人注意的、沁人心脾的香味來。香妃身上的香味是否來自化妝品或者浴液的氣味?這對我們而言同樣是個難解之謎。


    反過來,說香妃之得名源於“體有異香”,也可能是一種望文生義的解釋,也不能排除由於香妃長得太美、秀色可餐,故美其名曰“香妃”這種可能性。總之,為什麽叫香妃,說法很多,至今尚無定論。


    香妃旗裝像


    畫像之謎。香妃貌美,應當是不用懷疑的,否則幹隆皇帝不會千裏迢迢將這位回部女子納為皇妃。香妃究竟美到什麽程度?人們總希望一睹真容。目前,流傳於世的、被稱為香妃畫像的有四種,一是身穿紅色旗裝的半身像,二是身穿歐式盔甲、手握戰刀的半身像,三是身穿西式長裙、一手提花籃、一手拿花鏟、頭戴涼帽的坐像,四是太倉陸夫人在東陵裕妃園寢拍照的香妃吉服半身像。


    上一頁[返回目錄]下一頁


    撲朔迷離的香妃(2)


    第一幅旗裝像是流傳最廣、利用率最高、人們最熟悉的畫像,許多文章、書籍、畫報,甚至商店gg中用的都是這幅像。在人們的心目中,這幅畫像就是香妃像,一提起香妃,自然也就想到這幅像。


    香妃戎裝像第二幅是戎裝像。1914年古物陳列所展出的就是這幅,當時懸掛在武英殿後右旁的浴德堂內,下麵附有文字說明。這幅像出自清宮當沒有問題,但畫上沒有款識。有人說此畫的作者是郎世寧。可是郎世寧的畫作在《國朝院畫錄》和《石渠寶笈》中都有記載,此兩書中未見有關此畫的任何內容。有人說是他的“遊戲之筆”。郎世寧有多大的膽子,敢以“遊戲之筆”隨便畫當朝皇上的一名寵妃?曾經在古物陳列所工作過的原故宮博物院副院長單士元先生回憶當時的情況時說:“那時,我和幾個同事根據民國政府內務部一位官員說的‘這大概就是香妃’,並考慮到當時社會經濟效益商定的,是沒有查史料的,是錯誤的,是一種不負責任的行為,是應該糾正的。”原故宮博物院資深專家朱家溍先生特地寫了一篇《“香妃戎裝像”定名的由來》一文,進一步否定了這幅畫是香妃像。在這篇文章裏,朱先生講述了他與當時古物陳列所的文物保管科科長曾廣齡先生的一段對話: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正說清朝十二後妃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徐廣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徐廣源並收藏正說清朝十二後妃最新章節